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1|閱讀時間 ‧ 約 12 分鐘

非理性效應 投資的失敗來自你的本能

    -- 不屬於主動投資也非被動投資的第三種投資方式
    -- 見笑轉生氣又嚴苛深思的大腦投資旅程
    -- 博士就是博士,本書註解引用了129篇效應或是論文實驗研究的資料
    -- 安納金「不能確切指為愚蠢,但也談不上智慧」的行為習慣
    -- PDCA做了嗎? 你的天賦技能成長點數只有自己知道哪裡點了會成長(人生苦短不要亂點)
    作者序: 期待在資產管理心理學本書成為有史以來最全面的指南,這是大無畏的夢想第一部從社會神經生理科學的角度檢視外部因素如何影響我們投資,並提出深入淺出的說明;第二部討論四種心理傾向如何影響我們,更了解自我行為更謙虛並有觀照全局的視野;第三部提供實務方法克服前兩章的問題;感到不安嗎?這樣的理解最後反而會帶來幫助。第四部提出第三種方式,以一套行為缺陷和現實脈絡更契合的架構,更了解價值和動能投資法,並明白各投資方法必定以心理學為其核心,若想要翻新整頓使用的投資方法,這是各位要做的功課(第一部和第二部明白不良行為的成因何在?第三部和第四部檢視一些抵抗自我意識的工具,決定該如何做?)
    第一部 行為投資人
    CH1猴子與投資人的差別
    為什麼有時候我連早餐都還沒吃,就出現六件根本就不該發生的事情啊?
    編造故事的能力
    猴子可以表達「河邊有隻馴鹿」但無法傳達「河邊的那頭馴鹿是我們城市的精神守護者」虛造故事的能力—虛構幻想的溝通能力,使人類創造出各種社會結構,也幫助彼此預測行為培養可靠的信任感,最普遍而最有效的虛擬物就是金錢,那些由小紙片構築的金融體系。
    越愚蠢的習慣越有利社交
    人類物種成功的基礎是維護共同信想的穩定,附和集體主義和非理性的聚眾狂熱帶來更大的創造力。人類會因發現跟深刻信念背道而馳的想法,而在認知上感到不協調的痛苦。規則的例外是股票市場,不要你融入環境力求適應,是要你特立獨行,顛覆自我才能在投資成功。
    資本市場那隻烏龜
    煉金術與市場,都在追求那個根本原因;就像早期對原子的研究,對金融市場一直追求數學統計上的完美而忽略他在現實世界的應用性質,直到看清原子的本貌我們才有真正駕馭它們的力量,而市場的本貌基本單位是人,對於市場的理解,必定是根據我們對人性的理解(所以投資心法在最底層) 。
    CH2打開投資人的大腦
    人類最艱難最重的任務「認識自己」;最容易做到但最沒用的事「給別人建議」
    華爾街後面做得太多前面太少,認識的起點—大腦
    大腦,是任性的糟老頭
    下午四點在自助餐館排隊領養的七十幾歲老人 : 又老又餓又不耐煩
    大腦偏向採取行動的演化趨勢,對投資報酬大有妨礙
    (春夏的儲蓄和投資活動特別熱絡,配備老舊的情緒中心原本用來躲避攻擊產生快速反應現在的任務是要精密思考,幾乎不動的帳戶與性別差異都反映出動不如靜,但這演化的殘跡還是影響我們投資)
    大腦(15萬歲)VS市場(400歲)==超級老舊
    不耐煩
    腦腹側紋狀體、中央眶額皮質、中央前額葉皮質有活動,立即獎勵帶來大量多巴胺,這些部位和藥物上癮還有衝動行為有關,難以抗拒;前額葉和頂葉皮層是大腦進行思考的部位,是延遲財務獎勵所使用的部位,顯示選擇立即獎勵(有行動)是大腦的傾向
    飢餓
    大腦只佔人2%到3%,在休息節能的狀態,也會耗掉全身能量的25%,因此大腦總在節能模式,並不想努力工作,能自動駕駛走決策捷徑就不會手動駕駛。在心理層面的戰鬥和抗爭不會因速度和行動獲得獎勵,而是看誰更有耐心更有一致才會獲勝
    人類被設定為要採取行動~但市場通常獎勵耐心不動的人
    一碰到錢就失常
    提高賭注就會更精明嗎?來玩個遊戲(請看書)
    輸錢的大腦反應—大腦伏隔核大量活動,這是涉及動機獎勵和成癮的部位,從大腦掃描來看,和吸食古柯鹼藥癮正發作的大腦相同(會更精明嗎?剛好相反) 。
