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11/10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統治與管理技術

還是想不出好標題,這篇主要談的是,你要用什麼方式去管理一個群體,或是一個國家。
筆者從軍事管理上的角度去講,因為大部分的男生都當過兵,比較可以理解這件事情。另外,國家幾千年來的發展,大致上都是圍繞在下面這個循環式。
養軍隊 – 圈領土 – 收稅金 – 養軍隊
所以從千年以上軍隊的規模與管理出發,對於了解整個社會結構的演變,會比幾十年內的短期變化準確許多。但還是要說,這篇講的都是長期而言,短期來說殺雞取卵,或是派系鬥爭削弱社會的狀況,都先忽略不談。筆者要再三強調,短期跟長期,數十年跟百年以上世代的變化,不能當成一個通案去看。
古代的軍制編組,是依照將軍的眼睛來設定的,人數不出數百到數千。領軍者沒辦法針對自己看不到的地方下達戰術指令,若要這樣做就得要放權,讓其他軍官帶兵進行側翼迂迴或是伏擊。這樣做是很危險的,在這種時代極少是專業士兵,多數是短期雇傭或是強徵農民訓練而來,你唯一可以控制這些人的辦法,就是使用金錢購買,然後背後要有直屬的督戰隊,避免敵前逃亡。所以當有軍官脫離將軍的掌控,天知道他會做甚麼,甚至會不會士兵看敵方人數眾多,乾脆把軍官捅了然後跑路。
所以,將近兩千年前的軍制發展,最後的結果都是魅力型君主勝出,全軍數千、數萬人都知道國王,所以士兵敵前逃亡的憂慮就沒了。而在魅力型君主的領兵下,將領率兵自立的可能也沒了,剩下的唯一問題就是,你要如何供養這批軍隊。依照目前的紀錄看來,就是擴張領土,依靠軍隊保護廣大的領土,並確保糧食稅收可以供應得上。但軍隊成長到上萬之後,勢必要有親信的將軍,他也要有自己的領土封邑,獎賞就不能以物易物,貨幣經濟就得出現,首都等大都會的都市化,促進商業繁榮就不可免。
或者說,沒有商業化的都市,就收不到夠多的稅收付士兵的薪資,而要能夠有效的收稅,就得要掌握統計資料,確認國內產業的各種營運數字,收稅官才能有效運作。有了這筆收入,才能供養夠多的士兵,反過來保護這個體制,所以古代常常是一場大敗戰後,國家就土崩瓦解,理由也很清楚。保護這個體制的具體力量消失了,其他還有自己兵力的就會趁勢而起,新興勢力為了要快速收攏大量軍隊,常採取劫掠城市的手法,反正這又不是我的老巢,搶光回去用在自己家剛好。
所以反過來看,軍隊的階級也能反映在國民上,越上層的階級家族綁死在土地上,利益也綁在貿易上,就越有保護既有勢力的意願。上級將校到下級軍官,層層管制,避免士兵臨陣脫逃,職業士兵有專業行使武力的能力,穩固的體制只要能夠持續擴張,就能帶來源源不絕的財富。直到科技限制的牆壁出現,離中央越遠的管制力越低,就越難被中央節制,放權的結果就是形成下一個中央的可能。
到了中世之後,狀況就有所改變,在可以看到的範圍內,幾乎都已經確定是文明人的情況下,你沒辦法依靠不斷擴張的手法劫掠蠻族。然後各個國家之間的軍制都差不多,達到古典戰術下的管理極限,你也沒有其他辦法長更大,那該怎麼辦?答案是,沒有辦法,你只能等到技術突破了原有的限制。
軍事技術沒辦法前進,能量轉移到工商業上,財富的累積不見得只看領土大小,工業技術的強大也可以富國強兵,都市擴張的結果帶來商業上的需求,貿易互通有無的重要性大為提高。傳統上陸運水運的樞紐會形成都市,但技術的提高會讓這種需求擴大,例如工業技術提高,挖掘到新的礦脈等等。
君主要能夠有效的掌握軍隊,已經不能依靠一兩個大臣解決,開始需要專業官僚,對國家大小事務做統計分析。換個方式講就是,你要怎樣把橘子汁擠最多出來,怎樣極大化稅收,又不至於對成長造成干擾。此時國際事務已經出現,在同樣文化圈中依靠戰爭劫掠敵方城市逐漸成為禁忌,這倒不是說搶劫不到東西,而在於信用跟貿易上。商人知道這個地方君主反覆無常,不尊重契約,就不會想來這裡做生意,貿易的互通有無導致你搶劫敵方城市,很可能只是削弱自己,得不償失。反過來的案例就是,有些沿海國家會燒掉敵人的港口,因為這樣可以讓商人跑來我方的港口,若沒有這種同質性,亂燒城市不是好主意。
