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66億人的共同繁榮》為Jeffrey D. Sachs所著作,除了他個人一貫的基調外,這本書最重要的地方,在於其所說的解決方案上。筆者非常建議讀者買一本回家看,其中有大量豐富的整理後資料,有助於讀者釐清一些觀念,更具有參考書的價值。但薩克斯顯然也突破不了自己的本位主義,一旦他自己獲得了某些結論,也出現了聖人之過。
導讀
這本書的基本論調其實相當的單純,就是他認為有許多可行的方案,能夠解決今日地球全人類所面臨到的危機,之所以無法推動的理由,純粹是一些不成理由的原因,以及少數人的抵制,更包括了無遠見的政治人物。
這是說來簡單的東西,但薩克斯教授就是有辦法將許多雜亂的概念統合起來。如果說戴蒙教授的「大崩壞」是結合了生態、歷史等許多學科的「發掘問題」跨學科專書,那麼這本66億人的共同繁榮,就可以算是一種具體回應被發掘問題,以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跨學科專書。
本書的閱讀方法,只要看完第一章「共同的挑戰、共同的財富」就可以瞭解了,作者的思考基於其多年的經驗而來,所以這削弱了批評者所言,經濟學者都躲在象牙塔的力道。基本上薩克斯教授,他對於這些問題的概念,是相當具有科學性的,因為包含非洲所面臨到的赤貧問題,以及全球暖化、能源危機與人口爆炸等等,這些都已經有無數科學家前仆後繼的研究,並且都有了相當豐碩的成果,所以這才產生了薩克斯教授的基本概念,他認為這些東西既然都可以被解釋了,那麼斷然沒有不加以處理的問題,在加上作者是一流的經濟學者,所以他精算許多的政策成本,更可以提出許多震撼人心的結論。
本書章節如下
第一部:二十一世紀的新經濟 第二部:環境永續 第三部:人口挑戰 第四部:繁榮共享 第五部:全球問題解決方案
簡單說,光看全書編排,就知道其寫作的脈絡,是「發掘、解釋、徹底解決」的三段論,所以讀者順著其脈絡閱讀,幾乎可以得到與作者相同的答案,筆者不擬批評太多,但就以一本跨學科的解決方案來說,這樣的作法無疑太過粗糙,畢竟就算戴蒙教授用了幾乎兩倍的篇幅才對發掘問題的關鍵之處,提出了一點點的答案。薩克斯教授是不是走太快了?這個問題的答案,筆者認為「是」,但這不能做為薩克斯教授這本書無價值的理由。關鍵處在於,他經歷許多國家以及聯合國的要職,他不會如一般學者想了再想,這類人比較屬於行動派的。在對各章節進行導讀前,希望讀者注意到,薩克斯教授近年來都在科學人雜誌上有專欄,這當然是好事一件,但其背後意義比較值得讀者深思。
第一部的章節只有兩個,第一章的共同挑戰與共同財富,是屬於作者對於其中心思想的表述,雖然他自己沒提到,但實際上已經說了。第二章標題為擁擠的行星,這就是本書真正的重點,因為人太多可是資源太少,所以人類「必須」作點什麼。讀者若不能理解這種人口問題的複雜與急迫性,就不能領會薩克斯教授如此急於下結論,要求大家早點行動的理由。