    錢跟美麗臉孔、酷炫跑車和毒品依樣,會產生多巴胺獎勵,對人類的作用就像食物對狗的刺激(多多益善永不滿足);書中腦部的表現告訴我們,錢重要到我們會躲避理性忽略經濟上最佳判斷,只為追求情緒上的滿足。金錢對決策的影響似乎只會妨礙而非促成。
    你只記得開頭和結尾
    非理性的「首因效應」-- 最早學到的教訓影響我們最久。
    最早的投資經驗和最近的投資經驗會產生特大影響力改變你的主觀印象。
    要化解這些效應就要好好去研究市場歷史不要依靠自己有限的親身經驗。
    敘利亞小朋友和比佛利山莊小朋友的生活合理,但投資市場的瞬息萬變使學到的經驗可能是錯的,在兩組不同波動的決策下紀錄大腦波圖,會發現受到首因效應的大腦在環境找得到方法得時候無能為力。
    人類對於金錢永遠不會感到滿足
    在基本需求前得快樂跑步機—賺錢的感覺很好但就只是這樣,滿足感比不上錢未落袋時的期待
    財富增加帶來的快樂來自預期感上升「享樂適應」;對獎勵的期待會釋放出大量多巴胺,這會讓人變爛散草率欠缺紀律,於是成功的再次引發失敗。
    大腦習慣追高殺低
    追求快樂和逃避痛苦==升高冒險衝動生理刺激和膽怯恐懼尋求保護厭惡風險==多頭市場冒更多風險和空頭市場更為保守==違背買低賣高,霍華馬克思稱之為「風險曲解」
    CH3你了解你的身體嗎
    煩什麼腦?你先笑就會覺得開心!
    人體生理對投資決策的影尚未被研究學界充分認知,因此這對深思熟慮的投資人來說是獨特的優勢來源
    為什麼我們投資會吃瘪?
    人類生來是為了求生存和繁衍後代,求生本能的厭惡虧損,由兩顆小小的杏仁核驅動,這是大腦管情緒的部位。厭惡虧損使人先儲備糧食,人才能活到現在有冷靜派深思熟慮。預期虧損的思考在前腦島進行,前腦島是身體疼痛焦慮、針對負面刺激起反映的大腦部位,所以財務虧損跟身體實際受傷的感覺很可能是依樣的,實驗顯示疼痛中心一被喚醒,之後的決定往往就不理性。人能活到今日的優勢特質,是投資吃瘪的主因之一。(承擔財務風險會導致真正的生理痛苦)
    財務成功的秘訣:先去尿尿
    身體的主要作用是生理平衡—跟進食有關,所謂正義只是法官的早餐;飢餓的狀態會更貪婪更冒險
    受測者不去上廁所的身體抑制,連帶也讓他更有耐性等待更大的財務回報。
    知道身體因素會影響透過練習讓生理更平行更能駕馭自己的身體,市場變化帶來的極端生理反應,擁有足夠投資經驗的投資人能夠緩和但永遠無法完全擺脫。(身心互為影響)
    壓力影響投資決策
    這是非常確實的「生理」現象。(既是心理也是生理)
    大多數人以為壓力是心理現象,因為發生一些令人討厭的事情而感到不安的狀態。但如果你想了解壓力,就必須先打消這種看法,壓力反應主要都在身體上,都是身體在為即將採取的行動準備。
    壓力和投資績效是倒U字的的模型,最佳績效區是由適當的壓力產生皮質醇,能提升生理反應強化學習和記憶以及活動力;過高壓力導致活力降低免疫系統受損注意力減弱,出現憂鬱症狀,無助感會取代自我效能感。
    「風險承受」過去都被認定是一種精神概念,經濟和金融模型都認為風險偏好是穩定的特徵,就像你的身高一樣。但我們研究發現這種假設只是誤導。人類的風險偏好天生就是不斷變化,這正是我們應對壓力和挑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皮質醇-柯慈的研究)
    我們原以為是內心自我意志的決策和想法,其實是可以被外部因素大幅度的操縱。正確的金融冒險也不是純粹依靠意志力和推理的智力謎題。
    管理壓力的四個步驟(RAIN)
    一辨識—謹慎觀察身心狀況
    二接受—承認和接受不需排斥或喜愛
    三探查—檢查並詢問自己當下的想法
    四超脫—知道自己前三步驟的狀況,但不必被它們左右制約
    對虧損的恐懼永遠不會消失(身體會儲存以備不時之需)
    老鼠實驗 : 恐懼只是被腦皮層壓制,但還是隱藏在杏仁核裡,在痛苦的刺激下重新出現
    第二部投資人心理學
    如果你不了解自己,華爾街就是發現自己的好地方,只是代價很高。
    「原來如此」的動物都非常獨特==糟糕設計==糟糕決策==糟糕結果
    優秀的後衛可以贏得冠軍,但四分衛才能獲得女孩芳心;風險管理可以帶動績效,但高額報酬才能引起注意
