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詞(12) - 杭州時期總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情提要
上一篇介紹東坡在杭州通判時期,因輾轉奔波在各州縣間,所產生思鄉之情的作品,「此生飄蕩何時歇」是東坡最深沉的感嘆。
熙寧六年(西元1073年)秋,江南出現旱災,東坡赴常潤一帶放糧,十一月啟程,與柳瑾同行。瑾字子玉,丹徒人,與王安石為進士同年。柳家住在金山,子玉此行,將前往安徽舒州的靈仙觀處理道教事務,順道同行,在金山與子玉告別,做此詞。東坡與子玉是遠房親戚,但不熟。
《昭君怨 金山送柳子玉》
誰作桓伊三弄。驚破綠窗幽夢。新月與愁煙。滿江天。
欲去又還不去。明日落花飛絮。飛絮送行舟。水東流。
「誰作桓伊三弄。驚破綠窗幽夢。新月與愁煙。滿江天」
「桓伊」:字叔夏,小字子野。東晉時音樂家,善吹笛,為江南第一。 《世說新語 任誕》載:「王子猷(徽之)出都,尚在渚下。舊聞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識。遇桓於岸上過,王在船中,客有識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與相聞云:「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桓時已貴顯,素聞王名,即便回,下車,踞胡床,為作三調。弄畢,便上車去,客主不交一言
「三弄」:演奏三次或三個曲調。
「綠窗」:有碧紗的窗子。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遠處傳來悠揚的笛聲,不知是哪位吹笛者,讓我從好夢中驚醒(可能是因為要離別而睡不好或是真的被笛聲吵醒)。 推開窗戶,只見江天茫茫,天上掛著孤單的明月。
「欲去又還不去。明日落花飛絮。飛絮送行舟。水東流」
「飛絮」:柳絮。代表離情。
要離開了卻還留戀著,明天看見落花如同飛絮,那時別情更讓人黯然神傷。你乘舟離去後,飛絮將代表我的情意,跟著東流的河水一路相送。
此詞可見東坡之真心與多情

《定風波 送元素》
今古風流阮步兵,平生遊宦愛東平。千里遠來還不住,歸去。空留風韻照人清。
紅粉尊前添懊惱。休道。如何留得許多情。記取明年花絮亂。看泛。西湖總是斷腸聲。
詞中借用阮籍的生平和個性,稱讚元素;並流露出難以割捨的情懷。
「今古風流阮步兵,平生遊宦愛東平」
阮籍曾為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
「遊宦」:泛指外出求官或作官。
「東平」:山東東平縣。
晉書阮籍傳:阮籍的容貌俊美奇偉,志氣開闊奔放,傲然獨立,任性不受羈絆,喜怒不形於色。本有濟世之志,但因為是身處在魏晉之際,天下多事,名士少有全者,所以他從來不參與世事,常以酣飲為樂。一直到文帝輔政,阮籍曾經告訴文帝說,他平生曾遊歷過東平,對其風土很是羨慕。文帝大樂,就拜他為東平相。
