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4/16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台灣精英階層的缺乏





這是東波多馬克公園的紀念碑,紀念鐵達尼號上拯救了許多婦孺的男士們,因為他們將座位讓給了這些婦女與小孩。有沒有覺得很納悶,這跟電影鐵達尼號的場景好像不大一樣,照道理說,那群有錢的頭等艙混球,怎麼會讓美國婦女主動掏腰包來替他們立碑?電影中的場景,不是要靠強壯的水手鳴槍強迫這些貪生怕死的傢伙退後,才得以讓婦孺上船?而且他們不是放著讓二三等艙的乘客等死?
電影劇本其實被「修改」的很嚴重,若依照倖存者以及許多婦女的敘述,包括企業家古根漢在內,可以說是當時世界前五百大富豪,這些「有錢有勢」的傢伙,幾無例外的全數喪生,頭等艙旅客一半男性死亡可以證明,二等艙是當時的技術精英,不乏企業主管與經理人,其中男性九成淹死,頭等艙死亡率比較低,純粹是離甲板近,而且當時根本就沒太多時間放下全部救生艇,但無論如何,這些有錢有勢的傢伙在可以選擇的狀況下,無一例外選擇留在船上,把座位讓給自己的妻子、子女以及身旁不認識的婦孺。要問為什麼?這是因為紳士傳統,婦孺優先的原則是紳士該遵守的榮譽規範,即便遵守等於死亡。古根漢請婦女帶話給他的妻子,大意是他遵守了誠實的遊戲規則到最後,沒有婦孺的死亡是因為古根漢是一個懦夫。
當這些社會領袖回應了社會對他們的期待,他們受到無比尊崇,而現在的我們主動解除對社會精英的期待,而這些人也很高興的回應了民眾的要求。
這跟台灣社會精英有什麼關係?事實上紳士傳統是一種模仿貴族的習慣,當英國社會的企業家賺到大把鈔票後,不希望自己只是個有錢的笨蛋,他們開始唸書讀書並且模仿貴族的生活方式,即使他們無法受封。多年以後,這成為了一種紳士階級的傳統,誠實與榮譽成為一種社會責任,也是上流社會、精英階層回應社會期待的方法之一。英王喬治的保母曾向國王請求,讓他的兒子可以變成一個紳士,國王回答說,他無能使他成為紳士,但他可以封他為貴族。
那麼台灣呢?現在的英美已經逐漸解除了對精英階層的期望,因為有人性的上流社會,醜聞與小報消息更能刺激人們的「慾望」,那種以為自己就是精英的慾望。台灣則好像是打從一開始就沒有這回事,這是為什麼?筆者的認知是,新舊精英階級的不連貫所致。不連貫的主因是出在228事件,台籍精英幾乎被消滅殆盡,這些原本是地方仕紳以及領袖人物就一夕之間被徹底消滅,直接的後果當然就是便於國民黨來台後的直接統治,不良後果就是導致一整個世代的台灣人必須重新建構他們的精英階層。
別以為民主社會不需要精英,這是純粹的幻想,只要有金錢和權力的存在,就一定會有領袖人物的存在,就也一定會有精英份子的存在。社會越複雜,世界變化越快,人心就越希望指引,精英份子的存在有其必要性,但又有誰可以作精英份子的監督者?鐵達尼的故事告訴我們,這往往要依靠當事者的個人道德價值。這不是說我們不需要法律了,這只是說我們需要重建台灣精英階層的社會責任,但當我們完全放棄對自己的期望,只知道賺大錢優先於高尚品德,那麼這種希望無異於奢望。
台籍精英在228被消滅的一大後遺症,就是精英份子幾乎被後來來台的國民政府取代,這些外省精英的確不乏賢良,但國民黨的公務人員選拔方式,雖然利於統治但卻不利於社會階層流動。無論你說吳伯雄、連戰或是李登輝都是台籍精英,但事實上依照其年紀與比例,同年紀的台籍精英又有多少?又套一句某時報的「專欄作家」對萊斯的評論,他說萊斯跟包威爾都是優雅的黑人,打扮的跟白人一樣的黑人,根本就不是傳統上的黑人。這也可以套用在台籍精英上,究竟他們是因為當年知曉利害關係,懂得明哲保身(不爽的可以用趨炎附勢來替代),還是因為黨國教育把這些本省精英訓練的比外省人還外省?