    教科書的風險管理—系統性和非系統性,完全忽略第三種風險:行為風險
    行為風險 : 投資人不當行為的研究;賽勒研究「經濟人:效用最佳化理性決策的虛擬人」與凡夫俗子的財務研究不同之處,啟發找出117種偏誤和認知錯誤,發現四種共同的心理基礎,出現表現一致的行為風險(每種行為風險都有這四個風險的一或多個,是本書獨創讓投資人了解行為進而管理投資的重要起點)
    一 : 自我意識
    二 : 保守傾向
    三 : 關注方向
    四 : 情感傾向
    *成功投資人通常被形容為性急粗魯外向愛冒險,但在金融市場成功更多是掌握上敘風險行為的四個面向,而不是符合特定的投資人模式
    CH4活著,就一定會「膨風」
    職業生涯的最大失望—討論自尊的論文 (確認偏誤) 。
    愛自己不必有正當理由,但對投資決策是非常的危險;我們會有三步驟:先尋找支持證據、相信並且慶幸自己站對邊,然後針對反對者強烈反彈。
    人人都愛舒適圈
    人的本性就是會想去證實現有信念而不會去懷疑它。我們都以為「我應該是對的」,而不是「我可能錯了嗎?」替先入為主的信念找配合資訊的傾向,是我們維護自我的重要部分,心理學上稱為「確認偏誤」
    修昔底德: 對於自己想要的,粗心大意的保持盼望,對自己不喜歡的就用理智加以排斥,這正是人類的惡習
    我們都愛待在同溫層,是非對錯不重要,讓自己覺得舒服最重要。
    相信自己,對投資人是很糟糕的建議。
    不斷證明自己很厲害的渴望
    我們對自我意識的保護,不是只在各種錯誤的地方尋找真相,還會在心中引發激烈的反應來加強既有的信念,稱為「選擇支持偏誤」。在自由選擇範型的實驗精華是,一旦做出決定,馬上就開始為自己找理由,強調自己是正確的。我們不是尋找真理,而是尋求安慰;即使認知有障礙的病患,都有這種需求。
    你最想搜尋的資訊,就是證實自己早已相信的事情。
    你理性,因為這事與你無關
    支持的候選人說錯話,選民的情緒馬上淹沒理智,但對手若說三道四,又能理性指出錯誤。
    規避後悔不留遺憾的作法,讓不幸感降低幸福感升高,同時不必浪費認知處理能力,保留給更重要的任務(只有在個人選擇和認知受到挑戰時,自我意識才會奮起防衛) 。
    你無時無刻都想拍背稱讚自己做了明智的決定。
    逆火效應
    在面對否定證據皆是資訊含糊不清或意義不明時,這種固執己念的傾向也會更加明顯(反而不是毫無罣礙的調整改變)。信手拈來7個例子,尤其是體重計和診斷書更是有感。光是批評和糾正是不可能改變錯誤想法的,必須設計出一套系統來對抗謊言和虛假,才是更好的做法。
    投資界最常忽視的名言:我不知道
    「這次不一樣」是投資界最昂貴的一句話;「我不知道」是最被忽視的一句話
    被動式投資策略和分散投資的核心重點「我不知道」,即使具備投資功效,但還是一種沒被充分利用的方法,這正因為內心深處那種維護自我意識的心理,即使面對強有力的證據,也絲毫不肯退讓。
    追求確定性,正是理解風險的最大障礙。
    越碰上隨機發生的事情,反而覺得更肯定。
    鄧寧-克魯格效應—無能的人無法認清自己欠缺技能,也難以衡量他人的技能水準。
    聰明有地位的人難以貶低自己;沒能力的誇耀自己;隨機的狀況卻很肯定結果;我們都很難接受不確定性,也很難承認自己犯錯。
    因為大家都不敢說我不知道,所以坦承無知就有利可圖。
    矛盾的是,狀況越模糊,我們就越肯定。
    要是你對某個投資點子熱情充沛,大概就是想得還不夠透徹。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平凡
    移除鍵盤上的問號鍵,宣稱只處理確定的事情,我們就是宇宙的中心誇大好事派給別人壞事~ 純從機率看,成功的機會都不高。事實上越是了解自己不需要顯得特別,你才會越特別。
    成功投資的關鍵就是要先認識到,我們跟每個人一樣,都受到行為偏見的嚴重影響,如果不要那麼拼命,每個人都可以獲得很棒的投資結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