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1|閱讀時間 ‧ 約 11 分鐘

聊聊吧,你對生活的想像 ‖ 致親愛的生活—張西 X 蔡傑曦

Speech 001

▍ 傑曦|攝影 X 生活

「生活,就是在每個當下做想要、並且認為是珍貴的事。」
圖片來源:國北人文藝術季

誤打誤撞

會成為一名攝影師,乃至後來出書,是一段誤打誤撞的歷程。
傑曦說,在國中以前自己夢想當一名導演,可在長大後發現導演的工作與原先的想像有很大的落差。
會讓他拾起相機、開始攝影工作則是因為「覺得自己錯過了弟弟妹妹的成長」。那一個過去還在地上爬行的弟弟,曾幾何時已經能甩著跳繩,在家蹦蹦跳跳了?如此一個平凡的畫面,是使他投入攝影工作的契機。


攝影: (X) 記錄生活 (O) 想像生活

在快門閃爍的瞬間,時間定格、凍結,而生活的樣貌被永恆地保存了下來。
「攝影,真的是在記錄生活嗎?」有人尖銳地提出疑問:
「身為一個生活在台北的大學生,為什麼你的作品都是花呀草呀海呀小孩老人呀?」
其實,那些畫面所呈現的都是傑曦對於生活的想像,而不是他的生活真正的樣貌。他的生活裡沒有那麼多的花草;沒能天天看到大海;也不總是充斥著面帶天真笑臉、慈愛容顏的稚子與老人。
就像以前的他總在陽光普照的晴天才出外取景,會因為天氣預報顯示,明天台北將是個灰暗的陰天,而與 model 提出改期的要求。
後來的他才明白,陰天,才是台北最常展現出的姿態,那才是生活的樣子。
生活並非永遠都展現出溫暖正向的一面。在一次為一名罹患腦癌的素人 model 拍照的經驗中,他了解到,生活的樣子有很多種,其中當然也包括破碎與難堪的成分,而含括了那些才最貼近真實的生活。
正如同面對悲傷的時候,我們不該一味想著擺脫它。學習與之共存;學習坦然接受那些破碎與難堪。因為那都是隸屬於生活的一部份。


謝謝你忘記了

這是傑曦的新書《謝謝你走進我的景深》其一的篇名,寫的是關於他的母親。他說:
「有多少新嫁娘在更衣間的梳妝臺前,心中是沒有懷抱任何遺憾的?當想起那些曾愛過的人,那些沒辦法愛的人。」
婚禮過後,她們將從新嫁娘變為妻子,甚至是一名母親。她們不能再心繫於那些遺憾,她們必須忘記,以操煩婚後生活中的柴米油鹽。
所以,他謝謝忘記了。為了婚姻;為了孩子;為了這個家。
「爸爸媽媽在擁有孩子後,其實就停止成長了。當孩子長大獨立的時候,換成我們要回過頭來等爸媽成長。」
張西補上這段話。是啊,我們常說爸媽還奉著舊思維,認為他們不構新潮、跟不上時代,可那是因為:為了撐起一個家,他們早就忘了成長。我們又何必那麼嚴苛?


用我想要的方式記得

關於影像的後製與調色,常為一些專業人士所嗤之以鼻。我很喜歡傑曦的回覆:
「一樣的景色看在你和我的眼中,有不同的樣子,既然要藉由相片把它們記錄下來,我想用我自己想要且喜歡的樣子。
(本文最末隨記裡的 “Fav” 有我更進一步的體悟。)
私下身為好友的兩人,在對談中十分輕鬆愉快


▍ 張西|寫作 X 生活

「每一次不小心都是紮實的累積。」

隨心所欲

做任何事前沒有過多的思量,隨心所欲。對張西來說,書寫是生活的一部份。她書寫心情;書寫故事;也書寫自己。
而「故事貿易公司」的成立,是她寫作歷程的轉捩點。用一份甜點與陌生人交換一個故事,她開始書寫別人,把陌生人向她娓娓道來的故事完整如實地寫下來。
每一個人都有許多的故事可說,卻不見得能靠自己把它記錄下來,而她在做的正是這件事:為人們寫下那些他們想記得的、自己的生活。
在交換故事的過程中,陌生人一句「妳比我想像中的還要聒噪」,讓她發現:原來自己真正的形象和文字給讀者的感覺很不一樣。這裡也呼應了傑曦的補充:透過網路看一個人,那只是一個人的其中一個面向,並不是全部的我們。


