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8/11/3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傑克蓋的房子》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 - 帶來地獄的使者

《傑克蓋的房子》 台灣上映日期:2018.11.30  車庫娛樂  發行
《傑克蓋的房子》 台灣上映日期:2018.11.30 車庫娛樂 發行
影音導讀 | XXY 120秒評電影:
由《性愛成癮的女人》的導演-拉斯馮提爾所執導,描述了一個在70年代美國華盛頓州犯下多起謀殺案件的殺人魔傑克,以五個章節分段剖析了殺人犯的心理狀態。
電影在今年五月坎城影展上首映,被媒體稱作「有史以來最難受的觀影體驗」,甚至在播放完畢後以「逃出」形容離開放映場的心情。這部電影到底是如何讓這些觀眾崩潰?一直是我個人在觀影前好奇的問題,同時也好奇這位患有恐懼症、神經質、腦袋裡總有奇特瘋狂想法的導演,到底是導出了什麼樣的奇葩作品。
到底蓋什麼房子
《傑克蓋的房子》的片名取名十分有趣,因為重點不在蓋了什麼房子,而是蓋房子的過程,如何從中思索、探尋、學習蓋出自己心中那棟最滿意的房子。而房子之所以可能成為偉大的建築物,也可能成為沒人在乎的廢墟,也有可能在完工前毀滅:成就這棟房子的因素很多,包括蓋房子的人、住進去的人、或是房子的周圍環境,都不斷在影響著這棟房子。
房子正是傑克的寫照:拉斯馮提爾一如過去自己擅長使用蒙太奇或對比影像的方式敘事,強烈的節奏感與帶點神經質的剪輯方式,在闡述劇情概念、角色心理狀態、以及帶出電影核心價值的過程,彷彿主角傑克蓋著他一直認為是完美的房子般,不斷地摸索、反思、然後破壞、重建。
圖片來源:車庫娛樂
人本無靈魂
我相當喜歡拉斯馮提爾呈現傑克強迫症,或是冷血對待受害者的心理狀態。帶點嘲諷、冷血的旁觀視角,彷彿讓人們站在更高的高度檢視這殺人魔的殺人事件。我們可以認知到傑克是沒有靈魂的個體,他遇到的受害者其實也不是天生就有靈魂、理性思考、感性情緒,而是在加害與被害兩者之間的言談過程,理解我們的人格是以過去的經歷塑造了現在的我們。
至於會不會看完電影就崩潰?我倒認為我見證了一個社會實驗。或許殺人的過程令人難受,道德倫理使我們多了解一層機制,讓我們對傑克的行為感到不舒服。但現實生活中種種令人髮指的社會案件,不正在天天上演嗎?而我們的成長過程,又何嘗不是從一張白紙,漸漸變成我們現在這樣的個性、這樣的人格嗎?
圖片來源:車庫娛樂
地獄在人間,人間即地獄
我們當然無法認同劇中傑克泯滅人性的殺人行為,也或許對劇中呈現犯罪細節的過程有情緒反應。這其實也反應了我們內心深藏了良知,對他人保有善良的關懷之情;但有趣的是,片中特地提到了傑克到底是不是只挑這五位看起來「有說服力」的受害者,來為他的個人偏差行為辯護,尋求認同。
人是有思考行為的動物,因為要維持社會的安定而漸漸出現約定俗成的道德倫理。而那所謂「好人上天堂、壞人下地獄」的說詞,也不正是我們在有生之年希望能夠鼓勵做好事的人,警告那些做壞事的人,但世界上到底有沒有天堂地獄?有沒有生後的審判,地獄受罰?我想沒有人能夠肯定。
《傑克蓋的房子》在最後的超現實場景,勾勒了一個我們過去對地獄的想像,或許是傑克的所做所為最終必須付出代價。但反面思考,這樣突兀的劇情編排、差異甚大的影像風格,足以證明了拉斯馮提爾並不是對傑克這個殺人魔提出道德批判,反而以人們想像的地獄世界,諷刺了人們將現實生活無法伸張的正義,透過想像的懲罰來反制行為偏差的罪犯:說起來真的不切實際,不是嗎?
也許我們能說傑克就是帶來地獄的使者,地獄無所不在;但我們更能對比地說明天堂也和地獄共存,只是在人的一念之間。不論你是相信人性本善,或是人性本惡,或許劇中那個彷彿陰間使者、帶領傑克進入地獄之門的角色,正是電影將人的良知具象化的表現。:他並不會直接跟你說善良行為該怎麼做,或是告訴你這樣做是不對的行為,但他不斷對行為之人提出質疑,反問傑克、提出思考的機會,正是我們成長的必經過程,如何塑造我們現在樣貌的關鍵所在。
圖片來源:車庫娛樂
XXY的推薦指數:★★★★★五顆星為滿分
《傑克蓋的房子》我給 ★★★★ 4顆星
人生是填空題,端看你怎麼作答,如何思考題目給你的意義。本片對於人的心理狀態、人格養成描述,有充滿創意巧思的敘事手法。如果你喜歡拉斯馮提爾導演的獨特風格,相信還是會看得相當過癮。
電影預告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