2015-10-29|閱讀時間 ‧ 約 13 分鐘

三金配音員「聽」選舉:為什麼蔡英文的口條是悲劇?馬英九的口條會讓人覺得虛偽?

隨著政治人物曝露在鎂光燈前的時間越久,當代民主政治,就越像是一場表演。走過選舉場子的人就知道,一場成功的造勢演講,現場營造出的高昂情緒,不亞於Lamigo拿下職棒冠軍,藍色彩帶灑滿全場的一瞬間。開玩笑地說,作為一種「體驗活動」,簡直可以向全體華人世界輸出,販售現場體驗券促進觀光了。
選舉不只可「看」,其實還可以「聽」。你知道為什麼當選總統後的馬英九,越講話民調越低?當過老師的洪秀柱,口語表達哪裡勝過蔡英文?從國、民兩黨發言人的發言中,能夠看出什麼政黨屬性的不同?曾擔任過金馬、金鐘、金曲三獎司儀的賈培德,運用他聲音的專業,帶你一起「聽」懂政治人物聲音。
Photo Credit: 賈培德臉書。
賈培德長年推動政策辯論教育,除了擔任三金司儀這個大眾較熟悉的角色,今年9月19日擔任了民進黨全代會的司儀,還出任了蔡英文競選影片的「聲音導演」,指導她如何用聲音,與選民溝通。其實早在去年五都選舉時,賈培德就曾幫民進黨台北市長候選人蘇貞昌配音,此次是透過當時擔任蘇貞昌文宣大將、目前在民進黨媒體創意中心李厚慶的推薦而出任,目前賈培德已經指導了三部「英派革新」動畫影片。而政治人物聲音口條有哪些眉眉角角?一起來看看賈培德如何「聽」選舉。

就口條來說,洪秀柱最完美,蔡英文是悲劇

問:您對這次總統選舉,幾位候選人的口條如何評價?
答:朱立倫跟宋楚瑜我看得不夠仔細,先不作評斷。單就口條來說,最完美的是洪秀柱,可以說是台灣史上總統候選人之最,她當過國文老師,又是選舉出身,長年的政治歷練, 讓她不管是要悲情,要呼喊、要低吟、要噙著淚說話,情緒咬字都到位,完全沒有問題。但她就是衰,能怎麼辦。
蔡英文的整體口條 ,從聲調、咬字、選詞用字、情緒表達,簡直是悲劇,我甚至覺得是低於中華民國國民的平均水準。雖然蔡英文也經歷了好幾次的選舉,但和長年選地方首長或民意代表的人比起來,口語傳播的能力還是很不足。這可能和她的基礎性格有關,讓她在表現聲音時,有一道無法跨越的牆。並不是說這樣不好,但若是語言表現的效果僅止於此,她就必須花費更多的成本和心力,用別的宣傳方式去表達她想要表達的事。為了解決這個難題,蔡的競選團隊便找了語言老師來指導發音,更主動嘗試強化文宣中聲音的影響力,所以才有了聲音導演的設置。(註1)
問:用同樣標準來衡量,柯文哲的口條不也是悲劇?
答:柯文哲的問題並不嚴重,相對來說嚴重的反而是馬英九。柯文哲雖然咬字不清楚、常常用不適當的詞表達、在該莊重時太不莊重,但他的人格特質很強,和他的聲音、腔調、語言特性搭配起來,會讓人覺得合情合理。但是柯文哲可以拿這打選戰,卻不可以拿這執政,很快就會被厭煩了。他必須在接下來快速地讓大家感受到他的改變和學習,更有一名直轄市首長的樣子。柯文哲不需要變成郝龍斌,但他的改變要讓民眾看得到,比方接待外賓時不能再講出什麼「破銅爛鐵」,要讓大家看到你學到了什麼,民眾才能有所期待。
Photo Credit: zhenghu feng @Flickr CC BY 2.0

