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影集|鑑識科學:真科學或假證據?Exhibit A|事實與詮釋的界線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基於事實的推論,未必為真。」本節目共四集,每集針對一項鑑識科學的技術(影像鑑識、血跡噴濺、尋屍犬、微量 DNA),去呈現使用這些技術的辦案人員若是在一知半解或先入為主的情況下,所可能導致的推論瑕疵和錯誤定罪。
節目名稱中的 exhibit 原意為「展示品」,作為法律用語則有「呈堂證據」之意。而一樁案件在法庭審理時,各項物證會以英文字母編碼,所以 Exhibit A 簡單來說就是「A 物證」的意思。
我是在看完《認罪口供》(The Confession Tapes)第二季後接著看這部的。《認罪口供》聚焦在「虛偽自白」(false confession)作為一種辦案手段的爭議,而本節目則是探討鑑識科學的缺失,兩部算是精神雷同的作品。順便一提,Netflix 發行的這兩部節目,都是由著名的獨立製片公司 A24 所製作。
很多犯罪偵查影集(如 CSI)往往為了劇情需要,會描述辦案人員運用科技採集到了「關鍵物證」而抓到歹徒並將其定罪,看起來好像很理所當然。但物證本身是個客觀的存在,這跟我要拿這個物證做什麼解釋、下什麼論斷,其實是兩回事;而後者的強烈主觀成分,也就是這個節目想要點出的問題。
當然,本節目也如其他翻案紀錄片一樣,難免會有較站在辯方立場的色彩,但我認為這無可厚非,因為在很多案例上,檢調人員都不願意(或不能)出面受訪,所以這也許是此類節目的原罪。我覺得這部算是有試圖平衡觀點了,你實際去看就會發現,節目中訪談的對象有第三方的專業人士,甚至還有當時曾參與鑑識的科學家,在一集約半小時的長度裡,能做到這樣已經很不錯。
到頭來,對於「這類節目是否太偏頗」的討論其實很容易失焦(雖然還是有必要),至少就這部 Exhibit A 而言,我不認為它意在「翻案」,而是想要提醒觀眾,對於物證所透露之訊息的主觀詮釋,還有分析與推論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都可能大大影響案件審理結果。這對於一個追求民主法治的社會而言,是不可不慎的事情。
如果你好奇「看起來很神的鑑識科學有什麼極限」,Exhibit A 是個很好的入門。

延伸觀賞|認罪口供 The Confession Tapes、謀殺犯的形成 Making a Murderer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這裡收錄我的影集觀後文,分為台劇、美劇、歐劇、紀錄影集等類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紀錄影集橫跨 60 個國家、歷經四年拍攝、總拍攝天數 3375 天,以超高畫質紀錄地球上幾種主要地貌的生態,並由 BBC 節目主持人、知名自然史學家 David Attenboroug 擔任旁白。節目旨在提醒世人環境變遷加劇的事實,若我們不即刻做出改變,鏡頭下的那些美麗景色很快將不復見。
其實這篇並沒有要講非洲豬瘟(別急著離開啊),標題之所以那樣寫,除了吸引點閱(很誠實),同時也想要表達食物從來就不只是食物:除非你吃的東西完全是自產自用,否則無論你是食物的生產者或消費者,幾乎無可避免地要和環境、經濟、政治等發生關係,這就是《盤中腐事》(Rotten)這部紀錄影集所傳達的重要概念。
本紀錄影集橫跨 60 個國家、歷經四年拍攝、總拍攝天數 3375 天,以超高畫質紀錄地球上幾種主要地貌的生態,並由 BBC 節目主持人、知名自然史學家 David Attenboroug 擔任旁白。節目旨在提醒世人環境變遷加劇的事實,若我們不即刻做出改變,鏡頭下的那些美麗景色很快將不復見。
其實這篇並沒有要講非洲豬瘟(別急著離開啊),標題之所以那樣寫,除了吸引點閱(很誠實),同時也想要表達食物從來就不只是食物:除非你吃的東西完全是自產自用,否則無論你是食物的生產者或消費者,幾乎無可避免地要和環境、經濟、政治等發生關係,這就是《盤中腐事》(Rotten)這部紀錄影集所傳達的重要概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無罪推定原則是國際公認的刑事訴訟原則,但口號和實際執行之間,似乎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保持公平、公正、毫無偏見,是我們對法庭正義的基本認知,但有多少時候,不管是攸關到利益抑或是你所想相信的,我們總在尋找蛛絲馬跡去構建出一個符合想像的故事,一個你稱為「事實」的故事呢? 我很喜歡於2023年上映的法
Thumbnail
有別於傳統的推理、懸疑劇,這齣電影走出了截然不同的風格。沒有結局的翻轉,而是透過法庭上的論證還有搖擺曖昧不明的真相,討論婚姻關係、性別認同還有社會大眾在面對未知時,究竟該相信什麼?
