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為什麼不會鼻塞感冒?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0/2/5 陶瓷跳媧收到一封讀者來信,內容如下-----
我有很多狗朋友,我發現他們都不會感冒耶!為什麼,人卻好像很容易得感冒呢?還有,秋冬感冒和春夏感冒有什麼不一樣嗎? 摩摩喳喳 敬上
陶瓷跳媧收信後,決定請紅柿質子作答 ----
親愛的摩摩喳喳:
感謝來信。
關於人為何容易有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感冒)的問題,我在「人類這個不良品」(天下文化 出版)的書中,找到了我覺得似乎合理的答案。
根據作者---生物學家蘭特(Lents)的說法,人之所以容易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問題,可能和人類的鼻竇腔設計不良有關。
人類鼻竇腔的位置 圖片來自TeachMe Anatomy
人類的鼻竇腔(又稱 副鼻竇 paranasal structures)是分布在我們鼻子左右兩側的空腔構造(「竇」其實就是「骨中腔」的意思),因為裡頭基本上充滿空氣,所以也可以作為發聲時的共鳴腔。
從呼吸生理而言,當人透過鼻孔吸氣時,氣流會分流到骨頭中的空腔當中,造成氣流和粘膜接觸。鼻竇中的粘膜會以規律而緩慢的速度產生黏液,沾附包括細菌、病毒等其他粒子,阻止這些顆粒進入肺部。另一方面,這些粘膜上會有纖毛擺動,可把鼻竇內的分泌物,由鼻竇在鼻腔的小開口排到鼻腔內。
一般來說,不像鼻腔通道佈滿許多細菌菌落,鼻竇多是維持在無菌的狀況,且鼻竇中的黏液是清稀的。但受到感染時,就會變得黏稠,如果這些受感染的分泌物無法排除,就會形成了鼻竇炎或鼻塞的症狀。
但是,為什麼和人比較起來,狗比較不會鼻塞呢?
這或許和人類的直立狀態有關。
因為直立的關係,人類排除鼻竇黏液的主要排水管居然在最大的鼻竇腔的上方。這意味著,體積最大、位置最低的兩個鼻竇腔室(上圖 3、4) ,居然要向上排除黏液。更不幸的是,當黏液無法排離鼻竇時,病原體會在其中恣意大量繁殖,讓症狀加劇。
相對來說,你的狗朋友即使鼻竇感染,也可以很輕易地借重力將黏液送出鼻竇外,不會有鼻塞的狀況出現。
~~~
至於,秋冬為什麼比較容易感冒?
這是科學家很有興趣研究的問題,但似乎沒有定論,紅柿子在此提供一些和鼻腔有關的說法給你參考。
天氣冷的時候,鼻腔內的血管也很容易收縮,連帶使白細胞(舊稱「白血球」)不容易到達鼻腔。既然對抗病菌的戰士到不了前線,自然也就容易使病原體入侵,造成感染。
當然,如果病原體是RNA病毒,變異極快,也可能使我們的免疫系統無法辨識新病株,所以失去免疫力。
另外,有一些科學研究顯示,流感爆發總是伴隨空氣濕度下降。這可能是在乾燥的空氣中,微粒會分解,造成病原體在空中停留較久。
至於夏季感冒,我查到的資料似乎中醫比較多提及,稱之為「暑濕感冒」,是因為濕度太高所引起的。
中醫認為,暑濕型感冒多發生在夏天與梅雨季,患者多為脾胃虛弱合併濕邪所引起。因此,治療原則也多從調理胃腸功能,將囤積於體內的濕氣排出體外。
現在還算是秋冬流感季節,紅柿質子建議你還是要有規律運動,偶爾曬曬太陽,提高體內的維生素D,加強一下免疫系統的作戰能力喔!
