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到王立第二戰研所的一篇文章。沒有要戰,只是提供一些個人看法,而且算是補充看法。
先說,王立原文標題的「快樂學習不是一直爽」,我是認同的。學習不是一直爽,我也不覺得快樂是學習的目的,那「快樂學習」是什麼意思?對我來說,「快樂學習」指的是──希望學習過程是「快樂的」。
可是什麼叫做學習過程是快樂的?遇到困難怎麼辦?
學習的快樂來自於內在動機,不是擺爛
學習當然不可能都是「快樂」,會遇到困難,遇到門檻。但你想想幼兒,他們會因為跌倒就不站起來嗎?不會,他們跌倒了會哭,但他們會站起來,因為他們「想」,他們雖然跌倒,但站起來了就很快樂。所以快樂學習的意思不是「學習過程『都是』快樂」,而是「我在做這件事的時候,雖然覺得很難但我還是快樂」──有點像是為了拼出一個精細模型熬個三天三夜,為了解出一個數學題目絞盡腦汁,或是為了寫出自己想寫的東西為它付出許多時間……
「學習是快樂的」,意味著我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感到快樂」,因為我「想學」,我發現自己「學到了」,所以我感到快樂。這種快樂不是上課時玩手機的快樂,放空擺爛的快樂,大人什麼都不管隨便我開心做什麼的那種快樂。
王立說,有些學生會對他說:「當年應該認真一點,不要太混……」嗯,所以如果「快樂學習」等於「混」,那麼我想不只王立不認同,我也不會認同,因為那樣等於是「擺爛學習」。快樂學習不是混,那快樂學習是什麼?我覺得快樂學習是「自主學習」,這與王立說的「學生必須要有內在動機,才能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快樂」相同。
我在
「小自學生」這個分類裡寫的文章,當中雖然有許多陪伴他們自學的困難與辛苦,但我也在過程中看到了他們的自主性。比如皮蛋,他在四歲的時候,會因為寫出一個字而開心到想要跟大人抱抱。然後皮蛋現在快六歲,上課的時候只要他當天的狀態好,他就很想寫字;當他寫了十個字、十五個字,他會開心的說:「我寫十個字了,我寫十五個字了……」我發現,在他自己很想的情況下,他就會一直寫下去。
當然他也會說,「我寫得手好痠喔,我要休息一下……」而他自己休息了五分鐘後,他就又回來繼續寫。我們小時候學寫字那種,因為被規定功課而跟老師討價還價、或不想寫、或能拖就拖、或叫苦連天的狀態,我在皮蛋身上看不到這樣的現象。
皮蛋天生就很愛寫字嗎?我覺得不是。我覺得反而是每個小孩「天生」都喜歡「學」,只要是在他們自主的情況下。
我所接觸的學生多半是自學生,而從王立提過的經歷來看,他所接觸的多半是學校或是補教學生,儘管我們領域不同,但我想我們應該都認同──學習確實不是一直快樂,一定伴隨著困難與辛苦;但一旦學生在學習中感覺到快樂,他就會想要越過那個辛苦,一旦他越過辛苦,他就可能更快樂。
對於「現實」,我還是有些不同的看法
儘管我與王立都覺得「快樂學習」不是那種「快樂學習」,但我發現我們在談論快樂學習的出發點不太相同。我們雖然都認為快樂學習必須出自於內在動機,但讀完王立的文章我的感覺是,他是在教育體制下(不得不學)的情況下,努力希望引發學生的內在動機,因為人生的「血實」的,「你不好好拚,你就無法掌握你自己的人生」。
簡單的說,王立認為「有錢人家的小孩有機會選擇」,當然可以快快樂樂;而中低階層背景的小孩,如果想要「未來有所選擇」就只能拚,在升學管道中拚出一條路,根本沒有機會去談什麼喜不喜歡,自不自主。
