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10/18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我以前是文青,但我太早接受現實」:專訪施昇輝

初次見到施昇輝,很難不被以下的反差吸引住:一襲簡單乾淨的襯衫,全身沒有多餘的首飾和手錶,以及已經用了十年因此常常當機的老舊筆記型電腦。然而,眼前的歐吉桑最為人所知的身份卻是「暢銷理財作家」。
「我時常將很複雜的事情簡化,然而把事情變簡單以後,大家又覺得這種作法很傻。但是只要方法有效,又何必把事情搞得太複雜?」施昇輝笑著說,他笑時有種快要岔氣的誇張,但表露的卻是對於「人生奧義」的坦白。他高中時的綽號是「傻瓜」,大學綽號是「施鳥」,其中鳥又是指涉看起來很笨的意思(不知是不是由「傻鳥」變來的),因此兩個綽號基本上是同義反覆。
不過,就是這樣的傻瓜發展出一句千錘百鍊的投資心法:「日K值小於20就買,大於80就賣」,這一招讓他在四十四歲被迫辭職以後還可以闖蕩股海,持續養活一家老小上下七口。接著,2012年他出版第一本理財書,希望以簡單的方法解救股民,結果意外開始他的作家生涯,更預計在明年一月出版他的第九本書。截至目前為止,他的「小資幸福講堂」在短短半年內累積超過2600名讀者訂閱。
採訪時他穿著簡單的毛衣,感覺就像鄰居大叔。

為家計翻譯言情小說的現實文青

這樣的傻瓜也曾經文青過。「我退伍後的第一份工作應徵《天下》雜誌,當時有一題筆試題目是『請寫出最近對你最有啟發的一本書』,我猜測其他人一定都是回答財經企管類型的書,所以用考試前一天看過的《柏格曼的四個電影劇本》應戰,沒想到剛好被總編輯相中,完成文青進入出版業的夢想。」施昇輝回憶道。
只是他的這份文青夢想並沒有維持多久,就職後隨即是一段硬著頭皮苦撐的日子。由於出版業的薪資普遍不高,在歷經《天下》、遠東紡織以及《商周》等工作以後,他在1988年徹底回到大學的「商學」專業──進入證券業。當年他結婚、開始付房貸、準備養家育子,經濟負擔與之前不可同日而語,而在幾年之後,又因為太太的生意慘遭倒帳,全家一度只剩下十萬元存款,所以兼差翻譯成了不得不的選擇。
「我翻譯八本美國言情小說,使用的筆名『舒艾』源於我太太的名字,也比較像是言情小說的作者名。當年一張稿紙六百字,稿費是一張稿紙九十元,我一天大約一小時可以寫五張稿紙,現在都還記得每翻譯一本小說我就可以拿到一萬五千元。簡單來說只要有錢,通通都翻譯。」同一時間,他也幫《工商時報》副刊翻譯商業企管類的文章,但是擔心兼差被主管發現,所以又使用另一個筆名「方日光」,也就是將本名「施昇輝」三個字各拆一半出來。
除了翻譯言情小說,施昇輝另一段鮮為人知的過去是曾經有過電影夢。1980年,他在大學期間為了賺取零用錢開始撰寫影評,發表的管道是《世界電影》《你我他電視周刊》、《中國時報》、《自由日報》(《自由時報》前身)等報刊雜誌,以及當時的國際電影展特刊,直到退伍以後因為工作忙碌而收手。
「我以前是文青,但是我太早接受現實,因為我們以前的父母不會接受我們追求自我。」他回顧起威權統治的成長時光,他的那一代因為不允許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不會對未來產生惶恐,並且一路走上制式的人生──傻傻地唸書、上大學、出社會找工作、結婚生小孩,外加搭配台灣經濟起飛,股市從一千點飆升至上萬點。台灣錢淹腳目,只要肯努力不怕沒有出路。「現在的文青某種程度上是被崇拜的,但是回到三十年前,文青是不被支持的,所以當年的文青後來都成為一方之霸。」他如此回憶。
即使是理財專家,受到大環境的起伏也同樣會摔跤。2000年網路泡沫化他賠了200萬,2008年也難逃金融海嘯賠了100萬。其中,他的人生轉捩點又發生在2003年,當時SARS疫情間接造成股市低迷,導致他任職的證券公司慘賠,總共虧損了四億。「當時的總經理很生氣地對我們說,要我們通通不要去拜訪客戶,乖乖待在公司不要出門,換作任何人聽到這樣的話大概都會非常沮喪。」最後他自我請辭,料想其他證券商也不會想收留高階主管,因此順勢啟動下半場的退休生活。
0050的投資心法:「日K值小於20就買,大於80就賣」。