馬英九性格和聲音不一致,蘇貞昌是稱職的政治表演者

問:馬英九的問題出在哪裡?
答:馬英九的基礎性格和他的聲音並不統一。你可以聽聽看他以前當法務部長時說話的方式,就像是公部門官僚發言的方式,比蔡英文好一點點。但問題就出在,後來不斷的選舉和辯論過程中,馬英九嘗試作改變,比方在發言中加進一些幽默、笑聲,音調製造較多的高低起伏,嘗試用呼告的方式渲染情緒......可是他的基礎性格離這件事太遙遠,最後會讓人覺得是「演」得不好。調整調過頭了反而失去說服力。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逆轟高灰」,咬字咬錯的語病倒是其次,主要是他明明就不是這樣的性格,硬要他用這樣的強度去推聲音,講出「讓我們逆轟高灰!」裡頭的語言情緒完全不合理。馬英九看民進黨的政治人物,知道與民眾溝通的重要性,知道他必須在政治上作出有渲染力的發言,他自己也很苦惱、很努力,但就是沒作到,所以會給人一個很虛偽的印象。
問:其他政治人物在這方面的表現?
答:以我最熟悉的蘇貞昌為例,他的聲音那麼粗糙,但他的政治演講功力很棒。一般來說,粗糙的聲音很容易表達激昂的情緒,很討喜,但在要講感性訴求的時候,就會遇上困難。可是蘇貞昌長年下來掌握得很好,他在這方面就是一個稱職的政治表演者。用表演來形容並不是負面評價,老實說,就是因為候選人在乎選民的感受、反應,以及他手上的票,才會這樣做,不然國民黨的文宣也不會做得那麼爛。當然不可否認的,政治人物因為在乎選民而成為表演者,這在全球各民主國家,都成了越來越誇張、越來越難解一道習題。
Photo Credit: Paul Shen @ Flickr NC ND BY 2.0

影像中的聲音應具辨識度,才能作為說服傳播的媒介

問:您受邀擔任蔡英文陣營的聲音導演,工作內容有哪些?
答:我先說,我對蔡英文的理解和接觸並不多,是因為新媒體創意中心主任李厚慶的邀請才去幫忙。與其說我是幫蔡,不如說我是幫厚慶,我並不是因為認同蔡英文才去和她合作,後續的政策主張才是我最後要投給誰的關鍵。
單就工作內容來講,聲音導演主要是負責協助製作政策動畫影片,偶爾也去幫忙調整蔡英文的口條。政策動畫影片中,不只影像、文稿重要,它還需要有特質、具辨識度的聲音,作為說服、傳播的媒介。所以我從政策文稿擬出後的分鏡、角色設定、文稿潤飾、選擇請誰配音,到實際的現場錄製、後製等過程都要參與。
問: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
挑選配音員就是一大難題。一般名人或藝人,因為害怕會被貼標籤,通常只有黨派色彩明確的人,才會願意接下為政策影片配音的工作。可是對總統候選人來說,他想傳播的對象勢必不是色彩鮮明到一定程度的人,在聲音選擇上,反而要避免讓人一聽就覺得全是鮮明的挺綠或台獨大將,又不是民進黨在開造勢大會。
除此之外,挑選來作配音的聲音演員,本身還要跟政策有關,才算是具辨識度的聲音。所以我在長照政策的影片中,找了年紀較長的龍劭華來配音;住房政策上,則找了長期為國內房產廣告配音的資深廣播人閻大衛,目的就是要在聽眾心中建立起連結。

蔡英文應該多笑著說話,放慢說自己名字

問:您提到幫忙過蔡英文調整口條,您怎麼做?
答:蔡英文可調整的範圍其實是很窄的,因為她的講話本身毫無情緒、高低起伏,所以我們只能在這範圍內儘量去幫她創造。比如當初擬中秋賀辭時,為了表現出溫暖、感性、月圓人團圓的關懷情緒,我會請她要笑著說話,是要真的笑,假裝笑就可以了,嘴角上揚時說話聽起來自然有「笑意」。
另外,我會建議她講自己名字時,要特別放慢速度。因為名字不是別人生命中會出現的字詞,大家可能聽過八萬次豬排飯,但未必聽過你的名字,即使是名人,也不會如此頻繁出現,所以講「蔡英文」三個字時不能講太快。不過整體而言,在台灣,好像多數人好像都不喜歡自己的名字,覺得講名字很彆扭,擔心被人家覺得高傲,所以台灣人講自己名字時,總是會特別糊、特別快,這種小地方在演說時就必須作調整。
問:演說時還有哪些小技巧可以留意?
答:除了講名字要講慢一點,專有名詞也一樣。公共論述型的講話,咬字要更清楚,牽涉到專業領域的專有名詞要講得更慢,邏輯表述上要更仔細。如果會有些價值渲染,換句話說就是比較煽情的部份,那就要思考怎麼建立說話速度的節奏。建立語速的節奏時,一開始要是理性的、慢的,再慢慢將它和價值連結在一起,讓大家理解到這件事情不只是道理,更是真實生命中發生的事。從這時開始,用字就會越來越重、語速越來越快,情緒也越來越激昂,如果是政治演說的場合,最後還會加上一些呼告,當然只是上台作報告的話,就不需要用到呼告語氣了。
再者,尾音也很重要,特別是政治人物演講的結尾一定要有力量。如何作到有力量?尾音要往下沉,要收得俐落,收在一個實音而不是氣音上面。也就是說,咬字要咬得夠完整,如此才會有肯定結尾的感覺。

