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1/13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東坡詞(08) - 酬贈之作

前情提要:上篇說明東坡詞各時期的特色、以及以詩為詞開拓了詞的內容與題材的意境。
熙寧六年(西元1073年)秋,江南出現旱災,朝廷賜兩浙淮南東路常平米,各五萬石,付轉運使以賑饑民。奉詔後,即命杭州通判蘇軾赴常潤一帶放糧,十一月啟程,與柳瑾同行。瑾字子玉,丹徒人,與王安石為進士同年。柳家住在金山,子玉此行,將前往安徽舒州的靈仙觀處理道教事務,順道同行。
此生飄盪何時歇
忙於處理繁雜的賑災事務,一晃眼即將過年,這是東坡第一次沒在家過年,因此非常念家,回想自來杭州,大部份時間,都耗費在道路奔波上,是不是他一生的命運,都將如此漂泊?
熙寧七年(西元1074年)春,過丹陽,公畢,續赴潤州(鎮江),東坡在潤州逗留,時已四月,回想去年十一月離杭,時方大雪,今則春光已老,轉眼已過半年,陳襄詩來催他早點回去「錦袍公子歸何晚,獨念溝中菜色民。」東坡何嘗不想家,也怕錯過花期,在路途中,寫了《行香子 丹陽寄述古》
攜手江村,梅雪飄裙。情何限、處處銷魂。故人不見,舊曲重聞。 向望湖樓,孤山寺,湧金門。 尋常行處,題詩千首。繡羅衫、與拂紅塵。別來相憶,知是何人。 有湖中月,江邊柳,隴頭雲。
東坡與陳襄(字述古)兩人常在一起遊賞西湖風光,這首詞是回憶起去年杭州的生活而寄給述古的。
「攜手江村,梅雪飄裙。情何限、處處銷魂」 「攜手江村,梅雪飄裙」:東坡回想去年跟述古太守以及同僚一起去江村尋春賞花的情境,今年想當然爾的認為述古與同僚們會做同樣的遊歷。 「梅雪」:梅花開放時,朵朵潔白的花瓣,如同雪片。
當時東坡作有《正月二十一日病後述古邀往城外尋春》詩,陳襄的和詩有「暗驚梅萼萬枝新」之句。詞中「梅雪飄裙」即指兩人尋春時正值梅花似雪,飄沾衣裙。 「情何限、處處銷魂」:無限的情意,每個地方都讓人陶醉不已。
「故人不見,舊曲重聞。向望湖樓,孤山寺,湧金門」 「故人不見,舊曲重聞。」:從回憶轉到現實,表明去年江村尋春已成往事,你們今年同遊之人卻少了我東坡,每當吟詠尋春舊曲之時,就更加懷念他了。
以下是東坡想念他們杭州西湖遊樂的三個風景勝地
「望湖樓」:亦稱看經樓,在杭州西湖旁,五代吳越王所建。 「孤山寺」:在西湖里外二湖之間,有孤峰聳立,名曰孤山,山上有寺,南朝陳代所建。 「湧金門」:杭州城舊有十門,正西門稱湧金門。
「尋常行處,題詩千首,繡羅衫、與拂紅塵」 「尋常行處,題詩千首」:述古是當年在朝廷舉薦東坡與司馬光的前輩,雖因為王安石變法而事未成(述古自己也因此事遭王安石忌,後來補外),但東坡心裡一直非常敬重這位前輩。述古是詩人,鮮少寫詞,因此平常往來多以詩唱和。所以與東坡一起遊歷時,所到之處多有詩作。
「繡羅衫、與拂紅塵」:此處東坡引用典故,讚美述古的官位高,題詩的地方會被特別裝飾,但是東坡文名當然比述古大得多。宋吳處厚《青箱雜記》卷六:世傳魏野嘗從萊公(即寇準,宋真宗時曾至官至宰相,封萊國公)遊陝府僧舍,各有留題。後復同遊,見萊公之詩已用碧紗籠護,而野獨否,塵昏滿壁。時有從行官妓,頗慧黠,即以袂就拂之。野徐曰:「若得常將紅袖拂,也應勝著碧紗籠。」萊公大笑。
「別來相憶,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邊柳,隴頭雲。」 「別來相憶,知是何人」:自從去年離杭,想念我的人是誰呢?(此處暗指述古,畢竟述古是自己的長官,也不方便直說是述古在想我)
「湖中月」:西湖中的月亮。 「江邊柳」:錢塘江邊的柳樹。 「隴頭雲」:孤山上的雲彩。「隴」:岡壟,指孤山。
筆鋒一轉,將人對他的思念轉化為自然物對他的思念。而月、柳與雲皆隱含著思念與離別。此處按指思念他的人就是述古,因為述古是杭州知州,管轄所有杭州風土山水,你所管的自然山水都在思念我了,難道述古你不會想我嗎?
