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等到有動機再開始上課?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上暖蛇的課是這樣──事情一直在變化。前兩篇文章我PO了在谷底時的狀態與思考(註),我本來覺得要不要繼續上課是我個人的事,但夥伴們用一種包容又自然的方式,讓我覺得那是可以一起討論的事。
而當我去正視自己的狀態後,我發現我也才能真正的放鬆去看,我跟這群暖蛇小孩之間的關係。當然這也是因為他們的父母、暖蛇的夥伴,我發現他們真的是非常誠實的在面對自己與小孩之間的各種困難,不管是生活中的,還是工作上的。我也發現我覺察到的不對勁,他們也覺察到了,只是他們似乎是以一種更正面積極的態度去看那些不對勁。當然,不是一直正面積極,一定也有煩到想要罵髒話的時候。但不曉得為什麼,每次跟他們談話時,我都會感覺到一種鬆,以及他媽的為什麼你們那麼強?你們小孩那麼多事情那麼多,多到無法一件一件來幾乎全部一起來,為什麼你們還能這樣進行討論?但會不會就是因為太多了,所以他們更能處在一種反正就是做不完處理不完也想不完的狀態,反而更能去看當下的東西,處理當下的事?
那天,夥伴提出了「選修」的想法。他說,他們原本覺得「文字課」應該是一種「必修」的課,一種一定要透過上課來學習的東西:「文字是一種工具,學會了自然就可以自己去學習許多事。」但這一年多暖蛇下來,他覺得好像不一定,說不定等到小孩自己對於上文字課有更明顯的動機,讓更有動機的小孩來選修文字課,也是一種方法?
夥伴之一J提出了這個想法。
「我們能確定的是,目前這群小孩對文字的胃口並沒有被打壞。」J說。
我說對,我們目前能確定的,是這群小孩對文字的胃口並沒有被打壞;但是要明確的說出他們是不是從這個課程中「學到什麼」,好像也說不太出來。「可是,雖然說不出來,但又能感覺到他們在文字這件事情上的變化……」比如有些小孩會自己去練習寫字,有些小孩在生活中會對招牌上的字感興趣,說著說著我想到另一件事──
許多人會以為好像只有上課才是在學,但其實不上課的時候,也一樣在學。
我一邊說著一邊想著:小孩不上課的時候其實更多。不上課的時候,他們也用自己的方式在學。
夥伴H說,他也在想,是不是等到小孩有動機,再來上課會更好呢?
身為帶領課程的大人,我當然喜歡「選修」的做法,因為來上課的若都是動機強的小孩,對準備課程的人來說當然是很愉快。但提出選修,不代表我們否定過去一年的課程安排──過去我們所做的,是努力給小孩一個友善的環境,讓小孩沒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接觸文字。
當時的討論,好像有一種要在兩種課程方式中選擇的感覺。但討論完後的現在,我把這兩種上課方式擺出來看,重新做了整理:
第一種是營造友善的環境:大人主動安排希望小孩能夠接觸、學習的內容。小孩可能有興趣,可能沒有興趣,可能有時有興趣有時沒有興趣,但我們就是營造一個有機會去接觸的媒介。
第二種是:等到小孩對某樣東西有了明顯的學習動機,再來安排課程。
擺出來看之後,我覺得依我目前對這群暖蛇小孩的認識,應該會是先有一後有二,而不太會是一種「一開始」就有這兩種選擇。我覺得好像得先有一,有了讓小孩接觸文字的媒介與機會,小孩才有可能進一步知道自己想不想要再更多的接觸與認識。而在已經有一的前提下,來思考有沒有可能讓小孩選修,當然是一種做法。
但接著我又想到──
我們現在給小孩的文字接觸夠了嗎?已經夠多到讓他去選擇他是否要選修了嗎?我的意思是,比如我不認為每個人都一定要上寫作課,他可以等到他想要或有需要,再來上寫作的課程;如果沒有需求,也可以不要上,但基本上這個人是已經懂得使用文字來表達,差別只在他想不想在寫作上花更多心力而已。但是文字課呢?比如我目前所面對的這群六到八歲小孩,他們是不是真的可以等到「更有動機」再來「選修」文字課呢?文字可以在學齡初就列為選修嗎?如果他們一直都沒有強烈的動機,真的就不再安排與文字相關的課程了嗎?
