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圖書館的一樓是交易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16年三月,我在位於台北市中山南路的國家圖書館一樓準備律師考試時,一樓的展示處擺了一本2015年的年度好書,書名叫做「何不認真來悲傷」。在我準備律師考試那段枯躁無趣的日子,那本書就成了我唯一的課外讀物。從2015年12月離開職場後,我正式「升等」為全職交易員,台指選擇權正式成為我唯一的生財工具。
國家圖書館一樓的部分空間採挑高設計,往上看近30米之高。一樓的每一張桌子,都有自己的電源插座,有自已的桌燈,這裡彷彿已不是圖書館,而是每一位交易員獨享的寧靜交易室,春天的陽光從30米上方透明的採光罩灑進,夏天的雷陣雨打在採光罩發生的聲響,陪伴著交易員孤獨卻自在的心靈。彷佛每個人都認真的面對著自己的電腦,看著報價的即時變化。有一天,有一位交易員將筆電放在桌上離開他的位子,寧靜的一樓大廳竟出現一聲由(我熟悉)的看盤軟體發出來的「賣出成交」,天地一聲雷,其他絕大部分的閱讀者,無法體會賣出成交對我們賣方交易員的意義。我會心一笑,頃刻後,這交易室又變成了圖書館。
我花了幾天看完了那本書,有感而發,人生的際遇一如交易員在市場的際遇,家庭間成員的悲歡情愁,不就像是市場和賣方帳戶淨值的錯綜複雜關係。市場有時溫文儒雅像三月暖陽,卻也常常離經叛道的像一場夏季暴雨,對賣方造成傷害。從事賣方工作十多年,不長也不短,長到我可以說出一些故事,短到我還沒有離開這個市場,剛剛好足以讓我再認真的面對這個有些投機卻從不乏味的工作。
於是,我將剛讀完的那本書的書名改成「何不認真當賣方」,成為這本書的書名。
本書的內容反應了我自2003年4月30日踏入選擇權市場後的心靈點滴,有些事件是賣方交易員共同的回憶,有些事件未來也會重複出現,值得交易員關注。很多事情沒有親身經驗,不知道風險的可怕,但經歷過這些風險的人,往往又被這些經驗的陰影給震攝住,甚至於連累了數年之久。例如,在2009年4月30日經歷過連續二個交易日台指期漲停的賣call交易員,往後對賣call的風險往往過於重視。同時,一位在2011年8月9日或2015年8月24日被賣put所傷害過的交易員,也會對賣put產生了不少陰影。而我呢?因為被call傷害過,也被put傷害過,因此我兩邊都很怕。這種恐懼,也造就我近幾年來在從事選擇權賣方時,特別重視調整的重要,以及口數的儘量減少這二門功夫。
我們都知道,選擇權賣方只要待在市場夠久,都必需面臨黑天鵝的來臨的一天。就算不考慮黑天鵝,只要你的槓桿開的很大,你的淨值變化仍會相當可觀。就算你只玩周選這個流動性非常好的商品,你還是會先被貪婪指使,後來被恐懼掃地出場。所以,當極端行情來臨的那一天,賣方在前一天的佈局以及當天的處置,就決定了賣方的命運。而平常愈是貪婪的賣方交易員,平常愈是不認真思考風險的交易員,在極端行情出現的那一刻,就會愈發恐懼。交易員的恐懼,伴隨市場的恐懼,伴隨隱含波動率的快速上揚,會讓交易員愈恐懼,停損會造成損失,不停損可能會在十分鐘後斷頭,這兩者之間的選擇往往生死交關。選擇權賣方要避開這種困難的選擇,平常就應該養成很好的紀律。
但賣方難道真的那麼可怕嗎?其實也不致於。賣方能夠做的事非常多,這些事如果都做到,會讓風險因為我們的努力而變小,我們所能遵守的紀律愈多,我們的風險就會愈小。所以,努力於風險管理和資金控管,長期而言,才是賣方最大的報酬。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0會員
130內容數
我從2003年開始操作台指選擇權,同時也在美股投資上使用個股選擇權當成增加收益或減少風險的工具。選擇權操作需要懂一些教科書的科普知識,但對於實戰操作技巧更要有前人指路,才會少走很多彎路。在該版,您會看到至少20篇深入淺出關於選擇權理論與實際操作的文章,之後,我鼓勵您來找我,有3小時免費對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劉葉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選擇權賣方是一份非常有趣,但也是一份困難的工作。一開始,這個行業的進入障礙很低,只要數十萬元即可進場。進場後是不是能建立豐功偉業,還是晚景淒涼,完全存乎一心。我從2003年開始交易選擇權,十幾年的交易生涯就和第一天進入這個市場一樣的新鮮。
選擇權操作充滿樂趣,但因為買方和賣方都追求槓桿,所以二者皆有不能的困難要克服。要談如何長治久安的操作選擇權,進而讓它成為一個職業,需要非常多的養成教育。透過上課或書籍,你可以將養成教育壓縮到五年。如果自學又無法從中學到經驗,可能一輩子無法走出牢籠。
