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2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黃本本】《返校》

《返校》的可貴之處,在於其題材的選擇以及其成功的推廣,並不是說台灣沒有其他的電影面對過白色恐怖這樣的歷史背景,而是考慮到現在台灣觀影的大環境,台灣需要這樣的一部商業片。在此就商業導向的電影做討論,從製作面和消費面,商業片都確實的佔據著大半的台灣電影市場。主流商業價值使台灣近幾年的電影發展幾乎陷入停滯,明顯市場導向卻又了無新意的電影持續破壞台灣電影帶給觀眾的印象,浪費資源暫且不說,這樣的狀況更會在製作和消費兩方面進入負面的惡性循環,壓縮了好電影出現的可能。而《返校》的出現,有望帶起台灣的電影,開始轉向台灣過去的歷史題材,我想這對台灣電影的深度和廣度皆有所助益,出資者會更願意去投資這類型的電影。在達成商業價值的同時,或許也能喚起更深刻的探討,以及電影更可貴、更重要的特質。
雖說時代已與過去不同,電影之於人們已不再佔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但其對大眾的影響仍是劇烈的。一部深刻的電影,能夠喚醒沉睡的社會大眾,甚至能激發出某些意識形態的產生。在離白色恐怖時期不久的現在,這個民主程度已非同日而語的台灣,是有能力去面對過往的,也必須得開始嚴肅地去正視,並銘記此刻的自由非理所當然,而是先人的血淚與痛苦所滋養。
以上皆想說明《返校》題材的重要性,的確是已超出對電影本身的探討,這樣是不公平且反客為主的,但這也反映了我對這部電影的看法:「絕好的題材潛力,普通的電影呈現。」
《返校》改編自遊戲,以電影呈現後實屬有利有弊,幾場明顯是移自遊戲的場面十分驚人,尤其是禮堂的幾場戲,美術、音效和剪輯都十分到味;但卻也看出在媒介轉換上的困難,受限於遊戲本身的劇情,使本片的劇本顯得單薄,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是改編應該要能做好的工作。
本片試圖要融合諸多類型電影的元素於一體,但顯然是不太成功,全片看來在政治驚悚、恐怖片、懸疑片和愛情片的邊緣來回焦慮掙扎,電影開頭的處理算穩重,但隨後在配樂風格的突兀轉換中已略顯失衡之感。本片採用的章節的形式顯得多餘,對電影本身沒起到作用。在敘事上,本片大量借用回憶的手法來補足劇情線索,在回憶的呈現上,其色調的選擇彷彿讓我感受到製作面的猶豫,在黑白或彩色的選擇上不知該如何取捨,且回憶介入的時間點以及手法,也並未增強本片欠缺的懸疑感。監製曾說過,本片主要還是聚焦在人,我想其指稱的便是本片後半部的愛情走向,這樣的選擇使故事先前在政治環境上鋪陳的廣大背景,收在單一角色的一己私慾,雖說其背後要引申的是錯不在人(電影直接化為台詞),但不免會限縮故事的格局,過多的類型元素混和在一起,反而互相減少彼此的力道,讓本片的結尾除了劇情明朗之外,沒有甚麼力道殘留。
《返校》擁有諸多如標語般的重要台詞,台詞本身的涵義深刻扎心,但本片選擇的表現方式不夠深刻,略顯可惜。在原作遊戲中,有許多隱而未明的線索與暗示,電影在改編時,則選擇從中延伸發揮,讓暗示擴大成具形象的文本,使意義明瞭,但我認為這是錯誤的選擇,隱藏意涵的全然呈現以及台詞化,反而減少劇本的層次、稀釋懸疑性、更放棄本片迫使觀眾去想像的可能。換句話說,本片說得、放得都太多,忽略了有時無聲勝有聲,真正精采而耐人尋味的,是那些未說出口的以及在鏡頭之外的。
本片的控訴對象,是虛構的客體以及虛構的故事,並不是國民黨,頂多只能說是指涉國民黨罷了。從此來看,加上其表現手法摻雜大量幻想的元素,因此大大降低真實性及批判力道,觀者無法從本片,獲取批判的證據以及理由,所以本片聲嘶力竭說出口的「不能忘記」,其對象仍是限於對劇中的虛構人物,但儘管如此,仍是給了現代的台灣一巴掌,讓社會有機會認真省視,並期許本片的影響能帶來更真實、更具批判性且說得更好的作品。
會選擇先就《返校》的題材來敘述,主要是不希望因為我對電影本身的喜惡,而被錯誤的認為不重視本片題材的重要性;但當然,我也不樂見本片因為題材,而被掩蓋其身為電影的缺失。綜觀而言,我仍然認為這是相當重要的國片,至於是否能成為里程碑,就端看之後的台灣電影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