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3|閱讀時間 ‧ 約 1 分鐘

真假

A:「這世界一切都是假的。」
B:「那麼,你現在說的,是真還是假呢?」
此時,如果 A 回答:「我說的是真的」,那麼就代表世界上還有真的東西,因此 A 的論述就不能成立。
此時,如果 A 回答:「我說的是假的」,那麼根據 A 的觀點,世界就應該是真的,因此 A 的論述還是不能成立。
換句話說,無論 A 回答是真還是假,都與他原來的論述產生矛盾。因此「這世界一切都是假的」這句話,可以說是毫無意義的話。
由於 A 把自己抽離出世界,然後再來觀察世界,於是他的說法只有在他自己不存在於世界中時纔能成立。在這樣的狀況下,「自己」與「世界」兩者,其中必然有一個是真、另一個為假。但是,A 當然不會認為「自己」是假的,所以他必然會認定「世界」是假的。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錯誤思考,是因為 A 忘了「自己」也是「世界」的一部份。
乍聽之下好像意境深遠、充滿大智慧的話語,有時候只是一些不合邏輯的謬論而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如同簡單的交通標誌和數字記號在世界各地幾乎都能通行,遠古象形文字中也有許多簡單的符號,而它們是否也曾超越語言的距離呢?「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Subtle Space of Texts」不是在提供關於文字本身的標準答案,更多是在記錄筆者對於文字的思考感想,也歡迎留言討論,ㄧ起來探索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