東坡筆峰帶著豐富的情感,表達了與陳襄的深情厚誼。結尾用擬人法,將無情的自然景物賦予有情的生命,含蓄而有詩意地表達出朋友間的綿綿情思。

《卜算子 自京口還錢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蜀客到江南,長憶吳山好。吳蜀風流自古同,歸去應須早。 還(ㄏㄨㄢˊ )與去年人,共藉(ㄐㄧˊ)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細看(ㄎㄢ),應是容顏老。
這首詞也是東坡熙寧七年巡視各縣後回杭州時所做。
「蜀客到江南,長憶吳山好。吳蜀風流自古同,歸去應須早。」 「蜀客到江南,長憶吳山好」 「蜀客」:東坡來自四川眉州,說明了自己做客江南的漂泊之感。如韋莊的《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 「江南」、「吳山」,都是指杭州。 「長憶吳山好」:代表東坡隨遇而安,自己思鄉的投射作用,而把杭州當眉州。
「吳蜀風流自古同,歸去應須早」 「風流」:指吳、蜀兩地美麗的山水。 杭州與眉州美麗的山水自古以來都這麼美麗,我應該早點回杭州(呼應詞題)。
詞的上片寫對杭州的懷念。下片想像歸後同遊共飲的情景。
「還與去年人,共藉西湖草」 「藉」:坐臥其上。 因為早點回去杭州還可以見到自己敬重的知州陳襄,如果不是陳襄,或許東坡只覺意興闌珊;兩人坐在西湖邊碧綠的草地上,共賞大自然美景,
「莫惜尊前仔細看(ㄎㄢ),應是容顏老」 這兩句是東坡設想與述古見面後的情況。 「莫惜」:不要感嘆。 「 尊前」:在酒樽之前。 指酒筵上。 由時間脈絡可知春天到了,代表一年又過去了。在酒筵歌席間,彼此的面容投影在酒杯裡,感嘆又老了一歲,料想自己已不再年輕,離我們的理想似乎又遠了一點。
本篇雖短,卻把東坡多種情思糾纏在一起:故鄉之思、羈旅之情、朋友之誼、年華流逝交疊呈現,平淡的語言中蘊含著深曲的韻致。東坡將在接下來的詞篇,不斷地找出排解這類情感的出口。
目前留下的東坡樂府裡,只有兩首《卜算子》,另外一首是東坡貶謫黃州時所寫。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往來,縹緲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熙寧七年,東坡自常潤歸來,陳襄已屆瓜代之期,朝廷詔與知應天府(河南商丘)的楊繪(字元素)對調。 臨行前,在有美堂宴請僚屬,東坡也在座。 據《本事集》所載,夜深時,月光如練,陳襄前後顧望,沙河塘正在有美堂下,慨然有感,遂請東坡為之賦詞,東坡即席而就,寫下了這首《虞美人》。
東坡一向很少直接言情,往往採用的是「借景寓情」或「擬人言情」等委婉含蓄的手法。這首詞雖是即席賦寫,卻非一般應酬之作,因為東坡與陳襄同是反對王安石變法而來到杭州的,兩年多的共事,培養出更深厚的情誼,陳襄在離筵上「慨然有感」,而東坡的心情豈能平靜 ?東坡將這份深摯的情意用清雅的筆調,寫入自然悠遠的景色中。
夜闌風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虞美人 有美堂贈述古》 湖山信是東南美,一望彌千里。使君能得幾回來,便使尊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裏燈初上,《水調》誰家唱。夜闌風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有美堂」在杭州城內吳山最高處。 嘉祐二年(西元1057年),梅摯出守杭州,宋仁宗賜詩有「地有吳山美,東南第一州」之句:梅摯到杭後,在吳山最高處建堂 ,即取詩意名曰「有美堂」。歐陽修曾為之作《有美堂記》。
「湖山信是東南美,一望彌千里。」 「信」,誠然,確實。 有美堂上所看見的江南一帶的風景的確很美,一望無際。
「使君能得幾回來,便使尊前醉倒更徘徊」 「使君」:古時太守的別稱。 太守,知州,官職相近,故宋代詩文多以太守或使君稱地方知州。 這裡是指陳襄。
「便使」:即使。 「尊前」:指宴會。 「尊」:酒器。 陳太守你這次離開後,什麼時候會再回來?大家都知道再見面的機會微乎其微,即使在酒席上醉倒了,我們還要在宴席上流連忘返。
下片承上流連之意,由華燈初上,寫到夜闌宴罷。
「沙河塘裏燈初上,《水調》誰家唱。」 「沙河塘」:在杭州城南,通錢塘江,宋時為杭州熱鬧繁華之區,歌館、書場多集於此。 「水調」:曲調名,原為唐代大曲(由若干樂段 組成的大型樂曲),此指《水調歌頭》。所謂「歌頭」,是大曲組成樂段「散序,中序,破」三部分之「中序」的第一支曲。 從有美堂遠看山下的沙河塘,燈火昏暗之際,頗覺淒清,而此時又不知何處傳來《水調》的哀歌,則更添惆悵。這兩句以燈火與歌聲,烘托了惜別的氛圍。
「夜闌風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夜闌」:夜深。 「闌」:盡也。 「琉璃」:即玻璃。 這裡用以形容在明月照耀下的平靜江面,如碧綠色的玻璃,澄澈晶瑩。
此詞從白天寫到深夜。 喧譁寫到寧靜,整首詞的脈絡,藉時間的推移與空間的延展,更增徘徊不盡之感。
下篇預告:東坡的送別陳襄詞。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