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3|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一杯咖啡、一碗麥片粥

    家人特別愛問在愛沙尼亞生活得習不習慣,我甚麼都只讚不批評——除了吃早餐這回事。

     

    在福建的時候早上常吃油條、豆漿,把剛從油鍋撈起的熱油條沾進甜甜的豆漿裏吃,雖不是甚麼驚天動地的味道,但伴隨成長的味道一直是我的早餐首選。

     

    搬到香港後因為油條炸得沒家鄉的好吃,慢慢減少了油條豆漿,取而代之的是麥當勞和茶餐廳——特別是午餐肉煎蛋公仔麵(香港叫餐旦麵),食材非常不健康但讓人無法割捨,香港遍地的餐廳和麵飽店更是讓我從不擔心吃不著早餐。

     

    剛到愛沙尼亞的第一天因為時差關係起了個大早,很習慣地開始找餐廳吃早餐,結果甚麼都找不到。只能在便利店隨便買點硬硬的麵包。愛沙尼亞同事跟我說他們沒甚麼特別吃早餐的習慣,喝杯咖啡就好。

     

    和大部份歐洲國家一樣,愛沙尼亞早上會開業的大都是咖啡店,只有零星的家庭餐廳會提供「早餐」,最常見的是 Porridge,中文翻譯雖然是粥,但和米飯粥不一樣。Porridge 就是用熱牛奶和麥片混一下,加點水果、果醬、蜂蜜在上面,然後混著吃。有些歐洲同事也會在公司自己弄,簡單方便——由於愛沙尼亞本地有生產高品質蜂蜜,所以配上蜂蜜味道特佳。

    [caption id="attachment_61299" align="aligncenter" width="700"] 愛沙尼亞近年流行綠茶,還有綠茶蜂蜜,非常特別[/caption]

     

    比較豐富的則有歐式/美式早餐(就是常見的煎蛋、煙肉/火腿/香腸、蕃薯等),只有極少數餐廳(或者只在周末)會提供,而且偏向 Brunch 形式而非早餐——豐富得吃完就不會再吃午餐。

    [caption id="attachment_61298" align="aligncenter" width="700"] 歐式早餐[/caption]

     

    其實整個歐洲普遍對早餐這回事不在太意,可能因為工作時間大都比較自由,早上不用趕上班,10點多回到公司後很快也到午飯時間了,吃甚麼不太重要,能喝杯好咖啡才是頭等大事。

     

    曾經有意大利同事到香港旅遊,我帶她去茶餐廳吃早餐,她瞪著老大的眼看著我那份港式早餐:公仔麵(泡麵)、煎蛋、午餐肉、烘麵包、奶茶——而她只點了一杯咖啡。

     

    「你們早餐怎麼吃那麼多?」她驚訝道。

     

    在亞洲很理所當然的豐富早餐在歐洲人看來卻是異常豐富,吃輕量早餐或不吃早餐這回事我還沒辦法習慣,而沒甚麼亞洲人的愛沙尼亞也沒有港式或台式早餐,所以家裏常備泡麵用作 DIY 餐旦麵,以免早上出現 Hangry (Hungry + Angry)的癥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遇上愛沙尼亞」想分享作為少數族裔之一的華人在愛沙尼亞的科技業工作、創業的點滴,作為工作狂與歐洲生活方式之間的衝突,還有愛沙尼亞各種鮮為人知的生活、歷史、社交趣事。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吳冠諾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