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但為何追朔過去這麼重要?俗語說「一代看吃、二代看穿、三代看文章」,錢可以很容易的賺到,但貴族氣息的養成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得來,更不提就算有數代的培養,也不見得真的能夠後代都有貴氣(說不定只是銅臭味重),那麼當從日治時代就是醫生、律師等的地方仕紳,一夕之間被殺光光後,是否代表著這個過程延遲了五十年?筆者看著學運英雄下獄,民主鬥士越來越像反動份子,心中的這種疑惑也就越來越深。當外省精英逐漸凋零後繼無人,台籍精英卻無法銜接而上,這社會不亂才有問題。
讀者看到這邊開始不爽的人一定一大堆,但筆者還沒說完,何以當年有理想抱負的年輕人,現在一個個都成了貪污納穢的貪官?難道是人的天性(一般老百姓很相信這一套)?還是本省籍就是沒格調沒水準(不少外省朋友也是打從心底相信這一套)?亦或是這根本就是他們只是不爽別人發大財所以要革命自己賺(三流政客最愛的宣傳手法)?筆者的看法是,因為這些精英份子很少有數代人的薰陶與培養,加上東方傳統文化就是在教育人唸書去賺大錢,鮮少著重道德品行的培養,要他們在大把鈔票前還能有所把持,也真難為他們。
這是在脫罪?並不是,犯法就是犯法,沒道理可講,但我們必需要審慎思考一個問題,為何我們相信電視上的名嘴,或是某一些立委民代,而不相信專家學者?筆者也必須很沈痛的說,三流政客的把戲就是把對手打擊成特定顏色的打手,然後不斷灌輸民眾一個概念,那就是非我顏色其心必異,當這種顏色等於對錯的概念深植人心,我們又何以要求民眾對這些精英份子有所期待?一個現實是,真正能夠看的懂並且分析資訊的人,也只有這些精英份子才作的到,一般民眾沒有受過訓練也沒有主動學習,根本就很難理解那種國家社會利益的體現,而這些都是那些三流政客在做的。我們只要想一下,三流政客是哪一些人?筆者可以這樣說,扣除掉那些意識型態問題的民代,其他多半是地方勢力,這些地方勢力一旦掌權就想要競租公共資源,並努力灌輸民眾歪曲的概念。
這一切都跟228有關?筆者不知道,在沒有確實數據可以說明前,筆者只能說,一個階層被徹底拔除,又無法建立新的階層加以取代,也就難怪現今地方勢力多半都是一群土財主跟黑道在把持,當一個地方的精英份子被剷除後,這也就是一個必然發生的結果,再加上當年國民黨並沒有扶植新的台籍仕紳,這等於要本省籍民眾將其表達意見的方式地下化,即使後來國民黨開始培養本省精英,但忠誠要求高於一切,這又能真的培養出多少真正的優秀精英?
只要看一下現在台灣的精英階層,無論是律師、醫師或是大學教授,鮮少有願意付出社會責任者,這難道不是傳統黨國教育要求民眾不要涉入政治所致?(附註:本文中使用的外省、本省等,純粹是一種語意辨別用,而不是標籤用)
筆者的意見大抵至此,也預料到一定有強烈的批判,但筆者仍然要說,民眾要好好想一想,波多馬克河的鐵達尼紀念碑,是民眾主動捐獻建立而成,我們究竟是要賦予精英份子其社會期待,還是要不斷妖魔跟自己顏色不同的精英份子,好符合心中的「正義」?當民眾給予社會精英高度的期待,也期望能夠得到社會精英的回應,這樣才能夠給予精英們犧牲奉獻的理由。一代看吃二代看穿三代看文章,筆者強烈建議讀者比較一下蔣友柏、連勝文跟陳致中,自然心中會對「三代看文章」這句話有點體會。社會精英要有貴氣,能夠創造歷史,並不能只靠鈔票做到。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