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Four Photographers - MoMA 中的四位攝影師_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上篇介紹了MoMA 419展廳的前兩位攝影師:Graciela Iturbide、森山大道。
今日介紹的兩位呈現了美國1960~70年間的庶民生活。

Miguel Rio Branco - (1946) Brazilian
http://www.miguelriobranco.com.br/
Untitled https://www.moma.org/artists/49585?locale=zh
攝影師、畫家與電影導演,主要生活於巴西。
收錄在MoMA展廳的作品為1970~72年間,拍攝於紐約街頭的系列作品。善於捕捉瞬間的情緒與衝突性的畫面,反應當代生活中的人群百態。
Untitled https://www.moma.org/artists/49585?locale=zh
Untitled https://www.moma.org/artists/49585?locale=zh
Untitled https://www.moma.org/artists/49585?locale=zh
Untitled https://www.moma.org/artists/49585?locale=zh
Miguel近期的作品透過直接的暴力、性交易登主題,探討巴西社會的當代議題。
「I…create images that, when related to others in specific constructions, make sense, create rhythms, and bring emotions to the surface.」
「我所創作的特殊架構影像,是具有意義,有韻律感,並且能展現情感的。」
Untitled https://www.moma.org/artists/49585?locale=zh

garry winogrand - (1928-1984) American
https://fraenkelgallery.com/artists/garry-winogrand
Dallas https://www.moma.org/collection/works/locations/Room_226?locale=en&page=2
Winogrand來自美國紐約,他的影像紀錄著美國的本土生活,畫面中包含大眾活動、街頭人物等。他的作品數目非常多,展出無數,MoMA的攝影總監Szarkowski譽他為當代的重要街頭攝影師之一。
Austin, Texas from Women are Beautiful
Aquarena Springs, San Marcos, Texas
Dealey Plaza, Dallas
State Fair of Texas, Dallas
在419展廳的作品,為1960~70年間於美國德州附近拍攝的當地生活,他獨特的視角使畫面充滿戲劇性的張力,人物正在進行的活動被完整的紀錄與保存。
avatar-img
5會員
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葛昌惠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Four Photographers, Four Places - 419展廳 在紐約的MoMA展館中,廳內展示了四位攝影師。在充滿社會變革的1960~70年間,藝術家發現攝影可以即時並有效的反應他們身處的社會,他們將相機帶到大街上,拍攝了不同環境之下的日常生活。
“攝影界《聖經》”,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於1977年出版的《論攝影》,算是近代攝影評論中的重要文獻之一。 在此我會分以章節,介紹《論攝影》中提到的攝影師作品,並節錄蘇珊部分的觀點,將本書淺顯的分享給大家: 一、在柏拉圖的洞穴裡
Four Photographers, Four Places - 419展廳 在紐約的MoMA展館中,廳內展示了四位攝影師。在充滿社會變革的1960~70年間,藝術家發現攝影可以即時並有效的反應他們身處的社會,他們將相機帶到大街上,拍攝了不同環境之下的日常生活。
“攝影界《聖經》”,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於1977年出版的《論攝影》,算是近代攝影評論中的重要文獻之一。 在此我會分以章節,介紹《論攝影》中提到的攝影師作品,並節錄蘇珊部分的觀點,將本書淺顯的分享給大家: 一、在柏拉圖的洞穴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諸眾》是關於東亞藝術佔領行動的研究,紀錄了東京、沖繩、香港、首爾、濟州島、武漢及台灣等地創作案例。作者目擊東亞當代藝術正朝向兩條背反的路線:商業主義與社會主義。
Thumbnail
沒有人會不愛米羅吧,我總是這麼想,尤其是在這樣的空間裡,一座座莫名看著就忍不住要微笑的作品。這一趟下來,聆聆也愛上了米羅。青春,隔著三十年的時空,也彷彿有了不需要言語的對話。 畢卡索博物館和米羅基金會,是聆聆整趟旅行最喜歡的地方。