因為書寫,所以敢於忘記

「如果你對這個世界有困惑的話,就去尋找答案並寫下來,那都將成為你的生活態度。」
寫作是一段探索的過程,是整理思緒,內化資訊,並且尋找答案的思辨之旅。無論是實驗報告、觀後心得,抑或我們利用零散的短句拼湊著千頭萬緒,都是在利用「書寫」這件事嘗試得到結論,甚至是得到解答
這段話最雋永之處在於末句:「那都將成為你的生活態度」。所有困惑不見得都能找出解答,但在探索過程中,你找到了你的生活態度,那是你認真生活的痕跡。
而書寫,同時也是張西面對悲傷,擁抱壞情緒的方式。
即便回憶那些片段使人再一次深刻感受痛楚,可藉著書寫,無形的意念化成有形的文字,保存起來,讓她敢於忘記,似乎就不愧對走過的那些曾經。


出走,是為了逃離自我設限的框架
第二本書《你走慢了我的時間》,是記錄她離開台北、拜訪三十個陌生人,並且在他們家中過夜的小旅行經歷。
為了跳脫舒適圈,不受自我設限,所以她決定出走:
「世界大得超乎我們的想像,我們不能被自己的想像捆綁。」
關於這趟旅行,張西分享了一個單親媽媽的故事。家境不錯的她,在年輕時為了愛情與父母對立,卻又在婚姻的路上受挫,重拾自己後,如今獨自一人生活著。張西問她,如果回到過去,會不會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我非常喜歡這位單親媽媽的回答:
「就算回到當年 22 歲的自己,我也會做出一樣的選擇。因為這條路上的每個選擇都是我深思熟慮後所做出的決定,我熱愛這樣的選擇,也情願接受。


只有你,能接住每一次墜落的自己
人總是越活越孤獨,高中的人懷念無憂的童年;升上大學後則慨歎高中朋友比較知心;出了社會後才回味學生時代單純的美好。
形體與心靈上的孤單,積結成龐大的不安全感,而「安全感」是大家畢生都在尋找的。想要生活是安定的,可意外不可避免地會發生。
「也許一輩子都學不會,但每個人都要學會重組生活的能力。」
變故太多,我們所能做的不光是避開它,更重要的是在撞上變故而粉身碎骨後,掇拾起那些碎片,重組一個完好的自己。
之所以會越活越孤獨,還有一個原因:
「沒有一個人能完全了解你的生活。 當你在無意間掉入某種情緒的時候,沒有一個人能在每一次都接住你。」
我們的生活圈在變動,來來去去的人們構織成複雜的網絡,而沒有一個人完全認識你身旁的每個人,更無從體會你的喜怒哀樂。
了解到:自己的孤單終是沒辦法被完全了解的,從而知道別人做出的選擇,其背後或許都有沒辦法被理解的原因。
比如在捷運上大聲哭鬧的孩子,乘客指責其父沒有安撫或制止他,他們不會知道:孩子方才失去他的母親,連身為父親的他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 撕掉標籤:看清楚自已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攝影 / 創作,不一定就是要走一輩子的事。
和大家一起聆聽講者對生活的想像,共度午後時光

傑曦:「世界是世界,我們是我們。」
結束遍及全台的演講,即將出國進修的他曾被問道:會不會擔心出國後,現在的種種接案邀約和出書機會就此中斷?
這樣的疑慮當然是有的。可對他而言,出國讀書一直是他的夢想,是他真正想做的事之一。除了拓展眼界外,更重要的是:放下原有的一切。像是一個撕掉標籤的過程。
「你想要當一個更棒的攝影師,還是當一個更棒的人?」
「拿掉標籤後,你希望自己是怎麼樣的人?」