挑戰訂閱機制的理財作家:讀者要信任你

有趣的是,曾經是文青的施昇輝在方格子開設的「小資幸福講堂」,原本也想鎖定比較文青的小資族群,早期文章的後面甚至還加寫電影冷知識,但事後發現並沒有得到太大迴響。直到某一次剛好到了可以買進的最佳時機,他在「樂活分享人生」臉書專頁通知所有人趕快進場,意外造成訂閱者大幅增加,一天突然暴增一百多份訂單。
「我當時說明,在臉書上你只能看到『結論』,不過要看詳細的『推論』歡迎訂閱我的寫作計畫。」在此,施昇輝在免費與付費內容之間設下市場區隔,然而由於他的臉書社群追蹤者大多屬於中老年族群,導致「小資幸福講堂」的訂閱主力與原本預想的小資族群相去甚遠。
施昇輝提到,有一次他在獨立書店分享理財課程,發現台下的聽眾對於投資理財都是一片白紙,使得他開始反思文青是不是普遍對於理財無感、甚至比較排斥。但是另一方面,如果「小資幸福講堂」的寫作走向還是鎖定完全沒有股票操作經驗的小資族群,又會造成投資老鳥不願意買單訂閱。因此,如同一名老文青原本只想開書店,但迫於現實書店裡也賣起販賣文具和飲料一樣,未來「小資幸福講堂」還是會維持每月兩篇談理財觀念的長篇文章,另外額外附贈操作面的時效性短文,以求攻守兼備。
雖然目前依然不確定網路閱讀與訂閱制是否為未來趨勢,但是他認為訂閱制的挑戰性比賣書更為巨大。「一位讀者願意付錢,卻不知道他未來可以看到什麼內容,其中就涉及到讀者對於作者的強烈信賴感。」有別於以往購買一本書,即使受騙上當依然可以拿到實體書籍,但是訂閱制的首要條件是讀者要相信作者可以持續寫作,尤其他們完全不知道作者會寫什麼以及可以寫多久。
「我最近觀察到一個現象,過去許多讀者只訂閱半年,代表他花費九十元只是為了想知道什麼時候可以進場,但是最近訂閱一年的讀者比例越來越高。」施昇輝認為,其中就涉及到讀者對於作者的信賴感。例如,他還記得他的第一筆訂單來自一位多年好友,某一天好奇詢問朋友到底有沒有看他的文章,對方卻回答沒有看。
進一步詢問他是否也有訂閱其他作者的計畫,以及有沒有看?施昇輝回答他有訂閱李偉文的專欄,但笑著說同樣也沒有時間看,只為了想知道他最後會得到什麼樣的回饋品書籍,同時也支持李偉文將稿費捐款給荒野保護協會報導者基金會的理念。
施昇輝與李偉文主講「卡住的世代」。
令人好奇的是,近期也有不少其他的理財作者走向群眾募資和訂閱制,他又是如何看待同類型的作者呢?此時的他收起溫和的笑容,略為謹慎地回答:「我比較認同以存股觀念作為出發點的內容,但是對於吹噓自己在短期間內就可以致富的理財作家,就覺得不是同路人,因為投機的操作方式非常可能誤導年輕人。」

不忘電影,關切還是家庭

身為一位熱愛電影的歐吉桑,每年的尾聲他都會分享自己最喜歡的電影,像是今年分別是:《抓狂酒吧》(2017)、《樂士浮生錄》(1999)、《名叫海賊的男人》(2016)、《關鍵少數》(2016)以及賈樟柯的《世界》(2004)。聊到近期最熱門的國片《血觀音》和《大佛普拉斯》,他當然也沒有放過,其中《血觀音》的棠夫人又是玩著「今天一塊錢買回來,明天一百塊賣出去」的迷人遊戲,他只笑著說從前在證券業確實有看到官商勾結,但是他屬於外圍人士,因此無法深入這麼多。
他近期也確實在《釀電影》串場演出,寫的是《東京物語》《橫山家之味》的親子關係。《東京物語》描述一對老夫婦前往東京探視子女,但是他們的子女各自忙碌,讓他回憶起自己對於父母偶爾也有應付的態度;至於《橫山家之味》呈現的是另一對老夫婦無法釋懷優秀的長子過世,又始終覺得次子不成材,讓施昇輝聯想到自己的三個孩子各有優缺點,時常也不知道該如何公平對待。
這位理財專家過去是為了「負擔家庭」而投入證券業,現在兼差當文青時,思考的也還是人生與家庭啊!
>現在就訂閱「小資幸福講堂」
採訪/撰文:陳中勳 編輯:宅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