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學齡前

#親子教養學齡前含有「親子教養學齡前」共 2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圖文插畫:與孩子一同進入小熊的夢幻迷宮你找到幾樣了呢?長舌熊.鑰匙.立體溜滑梯.愛神邱比特的箭.還有藏寶箱... 已經不記得自己是如何開始”學”畫畫的了,但是記得自己怎麼帶孩子去學畫。那時他還沒有念幼稚園,做家長的總會擔心自己的孩子第一天上學會有恐懼分離的經驗。去音樂才藝班碰了壁,才去三次,這個兩三歲的娃兒就被爸爸問倒......
Thumbnail
2021-10-11
11
給小一新生家長的入學準備清單過完開開心心的暑假,又有許多家庭要迎接新的人生里程碑~~家有小一生要入學! 在心理上,父母和孩子都要做好調適,面對完全不一樣的生活作息,全家人的行程都要跟著變動。 根據過去送四個孩子上小學的經驗,可以給新生爸媽一點點建議! 第一:就是千萬不要買小丸子書包!! 哈哈哈!我就是買了,才知道錯了!
Thumbnail
什麼是親子共讀?從0到1完整親子共讀教戰手冊當孩子開始牙牙學語,到了學習新知的年紀,新手爸媽們不免意識到幼兒教育的重要性,緊張地上網搜尋教育權威專欄以及向身邊親戚朋友諮詢經驗,相信此時在眼前曝光最多次的字眼無非是「親子共讀」,但何謂親子共讀的核心價值?是不是只要隨手拿本書唸給孩子聽就好?好的「親子共讀文章」該具備什麼要素?
Thumbnail
2021-07-26
2
報名運動課程前,家長一定要先了解以下3點原因是,學生在上課之中被車撞,多處骨折且成了植物人。你一定會想,為什麼籃球場有車 ? 但事實是,因為班級人數過多,教練無法注意到每位學生,其中一位學生在上課之中離開球場,要到馬路對面的便利商店買飲料時,被車撞。但這時,還是沒有人發現學生不見了,撞到人的那台主肇事逃逸,而學生在當下被撞的4-6分鐘
Thumbnail
2021-07-25
4
高需求孩子:我只是與眾不同,請試著傾聽我、理解我並好好愛我!「高需求小孩」的英文為 Spirited Child,從英文的字面解讀是非常正面的,意思為精力充沛的小孩,但為何許多人一聽到這個詞卻是聞之色變呢?這樣的小孩到底有什麼心裡話要吶喊呢?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Thumbnail
2021-07-09
5
《高齡產父雜記》<公親變事主篇>我是個喜歡和諧,害怕衝突的人,偏偏在人生中,你愈是不想面對的事,生命就是一直出考題給你,最近我又被臨時加考了一題像是 「當媽媽和太太同時落水時,你會先救誰?」的考題。 只是,劇情變成了 「太太跟兒子同時生氣時,你要先處理誰?」
Thumbnail
2021-05-24
2
親子-你和家長角色之間的距離社會工作服務兒童及青少年領域的我,很難跳過家長直接和孩子互動。 不管哪種類型的家長,有意願參與工作共同成為服務中的正向影響者,或者不讓工作者參與的負向干擾。 其實我這樣說正向或負向實有偏頗,因為這只是我在這個家長身上看到他們的行為,並不能代表她/他這個人的主體性。 往往在工作中,為了快速的分類家長的
發佈在
Hello&Goodbye
2021-05-06
1
親子- 讓孩子成為孩子有些人會以大學畢業後,出社會第一份工作收入的進帳,或者發生了初次性行為、結婚後做為轉大人的標準,我們可以用生理、心理或者社會地位改變的方式去作為轉大人的標準。
發佈在
Hello&Goodbye
2021-04-24
2
【初為人父】覺得好玩  一個午後,女兒默默地拿塊板子,接下來移動著還不熟悉的身軀趴躺在上。   「不是吧!地板很髒的 !」的念頭在我腦中閃過,連話都已經掛在嘴邊。   瞬間,原本要脫口而出的話,竟被我塞回自己的嘴裡了。為什麼呢 ? 因為突然間我想的是,其實衣服弄髒,可以洗;說不定她正在進行一件她人生中有趣的「大事」,我
Thumbnail
2021-03-07
2
少年情緒風暴來襲,有時需要洞穴消化,而非干擾。曾聽過一個洞穴理論,並非柏拉圖的洞穴理論,而是面對青少年的情緒風暴,有時必須讓他待在自己的洞穴中消化,而非不斷干擾。其實不只青少年,兒童需要,大人需要,老人也需要......一個某些時刻不受被干擾的洞穴。今天就藉由Beatrice Alemagna的作品《無所事事的美好一天》來與大家分享孩子的自處。
Thumbnail
2021-03-0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