2018年2月6日發生了台灣選擇權上市17年來最黑暗的一天,在早上八點十五分起,期指下跌幅度才3%左右,卻讓Put和Call(選擇權的二種商品)價格大漲。照理而言,在過去17年間,期指下跌3%,Call一定會跌,沒有例外。但當天Call的隱含波動率卻來到200%絕對的不合理。
選擇權賣方是一份非常有趣,但也是一份困難的工作。一開始,這個行業的進入障礙很低,只要數十萬元即可進場。進場後是不是能建立豐功偉業,還是晚景淒涼,完全存乎一心。我從2003年開始交易選擇權,十幾年的交易生涯就和第一天進入這個市場一樣的新鮮。
選擇權操作充滿樂趣,但因為買方和賣方都追求槓桿,所以二者皆有不能的困難要克服。要談如何長治久安的操作選擇權,進而讓它成為一個職業,需要非常多的養成教育。透過上課或書籍,你可以將養成教育壓縮到五年。如果自學又無法從中學到經驗,可能一輩子無法走出牢籠。
2018年2月6日發生了台灣選擇權上市17年來最黑暗的一天,在早上八點十五分起,期指下跌幅度才3%左右,卻讓Put和Call(選擇權的二種商品)價格大漲。照理而言,在過去17年間,期指下跌3%,Call一定會跌,沒有例外。但當天Call的隱含波動率卻來到200%絕對的不合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3376新日興創立於1965年,主要製造銷售產品有電腦零組件、彈簧件、沖製件、組立件、MIM金屬射出及各項精密加工等,銷售足跡遍佈國際,目前為全球筆電「軸承」主要供應商。 為蘋果供應鏈概念股,近期因應擴廠需求預計現金增資與發行第三次可轉債公司債,近期為可轉債競拍期間,本文提供競拍完整思考角度分析。
Thumbnail
這幾天相信許多人雖然身在辦公室,但心可以能以隨著史上最大的大盤跌幅而死在股市裡,筆者早在數周前,早就已經對於整個市場一片樂觀向好的態度: 咖啡廳裡面隨處可聽的到高談闊論的股友... 目不識丁的媽媽滿口投資經,為帳上獲利沾沾自喜... 少年股神紛紛橫空出世... 最有印象的是在銀行辦貸款時,跟銀行承辦
初入交易世界的挫折 2012年,我經過一週的嚴格考核,成功成為一名自營交易員(proprietary trader)。這個機會來之不易,我滿懷期待地踏入交易室,準備大展身手。然而,現實卻給了我當頭一棒。在實盤交易的第一天,我的表現遠低於預期。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我猶豫不決,錯過了一個又一個交易機會
我在意的從來不是多頭行情誰比我多賺幾個%,我真正在意的是當修正結束之後我有滿手資金進場買進優質股票並長抱。 財富重新分配機會的產生從來不是在多頭時期而是在空頭時期。 所有的投資書籍所傳授的觀念最終只有兩個字: 價格。 投資人總喜歡聽故事,但卻怯於解讀冷冰冰的數字,殊不知冰冷數字的背後可以帶來的
Thumbnail
開立專欄至今也快滿兩年了,先感謝各位的支持與指教,成立專欄的初衷是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挑戰外匯市場,畢竟一個人也許走得快,但是一群人才能走得久。 交易的世界是孤獨的,每一個決定,不管是賺錢、賠錢都得自己面對,當然有潮起也會有潮落,不太可能有人永遠順風,不過至少在逆風的時候,身邊有一群志同道
Thumbnail
(感謝樂金文化贈書) 譚軒是一個中國的投資者,建立了名為「交易者之家」的網路論壇。他發表許多關於交易觀念的文章被眾多網友自發的歸納、整理、轉發,並獲得很多人支持。 這本書似乎是譚軒在「交易者之家」的網路論壇的文章集合而成,前半段談起要敬畏市場,對於各個交易大師的看法、基本面、技術面的看法讀起來頗
Thumbnail
這是一篇非常貼切忠肯的交易心理學文章,清楚的描述一個優秀操盤手所需歷經的心路歷程。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交易者在交易過程中經歷的情感起伏和成長歷程。從初出茅廬的經歷到成為真正的操盤手,通過五個階段描述了一名交易者可能經歷的內心蛻變,對交易者有著深刻的啟發意義。
Thumbnail
  正常來說,台股投資者是不太會接觸期貨與選擇權,因為傳統觀念認為這是高風險的交易商品,能夠學習期貨與選擇權的人少之又少,這件事情反映在理財書籍的出版數量,一堆理財書籍都是在談論如何選股,期貨的書籍更少,選擇權更是少之又少,中文版的書籍我都讀過一遍了,連最厚的上下兩冊「選擇權交易手冊」我也看了
Thumbnail
