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9/05/0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功利與機會信仰的交替神主義

底下TVBS這則新聞,是否感到很熟悉?臺灣七零年代,臺灣錢淹腳目,正是臺灣私壇興起,簽「阿樂仔」是很多人共同的年代記憶。
當年,廟被砸,神像被砍頭與放逐、毀壞與棄置,根本是常態,一點都不特殊。
幾十年來,臺灣傳統的民間信仰仍然充斥的機會主義與功利色彩,最顯著的,當然是求財。

大家樂簽明牌
在臺股摜破萬點的那段(1989-1990)時間,有兩個大家也許還耳熟能詳的「大家樂」和「六合彩」兩大賭博運動。
當時最受彩迷歡迎的廟宇包括臺灣北海岸的石門十八王公廟,以及位於新店市祭拜臺灣第一個銀行搶犯李師科的廟宇。一定有很多人會很訝異,搶劫犯怎會有人立廟祭祀?但想想,孤魂野鬼都有人拜了,拜個搶劫犯,有何不可?只要能讓人發財就好!
極端功利化與物欲的大家樂與六合彩的明牌簽賭運動,對當時的民間風俗當然是一股歪風,然民眾相信很多神都可以問出明牌,民間的神壇更是熱衷報明牌,舉凡三太子、濟公等都是民眾口爾相傳相當靈驗的明牌提供者。

靈力消費
在大家樂和六合彩盛行的年代,靈力是彩迷和樂迷們最關切的關鍵因素,這個關鍵在於是否可以爆出明牌讓他們可以一夕致富,因此,不管是正神也好,陰神也罷,好兄弟亦可,只要中彩,什麼都好談,但反過來說,萬一報的明牌不準,就造成很多神像被毀,小廟被砸,連帶的乩童也難以倖免於難了。
從玩股票到玩樂透、六合彩,不啻說明了臺灣獨有的金錢運動,這社會上也充滿了貪婪之氣,幾十年來根本沒有消散過,不是躲入地下,還有更堂而皇之的玩起傳銷疊人頭,加上職棒的簽賭風,一度讓臺灣的職棒運動幾乎解體,還有投資炒房等,加上近幾年的塑化劑、毒澱粉、防腐劑、假米粉、病死豬肉和禽肉,一瞬間讓臺灣的民生環境變成有毒環境,這不是說臺灣的社會已經病入膏肓了嗎?

功利的信仰的交替神主義
向土地公求明牌卻摃龜,砸完廟後自然而然轉向其他的神靈,當年臺灣很多的流浪神像,就是這種功利主義信仰所造成的,正因為,信仰與交易同時發生!
宗教學家Max Muller認為,如果一個人的信仰態度是以求取個人之利益為目的,只要崇拜的對象具有靈驗性,則對任何神明都可以被轉換信仰,互相交替膜拜,他認為如此的話,神人彼此之間的關係就變得很不健全,且相當功利性,此為「交替神主義」(Kathenotheism)。
董芳苑在「對臺灣民間信仰之認識」一文中指出,「靈驗」是神明香火能否鼎盛的主要原因,臺灣民間的善男信女追求「靈驗」的結果是:媽祖不靈驗便改拜大道公,大道公不靈驗拜王爺公,王爺公不靈驗拜玄天上帝,玄天上帝不靈驗拜土地公。一旦土地公又不靈驗,就大眾爺、義民爺、有應公、大樹公、石頭公、十八王公等,都可以隨心交替膜拜,以求達到目的。這類信仰態度是以求取個人之利益為目的,只要崇拜之對象靈驗,則任何神明都可以換來換去、互相交替膜拜的意思。
交替神主義下的信仰行為,乃絕對的功利導向,並且視信仰為一種消費行為,既然是消費行為就是一種交易行為和買賣關係,在這當中彼此就有交易了,功利信仰最重要的是結果,則一切的結果就以是否靈驗來進行判斷。
交替神主義是臺灣傳統信仰行為的特色,對於信徒本身而言,他們關心的是神靈的靈力大小以及靈力是否靈驗。
然交替神主義下的信仰行為,信徒在意的是靈力與靈驗的結果,至於拜的是那個神靈,到哪座廟拜,都不是重點。同樣的,投機式的信仰行為,信徒在意的極小化投入與極大化產出,在信仰與膜拜的選擇方案中,彼此並不會出現排擠的限制。譬如說,信徒去求媽祖,他並不會在意他是否同時也去求了觀音,也有可能就逢神就拜,信徒似乎也不會在意說神明對他的信仰行為不忠誠,對其的靈驗效果就會打折。
土地公廟被砸,代表的是機會主義與功利信仰下的交替神主義作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