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票選一年之中「臺灣最有性別意識的日子」,我想農曆新年一定高居榜首。每逢春節將近,討論版開始出現「除夕一定要回婆家嗎」、「初二要不要跟婆婆回娘家」的苦惱;各媒體開始推送「如何應對『有沒有結婚』的親戚問答」、「逆媳過年一百招」。因著春節密集的人際往來、為了家族氣氛不得不回歸的原始性別角色,成就了一年一度的性別意識大掃除,一個讓人會重新思考何謂性別、何謂女性、何謂平等的時刻。
巧合的是,年假一放完,就有三部討論女性處境的電影即將在臺上映,趁著年節剛剛進行過的反思,一起欣賞不同國籍、不同時代、不同身份的女性如何挑戰既有的性別框架吧。
1. 愛・欺(The Wife)2/14 上映
如果這個世界永遠無法肯定女性的才華?妳願意退居二線,成就妳的丈夫、換取和諧的婚姻嗎?《愛・欺》的女主角瓊安就面臨這樣的困境。她具有寫作的熱忱和才能,但在她所處的年代,女性只是職場上倒咖啡、擦桌子、處理庶務的助手。即使她試圖打破這無形的桎梏,她的丈夫卻語帶威脅地告知:妳的優秀最終會撕裂我們的婚姻。
電影從瓊安的丈夫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殊榮那一刻切入,雖然她以才華換取了丈夫的榮耀、安穩的婚姻,但她並沒有獲得幸福。於是在暮年之時,看似一切塵埃落定的時刻,她開始思考:這樣的一生,值得嗎?
縱然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機會面對「誰拿諾貝爾獎」的考驗,但女性為了婚姻和家庭的退讓、以及職場的玻璃天花板,我們並不陌生。《愛・欺》故事的質地讓人熟悉,此外,它更深一層地挖掘:人到晚年是不是就不再有為自己爭取的必要和可能?
因為這部電影聚焦在一對夫妻的行至老年的時刻,因此觀眾有機會欣賞到老牌女星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的表演。以《致命的吸引力》、《危險關係》和《101真狗》廣為人知的克蘿絲,是電影、電視、舞台劇三棲的優秀女演員。即使本身的才能如此優異、又身處在相對來說已經比較開放的好萊塢,資深女星能夠獲得的表演空間依然有限。能夠見證克蘿絲在 71 歲主演一部有所發揮的電影,依然是一件值得驚喜的事。
2.當幸福提早來(Becoming Astrid)2/15上映
一頭紅髮梳成兩條辮子、力大無窮、很愛說謊的女孩,沒有父母在身邊,橫衝直撞卻自成道理的活著,成了鄰居心中奇怪的存在。這是瑞典女作家阿斯特麗林格倫(Astrid Lindgren)筆下相當出名的童書主角長襪皮皮。
近年來開始有人反思動畫、童話裡嫻靜乖巧的女孩形象是不是無形侷限了當代女孩的生長面貌。想想睡美人、白雪公主,再到有所突破的艾莎、貝兒、以及即將登上大銀幕的花木蘭,可以看見大眾文化中女性形象逐漸成長、變得更加多元。然而,林格倫卻早在 1945 年就用長襪皮皮打破了「女孩就該是什麼樣子」的想像。
《當幸福提早來》是林格倫的傳記電影,從她的早年生活、愛情、意外懷孕、被迫與女兒分離的遭遇,讓我們看見長襪皮皮的創作者和她一樣不拘時俗卻充滿能量。而林格倫長期與女兒分開的苦與痛,也展示了衝撞既有社會體系的傷痕與代價。《長襪皮皮》是林格倫為七歲女兒說故事時創作出來的人物,寄託著一位母親渴望傳達給女兒的訊息。(這讓人想起了托爾金為兒子說故事,說出了一整個《魔戒》中土世界)即使林格倫自己在生活裡千瘡百孔,她卻沒有希望女兒循規蹈矩、安分守己,而是讓她看見活出和別人不同姿態的可能。
3.法律女王(On the Basis of the Sex) 2/27上映 那些人覺得性別平等是民權?
這會讓家庭價值蕩然無存的,讓我們一舉殲滅這種想法吧!
看來可笑的宣言卻是《法律女王》的電影台詞,也是美國著名大法官露絲拜德金斯柏格(Ruth Bader Ginsburg)進入法律界時面對的困境。金斯伯格是美國第二位女性大法官,第一位同時擔任過兩部重要法律評論刊物(《哈佛法律評論》和《哥倫比亞法律評論》)編輯的女性,也參與創辦第一部以女性權利為主題的法律雜誌《女權法律報導》。她的存在,不僅打破法律界男性居多的刻板印象、創造了許多「第一位女性」的紀錄,也不斷倡導從法律層面改變性別不平等的重要性。在她的職業生涯裡,絕大多數的案件和言論都在為性別平權發聲,因此被稱為「平權大法官」。
《法律女王》是露絲拜德金斯伯格的傳記電影,電影聚焦在她早年求學、執業經歷,以及她為推動平權所參與的官司。預告片裡除了拉出當時美國街頭抗議與修改法律兩條平權路線,也剪入許多年輕女孩的畫面,包括與金斯伯格一起進入哈佛法學院的女同學、她的女兒、課堂上的女學生。讓人感受到性別平等的推動不只是為了當下,也是為了下一代。
同時,片中也出現了由凱西貝茲飾演的法界女權運動前輩桃樂絲・肯揚(Dorothy Kenyon),她是一位活躍於 20 世紀初期的律師,一生致力於推動女權和生育控制權。這部電影顯示出,在一條漫長而艱困的平權之路上,每一個人的努力都接續著前人、啟發著後人。當金斯伯格為了自己打性別歧視官司影響家庭而向女兒致歉時,女兒回答:「但妳不是就為了我在努力嗎?」
但願我們能夠不辜負前人為我們的努力,也能夠持續為下一代努力。
當我們收看女性電影,我們在看什麼?
這三部電影從隱身家庭的女性、勇於創作的女性和挺身改變的女性出發,國籍橫跨歐美,年代跨越近一世紀。她們所面對的困境,有的來自於名為愛的控制和犧牲、有的來自社會既定的價值觀、有的來自整個結構的壓迫。她們或從年輕時就立下明確的志向、或到暮年才反思自己的一生。她們或是創作了別具特色的人物、或是動搖法律的判決和詮釋。從這三部電影裡,我們看見無處不在的女性困境,同時也看見不為年代和身份階層侷限的改變的能量。
除了電影內容之外,當觀眾願意支持女性/女性議題為主的電影,也在支持著許多女性電影從業人員。改編自女編劇珍安德森(Jane Anderson)的小說的《愛・欺》,讓 71 歲的葛倫克蘿絲有發揮演技的機會;丹麥女導演佩妮莉費雪克莉絲鄧森(Pernille Fischer Christensen)編劇、導演的作品《當幸福提早來》讓女星艾芭奧古斯特(Alba August)挑起大樑。曾因《愛的萬物論》受到矚目的費莉絲蒂瓊斯(Felicity Jones)這一次不再是名人的妻子,她就是《法律女王》當之無愧的主軸和重心,和曾經執導《彗星撞地球》的女導演咪咪蕾德(Mimi Leder)一起刻畫露絲拜德金斯伯格的一生。
年節過後,我會選擇走進電影院欣賞這三部電影,不只是因為電影的主題吸引我,更重要的是,我想用手中的電影票告訴電影公司:她們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