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的幻影 |從感知結構力學談神聖羅馬帝國的興衰 (九之六)

2023/06/14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十九世紀的歷史學家克羅齊(Croce) 說過一句名言:「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這句話不僅可以用來警惕一般誠心治學的歷史學家,也很適合提醒一般讀者在讀史的時候留心編年史的敘事結構很容易讓人對歷史的細節產生誤解。
另一方面,從羅馬文化的崩解到基督教文化的興起牽涉到複雜的時空變化,如果能以編年史的觀點,整理相關史料,卻可以讓我們理解神聖羅馬帝國的鬆散體制是如何慢慢成形,又為何會被伏爾泰譏為「不是帝國」。
首先,我們要理解的是,羅馬帝國雖然名為帝國,在行政組織上卻是許多自治市的集合體,這可能與許多現代讀者想像的中央集權帝國並不相同。相較之下,秦始皇想要建立的體制,應該比較有資格算是世界上最早的中央集權帝國。
不過,比起希臘人建立的盟邦,羅馬帝國的體制的階層性確實更明確,在管理上的設計也更為周延,只是,當羅馬的公民和軍隊開始「轉性」,接受基督教信仰時,舊有的體制運作就開始失靈了。
只是,為何造成羅馬帝國崩解的基督教信仰,在五六百年後,又會慢慢成為支撐神聖羅馬帝國的信仰呢?
雖然當代有許多人會將基督教視為歐洲尤其是西歐的宗教信仰,不過這個靈性信仰本質應該是源自印度半島的北部,然後在馬其頓的亞歷山大東征以後,逐漸在埃及的亞歷山大港興盛起來,再隨著商人在歐亞大陸傳播開來,漸漸形成各個不同的靈性信仰,隨著各個不同政治勢力的興衰,吸引不同的信眾。
其中,波斯薩珊帝國的崛起對靈性信仰的發展似乎帶來了決定性的改變。由於在薩珊人取得政權的過程中,祆教教徒一直扮演重要角色,所以祆教不但取得了國教的地位,也使得其他靈性宗教派別如猶太教、佛教徒、印度教徒、猶太教徒以及摩尼教都受到了排擠或打壓。這讓許多波斯境內的靈性宗教領袖紛紛(被迫)離開波斯,遷往他處。早期基督教逐漸會在地中海世界傳播開來,其實應該與從薩珊帝國遷出的靈性宗教領袖有關,
另一方面,這些靈性信仰卻顯得與羅馬傳統的多神信仰格格不入,所以羅馬軍隊開始有人質疑這種強調原罪信仰並在性愛與生死觀有顛覆性思想的宗教會侵蝕帝國的立國基礎。
然而,儘管許多羅馬公民對這種信仰表示擔憂,許多羅馬女人倒是對這種靈性信仰很有好感,(有不少人還背著家人)加入了這些團體。在這裡要說明的是,雖然有不少現代女權主義者對羅馬的家父長制不以為然,但是羅馬父親在女兒出嫁時通常會為女兒準備一筆可觀的嫁妝,而羅馬法所保護的婚姻基本上是屬於「兩願性質」,羅馬女人如果想離婚,其實相當容易,而且基本上,她離婚時可以帶著父親給她的財產離開,另謀良緣。(基本上,有錢的羅馬女人不難找到結婚或再婚的對象。此外,帝國中後期,只要與羅馬女人舉行(經過羅馬父親允許的)「正當的婚禮」就可以立即擁有羅馬公民權,所以連沒那麼有錢的羅馬女人,也不愁找不到結婚對象。)
雖然羅馬的女人在婚姻中的地位並不低,但是羅馬的男人還是不乏婚外情的對象,而羅馬女人如果不願意離婚,似乎也不能阻止丈夫在婚姻外另有發展。不過,羅馬法的法律基本上只保護正當婚姻,所以羅馬丈夫「不正當的情人」所生的小孩,是不受羅馬法的保護的。(基本上,正當不正當都是羅馬父親說了算。畢竟,羅馬女人的財產都是爸爸給的。)