及其上任,法令清簡,旬日而還,文帝還引其為大將軍從事中郎。後來他聽說步兵營中有一人善釀酒,有存酒三百斛,就自求任為步兵校尉,遺落世事,雖去佐職,但是仍常遊府內,朝宴必參與。
「千里遠來還不住,歸去。空留風韻照人清」
正如魏晉時的阮步兵,平生遊歷四方,曾因為喜歡東平的風土而到東平任官。元素的政風清廉而澤厚百姓,雖然遠自千里而來當杭州知州,卻如阮籍一樣任職不久就受朝廷徵召而離去,只留下他為政時的美德而令百姓懷念。
「紅粉尊前添懊惱。休道。如何留得許多情」
「紅粉」:女子臉上的妝扮。
「尊前」:酒席。
在餞別的酒席上,因為離別而心煩意亂。彼此的情誼不用特別訴說,也不會因離別而有所減少。
這句話是東坡對好友的不捨。
「記取明年花絮亂。看泛。西湖總是斷腸聲」
「花絮」:白而輕柔的花,指柳絮。
東坡希望楊元素在明年花絮紛亂(來年春天)時,可以想到遠方還有一個好友(東坡自己)在西湖畔思念著他。
東坡用「斷腸聲」表示對好友的思念極為激切。

杭州時期總結
宋繼天下於唐安史、黃巢之亂及五代十國的軍人割據之後,天下已民窮財盡,積弱難振。而王朝建立之後,外患頻仍,始終處在遼夏等外族的威脅之中,政府不得不沿邊設置重兵,耗損大量的國家財政於國防經費上。若幸無戰事,仍須年付遼夏 大量的錢財,形成財政上沉重的負擔。宋以文立國,內政上冗官過多,且官員俸祿較其他朝代高出許多,使國庫入不敷出,日漸空虛。宋一統後,大江南北確實承平百年,因此朝廷內外逐漸形成保守的政治風氣。
不少欲有所為的士大夫都已感到迫切的危機,就在這樣的形勢下,二十歲的神宗即位,這位年輕皇帝好學深思,一心一意想要富國強兵,對於當時的保守政風深不以為然,因此一聽王安石變風俗、立法度的新論, 便有深得我心,契合非常之感。
在東坡重返京師的熙寧二年(西元1069年),王安石出任參知政事(副宰相),開始一系列的變法改革。變法之初,朝中重臣對王安石的高遠理想頗有寄予厚​​望者,也頗欽佩他任勞任怨的政治勇氣與抱負。不料他自視過高,個性偏執,對任何意見或建議都排斥,使他無法察覺革新措施裡的缺失與流弊,更使得許多有德之士遠離了他,如竭力提拔他的歐陽修、富弼與好友的司馬光等,都先後引退或請調離京。 於是小人趁虛而入,王安石所用非人,不但新政的缺失不能修正,新政的良法美意,也往往因官吏爭功或舞弊,反倒成了傷害平民百姓的法令。
自少仰慕范滂「有澄清天下之志」的東坡,面對這一場排山倒海的政治變革,當然不可能置身事外。他們兄弟都被派為京官,子由更因受到神宗賞識,親任他為變法決策的最高機構「制置三司條例司」的檢詳官。 但過不了幾個月,他就因無法認同所有新法,且堅決反對青苗法,差點獲罪於當朝,於是只得求去,不久便隨出知陳州的張方平去當學官了。
比起早早遠離京城暴風圈的弟弟,此時東坡仍不願放棄改變新法,為民請命的理念。對此,王安石不免氣惱,也因此堅決反對神宗授予東坡要職。 而圍繞在安石身邊的小人更是開始羅織罪名,希望能除去此眼中釘。紛紛擾擾中,東坡越來越孤單。弟弟早已遠去陳州,而長者如韓琦、張方平、司馬光、歐陽修等人,或外放或退休。同儕友人如曾鞏、文同、劉恕等也因反對新法,或補外,或乞歸,或被斥退,他們一個接一個離京遠去,在一場又一場的餞別宴席上, 東坡的身影日趨孤單。終於,也輪到他離開的時候了!
