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個月,中國有一間電商
「拚多多」在美國上市,2015年成立的拚多多只花了3年就在美國上市,市值超過300億美金!蝦皮的母公司
Sea市值是45億美金,PChome的市值大概是5億美金,看到這串比較的數字,就知道拚多多實力有多驚人。
拚多多類似台灣的電商平台,主要方式是靠團購,但不是在網站或是APP上團購,而是透過微信,讓用戶在群組內揪團。團購後的價錢非常低,低到不可思議,比方40元台幣就有10條內褲,50元台幣就有一雙運動鞋,當然許多都是仿冒品;但即使是仿冒品,價格低到如此不可思議,還是有許多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買單。
吸引艾兒莎的不是拚多多的商業模式,而是拚多多創始人
黃崢背後的故事。黃崢,1980年出生,現在38歲。中國有一間公司叫做網易,網易的服務有門戶網站(類似台灣的雅虎奇摩),有電子郵件信箱,還有發行許多手機遊戲,網易創辦人是丁磊。
丁磊決定要開發手機遊戲事業時,研究一個技術遇到難題,他在網路上看到一名浙江大學學生發表的文章,丁磊認為那名浙大學生可以幫助他解決問題,他終於拿到這個人的MSN。那名浙大學生就是黃崢,黃崢沒意外地幫忙了丁磊這個大忙。
黃崢浙江大學畢業後去威斯康辛大學就讀碩士,丁磊這時候回報黃崢,介紹一位老學長給黃崢,畢業於浙江大學的段永平。OPPO和VIVO這兩支手機品牌都是段永平創立的,段永平和黃崢兩人一見如故。在擇業的選項上,段永平給了黃崢事後看起來很明智的建議,那時候黃崢還在思考要去Google還是去微軟。
段永平說:「Google看起來是一家挺牛的
公司,值得去看看,對你未來創業也是有好處的。去的話至少待三年,因為一兩年是沒法進入重要崗位,真正了解這家公司的。」最終黃崢採納了這個建議,選擇Google。那時Google還未上市,黃崢進去的時機非常好,2004年Google上市後,黃崢得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2006年,段永平以60萬美金競標下與巴菲特午餐的機會,他除了帶自己的兒子去午餐會,還帶了一名26歲的年輕人,那個人就是黃崢。
1961年出生的段永平、1971年出生的丁磊和1980年出生的黃崢,這三人的結識起因黃崢幫助了丁磊解決技術問題,丁磊介紹段永平作為回報,黃崢因為段永平而選擇Google、參加巴菲特午餐會;之後回中國創立拚多多也得到他們幫助。這個故事實在太震撼了,艾兒莎看完後一直嚇到!
很多人一直有疑問:「如何和更高層次的菁英打好關係」,或是「如何經營有品質的人脈」,經營人脈通常就是兩種方式。
- 家庭血緣關係或從小到大認識的朋友。因為長久時間相處產生信任,這類關係就是透過情感。
- 透過理念:彼此有對等的知識水平,能夠交流分享思維和看法。
人脈不是認識了誰,而是在需要幫忙時,有誰能幫助自己;更不是和誰打過招呼、碰過幾次面,而是有誰願意主動認識自己。
因為人脈是一種能「互相交換價值的網路」,因此建立人脈之前,要建立自己的價值,要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價值、要能讓別人相信自己。讓別人相信找你對他有好處,彼此能夠拉抬,且不占人便宜!
艾兒莎一直建議年輕人要打造自我品牌,讓更多人知道你的存在、知道你的才能。多寫文章,寫下自己的想法,這種事情是屬於投入一分努力,卻可能影響無數人。很多工程師都會用工程師社群
github寫下程式碼、分享自己的作品,作品被成千上萬的人看到後,在工程師的圈子一想到類似的問題就會被記起來,甚至在挖角的時候都會被先想到。
黃崢先是建立自己的價值,將程式研究透徹,但他若是沒有發布文章,丁磊就不會看到他的價值,不會輾轉拿到他的MSN聯繫他。若黃崢只有寫程式的能力,沒有更遠大的志向,丁磊也不會介紹段永平。
段永平願意帶黃崢參加巴菲特的午餐會,一定也是兩人在理念上有對等的知識水平,平日就能互相交流許多看法,從彼此身上學到許多。我們從他們三人的關係看到一段不是基於家庭情感因素,而是透過知識能力交流的人脈圈。
最後艾兒莎想說,經營人脈圈時,我們也可以想想好友的關係是如何變淡的。無非是「彼此的見識差距過大」。你無法理解他的苦悶,他的牢騷在你耳裡就像是無謂的煩惱;你的遠大抱負在他面前可能是種笑話。差距會使彼此愈來愈無話可說,每次碰面只能敘舊,但總有說膩的一天。漸漸地,你們之間變成一段可有可無的友誼,似乎只有過節時才會互道祝賀,最後就不相往來。
艾兒莎想提醒,建立自身價值才是經營人脈的根本,讓人願意主動認識你;而非捨本逐末地一直去參加不同的活動或聚會交換名片,但最後沒有一個人真正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