紅柿質子 答
avatar-img
52會員
425內容數
曬書天,好奇地。 文圖連播,播出新識界。 紅柿子在這方小天地不只曬書,也曬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NA 還有 RNA的差別是什麼? 還有,核苷酸是一種核酸嗎? 」 
DNA 還有 RNA的差別是什麼? 還有,核苷酸是一種核酸嗎?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感冒或確診後失去嗅覺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病毒感染會影響嗅覺神經細胞。 對於新冠病毒(COVID-19)感染者來說,這種嗅覺喪失通常來得很突然且嚴重,並且可能伴隨著味覺喪失。 至於恢復時間,根據研究,大多數新冠病毒感染者會在發病後的3週內恢復嗅覺或味覺,平均持續時間約為12天左右。 然而,少數
Thumbnail
「還在發燒耶」「已經感冒一個月了」「咳了三週了都沒有好」「他上幼幼班才第三天就開始流鼻水」最近歐醫師的門診常常聽到爸爸媽媽有類似上述的聲音,甚至有爸爸媽媽問我該不該讓孩子繼續上學的。 其實全世界的孩子都會經過以上這些描述,只有極少數人擁有令人羨慕的那種『不容易感冒』的體質。幼兒園開始,孩子就會接觸到
Thumbnail
打噴嚏是一個看似簡單的動作,但在剖析整個反應就會理解它是個相當複雜的生理過程,而且到目前為止機制尚未瞭解透徹。鼻腔是個充滿黏膜的環境,在呼吸時非常容易附著外在的灰塵、花粉等異物。
Thumbnail
六月初的一天,突然無止盡地打噴嚏,鼻孔塞住就再沒完全通過了。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有過敏的困擾,導致總是只能用嘴巴呼吸,對生活產生極大的不便,為了幫助更多朋友了解何謂如何對抗『過敏鼻』,今天就先來為大家介紹惱人的鼻塞篇,分析造成鼻塞的原因,並提供說明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的方式。
Thumbnail
每逢季節轉換的時候 周遭就噴嚏聲不斷 鼻水流不停 大家的共同困擾—鼻子過敏 讓我們化困擾為力量 來學習一些相關單字吧 首先認識「過敏性鼻炎」 專業的講法是「アレルギー性鼻炎」(アレルギーせいびえん) 或是簡單說「鼻アレルギー」(はなアレルギー) 如果是季節性 因花粉引起的話 則稱為「花粉症」(
Thumbnail
過敏性鼻炎(英語:Allergic rhinitis, AR),又稱為鼻敏感、乾草熱、花粉熱、花粉症或季節性過敏性鼻炎,是因為免疫系統受到空氣中的過敏原影響而導致的鼻炎症狀。 徵兆和病症包括流鼻涕或鼻塞、鼻内癢、打噴嚏、眼睛的紅癢與溢淚、眼睛周圍腫脹 。 從鼻腔流出的液體通常是清澈的。
Thumbnail
春季受季節轉換的影響,出現風大、氣候多變和花粉等現象,容易引起過敏,發生呼吸系統和皮膚的不適。常見的過敏性鼻炎就是受到發炎物質的影響,出現流鼻水、鼻塞和打噴嚏…等狀況。過敏反應的機制是如何發生的?您知道益生菌對於過敏性鼻炎,經部分研究證實可以產生幫助?讓我們從本篇的專欄內容中,一起來了解過敏和益
最近早晚溫差大,親朋好友們紛紛都中了感冒。除了頭痛、喉嚨痛外,大家公認最困擾的是鼻塞。每次鼻子塞住,呼吸不暢,甚至有些喘不過氣來。為了幫助舒緩不適,在查閱了許多資料後,找到了一篇介紹5種方法舒緩鼻塞的文章!一起來看看鼻塞舒緩方式吧   第一種:使用鼻噴劑,其中又分為「血管收縮劑」和「類固醇」兩種
Thumbnail