熙寧四年(西元1071年),新政派的謝景溫以不實罪名誣陷他,其後查無實據,卻使東坡驚覺:自己再不離開朝廷是非圈,恐將惹禍上身!於是,他主動申請外調,欣賞其才華的神宗,本來想給東坡當知州,卻因小人從中作梗,改為通判,後來神宗決定給他東南第一大都會的美差-杭州通判。 三十六歲的東坡攜家帶眷,再一次離開京城。來到這個兼具自然之美與人文薈萃的城市。
在這樣的山水間,樂聲裡,東坡與詞相遇。透過一次次的聆聽與唱和,本是詩文一流的東坡,迅速掌握了詞這種新文體,並由泛泛的寫景酬唱,逐漸進展為真摯的遣情入詞。於是,宦途失志,離別感傷之情,以及多年來隱藏心底的時空流轉之悲,如今都有了另一個抒發的出口。杭州,催生了詞人東坡,而東坡將為詞打開更寬廣,高遠的新境界。
詞的抒情性主要是以「時空」與「人事」對照為主軸,在情景今昔,變與不變的對比安排下,緣於人間情愛之專注執著和對時光流逝的無窮感嘆,如美人遲暮、年華虛度、往事不堪、理想成空等情思遂變成詞的主題,通常是以吟詠「好景不常,人生易逝」之哀感和「此情不渝」的精神為主旋律--一方面是變化的體認,另一方面是不變的執著,兩相呼應,遂譜成一曲曲婉轉動人的情詞。
東坡杭州時期主要是寫景酬贈之作,遣情入詞,技巧雖未臻成熟,但已見詩化詞風之雛形。而前後任太守陳襄與楊繪,分別導引出東坡詞「清麗」與「豪宕」的風格,此時主要有寫景、酬贈、思鄉、送別等題材。
東坡在杭三年,任期將滿,由於前一年子由移調山東濟南掌書記,東坡遂向朝廷請調山東附近的職差,也如願奉派為密州太守。 熙寧七年(西元1074年),三十九歲的東坡揮別杭州,同行的家眷增加了兩人:一個是抵杭第一年出生的幼子過,一個是王夫人新近買來丫鬟 ,聰明伶俐的十二歲女孩朝雲。 日後,朝雲將成為東坡的侍妾,與他共度患難,是文學史上令人難忘的女子。
下篇預吿:由杭赴密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3會員
141內容數
過去在求學的過程中,魏晉南北朝的歷史總是被極短的篇幅帶過,而介紹不外乎魏晉南北朝是個分裂又黑暗的時代,因此士大夫開始清談,結果導致亡國。直到後來接觸了魏晉南北朝史,才發現原來以前學的是那麼的偏頗。此系列文章的目的之一,便是想讓大家了解魏晉南北朝其實是非常有趣的一段歷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海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 前生我已到杭州,到處長如到舊遊 2. 東坡的思鄉之情 3. 《醉落魄 離京口作》、《蝶戀花 京口得鄉書》、《少年遊 潤州作代人寄遠》
1. 東坡在新任太守楊繪下的公務生活 2. 同鄉的楊繪對東坡詞的影響 3. 《南鄉子 和楊元素》、《浣溪沙 自杭移密守,席上別楊元素,時重陽前一日》、《南鄉子 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
1. 東坡送別詞的心境轉換 2.《江城子 孤山竹閣送述古》、《菩薩蠻 西湖送述古》、《南鄉子 送述古》
1. 為何熙寧七年是東坡詞裡關鍵的一年 2. 東坡與陳襄亦師亦友的情誼 3.《行香子 丹陽寄述古》、《卜算子 自京口還錢塘,道中寄述古太守》、《虞美人 有美堂贈述古》
1.東坡詞的四個時期 2.以詩為詞的特色
1. 東坡的儒家用世之意與道家的超然曠達 2. 東坡為何到杭州才開始填詞 3. 詞論家如何評論東坡詞
1. 前生我已到杭州,到處長如到舊遊 2. 東坡的思鄉之情 3. 《醉落魄 離京口作》、《蝶戀花 京口得鄉書》、《少年遊 潤州作代人寄遠》
1. 東坡在新任太守楊繪下的公務生活 2. 同鄉的楊繪對東坡詞的影響 3. 《南鄉子 和楊元素》、《浣溪沙 自杭移密守,席上別楊元素,時重陽前一日》、《南鄉子 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
1. 東坡送別詞的心境轉換 2.《江城子 孤山竹閣送述古》、《菩薩蠻 西湖送述古》、《南鄉子 送述古》
1. 為何熙寧七年是東坡詞裡關鍵的一年 2. 東坡與陳襄亦師亦友的情誼 3.《行香子 丹陽寄述古》、《卜算子 自京口還錢塘,道中寄述古太守》、《虞美人 有美堂贈述古》
1.東坡詞的四個時期 2.以詩為詞的特色
