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6|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strait 與「峽隘通道 (地勢)」的轉換密碼

【附圖:「山、夾、峽」字形演化】
【附圖:「山、夾、峽」字形演化】
s:形聲「山」的漢語起音。華語「山」發音 shan;台閩語發音 swüa (帶有鼻音),加 w 表示山勢起伏或有流水參與。
tr:t 類似「太」字的華語、台閩語等漢語 tài 的起音,而「太」、「大」意思又相近;r 則形聲「人」的一種漢語發音 rén 的起音。tr 兩個字母可能就是形聲「大人」二字的某種漢語起音來代表包含「大」和二個「人」形符號所組合的「夾」字。也許本來是用 ttr 轉換漢字「夾」,其中第二個 t 代表 two (對雙、兩個、數字「二」或2),或是用 trr 轉換「大人人」來組合轉換漢字「夾」,但此處簡縮爲 tr。
ai:形聲「隘」的漢語發音,華語「隘」發音 ài。台閩語有個類似意義的發音 wué,似乎融合了「圍」和「隘」表達類似窄、緊、空間不寬敞的含意。當今 strait 一字中的 ai 通常發音爲 ei。
t:形聲「通」及「道」或「地形」、「態勢」等的漢語起音,意指「通道」、「地勢」等。
s + tr + ai + t = 山 + 夾 + 隘 + 通道 (地勢) = 峽隘通道 (地勢) = strait (P.S.參考【附圖:「山、夾、峽」字形演化】)
在 English 中,strait ㄧ字除了從「峽隘通道 (地勢)」引申出「地峽」、「海峽」之意,也用於形容狹窄、困難的處境,類似的翻譯可以在ㄧ般英漢字典中看到,而漢字「峽」通常意爲兩山夾著通道的地形地勢,造詞如「峽谷」、「海峽」、「峽道」等。但是 strait 也可能有「雙地內之道」或「雙地內海道」(其中 rai 同時有「內之」或「內海」之意) 的語意,例如:Taiwan Strait (中譯「台灣海峽」) 就是「台灣名雙地內海道」之意,其中 Taiwan 的 n 同時有 name (名命) 之意,但並非是說「台灣海峽」是屬於台灣的,而是說以「台灣 (Taiwan)」的名稱來命名此條兩地之間的海域水道,否則可能會變成 Taiwanese Strait (台灣之屬之雙地內海道) 而不是 Taiwan Strait。不過,若依照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UNCLOS,台灣中文譯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的話,台灣作爲主權國家自然也可以主張自領海基線起算12 海浬的距離之海域為其領海。
P.S. English 另有一字 strike (實際發音straik) 直譯很像「行穿克」,意思接近「行動穿越過」,本意似乎和「通過峽隘通道 (地勢)」(pass through strait) 有關。但是 strike ㄧ字引申的意思很多,可能包括竄過、踹通、穿過、衝過、達成、衝鋒、突襲、進擊、撞擊、擊攻、擊克、擊砍、......等等,還有更多意義散見於各大英漢字典,甚至有代表罷工罷課罷市等的用法。現代棒球 (baseball) 運動的術語中,投手投出球以後裁判評斷說「strike!」時也常被譯爲「好球!」,strike zone 則意指「好球擊中寅」(「寅」在古代本指「箭靶」,或引申爲「目標區」),ㄧ般多譯爲「好球區」,English 其實保存了許多漢字文化的古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通過「橋接文字」(Bridge Words) 的探索,也許我們更可以理解漢字、更讀得懂古文,並且扭轉千古以來可能誤解的觀念。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