今天要和大家深入探討一個每個人都熟悉但或許不太了解的主題——鼻涕倒流。 你有沒有遇過這樣的情況?感冒或流感襲來,手邊卻沒有紙巾,只好將鼻涕吸回去?或者因為氣管發炎,感覺喉嚨有痰,也只好硬生生地把這口痰吞進肚子裡?今天,我們將深入探討這些看似簡單的動作背後,所蘊含的健康奧秘。
Thumbnail
感冒或確診後失去嗅覺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病毒感染會影響嗅覺神經細胞。 對於新冠病毒(COVID-19)感染者來說,這種嗅覺喪失通常來得很突然且嚴重,並且可能伴隨著味覺喪失。 至於恢復時間,根據研究,大多數新冠病毒感染者會在發病後的3週內恢復嗅覺或味覺,平均持續時間約為12天左右。 然而,少數
Thumbnail
「還在發燒耶」「已經感冒一個月了」「咳了三週了都沒有好」「他上幼幼班才第三天就開始流鼻水」最近歐醫師的門診常常聽到爸爸媽媽有類似上述的聲音,甚至有爸爸媽媽問我該不該讓孩子繼續上學的。 其實全世界的孩子都會經過以上這些描述,只有極少數人擁有令人羨慕的那種『不容易感冒』的體質。幼兒園開始,孩子就會接觸到
Thumbnail
打噴嚏是一個看似簡單的動作,但在剖析整個反應就會理解它是個相當複雜的生理過程,而且到目前為止機制尚未瞭解透徹。鼻腔是個充滿黏膜的環境,在呼吸時非常容易附著外在的灰塵、花粉等異物。
Thumbnail
六月初的一天,突然無止盡地打噴嚏,鼻孔塞住就再沒完全通過了。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有過敏的困擾,導致總是只能用嘴巴呼吸,對生活產生極大的不便,為了幫助更多朋友了解何謂如何對抗『過敏鼻』,今天就先來為大家介紹惱人的鼻塞篇,分析造成鼻塞的原因,並提供說明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的方式。
Thumbnail
每逢季節轉換的時候 周遭就噴嚏聲不斷 鼻水流不停 大家的共同困擾—鼻子過敏 讓我們化困擾為力量 來學習一些相關單字吧 首先認識「過敏性鼻炎」 專業的講法是「アレルギー性鼻炎」(アレルギーせいびえん) 或是簡單說「鼻アレルギー」(はなアレルギー) 如果是季節性 因花粉引起的話 則稱為「花粉症」(
Thumbnail
過敏性鼻炎(英語:Allergic rhinitis, AR),又稱為鼻敏感、乾草熱、花粉熱、花粉症或季節性過敏性鼻炎,是因為免疫系統受到空氣中的過敏原影響而導致的鼻炎症狀。 徵兆和病症包括流鼻涕或鼻塞、鼻内癢、打噴嚏、眼睛的紅癢與溢淚、眼睛周圍腫脹 。 從鼻腔流出的液體通常是清澈的。
Thumbnail
春季受季節轉換的影響,出現風大、氣候多變和花粉等現象,容易引起過敏,發生呼吸系統和皮膚的不適。常見的過敏性鼻炎就是受到發炎物質的影響,出現流鼻水、鼻塞和打噴嚏…等狀況。過敏反應的機制是如何發生的?您知道益生菌對於過敏性鼻炎,經部分研究證實可以產生幫助?讓我們從本篇的專欄內容中,一起來了解過敏和益
最近早晚溫差大,親朋好友們紛紛都中了感冒。除了頭痛、喉嚨痛外,大家公認最困擾的是鼻塞。每次鼻子塞住,呼吸不暢,甚至有些喘不過氣來。為了幫助舒緩不適,在查閱了許多資料後,找到了一篇介紹5種方法舒緩鼻塞的文章!一起來看看鼻塞舒緩方式吧   第一種:使用鼻噴劑,其中又分為「血管收縮劑」和「類固醇」兩種
Thumbnail
今天要和大家深入探討一個每個人都熟悉但或許不太了解的主題——鼻涕倒流。 你有沒有遇過這樣的情況?感冒或流感襲來,手邊卻沒有紙巾,只好將鼻涕吸回去?或者因為氣管發炎,感覺喉嚨有痰,也只好硬生生地把這口痰吞進肚子裡?今天,我們將深入探討這些看似簡單的動作背後,所蘊含的健康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