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的科技產業來說,區塊鏈與人工智慧是兩大顯學,各國各大集團各有不同策略,對於台灣而言,究竟適合的發展道路為何?
過去三年,台灣不管是政府或產業界,都嘗試想在AI領域中有一番作為,投入大量的資源,也希望世界級大廠投資。台灣於AI研發上,現在看來,對於整個世界的影響微乎其微,成效有限(參
世界投資台灣的AI ? 南柯一「夢」一文)。
而看到台灣區塊鏈產業的發展,則是沒有期待沒有傷害,基本上過去主要都是喊喊,因為政府看到的始終只有AI,實際行動投入不多,剩下的是新創業者獨自奮戰發展。
AI、區塊鏈 — 該如何抉擇
林之晨專欄的篇文章:
AI帶來極權,區塊鏈帶來民主 提到幾個對於台灣很關鍵的點,也部分說明了為何政府與產業界這幾年不斷投入AI的投資,成效卻很有限:
1. 面對AI與區塊鏈兩大科技典範顛覆與轉移,PayPal創辦人提爾(Peter Thiel)提出的觀點,他說:「AI代表的是極權,區塊鏈代表的是民主。」
2. AI,是基於對大數據、資料管道的獨佔,會使大者更大、強國更強、極權國家更極權。
3. 區塊鏈基於分散式網路與節點間的共識,所以區塊鏈發展愈好,價值分配愈趨公平,中間人的力量愈薄弱,對現在的極權組織愈不利。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中國政府面對這兩個同等重要的科技典範顛覆,卻有著完全不同的態度,極度重視AI,但卻對區塊鏈趕盡殺絕。
區塊鏈在中國的發展為何與AI大不相同,首先人民的隱私與數據利用,包括中國政府與人工智慧產業,是一致的,都要集中管理。但這正與區塊鏈產業強調的「去中心化」背道而馳。
文章中提到,台灣應該捨AI擁抱區塊鏈,但沒有提到更為具體的理由,我的看法是:
台灣本質上不適合發展AI:
發展AI需要大量的產業資料,而不是攬一群工程師就可成事。台灣屬淺碟型經濟,先天內需市場小、產業規模與大國無法相比。講大數據,怎比的過美國、中國或Google\Amazon集團的數據量?這是先天上的不足。
市場特性上,AI是個講求獨佔、也能促進壟斷的新興科技,看到現在的Google就是如此。而台灣仍舊是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力的經濟體,與南韓集團壟斷市場的情形不同,市場資源高度分散的結果並不利於發展AI,或者事倍功半。
台灣整體的資料化進程緩慢:
舉法律界的AI應用為例,要發展法律AI,就需要有大量法律文件素材,包括法院判決、電子公文、訴願、仲裁書,但上述資料的資料化及真正落實資料公開,其實進度異常緩慢,讓業者縱使有功力,也無從發揮,也看到台灣的法律AI應用發展,不僅是資料庫檢索系統、還是法務人員協作系統,發展非常落後,競爭力遠遜於於中國、美國甚至以色列等國的發展。
擁有多元區塊鏈試點場域:
台灣有的是多元,可倂存的文化價值、蓬勃公民運動及長期運作的民主制度,而民主可本身就是一場試誤的過程。這些台灣擁有的特質,很適合提供成區塊鏈的小型試驗場,因為區塊鏈本身也是不同價值觀衝突下的產物,如果台灣能夠成為一個好的示範場域,試驗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價值能帶來什麼,立下典範並且輸出世界。
在區塊鏈應用前景不明的當下,AI 需要的試驗環境我認為台灣不適合提供,但區塊鏈不同,許多區塊鏈潛在應用已經在台灣發生、落地,有些正在進行中,有些仍再等待,但目前需要的是政府的政策引導與合作,否則試驗無法成真。
擁抱區塊鏈該注意的三件事
我同意林之晨專欄一文的觀點,台灣政府應該考慮轉而擁抱區塊鏈,尤其是現在這個時機點絕佳,區塊鏈正處於落地與泡沫化的十字路口中,能抓緊機會或許能帶來不同的可能性。
政府若真心想投入區塊鏈,空泛的喊喊口號、亂丟資金進入項目將徒勞無功,區塊鏈的應用場域選擇很重要,尤其應該注意:
1. 確認台灣的產業優勢,並確認區塊鏈技術能強化
2. 試點的障礙有哪些?如果存有諸多法令限制,政府能否配合排除,否則試點的結果可能處處違法,讓業者做不下去。
3. 可行的行動方案。
我們必須了解到,區塊鏈非萬能,很多事情並非區塊鏈不可。看到很多項目都說要用區塊鏈改變世界,但細看內容,都是技術上不可行。如果不是根據可行的方案行動,一切都將是南柯一夢。
------
我是果殼,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可以在下面找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