也就因為如此,對技術的尊重會出現,同業工會會逐漸抬頭,甚至成為國王不能忽視的對象。例如失去鍛造師的支持,可能會讓軍隊的配備變差,喪失對敵方的優勢。掌握戶籍跟各種職業工匠的資料,給予不同的階級待遇,成為統治者不可或缺的工具。所以,要去了解階級這個東西,你不從技術跟需求面著手,是不可能想通的,弭平階級跟消滅技術的均貧想法基本上類似。
解決這個時代的軍制擴大問題,是從文化跟政治技術的改變開始。都市之間的聯繫變高,文明的認同度也變高之後,會自然的產生自己人跟外人的差異,正所謂親疏遠近。都市的擴大跟戶籍制度的確實,會讓參軍的都市民沒有辦法向古代一樣任意逃兵,反過來說階級制度的固定,提高了從軍意願,藉此拉高階級地位。
這不是只有錢的問題,大航海時代的一個漁村小孩,在國王獎勵出海下當上水手,經三五年艱辛航海沒死後回到國內,已經可以稱得上是資深水手,更能賺到一點小錢。兩三次都能回來,甚至可以被拔擢為管理階,此時累積的財富已經夠他回到家娶村長女兒了,若單純的捕一輩子的魚是不可能達成的。把這條件換成低階貴族的小孩,航海三四次都有可能成為高階,或是退休當個大地主,子女躍升為上流階層。簡單講,你想要提高低層的待遇,最好的辦法就是透過某種機制,讓他們能夠提高自己的階級,還可以世襲最好。
當這種同質性的問題可以解決後,就會進入到近代的全民戰爭。到中世之前都還好,能夠對都市地區做出有效管理,確保專業匠人的地位,就有一定的不敗之地了,但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以上的問題用十倍速開始擴大。大致上有兩個方面,一個是人類開始能夠抗衡大自然的限制,都市化跟人口開始高速成長,另一個方面則是有工業化的地區,侵入無工業化的地方,其浸透的能力逐漸加速,到了現代就幾乎是無可匹敵。
軍隊的數量,到此時都只有數千到上萬,數萬以上的塞不下戰場,越龐大的軍隊平均素質就越低,越需要大量的基層軍士官控制,你的社會後勤能否跟上就是關鍵。點起這把火的,是法國大革命,在拿破崙戰爭中被推到最高。
大體上就是,量變產生質變,人口與都市的成長,帶來大量的知識分子,晉升的機會不僅僅限於少數途徑,而知識往下散播的結果,就是平民的意識逐漸抬頭,知識菁英發現,已經不能用單純的理由欺騙。而且都市大型化後,各行各業之間的相互作用越來越難以被理解,牽一髮動全身。
各位可以這樣去理解,中間層的人發現自己要擺脫被上層宰制的命運,就得要團結一致,在各個領域上發聲。對下來說,就是技術階級要鼓動下層的平民意識,對上而言則是知識分子找到另一條掌權的路徑。整個從光榮革命到法國大革命的百年間,都算得上是制度的試驗場,既有的階級無法繼續僵固下去,新的該怎麼自處。
軍隊的變化也在此過渡,逐漸從國王與貴族的雇傭軍,轉變到全民皆兵的徵兵制。道理再簡單不過,你雇傭了兩萬人,對面徵了二十萬,雙方都拿槍,已經不是騎士時代還可以幻想有人能開無雙,你必敗無疑。要能夠維持數十萬大軍,這不可能僅靠皇帝魅力,龐大的後勤需要有高明的數學家輔助,協助拿破崙處理這一塊的銀行家功不可沒。
大量生產帶來的管理需求膨脹是很驚人的,從採掘、生產、運銷,到軍隊前線的補給消耗,數字只有有差錯,就是數萬大軍餓死。這已經沒辦法靠劫掠了,進入熱兵器年代,你搶了一堆麵包還是不能保證打贏,只是失去在地的民心而已。目的是為了屠殺跟殖民也罷,單純的想要擴張土地,劫掠並不是好主意。
到了這邊,各位可以想一下,數字看來很好懂,說故事很簡單,但為何都做不到?
答案是,人類個人的極限。
試想一下,一個人的管理極限在哪裡,你要花多久時間記住人的名字?