Thumbnail
卡努托的傳說,是阿根廷與巴西邊際原住民的故事。導演和主角,藉由和村民們重新拍攝這個故事,回看姆比亞—瓜拉尼原住民部落的現在位置。
Thumbnail
60年代絕對是音樂和藝術活躍的黃金時期,美國的嬉皮熱潮通常被視為文化爆炸的起點,但如果你把目光投向更南方:巴西、秘魯和巴拉圭等地興起的音樂風格,與美國相較其實毫不遜色,特別是在巴西湧現出了大量新興藝術家,例如本名若昂·羅隆(João Zenon Rolón)的法比奧(Fábio)
11/17/2017 遇見米開朗基羅 畫家的背後   團員裏有位畫家。 畫家,當然是畫圖的,但我們通常會稱之為藝術家。   自我介紹時,他說出發前幾天,太太才告訴他要來義大利。 到了義大利,他才知道要來二十天。 說來有趣,但我不會覺得好笑,我相信藝術家在生活起居上的一無所知。 每個
Thumbnail
去看了一場攝影展。 二十幾位攝影師的聯展,每個人只有幾幅作品 風格、素材、手法各異其趣,雖然多彩多姿,但也很考驗觀者的審美與耐性。 這場攝影展有位知名的資深攝影家掛頭牌 他的作品風格強烈,但始終秉持攝影藝術的傳統定義,以鏡頭捕捉真實世界的某些迷幻瞬間。迷離之中,仍有著現實世界的存在影跡。 或許
Thumbnail
充滿街頭塗鴉的藝術村,慢步走進巷內,轉個彎都是不同風景
Thumbnail
荷蘭國際攝影大師埃爾溫.奧拉夫(Erwin Olaf Springveld)的個人大展《埃爾溫‧奧 拉夫:完美時刻-未竟世界》有一組相片,採用五秒左右的動畫來表現,人物都是女 子,而且涵蓋不同民族,意在表達「普遍性」,每個女子都是由側身緩緩轉向正面,輕 聲說出兩到三個字…。
Thumbnail
(原文於2016年在《映畫手民》刊登) 早前筆者舉行了卡薩維蒂的《影子》放映會,選舉播放《影子》,是因為它或許對今天的我們有所啟發。 卡薩維蒂執導前的美國 美國獨立電影歷史悠久,在上世紀四十年代,隨著可攜式攝影機出現,美國獨立電影的數目明顯增加,當中最具象徵式的人物有瑪雅黛倫,拍攝了《午後的迷
Thumbnail
Steve McCurry 1950年生於美國賓州費城的郊區。於大學修讀電影專業,畢業後於當地報社擔任攝影記者。1978年,他首次到印度訪問,正式展開其無數次的探訪之旅。在職業生涯中,也創造了許多經典作品。用自身獨特視角,引領觀眾觀看世界。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諸眾》是關於東亞藝術佔領行動的研究,紀錄了東京、沖繩、香港、首爾、濟州島、武漢及台灣等地創作案例。作者目擊東亞當代藝術正朝向兩條背反的路線:商業主義與社會主義。
Thumbnail
沒有人會不愛米羅吧,我總是這麼想,尤其是在這樣的空間裡,一座座莫名看著就忍不住要微笑的作品。這一趟下來,聆聆也愛上了米羅。青春,隔著三十年的時空,也彷彿有了不需要言語的對話。 畢卡索博物館和米羅基金會,是聆聆整趟旅行最喜歡的地方。
Thumbnail
卡努托的傳說,是阿根廷與巴西邊際原住民的故事。導演和主角,藉由和村民們重新拍攝這個故事,回看姆比亞—瓜拉尼原住民部落的現在位置。
Thumbnail
60年代絕對是音樂和藝術活躍的黃金時期,美國的嬉皮熱潮通常被視為文化爆炸的起點,但如果你把目光投向更南方:巴西、秘魯和巴拉圭等地興起的音樂風格,與美國相較其實毫不遜色,特別是在巴西湧現出了大量新興藝術家,例如本名若昂·羅隆(João Zenon Rolón)的法比奧(Fábio)
11/17/2017 遇見米開朗基羅 畫家的背後   團員裏有位畫家。 畫家,當然是畫圖的,但我們通常會稱之為藝術家。   自我介紹時,他說出發前幾天,太太才告訴他要來義大利。 到了義大利,他才知道要來二十天。 說來有趣,但我不會覺得好笑,我相信藝術家在生活起居上的一無所知。 每個
Thumbnail
去看了一場攝影展。 二十幾位攝影師的聯展,每個人只有幾幅作品 風格、素材、手法各異其趣,雖然多彩多姿,但也很考驗觀者的審美與耐性。 這場攝影展有位知名的資深攝影家掛頭牌 他的作品風格強烈,但始終秉持攝影藝術的傳統定義,以鏡頭捕捉真實世界的某些迷幻瞬間。迷離之中,仍有著現實世界的存在影跡。 或許
Thumbnail
充滿街頭塗鴉的藝術村,慢步走進巷內,轉個彎都是不同風景
Thumbnail
荷蘭國際攝影大師埃爾溫.奧拉夫(Erwin Olaf Springveld)的個人大展《埃爾溫‧奧 拉夫:完美時刻-未竟世界》有一組相片,採用五秒左右的動畫來表現,人物都是女 子,而且涵蓋不同民族,意在表達「普遍性」,每個女子都是由側身緩緩轉向正面,輕 聲說出兩到三個字…。
Thumbnail
(原文於2016年在《映畫手民》刊登) 早前筆者舉行了卡薩維蒂的《影子》放映會,選舉播放《影子》,是因為它或許對今天的我們有所啟發。 卡薩維蒂執導前的美國 美國獨立電影歷史悠久,在上世紀四十年代,隨著可攜式攝影機出現,美國獨立電影的數目明顯增加,當中最具象徵式的人物有瑪雅黛倫,拍攝了《午後的迷
Thumbnail
Steve McCurry 1950年生於美國賓州費城的郊區。於大學修讀電影專業,畢業後於當地報社擔任攝影記者。1978年,他首次到印度訪問,正式展開其無數次的探訪之旅。在職業生涯中,也創造了許多經典作品。用自身獨特視角,引領觀眾觀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