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原型

    前幾日右手舊傷又脫臼了。不方便打字跟做任何事,左手拎著右手哎哎叫。不過現在復原了,忙不迭地拼了命寫字畫畫。
    冬至我收到了親人的湯圓貼圖,我想這就是我的不可承受之輕。當晚全家圍在一起;吃了一肚子的美味和帶著一圈兒的溫情騎車嚕回台北。在嚕回去租處的時候,在想路上是否有人是跟我是一樣的呢??
    今天我想寫「原型」這個東西,
    我覺得以後會去讀到相關的書,但想先把現在腦子裡所想的東西給留存下來。不才自己閱讀的書和經歷過的事還不夠,希望有人會理解我今天所想要說明的事物。
    最近在聽著朋友抱怨她所遭遇的事情。可能自己不是快嘴的人;大部分時間都是只聽她訴說,回應著,偶爾說上幾句話這樣。在這當中發現了一件事情,就是人只要是心裡頭有過不去的地方,好像會以該過不去之處,做為一處種植傷痛和構築扭曲的基地,並將一部分的自我固著在那上面。其實以前我也會這樣。現在可以不這樣的話就盡量不這樣。
    這整件事不是這麼好解釋(一度差點寫不下去),我覺得最好解釋的範本是石膏模之於模型本體。
    還請想像人類對於身為「人」在先天上應該要得到的那些東西是「石膏模」。也就是圍繞著「模型本體」(人自身)的那圈人/事/物。這種寫法會不會搞混我自已……??而因為某些原因,有一部分人好像天生就在追尋著完美的「石膏模」,遇上不合意的「石膏模」時就會起很多種反應;由小至大,由淺至深。(其實自己也是其中一員,只是現在有別的想法。)
    我斗膽地認為,追尋著完美的「石膏模」的意志,其實是要在「反證」和「追求」自己是個完美的「模型本體」(人自身)。至於為什麼要追求完美呢??我覺得這是一種失落下的逆襲。什麼是失落下的逆襲??覺得這是經歷了「無經歷」的人會懂的一件事。比如父母離婚時該溝通的時候沒有好好溝通,於是你經歷了「『沒有』」好好溝通這件事。這是一種「無」所產生的後遺症。因為「沒有」,所以要尋找人/事/物填滿,因為「沒有」所以「不知道」「有」應有會有可能有的模樣,所以追求著看似遺憾背面的完美。
    關於追求完美;
    覺得人有分為追尋著完美的「石膏模」(圍繞著自身的人/事/物)的人;
    以及追尋著完美的「模型本體」(人自身)的人。
    即便想要以最誠實的面貌書寫,但自我防衛還是有點嚴重。
    但是我覺得我有勘到自己的盲點跟未來值得用力雕刻的方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