為何近代之後,軍隊的基本單位是連,人數一百到兩百之間。為何一棟大樓的管理,理想人數是住戶一百戶左右,五百戶的互動就開始冷冰冰。中型工廠的管理上限,怎麼都差不多是在百人上下。
因為,一個人可以記住的人,還有每個人的性格跟能力,大致上就是一百左右。要相處很多年,數量才會往上升高到三百、五百,破千可能要花你三十年的光陰。換言之,要熟悉軍隊中每個人的長短處,並加以熟悉運用,做各種戰術演練,好歹要個一年半載,想要兵將相熟就得花長年的時間鍛鍊,但這在近代以後變成非常危險,也愈發不可能。
首先,一個駐紮地的軍隊全部都是當地人組成,照道理說戰鬥力會強,但你可以期待他們的忠誠度嗎?用台灣現在的例子來說,你能保證金馬駐軍,全數由當地人組成,軍士官也不調動,真的開戰後他們會死戰到底嗎?坦白說,筆者個人是不相信。別的不說,中國在90年後開放,筆者跟學長就見識過很多這種例子,軍隊的主官會換,但副主官以下只在省內輪調,有些更低接的甚至就在附近幾個縣市跑,長期下來變成解放軍就是最大的貪腐來源,每一個都變成土霸。
民主國家會定期輪換軍士官兵,要相互熟悉的時間就會變短。這帶來兩種變化,第一種就是訓練流程的標準化,士兵的功能越來越像是可替換機械零件,第二種就是到了營長以上數百人的管理階級,其日常工作就越脫離現場,文書作業比例直線攀升。中階軍官以上越來越像個經理,將軍越來越像政客,現代戰爭基本上看不到星星跑到前線。
軍隊膨脹到這樣,必須維繫在民族國家的基礎上,不然你會投入非常多的管理成本。例如台灣威權時代,有些部隊是限定省籍,軍士官的調動也會注重省籍的平衡,不可能放一支部隊從上到下都本省籍,或是全部都外省籍。這在民進黨街頭抗爭年代最清楚,滲透到群眾中負責煽動暴力的,全部都是憲兵中的台灣人部隊,不然你派個外省口音的下去,保證馬上被打死。換個方式去想,你就會發現這種互相監視的軍隊,其實有極高的隱性成本,還要有非常不公平的階級歧視,不然不可能維持下去。
軍隊的管理技術會隨著退伍轉到民間,台灣這方面在中小工廠很常見,有軍隊校官經驗的管理者,其工廠的組織架構會跟軍隊很像。這點不是只有台灣,美國其實也一樣,但因為美軍的軍事管理技術最先進,所以回饋給社會的技術也最新,台灣接收的是轉手的代工品,所以軍隊能帶來的刺激就很少,甚至是負面的。
總之,你的管理就變成要做大量的量化研究,這種研究要做到好,必須是從基層上來的人,不然空降的研究者絕對不知道現場狀況。
台灣的大型工廠,像是鴻海這些的管理為何這麼硬,幾近沒有人性可言。你如果從軍事技術反過來看就很容易懂,台灣許多企業標榜的嚴格管理,其實就是我們軍隊的管制思維延伸出去的。
美國之所以好像不會這樣,說穿了就是軍隊還在打仗,子彈沒有在管你念哪間學校,或是老爸是誰的。第一線的軍隊隨時回傳戰爭的需求跟管理的需要,透過現代的網路即時傳送,讓時間差趨近零。將軍幾乎都有前線的作戰經驗,就算脫離現場多年,但幾乎每年都需要介入戰爭跟衝突的美軍,會把不同地區跟不同狀態的資料回報,將軍不會被既有思維限制,隨時可以更新,並用經驗制定更新的管理辦法。
退伍後的軍官到了民間,就會把這些適應性高的管理方法用下去,促進企業的新陳代謝,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近年來那些知名的電子跟網路公司,為何失去天才型老闆,或是時勢變化後,墮落跟衰敗的很快,不少都被抓去國會聽證,找到一堆說謊跟造假紀錄?
簡單說,成功的太快,是依靠某種單一技術起家,欠缺上下的連結。在規模小的時候,尚可依靠少數人才智處理,但規模一大之後,管理技術就必須更新,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現在越來越少講的德性。軍隊要能維持士氣,不是只有薪資好福利高,還要讓人沒有後顧之憂,社會階級可以提升,這會形成一種內聚力很強的價值體系,有一些共通的道德規範存在,古今皆然沒有例外。
從這邊出發,就會發現最理想的管理技術變化,就類似美軍這種每年都進行小規模衝突的試驗,隨時檢驗新武器跟新思維,並回饋到社會管理技術上。社會產業的改變帶來新的思維,又可以回饋到軍隊上面進行實戰試驗,在此情況下變革較小,接受度變高,推行較易。
為何不是大規模快速施行?因為打仗會死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叫人打仗試驗很簡單,你自己為什麼不去?還在實戰的軍隊,幾乎無一例外都不會接受極大規模的變化,傾向熟悉的工具跟方法,再做細微的調整。除非你有什麼超科技,足以一次性地打破現狀,不然沒人會想拿自己命開玩笑。
社會的試驗也類似,拿自己錢試驗都很難,叫人出錢都很簡單,這道理相同。只是虧錢不見得死人,相對的阻力沒那麼大,只要社會整體的景氣好,流動的金錢多,找到錢去燒來試試看就比較不難。觀念的試驗最簡單,因為轉念不需要花太多成本,打嘴砲也很簡單,所以多數人覺得修改制度並沒有問題。
問題是,回頭去看軍隊的組織發展,你會發現能夠建立龐大組織,又能夠穩定期基礎不毀的,都是固定化的觀念,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上,用熱血漫畫的講法就是,你得要去背負跟承擔一些責任。然後,你就會瞬間明白,階級的建立跟固化,還有其改革與轉變,其路徑的難易,還有最佳化途徑,其實真的沒有什麼。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