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5|閱讀時間 ‧ 約 12 分鐘

從勞權寫到親子及愛情,暴走女外科的完整告白:專訪小劉醫師

台北市長柯文哲有著無人不曉的急性子,做事追求效率第一、出了差池直接開罵;而他也不只一次提到,能以如此驚人的速度工作,來自於之前當外科醫師的訓練。在極高壓的環境訓練下,不會有人耐心等你「慢慢來」,怒吼暴走才是外科醫師再日常不過的風景。
因此,想像中的小劉醫師應該也離此形象不遠——以機關槍的速度迅速回答問題,若提問稍微慢點或有所遲疑,就會以不耐煩的眼神看著你,似乎在警告你別浪費時間——然而,一切在我們準備就緒、開始訪問之後,情況全然不一樣。

「恁祖媽外科啦!」暴走狂飆的外科女醫師

「你們好,我是小劉醫師。」去年(2017)12月開始在 方格子 vocus 上開始寫作計畫女醫師不可告人的秘密世界」的小劉醫師,微笑與我們打招呼,接著開始溫柔且慢條斯理地說話。「嗯?他真的是外科醫師嗎?」眼前的人與我想像中霸氣的樣子天差地遠,完全不符合他著作《女外科系列》中描寫的「狂飆」、「辛辣」等形象。
「喔~那是因為我們有分平常與『營業用』的說話模式,手術室門一關起來就變成狗,講話都用吠的。」小劉醫師笑笑地回答,依然是緩慢溫和的語氣。
「恁祖媽外科」是小劉醫師每次演講時必備的Slogan,展現「營業用」的霸氣。
雖然以「專案寫作者」身份受訪的小劉醫師和「營業用」的形象完全不同,但拿過手術刀、止血鉗、繃帶剪……等手術用具的他,提筆寫作時一樣專業又多元:從圖文創作、愛情小說、醫院八卦到兒童安全的議題無一不包;輕鬆搞笑或嚴肅正經,皆在他的守備範圍之內。
目前,他自己經營的臉書小劉醫師 Lisa Liu粉絲團」已累積了6萬多名粉絲,部落格「Lisa Liu 女外科的血淚史」則累積近300篇的文章,熱門文章平均都有約10萬人的瀏覽量。這些作品皆從他生活中接觸到、自己關心的領域著手;當讀者不只因「醫師」的身分對他產生好奇,也能從其他面相認識他時,讓「小劉醫師」的形象變得更加立體且全面。
但話說回來,外科醫師其實是非常霸氣的。每次去演講時,小劉醫師都會以一句話當Slogan:「恁祖媽外科!」在醫院動手術時,外科一出場,其他醫師就只能等外科的答覆才能有所行動,可以說是「人體最終極的問題解決者」。然而,醫院裡威風凜凜的外科醫師,真實的人生卻可能是黑白慘澹的。

