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8|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給職場人的一封信:敬十年前的你

還記得自己剛進到職場的模樣嗎?如果距離那個懵懂的自己太遠,我們會不會就忘了當初的自己是承蒙了多少人的包容才走到今天?
每個職場新鮮人一定都經歷過那段灰灰濛濛的時期,就好像再怎麼努力也和前輩們有些差距,我們在學校身經百戰,不過一旦出了社會,那些所學與產業知識的差距真的需要給我們些許時間融入職場環境。初入職場的那段歲月,我曾滿懷期待,也曾飽受傷害,甚至有時懷疑自己的能力,我遊走在無力感的鋼索上搖搖欲墜,有時上班壓力很大,甚至在走回家的路上,想著,想著,便哭了!
因為明白自己不是真的脆弱,所以不需要多餘的同情,也正因為懂得在生活的困難中仍然樂觀以待,所以才有了看待生命的熱情!我仍沒有忘記滿懷熱血與初衷在胸膛裡悸動的感覺,我想對社會職場環境說的只是:「請給我們多一點的時間」!看起來不過分的要求,卻總在今日像個奢求,老一輩的職場人對年輕一代的偏見與苛求,或許也正需要一點時間來化解。
誰到職場上不是經過幾分摸索才找到定向?誰又不是換過幾份工作才決心投入?我有位朋友先前剛畢業進入職場,因為頻繁地換工作而被冠上八O後真是草莓族的稱號,他有些哀怨地和我說:「倒也不是覺得累想走,而是因為覺得公司環境和能學到的東西不太符合自己的期待,所以想再試試其他的公司......」。我覺得嘗試什麼適合自己本來就是一段必經的過程,為什麼有些人要去否定它存在的必要性呢?如果能有一見鍾情的職場經驗那是真的很好,不過,若是已經發現不適合自己的人、事、物,而硬要逼自己去磨合,不也是挺累人和浪費時間的嗎?
許多人喜歡聊著職場上的百態,我發現,其實我們或許都是對工作有所堅持和期待的人,否則並不會真的在乎,又何須談論!回憶起那個也曾對工作倦怠和充滿無力感的自己,直至今日,我仍想好好照顧他,慢慢聽他說,陪伴他走過那段缺乏安全感的職場歲月。
那段長大的時間,不得不承認有時的確是很難熬的!職場上的人形形色色,無論你是怎麼樣的人,都很難抵擋別人對你的評價。有些人和藹可親,他們願意接受學習過程中那個總是愛問卻仍然無知的我,但是,也總會有些人不願意包容,他們酸言酸語,指責犯錯,懷疑你的能力,每當這些時候,我除了告訴自己要化悲憤為力量外,我得承認自己是有些憤怒的,我總覺得為什麼不能多一點互助與同理,少一些無意義的責備呢?
「哎呀!你得加把勁啊!到現在還搞不清楚狀況......」、「你到底會不會啊!找個你們部門會得來......」,坦白說,這些話真的曾經讓我很受傷,當下出自於自尊心的反駁,我很想證明自己的能力,卻因為剛進到新的產業環境真的是「還搞不清楚狀況」也「不會」而啞口無言,我碰得一鼻子灰,還是得眼睛用力眨一下,把溢到鼻腔裡的眼淚全都吞進肚子裡去,苦笑也得先撐住場面。
在學校的那段時間,我很少真正地懷疑自己的能力,因為大家都是同一個起始點開始學習,我覺得只要願意花時間反覆練習也不至於相差太多,不過,出了社會就不一樣了!職場上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歷練,與我們共事的人有些身經百戰,有些也可能和我一樣,只是個菜鳥!不過,無論如何,我覺得公司團隊成員的多元性不也正是需要人群發揮同理心和包容態度的時刻嗎?正因為我們的不同,所以一個團隊才有可能潛藏著不一樣的精彩。
「當我們所在的這一方並非弱勢,我們就很難做到真的同理,不過,也不要忘了某一天我們所在的這裡很有可能變成弱勢的一群,所以,永遠不要欺壓那群你覺得弱勢的人」!哥哥和我說過的這句話在腦邊迴盪,即便人的同理心無法做到百分之百,也不要因為善小而不為。有天,職場新人會變老鳥;有天,那些不懂的旁枝末節也會慢慢學會,所有的一切都會隨著時間淬鍊變得成熟,只願那個「有天」,我們都還會記得自己當初的模樣,也沒忘了自己這一路是如何走來,並且願意好好照顧正在這條辛苦路上的那位─「十年前的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用文字理解自己和這個世界給我的種種感受,唯有靜下來好好寫些什麼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最像自己,已經不必再有任何心理狀態的偽裝。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