1. 東坡的儒家用世之意與道家的超然曠達 2. 東坡為何到杭州才開始填詞 3. 詞論家如何評論東坡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自題金山畫像>蘇軾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前言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一一○一年)五月,蘇軾獲赦從儋州北上,途經鎮江金山寺,看到畫家李公麟為他所繪之畫像,有感而作。也是在多年貶謫後,對自己一生的總評。黃州惠州儋州都是他被貶謫、流放的地方,在這三個
《臨江仙。夜歸臨臬》蘇東坡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前言 蘇東坡在「倚杖聽江聲」後,感慨到「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江水流淌聲在夜深人靜之際,聽來格外
Thumbnail
別滁 宋代歐陽修 花光濃爛柳輕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離聲。 詩句描繪了送別友人時的場景,表達了依依惜別之情。春天時節,花兒盛開得燦爛美麗,柳樹顯得清新明亮,在花前飲酒為朋友送行,增添了一層愉悅但又帶著傷感的氣氛。我也像往常一樣喝得酩酊大醉,似乎想以此來掩蓋心中的離愁
Thumbnail
春雁 明代王恭 春風一夜到衡陽,楚水燕山萬里長。莫道春來便歸去,江南雖好是他鄉。 這首詩的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對南方的複雜感情。一方面,他被它的美麗和魅力深深感動。另一方面,他也意識到自己在這片土地上是個陌生人,無法充分領略這片土地的本質。道出了身在山清水秀的外地人的苦樂參半的感覺。總的來說,
平生為愛西湖好,來擁朱輪。富貴浮雲,俯仰流年二十春。 前言 歐陽修頌揚穎州西湖的十首<采桑子>,起句即主題,末三字都是”西湖好”,例如「春深雨過西湖好」;「畫船載酒西湖好」;「羣芳過後西湖好」……而其末句,約略可想像置身湖中的情趣,例如: 隱隱苼歌處處隨;穩泛平波任醉眠;行雲卻在行舟下;疑是湖
Thumbnail
更漏子·柳絲長 宋代晏幾道 柳絲長,桃葉小。深院斷無人到。紅日淡,綠煙晴。流鶯三兩聲。雪香濃,檀暈少。枕上臥枝花好。春思重,曉妝遲。尋思殘夢時。 這段詩描述了一幅幽靜優美的春日景象,透露著深沉的情感與淡淡的哀愁。這段詩意豐富的文字,不僅勾勒了一幅幽靜美麗的春日風景,更是透露出了人們內心深處的情
Thumbnail
芙蓉樓送辛漸 唐代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辛漸的不舍之情。描繪了詩人在寒雨霏霏的夜晚到達吳地,江水與寒雨連成一片,烘托出蕭瑟淒涼的氛圍。清晨時分,詩人送別友人,目送友人離去,只剩下楚山孤零零地矗立在江邊,更
Thumbnail
溪居 唐代柳宗元 久爲簪組累,幸此南夷謫。閒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長期在官場上奔波勞碌,感到身心疲憊。終於,他被貶谪到了南方夷狄之地。作者在農家菜圃旁結廬而居,過著清閒淡泊的生活。他時而耕田,時而泛舟,怡然自得。在滁州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昭君怨 金山送柳子玉               蘇軾 誰作桓伊三弄,驚破綠窗幽夢?新月與愁煙,滿江天。    欲去又還不去,明日落花飛絮。飛絮送行舟,水東流。 「欲去又還不去」是蘇軾理性與感性的拉扯,理性上知道柳子玉明日將要離去是毫無轉圜,在感性上卻又離情不捨。
Thumbnail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作品,描繪了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一座座山上沒有鳥兒的影子,一條條路上也沒有人的蹤跡,只有一個頭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翁,滿天大雪下孤零零地坐在小船上釣魚。 不僅是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也是對人生的感悟。詩人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自題金山畫像>蘇軾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前言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一一○一年)五月,蘇軾獲赦從儋州北上,途經鎮江金山寺,看到畫家李公麟為他所繪之畫像,有感而作。也是在多年貶謫後,對自己一生的總評。黃州惠州儋州都是他被貶謫、流放的地方,在這三個