「我爭取的不是女權,是人權。」

小劉醫師開始創作的原因,正是因為工作環境的艱困與苦悶。
「那時我們一個月值十天班,每次值班連續30小時不睡覺。」若把醫生的光環拿掉、卸下支撐自己不眠不休工作的榮譽與使命,其實他當時的時薪甚至比麥當勞的工讀生還要少;而也是從那時起,他開始在網路上為「醫生過勞」發聲。醫師的勞動狀況對一般人來說複雜不好理解,他嘗試用繪圖、短文的方式,描繪出外科醫師不人道的際遇;但此舉並不受當時的同事、上司歡迎,甚至不被家人認同,許多人對他所作所為有所質疑:
「為什麼你一個女醫生要寫這麼多文章?」
「為什麼你一個女生要出來發聲、做這麼辛苦的事情?」
「為什麼……?」
說到這,小劉醫師眼神堅定地看著我們:「當你回到以『人』為單位的框架下去思考,就可以回答上述所有的問題。」
許多有身孕的外科女醫師在受訓時受到各種不人道的對待、被同科的學長學弟以「妳懷孕,妳拖累我們」的嫌棄眼光鄙夷,有的醫院甚至還直接表明「不收女醫師」這種明顯帶有歧視的雇用條件。但是,在一爆料就會被黑的壓力下,女醫師們大多只能選擇繼續忍氣吞聲。
在這個情況下,小劉醫師在2014年發表的兩篇文章《救》《生命的舞動》,正好切中女醫師的勞動人權議題。那時,同樣是孕婦的小劉醫師在手術台上連續開了六個小時的刀,雙腳水腫、身體不適,滿腹辛酸的想著:「不對啊!難道因為我懷孕、無法咬牙跟其他醫師撐十幾個小時,我就不值得被以『人』的方式對待了嗎?」在懷孕期間體力下降、無法如以往與其他男同事並肩作戰,就被安上「拖累隊友」的罪名,令小劉醫師感到相當不滿及無奈。
女外科醫師三部曲書影
他將自己水腫的「豬腳照」po上網,隨著圖片與文章快速在社群間瘋傳,受到了出版社的編輯的挖掘,也意外開啟了他寫女外科醫師三部曲《女外科的辛辣日記》《女外科的辛辣日記2》《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及往後的寫作生涯。小劉醫師知道,如果他以爭取女權的姿態出現,一定會有許多人感到厭煩;但回歸到「人的角度」,一切就簡單多了。
「因為人權這件事,所有人都一樣。」以人的角度,拋開性別框架,爭取在自己的位置上應該有的權利。
但是,之前工作單位的主管認為小劉醫師不應該批評醫界,非常反對及排斥他在網路上發聲、追求這些權利。於是,他的工作權益與狀況反而變得更為慘澹。「你們可能很難想像,像工程師跳槽轉職,都是往上加分的;但醫生離開醫學中心之後,是一直扣分降級的。從醫學中心離開後,就只能往下到區域醫院,接著就是地區醫院。」
也是因為被陷害、差點要揹黑鍋的情況下,從醫學中心逃到了地區醫院,小劉醫師才體會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痛苦:外科需要的設備及團隊在偏鄉完全找不到,這也是第三本書《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偏鄉小醫院的血與骨、笑和淚》誕生的原因。當時對偏鄉醫療資源不足的無奈,也再次加強他「每個人都該爭取自己的權利」的想法。
小劉醫師坦承,女外科三部曲在完成第二部時,碰到親人過世、工作被陷害差點揹黑鍋的打擊,其實已經無力繼續寫下去。當時她甚至萌生了不想當外科醫師的念頭,思緒千迴百轉、反覆掙扎,直到前往偏鄉工作,直接得到病人帶給他的省思及感動、更切身體會到外科如何幫助到病人,才決定留在外科繼續奮鬥。另一方面,在新的工作環境裡,同事不再排斥他在網路上發聲,反而認同他的理念、支持他的想法,也是他能持續堅守崗位的重要原因。

「我從哪裡來?」讓家長不再對性避而不談的翻翻書

小劉醫師另一件在台灣看起來「驚天動地」的壯舉,就是出版自己純手工製作的《寶寶從哪裡來?》性別教育翻翻書;並上傳相關影片加配音,讓網友免費觀賞(目前翻翻書已於2017年底完售)。
在台灣社會經歷過小燈泡事件女作家事件後,小劉醫師在網路上發起一個活動,募集個人被性騷擾、性侵害的經驗。每一篇投稿文章都刻著傷痕累累的印記,而這樣的傷痛卻似乎沒有結束的一天;因此,他認為自己需要更努力,以更溫柔更有力量的方式將這些故事傳遞出去,這也是翻翻書的創作起源。
小劉醫師分享自己第一次在沒有心理準備的狀況下,被孩子問到「性」這件事時,當下覺得尷尬困窘、不知如何回答,只能先把翻翻書拿出來給孩子看;直到小孩提問時,才進一步解釋給孩子聽。「我自己製作翻翻書都會覺得尷尬了,更別說是一般家長了。」性教育,是許多父母不願意說,或是想說卻不知如何啟齒的一件事。
「你們還記得,小時候是否跟爸媽問過『我是從哪裡來的?』這個問題嗎?」同樣地,小劉醫師把問題拋給網友,意外得到眾多迴響:「我媽小時候騙我是從石頭蹦出來的,我還哭著去找到底哪一塊石頭是自己的爸媽。」、「我爸騙我是從洗衣桶出來的……」對於小劉醫師來說,他知道精與卵結合成受精卵,但不曉得「到底是在哪裡結合的」,甚至上完健康教育課後「仍以為爸媽睡在床上後,精與卵會在棉被某一處結合後,再手牽手跑回媽媽的身體裡面。」
會有這麼多對性的誤解,也反映出台灣的性教育一直以來都是以秘密、隱晦的方式進行,這也是小劉醫師立志要畫一本「有清楚性交畫面的性教育童書」的初衷。
說要給小孩看,其實最終仍是要給家長看的書——學齡前的小孩對所有的事情都一視同仁、毫無畏懼,就像一片會模仿大人的鏡子;因此他們最有可能學習到的,是家長對性的畏懼。家長不知道怎麼說、不敢說、支支吾吾講不出口,這些反應看在孩子眼中,就已經在「教」他們了。
小劉醫師繪圖的《寶寶從哪來?》性別教育翻翻書內頁。
小劉醫師舉出三個步驟,建議面對性教育慌張失措的家長按照「停、肯、聽」的原則循序漸進:停止恐懼以及負面批評;肯定孩子的發展;聆聽孩子的想法。比起避而不談,坦誠地討論、了解正確的資訊,才是真正照顧孩子的方式,因此應該營造出家庭的安全網,讓孩子敢於跟你開口談性。「你不幫他,他會自己想辦法,而這往往是最糟的方式。」
有家長表示,翻翻書給他一個機會,讓他說出一直無法對孩子說出口的話。小劉醫師也希望,「不要因為對性的無知,而造成對下一代的傷害。」