第二部是講解環境的問題,各章標題是「人類世」、氣候變遷的全球解決方案、確保人類的水資源需求、所有生物共同的家總共四章。其實若讀者有長期關注這類問題,就會發現這章節所提的問題,說難聽點都是老掉牙的,只是一般民眾不會在乎這麼多而已。這些問題的關鍵,都是在於一個「人類已有能力操作大自然」的前提上,那麼其解決方法,也就很簡單的著重在人類行為的改變與改善上,就以第五章的「確保水資源」來說,作者提出的幾個方法,其實關鍵在農業用水上,畢竟農業用水是最大宗的耗水部分,他提出的如「滴水灌溉」法,在許多地方都已經被證明相當有效,又如同他所說,創造一個誘因讓大家去使用改良過的科技,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筆者按:這個誘因如何創造?這並不是說美國花一點點錢就可以幫助到其他人,這麼簡單的二分法問題,作者提出的包括金融保險管理,這在水資源豐富的國家就根本沒有可能實行,這是政治問題嗎?不,這是人性問題。)
第三部人口挑戰,指的是瞭解全球人口動態與完成人口轉型,這一部所要說的,其實非常簡單。就是提高經濟發展、教育水準,民眾的生育率自然會降下去。這道理說穿了不值錢,就是投資報酬率的問題,在一個小孩預期有99%可以活到成人的國家,父母不會擔心小孩長不大,自然可以投資較多資源在自己心愛的寶貝上。但是只有90%的國家呢?別以為這是差10%的問題,這問題是機率的計算,一個小孩活不到成人的機率是10%,那就代表生養兩個小孩,其中兩個都無法長大成人的機率會降為1%,所以由此可知,如果在一個只有80%的呢?生兩個就降到4%,如果是70%的地方就會上升到9%。但是父母不會承擔這種風險,所以為了讓小孩平均來說都有兩個可以長大成人,你就會多生好幾個。又如果更巧的是這個國家文化是男人繼承家業,那麼這數量就會再變成兩倍,因為男孩女孩生育機率為1:1。其中許多值得玩味的經濟問題,讀者請自行參閱。(筆者按:請讀者注意到,薩克斯教授在此處的分析,有一半完全沒提到是靜態分析,光提一個所謂老人比較成熟事故,年輕人比較會衝動這一項,薩克斯教授忽略掉一個國家的老人過多,其實會吃掉年輕人的成功機會,畢竟沒人希望自己二十歲進入職場,幹到六十歲的時候,還有八十歲的人在你頭上指揮。我們在外面工作,多的是三、四十歲就打算創業的人,換個方式說你會認為老人比較成熟世故,所以主動把機會讓出來?更多的案例都是被打壓與機會的摧毀。這是另外一個面向的動態分析,薩克斯教授並沒有講到,這是不是對社會的不穩定有另一種影響。)
第四部談的是繁榮的共享,章節包含經濟發展策略、終結貧窮陷阱、變遷時代中的經濟保障,在這章節開始,讀者會看到作者極力要證明一點,那就是貧窮國家的發展,對富國也是有益處的,而且這更可以有效抑止恐怖主義。這裡所提到的重點,請參照簡評與分析-「終結貧窮」這段筆者的導讀,所說的與討論的基本上並沒有差別。但是作者提到許多布希政府的錯誤政策,以及伊拉克戰爭的花費太高,這些是作者額外加入的概念,其實這完全符合近年來美國自我的反省風潮,要說作者只是順著這個趨勢談,也並不為過。作者這章節的討論重點在於最後一部,所以筆者不打算提到太多,導讀太多反而有害讀者思考。(筆者按:筆者之前提過一個概念,假如九一一後美國再一次遇到大規模恐怖襲擊的話,全球損失多少?這很多專家都算過,如果發生小型核彈引爆這種等級的災害,所造成的損失會遠高九一一。簡單說,可以讓你打十次伊拉克戰爭,所以筆者也可以這樣回應薩克斯教授,他並沒有真正抓到問題的核心,其實就是他一直在提的「損害管制」,如果預先對未來作投資,何以對戰爭這種行為如此排斥?竟然只看到每年花很多錢都無效?就算如他所說,把錢省下來投資窮國,結果會比較好?作者對於經濟、社會乃至政治的問題思考頗深,但顯然他個人的問題與限制已經出現了。)