這本書是一本實戰指南,內容涵蓋了交易心理、技術分析、風險管理等各個層面,並提供具體而實用的建議,適合想要更有效地進行投資和交易的讀者。作者強調交易需要認真努力、高度投入,並且在交易之前必須先進行理財,瞭解風險報酬的概念。同時提到交易者應該避免將自己的理性加諸於市場,因為市場本身充滿不確定性和情緒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講述一位理財專家的經歷和面對交易虧損的心路歷程。文章分享了理專與客戶一起經歷金融海嘯後的心路歷程,包括面對投資可轉債的損失等。從故事中可以看到如何面對損失,調整心態,並學會從失敗中成長。文章中還分享了一些投資分析和經驗教訓。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3376新日興創立於1965年,主要製造銷售產品有電腦零組件、彈簧件、沖製件、組立件、MIM金屬射出及各項精密加工等,銷售足跡遍佈國際,目前為全球筆電「軸承」主要供應商。 為蘋果供應鏈概念股,近期因應擴廠需求預計現金增資與發行第三次可轉債公司債,近期為可轉債競拍期間,本文提供競拍完整思考角度分析。
Thumbnail
這幾天相信許多人雖然身在辦公室,但心可以能以隨著史上最大的大盤跌幅而死在股市裡,筆者早在數周前,早就已經對於整個市場一片樂觀向好的態度: 咖啡廳裡面隨處可聽的到高談闊論的股友... 目不識丁的媽媽滿口投資經,為帳上獲利沾沾自喜... 少年股神紛紛橫空出世... 最有印象的是在銀行辦貸款時,跟銀行承辦
初入交易世界的挫折 2012年,我經過一週的嚴格考核,成功成為一名自營交易員(proprietary trader)。這個機會來之不易,我滿懷期待地踏入交易室,準備大展身手。然而,現實卻給了我當頭一棒。在實盤交易的第一天,我的表現遠低於預期。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我猶豫不決,錯過了一個又一個交易機會
我在意的從來不是多頭行情誰比我多賺幾個%,我真正在意的是當修正結束之後我有滿手資金進場買進優質股票並長抱。 財富重新分配機會的產生從來不是在多頭時期而是在空頭時期。 所有的投資書籍所傳授的觀念最終只有兩個字: 價格。 投資人總喜歡聽故事,但卻怯於解讀冷冰冰的數字,殊不知冰冷數字的背後可以帶來的
Thumbnail
開立專欄至今也快滿兩年了,先感謝各位的支持與指教,成立專欄的初衷是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挑戰外匯市場,畢竟一個人也許走得快,但是一群人才能走得久。 交易的世界是孤獨的,每一個決定,不管是賺錢、賠錢都得自己面對,當然有潮起也會有潮落,不太可能有人永遠順風,不過至少在逆風的時候,身邊有一群志同道
Thumbnail
(感謝樂金文化贈書) 譚軒是一個中國的投資者,建立了名為「交易者之家」的網路論壇。他發表許多關於交易觀念的文章被眾多網友自發的歸納、整理、轉發,並獲得很多人支持。 這本書似乎是譚軒在「交易者之家」的網路論壇的文章集合而成,前半段談起要敬畏市場,對於各個交易大師的看法、基本面、技術面的看法讀起來頗
Thumbnail
這是一篇非常貼切忠肯的交易心理學文章,清楚的描述一個優秀操盤手所需歷經的心路歷程。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交易者在交易過程中經歷的情感起伏和成長歷程。從初出茅廬的經歷到成為真正的操盤手,通過五個階段描述了一名交易者可能經歷的內心蛻變,對交易者有著深刻的啟發意義。
Thumbnail
  正常來說,台股投資者是不太會接觸期貨與選擇權,因為傳統觀念認為這是高風險的交易商品,能夠學習期貨與選擇權的人少之又少,這件事情反映在理財書籍的出版數量,一堆理財書籍都是在談論如何選股,期貨的書籍更少,選擇權更是少之又少,中文版的書籍我都讀過一遍了,連最厚的上下兩冊「選擇權交易手冊」我也看了
Thumbnail
這本書是一本實戰指南,內容涵蓋了交易心理、技術分析、風險管理等各個層面,並提供具體而實用的建議,適合想要更有效地進行投資和交易的讀者。作者強調交易需要認真努力、高度投入,並且在交易之前必須先進行理財,瞭解風險報酬的概念。同時提到交易者應該避免將自己的理性加諸於市場,因為市場本身充滿不確定性和情緒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講述一位理財專家的經歷和面對交易虧損的心路歷程。文章分享了理專與客戶一起經歷金融海嘯後的心路歷程,包括面對投資可轉債的損失等。從故事中可以看到如何面對損失,調整心態,並學會從失敗中成長。文章中還分享了一些投資分析和經驗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