從發言方式看黨性差異

問:您是辯論圈出身,當年許多知名的辯士都加入了國民黨,您覺得他們可能帶來什麼改變?
答:事實上整個辯論圈進入政界的比例沒那麼高,當年我們在校園打政策辯論,學的是決策模式,沒有一堂課在學表達。但如果硬要說的話,從發言人對外發言的方式,倒是可以看出一些黨性的差異。
國民黨是一個外造型政黨,是單一系統、一條鞭式的政黨,身為一名發言人,代表的是一個黨的性格,明顯地反應出黨內對發言的期待:要沉穩、不能開玩笑、講話要圓滿、迂迴,有時甚至讓人感覺好像面面俱到但有說等於沒說。以先前擔任過發言人的殷瑋為例,他在學生時期是一名口語傳播能力極其強大的辯士,文學底子深厚,語言精妙,又能在現場發揮機智、天份,很有語言魅力,但是當他擔任發言人時,講出來的話卻又是那麼無味,你就知道他這面鏡子反應的是他背後的那個黨,而不是他自己,他們沒有權力為這黨作改變。
反過來說,因為民進黨是派系出身的內造型政黨,發言就比較自由。一直以來,他們發言人的個別發言都沒有擔負那麼大的包袱。倘若是蘇系人馬擔任發言人出了大包,影響的了不起就是蘇系而已,不會有人因此覺得謝系或新潮流也會受影響。
民進黨是很淺盤式的政治,只要接觸一兩層就很容易上達天聽,年輕人容易覺得自己被重視,但話說回來,就算你在這個派系內可上達天聽,一改朝換代可能就毫無任何影響力。國民黨剛好相反,你要上達天聽很困難,馬英九感覺跟Michael Jackson一樣很難找,但你一旦爬到某個位置後,能影響的就是整個政黨,可以擴散到全國任何一個角落去。兩黨黨性差很多,自然在發言人性格上也有很大差異。
問:您心目中的理想總統候選人是誰?
答:目前還沒有任何一位候選人已經推出令我滿意的政策主張,還需要持續觀察。我個人期待看到有人能提出完整的文化和同志政策。
政治圈的壓力很大,很少有同志會主動出櫃,所以也很難找到人主動提出政策建議,幾大政黨都是這樣,大概只有綠黨不是。政治人物因為沒有出櫃,會比一般的異性戀更敏感,反而不敢對切身的同志議題發言。但我希望候選人在觸及兩性議題時,至少要表達出自己對同志以及同婚議題的立場。
我所說的文化,包括表演藝術、流行音樂,也包含大家遺忘很久的書法、繪畫等等,因為我本身也是位劇場人,更會期待見到一位對台灣有明確的文化定位和想像的候選人。不管從觀光、族群或是歷史等角度,他或她至少要說出我們在華人圈和東南亞該如何定位?再從中找出可能發展的機會。不要每個人都只會談拼經濟,賺錢這件事沒有異質性,全世界都一樣,對小國政治來說,只談錢不會有出路。
文化也一樣,它本來就是會有賺錢與不賺錢的兩部份,不能單純以商場上講的成功和失敗來定義,因為通常不賺錢的文化是賺錢文化的土壤。舉例來說,小劇場和實驗劇場就是要提供嶄新素材和實驗的可能性,讓商業劇場可以拿去作商業化使用,政府支持小劇場不該期待他們賺錢,因為他們的功能本不在此。舉例來說,沒有外百老匯,就不會有百老匯。如果沒有不賺錢的文創,就不會有賺錢的文創,不要每一個都要求它一定非賺錢不可,兩者應該要切分得很清楚。

(看更多關於總統大選專案的介紹)
註1:「為了解決這個難題,蔡的競選團隊便找了語言老師來指導發音,更主動嘗試強化文宣中聲音的影響力,所以才有了聲音導演的設置。」此段內容並非當天採訪內容,因受訪者賈培德先生反映,編輯部尊重賈培德先生專業,將此段說明補入原先的內容中,增添報導的客觀性。
記者:陳泳翰
核稿編輯:蔡宜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當特定人士不斷的以偏概全,媒體拿著大聲公放大極端事件,急著混淆真實的樣貌時,我們往往會忘記,媒體24小時放送、臉書塗鴉牆上不斷出現的,其實只是極為片段、少數、零碎,被斷章取義的事件和議題。台灣民眾看似享有全世界最開放的「新聞自由」,但這些大量無用的資訊,影響了人民對許多重要議題的認知。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