Thumbnail
身為一個紀錄時常被法院要求提供作為審理證據的心理師,每每看到法庭攻防的段落,總是不由自主想,我的紀錄在庭審過程中是如何被詮釋?如果是我親自出庭接受詰問,又會面臨哪些問題? 或許是為了強化導演想要呈現的主題,墜惡真相的法院攻防段落與我認知中真實的審理多有落差,但又非常符合我對人的理解。
Thumbnail
一開始以為只是個普通的推理作品, 沒想到其實是富有深意的一場哲學思辯, 「真相」到底是個怎樣的概念呢?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但事實既然是主觀的,我們又該如何取捨?證據(Evidence)。電影的進行方式讓所有觀眾都像故事裡頭的角色一樣,角色知道多少,作為觀眾的我們就知道多少。既然裁判是依照證據所能證明的事實得出,那這個故事裡頭的證據又說了什麼?
Thumbnail
本文從電視劇《真相捕捉》中,探討科技、道德、暴力、正義、真相、社會責任等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劇情中涉及了政治和科技力量等議題。文章從個人層面,到社會全局,從倫理道德與社會發展來反思。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巨大的謎團。就像《墜下的對證》所呈現那般,或許我們對他人自以為的「了解」其實也只是一種盲目的相信罷了。
Thumbnail
於是在釐清關係人外層司法與科學如何看待一個死亡事件之後,進入到了就算解剖也無法得知的人類情感狀況。《墜惡真相》遊走在公眾的,帶有功能性價值判斷,與夫妻不為人知的相處狀況,敘事如同穿針引線在內(當事人與死者關係)外(法院證據判斷)穿梭。
Thumbnail
話說我自小學已對推理懸疑小說深感興趣,對於「謀殺、兇手、不在場證明、動機」這些內容可謂習以為常(?)。隨著我對此題材深入挖掘,自然會接觸到犯罪紀錄片。 我才發現自己無法克服紀錄片帶來的驚悚感。每看到案中的真實場景,尤其兇手和受害人的相片都會勾起我強烈的不安。我就開始恐慌:「嘩嘩嘩,兇手的面容太清晰
Thumbnail
應該每個人都看過名偵探柯南吧!主軸來說通常是有某個命案發生、有一些線索,接著柯南就會想辦法從中推敲出「真相」!但為什麼柯南推定的就一定是「真相」呢?柯南不會推斷錯誤嗎?關於推論跟敘述是怎麼形成的,我想來聊聊的就是這件事情。
Thumbnail
無罪推定原則是國際公認的刑事訴訟原則,但口號和實際執行之間,似乎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保持公平、公正、毫無偏見,是我們對法庭正義的基本認知,但有多少時候,不管是攸關到利益抑或是你所想相信的,我們總在尋找蛛絲馬跡去構建出一個符合想像的故事,一個你稱為「事實」的故事呢? 我很喜歡於2023年上映的法
Thumbnail
有別於傳統的推理、懸疑劇,這齣電影走出了截然不同的風格。沒有結局的翻轉,而是透過法庭上的論證還有搖擺曖昧不明的真相,討論婚姻關係、性別認同還有社會大眾在面對未知時,究竟該相信什麼?
Thumbnail
身為一個紀錄時常被法院要求提供作為審理證據的心理師,每每看到法庭攻防的段落,總是不由自主想,我的紀錄在庭審過程中是如何被詮釋?如果是我親自出庭接受詰問,又會面臨哪些問題? 或許是為了強化導演想要呈現的主題,墜惡真相的法院攻防段落與我認知中真實的審理多有落差,但又非常符合我對人的理解。
Thumbnail
一開始以為只是個普通的推理作品, 沒想到其實是富有深意的一場哲學思辯, 「真相」到底是個怎樣的概念呢?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但事實既然是主觀的,我們又該如何取捨?證據(Evidence)。電影的進行方式讓所有觀眾都像故事裡頭的角色一樣,角色知道多少,作為觀眾的我們就知道多少。既然裁判是依照證據所能證明的事實得出,那這個故事裡頭的證據又說了什麼?
Thumbnail
本文從電視劇《真相捕捉》中,探討科技、道德、暴力、正義、真相、社會責任等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劇情中涉及了政治和科技力量等議題。文章從個人層面,到社會全局,從倫理道德與社會發展來反思。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巨大的謎團。就像《墜下的對證》所呈現那般,或許我們對他人自以為的「了解」其實也只是一種盲目的相信罷了。
Thumbnail
於是在釐清關係人外層司法與科學如何看待一個死亡事件之後,進入到了就算解剖也無法得知的人類情感狀況。《墜惡真相》遊走在公眾的,帶有功能性價值判斷,與夫妻不為人知的相處狀況,敘事如同穿針引線在內(當事人與死者關係)外(法院證據判斷)穿梭。
Thumbnail
話說我自小學已對推理懸疑小說深感興趣,對於「謀殺、兇手、不在場證明、動機」這些內容可謂習以為常(?)。隨著我對此題材深入挖掘,自然會接觸到犯罪紀錄片。 我才發現自己無法克服紀錄片帶來的驚悚感。每看到案中的真實場景,尤其兇手和受害人的相片都會勾起我強烈的不安。我就開始恐慌:「嘩嘩嘩,兇手的面容太清晰
Thumbnail
應該每個人都看過名偵探柯南吧!主軸來說通常是有某個命案發生、有一些線索,接著柯南就會想辦法從中推敲出「真相」!但為什麼柯南推定的就一定是「真相」呢?柯南不會推斷錯誤嗎?關於推論跟敘述是怎麼形成的,我想來聊聊的就是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