很顯然的,上面這種婚姻觀相當世俗,所以當羅馬女人開始覺得得到丈夫「全心全意守護」的愛比父親給的財產更重要時,自然會覺得基督教徒強調丈夫應為妻子守貞的觀念比較有吸引力。
總之,基本上羅馬人「正當的婚姻」幾乎都需要父親的同意,而許多接受父親按排而結婚的羅馬女人也因此多在婚後將注意力放在相夫教子之上,並不太計較丈夫在外發展出的「不正當婚姻」(畢竟,羅馬法並不保護這樣的關係。)
克洛維受洗
另一方面,基督教雖然從四世紀在羅馬帝國境內開始得到公認,但是東西教廷對許多教義的看法一直存有歧異,所以也無法即時協助帝國建立新的倫理價值。西元五世紀末,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羅馬教廷雖然表面上還是服從東方的君士坦丁堡教廷,但也開始積極在帝國西邊尋找結盟對象,而克洛維算是第一個獲得羅馬教廷承認的基督徒國王。 (左圖為克洛維受洗)
查理大帝
不過,西元496年接受洗禮的克洛維雖然得以在西方以正統的身份開始擴張,其所統一的法蘭克王國卻因內亂不斷而最終被加洛林王朝取代。由於加洛林王朝的開創者丕平的父親原是(以克洛維為代表的)墨洛溫王朝宮廷內最有實權的宮相,其軍事實力也是源自於墨洛溫王朝時集結的貴族,丕平因此被教廷接受,視為法蘭克王國的繼承者,於西元751年接受了羅馬教宗主持的塗油禮,正式成為法蘭克國王。丕平的兒子登位後,不僅進一步擴大了法蘭克王國的統治範圍,也強化了與教會的合作,於西元800年由教宗里奧三世加冕成為「羅馬人的皇帝」。只是,查理大帝(德國人稱卡爾大帝)雖然讓法蘭克王國境內的教會與修道院大大增加,卻沒有盡力找到一個女子作為「正當婚姻」的典範,這讓他成為許多教士眼中的好色之徒,稱不上是教會期待的、有神性的領導人。
另一方面,日耳曼人的婚俗與羅馬人本就不盡相同,所以羅馬教廷並沒有因此對查理大帝多加「苛責」,畢竟查理是一個很會打仗的統帥,而羅馬教廷需要軍隊幫忙維持各地修道院的安全與平靜。在這種情況下,早期的羅馬教皇對查理大帝的私生活並沒有太多干涉的權力。
不過,從查理大帝的孫輩開始,「羅馬人的皇帝」這個稱號雖然仍由加洛林王朝繼承,但是從西羅馬帝國滅亡前後,即有許多擁有軍事實力的日耳曼人開始圈地為王,而在法蘭克人逐漸佔有軍事優勢後,其他從前日耳曼人的部族領袖也陸續得到「公爵」或「伯爵」的稱號,成為享有「命令權」的「領主」。
基本上,加洛林王朝的統治結構並不穩定,加上這段期間舊有地中海世界的各種勢力還在激烈重組中,所以並不是所有歷史學家都同意將加洛林王朝視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第一個王朝。
相較之下,一般歐洲史的讀者可能會比較認可「薩克森王朝」作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第一個王朝。
「薩克森王朝」是由原來東法蘭克王國境內的領主們為了抵抗馬札爾人的入侵而興起,主要用意是在維護日耳曼人領地的安全。由於日耳曼文化的戰士原本就有效忠領袖的傳統,這段期間的日耳曼貴族在拉丁教會人士的影響下,逐漸發展出了一套儀式,形成歐洲中世紀特有的騎士文化。