這是我的疑問。如同我前面所說,若我以帶領課程的身分來看,選修對我來說當然是比較愉快。但以家長的身分來說呢?以教育者的身分來說呢?老實說我不是很確定。
可是我又繼續往下想:
但如果是舞蹈,我可能不會覺得在學齡初不安排相關課程有什麼關係,甚至我可能不會提出疑問,我可能會很直接的覺得,當然是有興趣再來安排課程啊!可是為什麼我面對文字時就會提出疑問?為什麼文字就不能等到有更多動機時,再來視需求安排課程?
文字真的需要一個什麼樣特別的安排來去接觸嗎?文字不能在生活中自然的學到嗎?會不會所有的東西都能在日常生活學習,一直等到更有動機時再來上課呢?有沒有這種可能呢?
這兩種心情與提問,同時在我心裡。
現在我對這個問題還沒有答案,但我非常佩服這群暖蛇夥伴提出「選修」的這個選項來討論。一般來說大部分的家長只會擔心小孩學得太少,我必須老實說就連我這種不太有目的取向的人,有時也會想著「這樣真的可以嗎?」我相信這些暖蛇夥伴他們心裡一定也有擔心,但他們更願意去看「教育現場」的真實,然後透過自己看到與感覺到的,不斷的思考與調整。
不曉得為什麼,「實驗教育」這個詞突然跑進我的腦袋。我覺得暖蛇真的是在進行一種實驗教育,但這個實驗不是把小孩當白老鼠的那種實驗,因為被實驗的白老鼠沒有機會被問感覺,但暖蛇的實驗教育卻是不斷的在看小孩對每件事情的反應。暖蛇的實驗教育是大人跟小孩一起探究,一起感受和思考在教育這件事上,真正需要什麼。不依照理論,也不依照他人經驗,而是在嘗試中去了解真實的需要。這很困難,因為幾乎無法複製,儘管其他地方也有暖蛇團體,但自己的教育之路真的只能自己走。

備註:前兩篇谷底文章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72會員
140內容數
我想知道當我跟小孩說「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對他們到底會產生什麼影響?小孩會不會真的就都不寫了;還是,因為寫作這件事的權力回到自己手中,小孩反而因此可能愛上寫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廖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廖瞇有沒有來上文字課對你來說有差嗎?」聽說小孩給了一個很耐人尋味的回答。我還不曉得小孩的想法。但當我看到這個提問時,還是緊張了一下。小孩會說什麼呢?我自己又是怎麼看待這件事?我把同樣的問題拿來問自己:「我有沒有繼續上文字課,『我覺得』對小孩來說有差嗎?」 「我有沒有繼續上文字課,對我來說有差嗎?」
寫之前覺得自己好像快要壞了,開始寫的時候覺得自己漸漸好了。寫完的時候覺得根本就沒有什麼了。可是今天,今天好像又突然掉到水裡。可是「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那究竟是怎麼了?寫的雖然是自溺,但與上課有關。與上課有關,卻與教學無關。我之前寫了許多分析小孩狀態的文章,卻很少分析自己的狀態。
「到底是我不知道自己的未來要做什麼,還是根本不可能知道未來的事呢?」 我們不可能知道未來的事對嗎?未來的事還未來,怎麼可能知道?既然如此,那麼大人為什麼經常問孩子:「未來想做什麼?」從前的我為什麼要問我自己:「未來想做什麼?」
我目前主要的兩種教學場域,其中一個是與基金會合作,去到偏鄉小學上藝術與人文課程。一間學校安排兩堂課的時間,也就是一個半小時。一個半小時,究竟我能跟這些我第一次見面,而且可能只見一次面的學生,建立什麼樣的關係呢?
小孩平常玩的「車車」,那麼小,也不能真的開;他在路上看到的「車車」,有的是摩托車,有的是汽車,有的是卡車。他在名片上看到的「車車」,是汽車圖案;而他指著捷運卡說車車,有可能是因為那上面有像是車車的形狀。這些,他都叫它們「車車」。那麼,是那些「車車」的什麼,讓宥宥叫它們「車車」?