第五部談到的是全球問題解決方案,作者提到非常多的例子,最有名的是甘乃迪總統發表演講,最後與蘇聯達成限制核武條約,而相對之下小布希廢止中程導彈協議就是無謀的舉動。他還批評了錢尼的安全概念,意即只要問題有1%可能性,就該視作正式的威脅,是一種很糟糕的觀念。如果讀者沒有任何國際關係的概念,那麼一定會被作者豐富的論述與證據給唬住。筆者不是說作者故意唬人,而是這完全是他個人的限制,他沒有意識到他的思想,到了這本書的後半,已經脫離他的主旨很遠了。如果作者想要說的是一種他個人的外交觀念,那麼大可獨立提出,這絕對是不世出的傑作,但他選擇在一本結合經濟、環境、氣候、經濟、生態的問題到政治、外交與軍事上,他個人對這方面的概念不深,問題馬上就顯示出來,這跟佛立曼寫作世界又熱又擠又平的道理一樣,說故事一流但是其刻劃的內容受限其視野,其實並不深刻。作者的概念,在一開始就是一種團結的概念,畢竟作者在許多國家的經驗,讓他認知到許許多多的問題都是經濟問題,他在聯合國的所見所聞,又加強了他多邊主義的信念。簡單說,作者是有多邊主義的信念,但他並沒有其完整的概念,作者又太急於提出結論,以致於整本書就以筆者立場來看,顯得後勁無力,不具有任何說服力。
簡評
筆者僅對兩個概念提出說明即可。作者提到一個最為人知的悲劇,就是「公有地悲劇」,簡單說就是有一片豐美的草原,大家都在上面放牧牛羊,但因為這片草原是公有的,所以每個人都極大化的放養最多的牲畜,結果不出三年這片草地就被啃食殆盡,變成一片荒蕪,最後居民的牲畜也都因為沒有水草死光光,大家一起完蛋。這難道不能說明世界需要團結合作的真諦嗎?這當然可以,請記住公有地悲劇被解決,幾乎都是有更高的上層機關再處理,例如法律制訂禁止放牧過量的牛羊,警察會加以取締過度放牧的居民,並且有機關加以懲治與處罰。這關鍵在於,公有地的悲劇是一種人性的悲劇,不是科學的處理與否,重點在如何的去「控制」多數居民的行為。誠然有不少案例,包括社區互助等,這在許多國家都已經有實際的例子,充分證明不需要政府機關介入,居民一樣可以取得共識。這果真如此?請看冰島的經典範例,就是大崩壞中所提到,冰島居民對於生態保護的積極作法,難道是其居民比較有水準,知識比較高抑或政府宣傳得當?並不是,是因為冰島的火山地質,所產生的植被極為脆弱,他們幾百年前就已經體認到這種問題,而且極為痛苦而深刻,所以現在你要去冰島申請研究考古,要來解決現在可能的問題,冰島政府二話不說就撥款。這是因為歷史的教訓夠慘烈才讓每一個居民都體認到公有地悲劇的「現世報」。
今天有多少國家可以這麼幸運,可以全國上下都體認到這種現世報,所以每一個人都會與鄰居達成避免「公有地悲劇」的協議?根本就沒有!以台灣為例子,我們沿海的漁場幾乎都枯竭了,若非如此怎麼會跟日本在釣魚台屢起衝突?一堆漁船動不動就越界捕魚被抓?但是現在漁民有多少是徹底反省的?請看一下現在中國與台灣的海上交易,我們的漁船不捕魚,真的就很符合大家利益?別鬧了,多少漁船是在公海上跟中國交易的,這不過是把公有地悲劇的責任轉嫁,實際上自己也是幫兇。那麼日本呢?他們也有,只是沒那麼離譜而已,但就算如此,看看日本極力捍衛自己補鯨的權利就可以知道,改變一個人的生活環境容易,換掉他的生活模式可難的很。
這是作者第一個沒有注意到,或是他刻意忽略的問題,跨國合作之所以無法解決這些問題,在於沒有強制機關,若是如此,薩克斯教授就必須提出,除了國際合作協議之外,也要成立國際懲罰機構。間接性的懲罰往往都不會有實質且立即的效果。