西元962年在羅馬加冕成為「羅馬人的皇帝」的奧托大帝就被視為一位具有騎士美德的領袖,在他的影響下,日耳曼的騎士階級也開始肩負了保護各教會領區的任務,今天歐洲許多地區開始了「神賜和平」運動。
以上大致就是一般拉丁基督教文化常對外宣揚的歐洲中世紀前期的歷史架構。一般華夏讀者對這種整理歷史的方式理應感到幾分熟悉,畢竟所謂的華夏道統也是是基於類似的方式所整理出來的脈絡,只是華夏道統主要根據的是漢字文化的傳承,而歐洲的歷史架構則是根據拉丁基督教文化所建立。
我們可不可以有其他的觀點來看待歷史的演進?
當然可以有。不過,歷史感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向度是「時間感」,在整理歷史資訊時,如果我們可以有一個比較熟悉的歷史主軸,知道自己的文化傳承是如何隨著時間發展出來的,那我們對自己的文化就比較容易有歸屬感,也比較容易知道自己的文化特性。另一方面, 如果我們可以知道其他的文化是如何詮釋其歷史源流的,就可以在進行文化交流時察覺其行為脈絡。

最後要說明的是,雖然在生活中,大多數人不會區分「感知」與「認知」的不同,但在心理學的領域有時會將「感知」與 「認知」分開討論,前者多用以指比較低階的意識層次,而後者則多用以指比較高階的意識層次。
不過,「意識」本身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所以我們或許可以試著先用「感質」(Qualia) 對比 「理解」(Reason)來說明。
「感質」一詞來自哲學界,對很多自認為務實的讀者來說,這個詞或許很玄,但其背後代表的卻是一般生物人或心理人很有興趣的「感知」問題。舉例來說,「一個紅綠色盲看到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問的就是一個紅綠色盲的色感感質,「一個聽不到低頻的人聽到的貝多芬交響樂是什麼樣子」問的就是某些聽細胞受損的人的音感感質。基本上,生物學家或心理學家在回答這些問題前,多是先研究特定對象與一般人在「感知結構」上與一般人有何不同,再試圖模擬特定對象的經驗感覺。
相對來說,「理解」就是比較知性的學習過程,牽涉的是一種推論過程與知識結構的印證。比如說,當我們準備要回答「蔣萬安和蔣經國的祖孫關係」或者 「李登輝和李金龍的父子關係」這樣的問題前,就必須要先理解我們自己的「認知結構」是如何理解血緣、親族或宗族問題的,再思考要如何討論這類問題 。

簡言之,「感知結構」和「認知結構」的主要不同在於一個比較「感性」,一個比較「理性」,而前者較著重於探討神經系統的架構如何處理感覺資訊,後者則著重於探討自身的知識架構如何影響資訊的解讀。
推薦參考書籍:西方婚姻史 作者:Jean-Claude Bologne

~~~~~~~~~~~~~~~~~~~~~~~~~~~~~~~~~~~
~~~~~~~~~~~(以下為創作部分)~~~~~~~~~~~~~~~~~~~~~~~~~~~~~~~~~~~~~~~~~~~~~~~~~~

蜜獾父子雖然接受了拿特鴨的提議,以〈司馬遷〉為心靈導師,卻不準備帶拿特鴨去見樂透鵝。
「我們蜜獾打仗,靠的向來是『SMART』。」蜜獾爸爸表示:「 在我看來,你不夠 SMART。」
「我怎麼不聰明?」拿特鴨不服氣。
「 不然,你告訴我,到樂透鵝那裡買樂透中獎率是多少?」蜜獾爸爸表示:「我為什麼要花錢買一個很難中獎的樂透蛋,然後說自己運氣不好?」
「有買有希望啊!」拿特鴨表示:「剩下的錢就可以拿來買國家需要的武器。」
「我們不想買魔音帝國的武器。」蜜獾爸爸表示:「 我們不想只用魔音帝國的武器。你為什麼一定要買魔音帝國的武器?」
「這⋯⋯」拿特鴨一時語塞:「這麼高層次的問題,等金陵獅王回來再回答你
好了。」
「反正我們會自己保護自己。」蜜獾爸爸表示:「你就在這與三隻小豬一起待著吧!」
「等一下⋯⋯」無名小豬插嘴:「我是〈司馬遷〉先生的學生,我想和你們一起出去見識見識。可以嗎?」
「我才不要豬當我的同學。」蜜獾小弟斷然拒絕。
無奈的無名小豬‘
「為什麼?」無名小豬很受挫。
「因為你一直待在豬棚裡,不願上場追求自由。」蜜獾小弟說:「你是小孬孬。」
「你怎麼可以罵我小孬孬!」無名小豬抗議:「真是沒有禮貌。」

「我就是要這樣罵你!」蜜獾小弟說:「這是我的自由。」























  
  


























































































































































































































































































































































































































































































































































































































































































































































































































































































































































































































































































































































































































































































































































































































































































































































































































































































































































































































































































































































































































































蓮子水共同體
蓮子水共同體
點一盞理學的燈,觀世界。 開一扇歷史的窗,品人生。 點一道文學的餐,嚐百味。 合作請電 [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