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浮水印和愛:我讀諾貝爾文學獎得主Joseph Brodsky的《Watermark》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剛到威尼斯的時候,我住在本島的北邊(Cannaregio),在晴朗的夏日循著島嶼邊緣的路散步,隔著潟湖望向對面,可以看見一座沒有任何高聳建築物的島嶼,薄薄的一圈綠色樹林圍著磚紅色的牆,起初並不知道牆的另外一端是什麼。後來好友告訴我那座島本身就是一座墓園,名為 San Michele。我認為「一座島上只有一座墓園」這件事奇特得有些迷人,又迷人得有些詭異。
遙遙望去,水的另一方是San Michele
等到後來,我開始讀起所有關於威尼斯的文學,才知道俄國詩人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死後,也被埋在那座從 Cannaregio 即可望見的墓園島上。
布羅茨基的祖國是俄國,但他用英文寫了這本書《Watermark》,Watermark 有兩個意義,一個是浮水印,一種可以透過光線顯現出不同陰影的記號;另一個是當浪花拍打至岸邊,在牆上所留下的一種水印記號,透過這種記號我們可以知道水位的變化。第一個意義讓人想到布羅茨基,他是一個作家,在《Watermark》這本書裡面可以看的出來,他對於自己身為作家這件事情很有意識;第二個意義跟水有關,另一個跟水有關的,是這座城市,這座讓布羅茨基寫書期間不停回來—總共十七次—的城市。

沿著運河走

既然是關於威尼斯的一本書,我忍不住好奇它給義大利人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所以上網查了義大利文書名:《Fondamenta degli Incurabili》,直翻是 the foundation of the incurables, 除了根基(foundation)的意思,fondamenta 在威尼斯有另外一個意義。在這個世間無二的地方,無數的運河穿梭其中,形成另外一種道路,而和這些運河平行的石磚道路,我們稱它們為 fondamenta,因為它們擁有作為根基的作用。incurables 呢?不可被治癒的,無藥可救的,想到這個字我除了想到生理上的生病之外,也想到心理上的不可被治癒,浪漫一點的另一種說法是愛。
這些跟布羅茨基想傳達的事情有什麼相關?來到這裡的人如何變得無藥可救?我們被這個城市放上了什麼樣的記號?威尼斯的根基是什麼?威尼斯是什麼?一開始讀這本書,好像每一件事情都有關聯,可是卻什麼都不清楚。

迷宮的入口

當你穿越這些迷宮的時候,你永遠不會知道你是在追求某個目標,或是在逃離你自己。(So you never know as you move through these labyrinths whether you are pursuing a goal or running from yourself.)
布羅茨基把威尼斯比作一座迷宮,這正好是很多人對這座城市的感覺,她的特徵就是讓你迷路,不管是字面上的意義或是心理層面。我們來這裡尋找某樣東西,大部分的時候不知道自己在找什麼。這本書也讓人迷路,它本身就是一座迷宮,書的一開始讓人以為這是一本愛情故事,作者把目光放在一位迷人的威尼斯女人身上,說「她使每個已婚男人的夢濕潤」,不稱名字而喚她為自己「在這座城市所認識的唯一一人」。
但是作者剛抵達威尼斯沒多久,這個哄騙讀者的開頭就嘎然而止,讓期待完整故事的讀者感到意外,他把焦點轉移到自己從年輕以來對這座城市的嚮往,從少年時期所讀的以威尼斯為背景的小說(關於愛和背叛的故事),到他曾經追求的女孩給自己的棕黃色老明信片,這些物品和回憶也都好似跟浪漫的愛有關聯。
就像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的主角馬塞爾(Marcel)一樣,布羅茨基對於威尼斯這個名字也有著淵遠流長的嚮往,有著特定的魔力和影響。可是布羅茨基跟馬塞爾不一樣,馬塞爾花了大半輩子希望來到威尼斯,但是當真的來到這裡之後,卻只覺得這只是個達不到他期待的空殼而大失所望;布羅茨基遇見這座城市,從這種獨特的美中生產出書寫,還有他的愛。
what makes a narrative good is not the story itself but what follows what. Unwittingly, I came to associate this principle with Venice. If the reader now sufferes, that’s why.
書的封面其實就告訴我們,《Watermark》不算是一個有故事情節的小說,比較像是文集,關於威尼斯的文集。布羅茨基說,重要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伴隨之發生的,不管是什麼。