第二個就是作者不斷抨擊的小布希對外政策,若讀者對國關有所概念,一定會發現薩克斯教授的國際關係與政治學概念,其實並不深刻。這不過證明一點,一個經歷豐富的教授,在非本行外的理論建構上,並不是他專門的。更別提他將伊拉克戰爭比喻為跟越戰一樣慘烈,簡直是不倫不類的比喻。但這並不是重點,重點在薩克斯教授並沒有提出真正的解決方案,他的解決方案過度一相情願,天真的認為只要有多邊主義,有國際合作,就可以得到極為豐碩的成果。筆者只要指出兩點,讀者就可以明白其中的關鍵所在,例如天花的撲滅,這之所以可以完美達成,原因出在其目的單純,而且天花當年的威脅比現在的愛滋病要可怕的多,再者天花病毒的撲滅比現在的愛滋病簡單多了。這不是筆者胡說,請想想看天花疫苗的施打與用藥,在比較一下愛滋病的預防與治療,你可以拿針說服一個保守的部落,天花撲滅計畫中,不少偏遠部落或是國家因為文化習慣,對於打針吃藥相當排斥,但這還是可以克服的。愛滋病你要怎麼作?拿著保險套給一個超級大男人主義的國家,與徹底保守的宗教部落,要他們每次做愛的時候都要戴?你可以在打天花疫苗的時候,派人在旁邊監督執行,你要怎麼監督保險套的使用?這光難度就是幾何成長了,更別提治療的方法,天花病毒與愛滋病毒的差異,不僅僅在於其治療難度,還包括病毒的生存壽命,變種速度等等,這不是用一句國際大藥廠願不願意作就可以帶過。作者也提到,愛滋病毒的治療藥劑,在一些大廠的主動配合下,就算送到了偏遠地區,也會發現因為偏遠地區的居民營養太差,使得藥物效果不良。簡單的說,就是愛滋病的撲滅,其複雜的程度是指數倍於天花,但作者提出的解決方法卻一樣?
回到外交政策上,真正的問題是不能科學的處理的,尤其在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狀態下,要兩個國家攜手合作極為困難,歐洲國家從拿破崙戰爭以來到現在,花了上百年的時間體認到民族主義是多混球的玩意,但就算如此,在今天的西歐仍然存在著種族偏見、極端民族主義思想。就算是已經有慘重教訓的先進國家,有充分的教育資源與歷史紀錄可以參考的地方,都仍然無法避免這些古老的問題,薩克斯教授何以認為,這可以用簡單的多邊合作帶過?若布希政府九一一後完全採用薩克斯教授的作法,今天世界會更好嗎?筆者可不這麼認為,在世界上不少國家中,會把美國的溫和反應當作一大勝利,還會視作其威脅強國的有力方法,更會加深極端份子的信心,雖然就理性來說,筆者完全認同作者的解決方案,實際上是有效果的。但有效果跟可行是兩碼子事情,這只讓筆者想起卡內基與愛因斯坦都想要推動和平,結果如何?
請讀者注意五洲製藥的經營理念,「先講究不傷身體,再講究效果」。效果要確定前,身體要先沒有傷害,而且這還要分層次去談,對全世界不傷身體的方法,可能對某幾個國家很傷,對某幾個國家有效果的方法,不見得全世界都可以適用。
筆者對作者的意見是,他嘗試要把跨學科的東西整合成一套可行的方案,但是他並沒有找出適合的「黏著劑」,也沒有用更高層的「思想」去統合這些學說,這使得這本著作,資料講解的非常有力道,問題的解釋非常有威力,配合其個人經驗與案例,更是顯得說服力十足。但是其個別問題的解決方案雖然相當有效,全體的解決方法就顯得天真過度,這原因出在一般學者的本位主義,就像是一個不懂經濟的將軍,要他去打仗可以,要他寫書就經濟可難了。對一個肯跨出學校,戮力改善全球貧困的偉大學者來說,他的經驗令人佩服、學識使人敬畏,但畢竟戰略、國關與政治學,並不是他所擅長的,他找到了一個名為「科學」的解決之道,但就以筆者的背景來說,也只能苦笑著希望,他不要變成另一個上世紀的優生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