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曾任德州儀器亞太區總裁程天縱先生的一篇文章,取了其中一段,引發了一些想法。擷取的文字是這樣說的:或許台灣選舉「接地氣」的程度早已遠超過歐美、或許在價值觀上「庶民」取代了「精英」。
想看原文的人,最下面有附上連結~
以下是我的感受
政治在臺灣一直是個不能說又愛大聲說的議題,它會被意識型態邏輯的絕對值給控制,特別是看起來似是而非又無法驗證的起心動念。討論、溝通最終變得多說無益,姑且使用了選邊站的方式便宜行事。選邊站沒有不對,算是一個情感與資訊接收的綜合感受,只是這樣的選擇方式有點危險但似乎對於平民百姓來說,也沒有其他太靠譜的方法可以克服。
資訊太多、太假、太真、太多情緒,太難有所判斷,或許這時候「持續觀察」與「時間軸」是個不錯的選擇。它的立即效益不高,好在飛快的世代,循環變快,也許行得通。
我們總希望總統能夠苦民所苦更接地氣,又希望他們具備對外的國際能力。其實這兩者並不衝突,只是形而上的要求太多,大家真正的都在忙這些事情的應對而沒空管該做的事。
藍綠白的政治人物,每天都忙著回答媒體的提問、澄清對手的攻擊、表演人民好像要的樣子,其實身為人民的我,真正要什麼,我也說不上來,舉凡是安居樂業、社會單純互信一類的吧。接地氣,不一定需要天災人禍第一時間出來道歉、坐在應變中心表示我在工作,有威嚴、有距離也不代表著高高在上不知民間疾苦。太難的事、太深的問題,人民聽不懂,留給專業的人士去評估,政治人物可用比較平實地語言傳達、把重要的教育觀點植入生活宣導中,擺到學校教育裡,大概就能做到這樣。這世道人人都想是菁英、都盼著財貴亨通,卻對菁英、權貴者嗤之以鼻,抹滅了背後提升所付出的努力,人人盼著自己的孩子書途運增,人前顯達一帆風順,卻訕笑著學者,紙上談兵,不懂庶民。
一種可能是酸葡萄心理作祟。如果是這個,我得說,再怎麼酸,程度與成就都不會變成咱們的,踏實努力讓自己的生活有所提升更實在些。
一種可能是上下制衡出了問題。為上者初心有變,起心動念移開了位置,卻利用高喊民主自由經濟的口號,拿取庶民的選票去完成自己的利益。為下者,不甘生活無法平順,更不甘情感被利用,就拿出能與政治勾上邊的最大權力 - 選票,來做制衡。到底是誰先走偏的?這個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依舊無解,想必是交錯的結果吧。
現在民主演化過程到新的一個環節了,就是政黨輪替不再如此悲憤喊天。不過換上換下的也是越換越亂,因為如果目的是在站穩自家黨派腳步的話......感謝飛快的世代,以往的小經濟循環是五年,大的經濟循環是十年,或許以後越來越短,驗證也就不讓人這麼沒有耐心了。
封面圖片取自網路圖/三立新聞網(合成圖/翻攝自蔡英文、陳致中、馬英九臉書、中央社),若有冒犯並非有意,煩請告知,立即撤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