「你為什麼不穿學校外套?」「因為學校外套不好穿。不過不是規定不能以服儀處罰學生嗎?」「那有規定不能登記嗎?你跟我說不用處罰的方式我要怎麼輔導你?」
「廖瞇有沒有來上文字課對你來說有差嗎?」聽說小孩給了一個很耐人尋味的回答。我還不曉得小孩的想法。但當我看到這個提問時,還是緊張了一下。小孩會說什麼呢?我自己又是怎麼看待這件事?我把同樣的問題拿來問自己:「我有沒有繼續上文字課,『我覺得』對小孩來說有差嗎?」 「我有沒有繼續上文字課,對我來說有差嗎?」
寫之前覺得自己好像快要壞了,開始寫的時候覺得自己漸漸好了。寫完的時候覺得根本就沒有什麼了。可是今天,今天好像又突然掉到水裡。可是「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那究竟是怎麼了?寫的雖然是自溺,但與上課有關。與上課有關,卻與教學無關。我之前寫了許多分析小孩狀態的文章,卻很少分析自己的狀態。
「到底是我不知道自己的未來要做什麼,還是根本不可能知道未來的事呢?」 我們不可能知道未來的事對嗎?未來的事還未來,怎麼可能知道?既然如此,那麼大人為什麼經常問孩子:「未來想做什麼?」從前的我為什麼要問我自己:「未來想做什麼?」
我目前主要的兩種教學場域,其中一個是與基金會合作,去到偏鄉小學上藝術與人文課程。一間學校安排兩堂課的時間,也就是一個半小時。一個半小時,究竟我能跟這些我第一次見面,而且可能只見一次面的學生,建立什麼樣的關係呢?
小孩平常玩的「車車」,那麼小,也不能真的開;他在路上看到的「車車」,有的是摩托車,有的是汽車,有的是卡車。他在名片上看到的「車車」,是汽車圖案;而他指著捷運卡說車車,有可能是因為那上面有像是車車的形狀。這些,他都叫它們「車車」。那麼,是那些「車車」的什麼,讓宥宥叫它們「車車」?
「你為什麼不穿學校外套?」「因為學校外套不好穿。不過不是規定不能以服儀處罰學生嗎?」「那有規定不能登記嗎?你跟我說不用處罰的方式我要怎麼輔導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一到空間,看到別班的孩子早已站在一樓門口等我,社工說:「他今天很想上妳的課,讓他一起上課好嗎?」他是機構頭痛的孩子,時常不在自己的班級到處遊蕩,因此和孩子約法三章必須參與完整的課程才能加入。 與孩子腦與心的對話 這次是情緒相關的創作課, 孩子們討論顏色與情緒, 這位孩子過程中分享到:「我很常
Thumbnail
因為職業的關係,我常常會碰到一些家長比較急著想讓孩子「超前學習」 以前我的孩子在上海念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有同班同學的家長熱心地詢問我是否要讓孩子一起去上奧數課程 我當時就婉拒了對方的好意,對於學習,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不要扼殺孩子對學習的熱情」,揠苗助長有時候不見得是好事
Thumbnail
「你知道「玩」是兒童的基本人權嗎?」「你知道孩子最喜歡的一堂課是「下課」嗎?」「你知道嗎?其實只要「玩」得盡興,許多兒童行為問題都會迎刃而解……」這幾句話是我有一天在社群軟體上偶然看到的訊息,而這看似短短的幾個字,卻深深的引發我渴望探索的好奇心。
Thumbnail
  在課堂上我學習到一個觀念,不要用學習筷,學習筷是讓孩子用夾的方式去使用,拿掉學習筷之後反而不會用筷子,而兩歲可練習使用真筷子。剪刀也是兩歲可練習。也學習到可以問孩子對溫度的感覺「很冰嗎?還是一點點冰?」讓孩子回答時能感受自己的感覺,增進語言的表達。以及沙、水、石頭,是孩子不哭的三寶。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在面對子女學業方面的抉擇過程中所做的決定,從學習聽取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選擇,以及如何與孩子溝通和互相依靠。文中分享了不同年齡段子女的學習狀況以及和孩子們的相處經驗。
先接住自己再接住孩子   經過上周與實孩的相處,本周打算以「歸零」的眼光重新再觀察孩子們。昨天經過最不容易孩子的課,課後處於無力感中,除了無法消化困境之外,也很想放棄,但是就是這個孩子催生了我絕對要實現「不用獎勵的教育」的衝勁,這樣想來,我倒是得感謝這個孩子總是在我面前誠實作自己,經過一夜沉澱,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Thumbnail