日常對話和人體豆知識產生創作靈感

那第一次來方格子上面寫作、第一次嘗試集資訂閱有什麼樣的感覺?「老實說,我不會緊張,反而覺得很輕鬆!」隨即哈哈大笑。大笑過後,小劉醫師正色道:「寫外科醫師三部曲時太痛苦了,因此可以在方格子上寫愛情小說《L-O-V-E》系列、醫院八卦及圖文創作反而讓我能輕鬆揮灑。」
他也稍稍透漏,將在《L-O-V-E》系列痛罵前男友和他媽媽:「非常開心,為了寫這個我醞釀很久了。」說完再次大笑。在無心插柳的情況下,小劉醫師的寫作生涯慢慢開花,讓他有越來越多想做的事。「之後想嘗試原創小說,但不再以醫院為背景;而是跟台灣歷史、與金瓜石相關的小說。」
這麼多元的寫作面相又是如何產生的?「其實就只是把每天對我先生(蜜蜂先生)說的話對大家說而已啦。」每次靈感一來,小劉醫師就會迫不及待與蜜蜂先生分享,甚至睡到一半時還會把先生搖醒,逼他聽自己說話;他把這些日常對話紀錄下來,甚至穩居部落格文章瀏覽量的第一名
蜜蜂先生曾拗不過小劉醫師的堅持,試著用醫院宿舍裡的小烤箱烤牛排,小烤箱溫度不夠,烤出來的牛排只有三分熟,上頭滿是血水。「你知道嗎?這些血水其實是淋巴液喔。你看切面也會有不同,這是神經、那是血塊……」小劉醫師興致勃勃地講解,坐在對面的蜜蜂先生早就一臉無奈……,諸如此類的事層出不窮。但另一方面,小劉醫師也感謝蜜蜂先生對家庭的耐心付出與體諒,讓他可以無後顧之憂地做自己喜歡的事。
小劉醫師、蜜蜂先生和兩個女兒的全家福。
「啊我就是變態阿!哈哈哈~」而在被問到老掉牙的問題「為什麼當初會選擇外科」時,小劉醫師瞬間就給出這個跳tone不太正經的答案。講到喜歡外科的哪些地方,他更是眼睛一亮,表示在醫學系實習時非常有趣,完全不會覺得累。「我們會去戳小腸,健康的小腸還會有反射喔!捏一下會先收縮再慢慢放鬆,像蚯蚓一樣;相反的,不健康的小腸反應很慢,因此開完刀後我們會鼓勵病人多走路,促進腸胃蠕動。」
各種「人體豆知識」也讓小劉醫師著迷。「你們有想過為什麼我們看到的鬼都是白色的嗎?因為眼睛裡對於光度與彩度的感應是不同的細胞,在暗處時光度會發揮功能,但彩度的功能是降低甚至消失的,因此我們看到的阿飄都是白色的。」「同理,肉眼看到的極光是白色的,而不像照片裡超長時曝光那樣的五彩繽紛。我那時發現時真的超級吃驚,卻又覺得這也是有趣的地方。」
看著眼前像小孩般熱情與我們分享怪奇小知識的小劉醫師,不禁再次感到:很難想像他和網路上為人權奮力疾呼的小劉醫師是同一個人啊!(笑)
如果不是五年前(2012年)開始在網路上寫部落格,小劉醫師不會知道自己能集結眾人之力,讓自己在意的議題讓越來越多人關注;而對外科的興趣、熱情以及家人在背後的默默支持,讓他能一路堅持至今。未來,小劉醫師跳tone的腦袋瓜又會冒出什麼瘋狂的點子?讓我們拭目以待。
支持小劉醫師在方格子上全新的寫作計劃:「女醫師不可告人的秘密世界
撰文:熊編 編輯:宅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