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0|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閱讀雜談】我國財經書與國外經典之作有何不同

會有這篇雜談,其實是那天與同樣有在看財經書的朋友閒聊彼此近期的書單,談到她最近在看的書(就先不說書名了),是一本國外知名基金操盤手的書,越看越無聊、越看越不起勁,並抱怨有些國外的經典財經書根本就很難讀,裡面的投資方法對她而言根本無法用在投資上,更別提那種2、30年前的經典之作了。
一方面認同她話中關於難讀、需花長時間來閱讀的部分,另一部分則是困惑是不是因為書內的投資方法較深,自己功力較淺,才會無法運用。因為我本身在看書,有時候也會有國外經典作品需要花許多時間來閱讀的問題(像是葛拉漢的《智慧型投資人》我看了一個月都還是覺得自己一知半解)。
聽她抱怨完國外翻譯過來的財經書後,她轉而談到國內作者出版的財經書好讀且明確許多,對她這種投資沒幾年的新手而言,十分受用。
對這樣的感想,我覺得很特別也算認同,因此想了想會有這種想法的原因:

1.時代背景的不同
很多經典財經書多是來自美國,一來跟我國的文化風情不同,畢竟雙方從小教育就不同、生活環境更有天差地遠的差別。二來那些書的背景也距離現在差距至少10年以上,投資市場光是1年就會有很大的差別,更何況差距數十年。所以在閱讀上就會有比較難理解的地方,單就人人都有讀過的超級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風俗民情就和我國差距很大,但書內提到的財商部分就很值得閱讀。

2.內容以台股為主
國外的財經書的背景當然多以美股為主,像是股神巴菲特操作的就是美股。而台灣投資人最先接觸的投資市場多是以台股為主,比起要開美股戶跟看美國股市資料,台股的投資會容易的多,大多數的投資人也是以台股為主要投資對象。
綜合上述的原因,如果是投資新手想要入門,我個人覺得以我國的財經作家撰寫的書比較適合,這時候就要推薦一下我當時寫的文:
不偏不倚三本書都是我國作者,因為風俗民情較像,閱讀起來會比較熟悉,再加上以台股市場為主的分析,很適合新手入門。等到閱讀量到達一定程度,對投資理財有概念後,再來閱讀所謂的經典之作會比較適合。
最後,在去年19年財經書暢銷的一年當中,透過看各家書籍通路商的榜單也能發現,以財經書來看,台灣作者的書(像是陳重銘的《我用1檔ETF存自己的18%》、闕又上的《為什麼你的退休金只有別人的一半》、施昇輝的《零基礎的佛系理財術:只要一招,安心穩穩賺》等等族繁不及備載)在去年多獲得很好的成績,我今天(02.20)看博客來的30日商業理財類暢銷榜,前10名就有6名是台灣作者的書,可見台灣作者的財經書頗受讀者歡迎。
不知道大家在閱讀財經書時有沒有什麼不同的感受或是想法,或有偏愛的財經書類型,歡迎來一起討論。
✨喜歡我的文歡迎來我的粉絲專頁點個讚以及我的Instagram追蹤我的最新動態❤
✨順手幫我拍手五下,支持我持續分享好書,謝謝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每月至少更新1篇的讀後心得專欄。 除此之外還會有其他閱讀相關的主題及選書,讓我們一起學習、一起增進閱讀量。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