 在漫長人生裡,我們無數的選擇中,影響我們情緒起伏最大的,應該就是伴侶的選擇。但是我們花了很多時間陪孩子做功課學才藝,卻沒有花任何時間教導孩子學習愛情。假如「愛」是一種能力,就應該是可以學習,可以討論的。如果父母與師長不跟孩子談,他們只能自己去碰撞。
Thumbnail
喜歡學習,要從信任開始。 信任這個還境、 信任老師、 信任自已想要, 這是孩子願意學習的開始! 適應的過程會帶來諸多限制, 需要時間、需要耐心、 總有一天會看見孩子終於看見了。 適應了、願意了,終於開始了! 聽得懂指令,就能有階梯可以順著爬上去! 幼幼班,似懂非懂, 在
Thumbnail
在孩子進入公幼小班之後,我們每週開始有兩天,是有回家作業的。
Thumbnail
一到空間,看到別班的孩子早已站在一樓門口等我,社工說:「他今天很想上妳的課,讓他一起上課好嗎?」他是機構頭痛的孩子,時常不在自己的班級到處遊蕩,因此和孩子約法三章必須參與完整的課程才能加入。 與孩子腦與心的對話 這次是情緒相關的創作課, 孩子們討論顏色與情緒, 這位孩子過程中分享到:「我很常
Thumbnail
因為職業的關係,我常常會碰到一些家長比較急著想讓孩子「超前學習」 以前我的孩子在上海念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有同班同學的家長熱心地詢問我是否要讓孩子一起去上奧數課程 我當時就婉拒了對方的好意,對於學習,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不要扼殺孩子對學習的熱情」,揠苗助長有時候不見得是好事
Thumbnail
「你知道「玩」是兒童的基本人權嗎?」「你知道孩子最喜歡的一堂課是「下課」嗎?」「你知道嗎?其實只要「玩」得盡興,許多兒童行為問題都會迎刃而解……」這幾句話是我有一天在社群軟體上偶然看到的訊息,而這看似短短的幾個字,卻深深的引發我渴望探索的好奇心。
Thumbnail
  在課堂上我學習到一個觀念,不要用學習筷,學習筷是讓孩子用夾的方式去使用,拿掉學習筷之後反而不會用筷子,而兩歲可練習使用真筷子。剪刀也是兩歲可練習。也學習到可以問孩子對溫度的感覺「很冰嗎?還是一點點冰?」讓孩子回答時能感受自己的感覺,增進語言的表達。以及沙、水、石頭,是孩子不哭的三寶。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在面對子女學業方面的抉擇過程中所做的決定,從學習聽取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選擇,以及如何與孩子溝通和互相依靠。文中分享了不同年齡段子女的學習狀況以及和孩子們的相處經驗。
先接住自己再接住孩子   經過上周與實孩的相處,本周打算以「歸零」的眼光重新再觀察孩子們。昨天經過最不容易孩子的課,課後處於無力感中,除了無法消化困境之外,也很想放棄,但是就是這個孩子催生了我絕對要實現「不用獎勵的教育」的衝勁,這樣想來,我倒是得感謝這個孩子總是在我面前誠實作自己,經過一夜沉澱,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Thumbnail
 在漫長人生裡,我們無數的選擇中,影響我們情緒起伏最大的,應該就是伴侶的選擇。但是我們花了很多時間陪孩子做功課學才藝,卻沒有花任何時間教導孩子學習愛情。假如「愛」是一種能力,就應該是可以學習,可以討論的。如果父母與師長不跟孩子談,他們只能自己去碰撞。
Thumbnail
喜歡學習,要從信任開始。 信任這個還境、 信任老師、 信任自已想要, 這是孩子願意學習的開始! 適應的過程會帶來諸多限制, 需要時間、需要耐心、 總有一天會看見孩子終於看見了。 適應了、願意了,終於開始了! 聽得懂指令,就能有階梯可以順著爬上去! 幼幼班,似懂非懂, 在
Thumbnail
在孩子進入公幼小班之後,我們每週開始有兩天,是有回家作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