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9/02/2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物專訪] 撰寫故事分享衣事---衣服圖書館

舊衣事,新生 衣服圖書館

時尚,這似乎是個人人憧憬的名詞。米蘭、巴黎、紐約、倫敦,當布料、染料、飾品相互碰撞,鑲嵌在了人體放出了火花。然而,絢爛之後,我們又留下了什麼?快時尚或許豔麗、繽紛,但其帶來的污染與人道危機,儼然已非這片絢爛帷幕能夠遮掩的了。
根據 2016綠色和平的調查 ,但在臺灣,20-45 歲的民眾每年至少丟棄 520 萬件衣服,相當於每分鐘有 9.9 件衣服被丟棄。而其中,舊衣回收箱的問題猶然明顯,慈善用途的舊衣品質參差不齊、外銷又受中國大陸的質量壓制。減緩時尚成本,除了減少購買,還有別的辦法嗎?

撰寫故事 分享「衣事」

衣服圖書館便是有感於時尚背後巨大的代價而創辦。創辦人洪于捷出生在比較不富裕的家庭「我小時候都會羨慕別人有好看的衣服可以穿,而且他們往往一兩次後就不穿了」,她想著是不是可能讓這些被丟掉但品質還很好的衣服,交換給下一個人,於是在她的大學宿舍擺了第一個共享衣櫃,讓衣服與衣服間更容易被交換,於是有了衣服圖書館。
「很多人都覺得二手衣是又髒又舊的衣服,但不是啊,我們收到的衣服往往品質都很好,上面還有原本的主人奇奇怪怪的故事。」于捷笑著說,共享衣櫃之所以要有故事小卡,就是希望上一任主人把丟棄衣服的理由完整告訴下一個人,他們也在粉專開啟了「找衣事」的計畫,採訪每一個人一輩子對他們來說重要的衣服,「再平凡的人只要你認真找尋,一定有他很精彩的故事,就像每件二手衣一樣。」這也是衣服圖書館稱他們衣事的緣由。
「我們現在有5名夥伴跟我們一起努力。」于捷開心的說,經營衣服圖書館其實是非常有趣的經驗,像是常常會收到大家丟來前男女朋友的衣服,也有一些很感動的經驗「有一次我們辦展覽,一個伯伯來看覺得我們很棒,隔天就帶了他的老婆來,一直誇獎我們在做很有意義的事情。」這類的事情不勝枚舉,于捷說她覺得這就是她跟夥伴一直走下去的動力。

向外擴展或線上化?挑戰無情亦無窮

衣服圖書館一路走來,其實也不像大家看到的這麼順利,除了校園以外,他們也曾經希望往共同空間擴展,「但誰要來維護呢?衣櫃這麼小,如果住在那邊的社群差異性很大,那大家就更難找到自己的喜歡的衣服了。」應對這些挑戰,衣圖以跟其他大學合作來拓展版圖,成功解決了衣櫃維護不易跟客源短缺的問題,然而要踏入整個普羅大眾,衣圖的還是得挑面臨無窮的挑戰。要線上化嗎?卻也面臨行銷、消費習慣、第三方平台等等挑戰,創立App或其他線上平台的維護成本,也是個現實層面的大問題。
  一路的艱辛還是有了回報,「我們一個月還是能交換出 90 件的二手衣,想到這些衣服本來是要直接被燒掉的,就覺得很欣慰。」于捷說,雖然很多社會問題很大、很難,就像一座高高的牆,「但牆之所以高是因為你在遠處看著他,走過去推可能還不會成功,但愈來愈多人推,有一天他就會倒下。」對於執行自己的夢,雖然因此見識了「世界的大、社會的難」,但洪于捷認為自己還是有所學習的,筆者亦想在此私心呼籲大家勇敢追尋自己的夢想,面對艱難想辦法克服並從中成長。
筆者認為,每件衣服都是大自然賜予、百工付出心力與時間加工而成的結晶,絕對不應該輕易浪費。每個人都應該發展出自己的一種時尚,而非一味盲從時尚產業的風潮而行,面對一件件屬於自己的禮物,都應該保持感恩的心悉心珍惜。
責任編輯:吳宇翔 核稿編輯:賴澤霖
延伸閱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