這話說得也沒錯,但也不全是事實。有錢確實有機會做更多元的選擇,但實際情況是,許多有錢人做的仍舊是主流的選擇。而是不是只有有錢人有機會做多元選擇呢?我覺得不一定,至少在我目前接觸的共學團體中,許多人沒有身家背景的,他們仍舊用自己的方式,
試著往自己理想的自學之路前進。
當然我不否認,要想能夠選擇,還是多少要有一些餘裕,但這個餘裕不一定是金錢上的餘裕,也可能是時間上的餘裕,更多時候是心理狀態的餘裕(比如雖然不有錢,但因為生活型態花費不高,所以也不需要拚命賺很多錢;或是確實能試著放下為人父母可能著急的心,陪著孩子看著他們慢慢發展與變化;還有,是不是能打破白領階級買車買房等有資產就等於美好生活的想像?)。
我倒也不否認王立說的,人生是「血實」的,沒有那個資源就不要太鼓吹「希望」。他說的也沒錯,但我想說的是,教育除了讓人看見血實(現實),但更該讓學生擁有不被現實綁架的能力。一個人在接觸這個世界後,他用什麼方式去應對現實?他有沒有能力讓自己不被現實吞沒?他會不會以為自己只有一條路可走?教育究竟是要開人的眼界?還是拉住人的腳?
我與王立同樣都認為自主學習重要。但王立的自主學習感覺上似乎是在「升學管道」上自主學習,在不得不中自主學習。而我認為的自主學習是
非指導原則的自主學習。我認為這兩者還是不太一樣,王立希望學生看清現實,而我則是希望學生不要被現實綁架。
文章PO出後,AK在我臉書上回應:
以我在學校教學現場所見所聞,確實有些教學活動太「甜」了卻沒什麼營養,塞滿了快樂的活動式的競爭遊戲的課堂,讓有能力學生在那裡就只是一心求勝,未必有學到什麼東西;能力不足的學生在那種課堂只是更加自卑更加疏離,但他們仍然是歡迎這樣的課程設計的,因為感覺整節都在玩,比較沒有壓力。附加的效應是,學生在其他比較傳統、或是不那麼好玩的課堂,就放空、或是因無聊而搗亂、或是會想要求老師也能像某某老師那樣採遊戲競爭方式上課。
比起老師在臺上除了講課還是講課,一點都不在乎臺下學生學習得有不有趣、無不無聊,這種傳統課堂風景,當然老師用心設計的,讓學生可以一邊感興趣的探索玩樂一邊真正學到東西的課,是我認為最理想不過的了。但是,目前「快樂學習」的風潮,確實老師如果不深入思考有沒有學習,就一心想要用快樂來吸引學生,而隨著年紀增長課程變難,學生仍然期待著歡樂學習,定不下心來聆聽,以及探索,真的不是我們所樂見的。
AK的留言剛好把我之前想切但還沒寫出來的東西,點出來了。藉他的留言,我剛好可以再繼續往下整理──
我所觀察到的「那種」「快樂學習」,簡單分為兩種──
1. 停留在形式上有趣的「快樂學習」,卻無法讓學生再進去裡面一點,與自己的內在動機連結。
2. 所謂比較傳統的教學,學生如果進不去就自己放空的那種「快樂學習」。
像AK說的,「讓學生可以一邊感興趣的探索(但我覺得不一定要玩樂XD)一邊真正學到東西的課」,這也是我理想中的「快樂學習」。但我不覺得做不到這樣的老師就不好或是怎樣,因為這真的很難,特別在學校裡(因為一打多多多,又被體制很多東西綁住)。
所以我是覺得,老師有這樣的心,努力往這個方向去就好。然後,我覺得學習應該是雙向的,除了老師努力往那邊去,如果可以的話老師也應該讓學生能夠真實反映自己在上課時的感覺,然後兩邊一起看如何能夠快樂學習,畢竟,學習不是老師硬要加給學生的,如果老師能讓「學習」這件事回到學生自己身上,那麼離快樂學習就不遠了。
當然,老師得有這樣的空間與餘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