張西:「告別美好的自己是需要學習的。」

出版與書寫不是唯一能做的事。
「不應該是我依附書寫而活,而是書寫依附我而活。」
出了幾本書、成為榜上暢銷作家,也舉辦了幾場演講,這些都構成了今日美好的張西,美好的自己。
可若一直沉浸在這樣的喜悅裡會令人裹足不前,所以你需要適時撕掉那些令你昏頭的標籤,好好看清楚你的本質,和你真正喜歡的一切,而這些都是需要學習的。


關於「標籤」的小結論

「看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子,擺脫標籤對你的定義。更重要的是:不要用標籤定義別人。」


▍ 踅踅 • 念

傑曦和張西都是我在 Instagram 上密切關注的作者,上回知道他們同時在師大分別舉辦演講,讓我又驚又喜,非常想衝到師大、一次見到他們兩個人!所以當我得到兩人將一起舉辦「對談」的資訊,我毫不猶豫地排除萬難來參與,從台中當天來回台北也在所不惜。
傑曦在 instagram 上公告的演講資訊
誠如傑曦所說,透過他們的文字與照片不能完全認識他們,而親臨現場聽兩人對話,於我而言像是一個夢想,也是一個體現夢想的過程。
我很喜歡他們相互間幽默的調侃,讓整場對談的氣氛輕鬆愉快。他們本人也與 Instagram 上發佈的文字與照片一樣,親切並且溫暖人心。


有行星撞地球?
張西提及最近的自己諸事不順,從一開始限量發售的《朝朝暮暮》備受攻訐,繼而是筆電、手機接連壞掉,讓她對於「最近是不是有什麼行星撞地球?」的提問只想大聲回答:
「有!一定有!」
聽完演講,乘著夜車回到台中後的幾天,我也接連面臨早上吸盤不見(隱眼拔不下來)差點遲到、東西損壞(行動電源、耳機)、趕不上公車、坐過站等一連串災難。那時候我也想大聲哭喊:
「一定有行星撞地球!一定有!」


Fav:值得學學
演講中所做下的筆記大多都整理在前面的內容裡了。我尤其喜歡傑曦說「陰天才是台北真正的樣子」和「關於調色:用我想要且喜歡的方式記得」這兩部分。
如果破碎與難堪無可避免地存在,就張開雙手擁抱它吧!何必要用一年中不及一半的明媚晴日,欺騙自己這裡永遠晴朗?
至於第二點,回歸攝影的本質上,如果攝影是因為想記錄自己所喜歡的事物,那麼,如果調色能讓畫面變得更符合我的期待,又為何要覺得那是專業不足的作法呢?
這讓我想到自己對於寫作的看法。以前總會在下筆前顧慮到讀者的感受,雖然這是需要考量的,卻不需要 100% 遵循。太在意他人的目光反而讓攝影(對我而言是寫作)成為一件不快樂的事情,甚至流於掙錢的工作,失去原來的意義。
張西的分享中,除了行星撞地球的呼喊外,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寫令我敢於忘記」這件事。
從與悲傷共存的角度切入,書寫似乎是要你把回憶再複習一遍,雖然重回到悲傷的漩渦中讓人難受,可隨著記憶的軸線翻閱那些細節,重新再感受一次它的溫度,等到文章成定稿,也終於能大膽地遺忘了。
我自認是個記性很好的人,快樂的畫面當然欣然保留著,可面對那些氣憤或是心傷的片段,我對自己總有這樣的解讀:「我會記得事件的經過,卻不會記得那些令人難受的感覺。」
關於悲傷,我也有和張西一樣的想法:因為書寫,所以遺忘。我總在心情好難得平復後又自虐地用力揭開傷口,汩汩流出的鮮血再度把我沖回那些心傷的時刻,一筆一畫寫出的故事則深鐫心上。
孫燕姿在〈半句再見〉中唱道「用眼淚把你複習一遍」無疑是我書寫時的最佳寫照。我也擅長用書寫來記得;來遺忘。


這是關於演講心得的第一篇嘗試,前半屬於資訊整理,後半純抒發。隨記的心得部分寫得有點瑣碎,文筆絕不敢說行雲流水,可我心態上是的。
我是踅踅,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別吝嗇、幫我點個愛心吧!若想持續看更多我的作品,也歡迎追蹤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