《臨江仙。夜歸臨臬》蘇東坡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前言 蘇東坡在「倚杖聽江聲」後,感慨到「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江水流淌聲在夜深人靜之際,聽來格外
Thumbnail
別滁 宋代歐陽修 花光濃爛柳輕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離聲。 詩句描繪了送別友人時的場景,表達了依依惜別之情。春天時節,花兒盛開得燦爛美麗,柳樹顯得清新明亮,在花前飲酒為朋友送行,增添了一層愉悅但又帶著傷感的氣氛。我也像往常一樣喝得酩酊大醉,似乎想以此來掩蓋心中的離愁
Thumbnail
春雁 明代王恭 春風一夜到衡陽,楚水燕山萬里長。莫道春來便歸去,江南雖好是他鄉。 這首詩的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對南方的複雜感情。一方面,他被它的美麗和魅力深深感動。另一方面,他也意識到自己在這片土地上是個陌生人,無法充分領略這片土地的本質。道出了身在山清水秀的外地人的苦樂參半的感覺。總的來說,
平生為愛西湖好,來擁朱輪。富貴浮雲,俯仰流年二十春。 前言 歐陽修頌揚穎州西湖的十首<采桑子>,起句即主題,末三字都是”西湖好”,例如「春深雨過西湖好」;「畫船載酒西湖好」;「羣芳過後西湖好」……而其末句,約略可想像置身湖中的情趣,例如: 隱隱苼歌處處隨;穩泛平波任醉眠;行雲卻在行舟下;疑是湖
Thumbnail
更漏子·柳絲長 宋代晏幾道 柳絲長,桃葉小。深院斷無人到。紅日淡,綠煙晴。流鶯三兩聲。雪香濃,檀暈少。枕上臥枝花好。春思重,曉妝遲。尋思殘夢時。 這段詩描述了一幅幽靜優美的春日景象,透露著深沉的情感與淡淡的哀愁。這段詩意豐富的文字,不僅勾勒了一幅幽靜美麗的春日風景,更是透露出了人們內心深處的情
Thumbnail
芙蓉樓送辛漸 唐代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辛漸的不舍之情。描繪了詩人在寒雨霏霏的夜晚到達吳地,江水與寒雨連成一片,烘托出蕭瑟淒涼的氛圍。清晨時分,詩人送別友人,目送友人離去,只剩下楚山孤零零地矗立在江邊,更
Thumbnail
溪居 唐代柳宗元 久爲簪組累,幸此南夷謫。閒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長期在官場上奔波勞碌,感到身心疲憊。終於,他被貶谪到了南方夷狄之地。作者在農家菜圃旁結廬而居,過著清閒淡泊的生活。他時而耕田,時而泛舟,怡然自得。在滁州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昭君怨 金山送柳子玉               蘇軾 誰作桓伊三弄,驚破綠窗幽夢?新月與愁煙,滿江天。    欲去又還不去,明日落花飛絮。飛絮送行舟,水東流。 「欲去又還不去」是蘇軾理性與感性的拉扯,理性上知道柳子玉明日將要離去是毫無轉圜,在感性上卻又離情不捨。
Thumbnail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作品,描繪了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一座座山上沒有鳥兒的影子,一條條路上也沒有人的蹤跡,只有一個頭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翁,滿天大雪下孤零零地坐在小船上釣魚。 不僅是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也是對人生的感悟。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