液態物體的特質

起初,神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And the earth was without form, and void; and darkness was upon the face of the deep. And the spirit of God moved upon the face of the waters)
布羅茨基借用聖經創世紀第一章的內容,賦予威尼斯藝術之美的意義,讓她的神聖更為具體。在他的思考脈絡裡,因為神從一開始就存在,亦即神就是時間,而水也從初始就存在,水的特質是「反射」,因此當神運行在水面上,水便倒映了神,而神又等同於時間,因此水反映了時間。時間不具備什麼?美。因為時間是抽象的。
而威尼斯跟這一切有何關聯?她身為一座在水上建造的城市,不僅代表神聖的美,也藉由水翻轉了「時間不具有美」的概念。
威尼斯,這個地方讓人幾乎直覺地將其跟「美」聯想在一起。而美又和我們的眼睛有關,眼睛是我們接收美的器官。布羅茨基解釋他對於美的思考,「簡而言之,眼睛尋找的是『安全』……因為美是慰藉,美很安全。」
在fondamenta上,面朝運河、閉眼休息的男人
眼睛所觀看的物件是在身體的外面,除了在鏡子前面,眼睛(EYE)不會看到自己(I),這讓我想到「愛」的特質:將注意力和目光放在自己以外,不看到自己。只有透過所關注的人事物,眼睛才能確認自己。
除了水,說到鏡子,也想到威尼斯,加上威尼斯的 Murano 小島以它所生產的玻璃為名。這個城市有著自己顯著的特質:「倒映」。我們來到這個地方,到處可以看到鏡像,不管是流動還是固體的,人類到處可以看見自己的倒影,布羅茨基在書裏面提到,許多人來到威尼斯之後便不由自主地走進商店裡買下一堆不需要的、好像能讓自己匹配這個城市的美的商品;他也說到,在這件事上人類註定會失敗,最終只成為空虛的消費者,產生巨大的消耗。
而眼睛除了觀看,還能蒐集和記憶,它是靈魂蒐集回憶的器官,這是我們沒辦法用金錢去買的紀念品(義大利文是ricordi,來自動詞ricordare記得)。在美國作家詹姆斯(Henry James)的《大運河》裡面,他說到了兩種 ricordi,一種是我們可以在聖馬可廣場買到的,另一種是我們無法購買,唯有見證並創造出一些屬於自己的紀念,能讓我們想起老時光裡的心之所愛。
「美」並不是人類能夠擁有的,布羅茨基向威尼斯學到了這點,他不愧於自己是位寫詩的人,說唯一能愛這座城市的方式,便是捐贈出自己的一顆眼淚。

眼淚和墨水

眼淚是視網膜的認知,同時也是它對於自己無法留住美的認知。(a tear is an acknowledgement of the retina’s, as well as the tear’s, failure to retain beauty.)
愛伴隨著觀看而來。而我們為什麼流淚?因為人類是有限的,當我們離開一個地方時,總感覺自己會永遠地離開這,不再回來。
這樣說或許聽起來有些悲觀,但其實布羅茨基也講到了未來,他說眼淚也是眼睛對於未來的期待。眼睛把自己的一部份留下來,與水相融,與時間相融,期待未來回到這裡時,再次遇見美。
就像希臘神話裡潘妮洛碧等待丈夫奧德修斯歸來時,堅守未嫁,白天織布晚上拆解,布羅茨基對於威尼斯也有著相似的「節操」,他回來了十七次,除此之外,他藉由寫作創造了自己的 ricordi。
Watermark,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是個暗喻,比喻著布羅茨基心裡已留下一個不可抹滅的水印,在光之下能夠被看見—也就是這本書的出版。他將他的眼淚化成了墨水。

