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4|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解構神聖羅馬帝國(五):充滿談判與商議,帝國的國王是選舉出來的

    羅馬人的國王

    在本系列的前幾篇文章中,我們提及過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是由選舉產生。眾多公侯貴族商議選出一名「羅馬人的國王」,然後這位國王理論上會前往教廷所在地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這看似很理所當然,但若果我們查看神聖羅馬帝國歷代君主的歷史便可發現,原來從西元800年直到1452年間,曾經有過306年的時間並沒有出現過任何被加冕的皇帝!有些歷史學家會視這為「空位時期」,但實際上,神聖羅馬帝國的王位繼承幾乎沒有斷開過。所謂沒有被加冕的皇帝,是指這些統治神聖羅馬帝國(主要是德意志王國、波希米亞王國和勃艮弟公國)領土的國王,並沒有被教廷加冕,所以不能稱為「皇帝」。
    神聖羅馬帝國便是一個這麼有趣的國家。它是一個「帝國」,但可以沒有「皇帝」,但又有能行使「皇帝」特權的「羅馬人的國王」存在。對於「羅馬人的國王」來說,統治整個神聖羅馬帝國所享有的特權並非由「加冕」儀式而來,其權力來源反而來自繼承王位的正統性-即公侯貴族的擁護。雖然如此,「加冕」儀式並非是個花瓶或虛銜,它比較像一種外交關係。藉由得到教廷的承認和加冕,皇帝可以與教皇維持理論上的團結關係,而且在基督教主宰的中世紀中與教廷建立親密的關係,一定有很多好處的。為什麼是「理論上」?我們會在下篇解釋,本文的重點不在這。

    具談判和商議性質的國王選舉

    自康拉德一世(Konrad I)起,歷代國王和皇帝都是選舉出來的。不過在14世紀前,所有關於選舉的方式和規則,都是根據不成文的傳統和經驗,並沒有實在的法規去明確列明國王選舉方法。而這些有選票在手的公侯貴族,也大多不視國王候選人的血緣為他們首要考慮,這點跟其他歐洲封建國家的做法很不同。例如在法國,血統便是非常重要的繼承資格。公侯貴族反而比較看重的是國王候選人的個人魅力和能力。
    西元1510後的神聖羅馬帝國帝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seay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