回到威尼斯

所以威尼斯是什麼?六個月在這裡生活,我還是無法說我弄清了她的全部,每一天只覺得我不夠認識這個城市。2017年九月,我第一次讀《Watermark》,當下就決定自己想跟別人分享這本跟詩一樣美而激發靈感的書。期間我讀了三四次,還是沒辦法說自己弄清每一個畫線句子背後隱藏的含意,就像這個城市帶給我的一切一樣。
這本書從一個錯誤引導、看起來好像是愛情故事的開頭,到最後兩頁對於愛本身的理解,巨大的討論,用像煙囪裡裊裊白煙一樣,環繞而輕簡的文字結束。
而什麼是愛?我更沒辦法說自己搞清楚過,布羅茨基花了短短一百三十五頁的篇幅走到這裡,背後是十七年,甚至更多。他說,那是一種不自我的情感和真實,我們用眼淚的方式表達,眼淚從身體產生,最終自身體分離,我們往未來前進而將眼淚流在後面,在大海裡面。眼淚本身由水組成,是愛的表示,是未來對過去的致意。
我們人不如愛,卻能製造愛與美,以小製造大。
the music is, of course, greater than the band, and no hand can turn the page.
而威尼斯,這全端看我們怎麼看她,她可以是一座充滿商業氣息的空殼,永遠達不到我們的標準;也可以是一座活生生的城市,讓我們學習生產出比自己更偉大的事物。在後者的情況裡,我們因此變得無藥可救,心中永遠有個無法回復的 watermark。
註:由於這本書尚無中文翻譯,所有引文的翻譯皆來自我自己,僅供參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會員
1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aph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威尼斯這個城市所代表的,比我們想像所能及之處都還要更多更大,而它又和我書寫的動機有什麼關聯?
威尼斯這個城市所代表的,比我們想像所能及之處都還要更多更大,而它又和我書寫的動機有什麼關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因為現實的經歷只出現在“現在”、現實的體驗太花錢、現實使你過的太"現實"。正因"現實太現實了",所以要“創造一個新的世界,去取代那個可愛的現實“。
Thumbnail
這世界有太多美好的旅居之地,托斯卡尼是我的首選。
Thumbnail
在義大利托斯卡尼區旅行,碰到民國二十年代文學大師徐志摩。
Thumbnail
來到水鄉威尼斯,有計程船,救護船,巴士船,……凡柏油馬路上的交通工具,在這就是船。威尼斯島嶼部份有一大片,是由許多塊島藉著橋樑聯結而
11/23/2017 遇見米開朗基羅 威尼斯的靈魂   搭船時,他一臉疲憊的就坐我對面,目光呆滯的望著窗外。 他拿著畫板及畫紙。 我詢問他,你是來畫畫的嗎?   他說他就住在威尼斯,現在要回家的。 我明白了,如果我家附近,每天永遠都是觀光客。 我也會很無奈。   我回說,住這很
Thumbnail
在《詩藝的復興》訪談中,宇翔說他受到詩人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的詩觀影響而變得「布頭部腦」。開始寫論文以後,我也感覺自己變得「布頭部腦」,只不過我的「布」是社會學家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時刻不自覺地以場域的角度觀看各類文學作品與活動,省察潛藏於其間的位置關係
Thumbnail
在波茨坦的「巴貝里尼博物館」遇到一整層樓的印象派和莫內。看他的畫會不由自主被捲進場景當中,那些筆刷的斑點色塊像是會流動的一樣,有時候會先站近了細看斑點紋路,再站遠了看整體色彩,一幅畫能夠讓人駐足好久好久,喜歡他對光影的敏銳洞察,好像轉瞬即逝的時間都被他捕捉進畫中了。
Thumbnail
前言   之所以說優雅是因為整本書洋溢著木心的藝文知識,他並不是將之強行塞入情節中,而是幻化成諸多意象,有時如滔滔江水,有時如涓涓細流般灌入讀者的眼中;之所以說縝密是因為木心很有意識地將想說的內容隱瞞在表象之下,使表象是一個故事,而暗地裡卻完全是另一個悲劇。
Thumbnail
小學及國中的課本中,若是講到某個藝術風格,都不免俗的會提到它是由誰、在何時發生的,若是提及河流,也會交待一下它流經高低壯闊的地勢、最終流入大海之中,河流的起始點究竟在那裡。如果提到文藝復興運動,就不能不提及它的發祥地-佛羅倫斯(Florence)。以人為本的中心思想,在藝術、物理、天文、航海等方面⋯
因為現實的經歷只出現在“現在”、現實的體驗太花錢、現實使你過的太"現實"。正因"現實太現實了",所以要“創造一個新的世界,去取代那個可愛的現實“。
Thumbnail
這世界有太多美好的旅居之地,托斯卡尼是我的首選。
Thumbnail
在義大利托斯卡尼區旅行,碰到民國二十年代文學大師徐志摩。
Thumbnail
來到水鄉威尼斯,有計程船,救護船,巴士船,……凡柏油馬路上的交通工具,在這就是船。威尼斯島嶼部份有一大片,是由許多塊島藉著橋樑聯結而
11/23/2017 遇見米開朗基羅 威尼斯的靈魂   搭船時,他一臉疲憊的就坐我對面,目光呆滯的望著窗外。 他拿著畫板及畫紙。 我詢問他,你是來畫畫的嗎?   他說他就住在威尼斯,現在要回家的。 我明白了,如果我家附近,每天永遠都是觀光客。 我也會很無奈。   我回說,住這很
Thumbnail
在《詩藝的復興》訪談中,宇翔說他受到詩人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的詩觀影響而變得「布頭部腦」。開始寫論文以後,我也感覺自己變得「布頭部腦」,只不過我的「布」是社會學家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時刻不自覺地以場域的角度觀看各類文學作品與活動,省察潛藏於其間的位置關係
Thumbnail
在波茨坦的「巴貝里尼博物館」遇到一整層樓的印象派和莫內。看他的畫會不由自主被捲進場景當中,那些筆刷的斑點色塊像是會流動的一樣,有時候會先站近了細看斑點紋路,再站遠了看整體色彩,一幅畫能夠讓人駐足好久好久,喜歡他對光影的敏銳洞察,好像轉瞬即逝的時間都被他捕捉進畫中了。
Thumbnail
前言   之所以說優雅是因為整本書洋溢著木心的藝文知識,他並不是將之強行塞入情節中,而是幻化成諸多意象,有時如滔滔江水,有時如涓涓細流般灌入讀者的眼中;之所以說縝密是因為木心很有意識地將想說的內容隱瞞在表象之下,使表象是一個故事,而暗地裡卻完全是另一個悲劇。
Thumbnail
小學及國中的課本中,若是講到某個藝術風格,都不免俗的會提到它是由誰、在何時發生的,若是提及河流,也會交待一下它流經高低壯闊的地勢、最終流入大海之中,河流的起始點究竟在那裡。如果提到文藝復興運動,就不能不提及它的發祥地-佛羅倫斯(Florence)。以人為本的中心思想,在藝術、物理、天文、航海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