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歷史在重演嗎?《瘟疫與人》的讀後感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若以《瘟疫與人》的觀點來看待目前的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也許可以說它是一種當今所有人都沒有抗體的新病毒,其來源有至少有三種可能:逃過所有現存疫苗的突變病毒、源自生態體系失衡的陌生微生物、也可能來自不明的生物性實驗。

這本書在1998年已有中文版,由陳建仁(現在的副總統)所審定,而內容依然適用於現今的大部分情況,以下是內容提到的幾個重要概念:

1.文明人口愈密集,疾病傳播性愈高:
如農業定居型態、都市社會生活,容易爆發因環境污染和生態破懷所導致的傳染病,例如霍亂起因於水源污染。

2.地區交流愈緊密,疾病毀滅性愈低:
對於與各種地區緊密來往的大陸來說,由於千百年來與來自各地的傳染病共生,使得人口群體已經產生一定的抗體和免疫力。不少古老傳染病發展為兒童性疾病,而不致於殺死多數成年人口,這使得社群可以繼續穩定運作。

3.地區越孤立隔絕,疾病毀滅性愈高:
如日本群島、英倫諸島、尚未接觸海外的美洲印地安社群,在歷史上都遭受傳染病反覆削減人口所苦。這是因為孤立的島國與社群較少接觸複雜的異國微生物,使得當地人們的抗體與免疫系統不足以因應來自海外的新型傳染病。

而在全球化的今日,潛在病毒傳播的風險雖然大幅提高,但公共衛生體系已在二戰後在世界各地紮根,且在過往歷史的經驗累積與學術研究下,也對病毒特性與疫苗知識有更多的了解,使得流行病往往在短短幾週內便能獲得控制。

然而,有些病毒的基因容易發生突變(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有時會令現有的疫苗失效,而引起新一波的大流行。當今的國家若要能快速因應多變的病毒傳染,至少要有兩個條件:公共衛生管理當局有足夠敏捷的應變能力,以及私人企業願意立即合作並大規模作製造疫苗。

但即使這樣,依然存在幾個大規模流行病的風險。其中一項,是大自然被人為干擾後,生態體系裡原有的陌生微生物,突然進入到對此毫無抗體的人類社會裡。這對當今密集人口的全球村而言,很可能會成為全新且毀滅性的死亡災難。另一項,則是用於癱瘓敵國人民的生物學研究,若其研究的生物武器出於各種原因散播出去時,也可能會造成部分地區或全世界的災難。

而現今的CoVid-19病毒傳播情況,驗證了上述的觀點,若當局沒有足夠的對應能力,全國很容易就會被傳染力極強的病毒攻陷。無論這種病毒從何而來,對世界各地都是一大考驗,且已經對人類生活造成了重大衝擊;換句話說,我們這一代的人,正在見證新的傳染病是如何改寫人類的歷史。
因此本文以《瘟疫與人》在1998年的末段做為結尾,事實上這段也會適用於2020年之後的未來:

就目前及不久的將來而言,很顯然,人類依舊是處在這個星球已知生態變動最劇烈也最特異的階段。因此,在不久的將來,正如不久的過去般,微寄生與巨寄生間現存的平衡中,出現的不會是穩定性,而會是一系列劇烈變遷及突兀的震盪。

想了解等在我們前方的東西,就像要了解我們過去所經歷的東西般,絕對不能忽視傳染病所扮演的角色。我們能改變巧思、知識及整合組織,但是不能消除人類容易遭受寄生物侵入的特性。




avatar-img
4會員
15內容數
以高效益的方式生活,讓我們能以最大的心力專注在生命中對個人最有意義的部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艾咪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大自然無奇不有,生命的展現型態更是多采多姿,有些別出心裁、有些令人驚艷、有些令人會心一笑。這張照片乍看之下,只是一片普通的枯葉,但事實上他是一種學名可能為「雙目安尺蛾」的小巧生命 (若有誤,再請糾正感謝~)
以下是中央通訊社的報導摘錄: 「主嫌是25歲的趙嫌本名趙柱彬(音譯),畢業於仁荷大學電機相關科系,趙柱彬雖然就讀理工科系卻喜愛寫作,多次在校內相關比賽得獎,曾在校內報社當過記者,也因成績優異多次獲得獎學金.....根據中央日報,趙柱彬指使群組裡在地方政府的替代役男,取得受害人及群組成員個資,藉此脅迫
就像百萬富翁是從管理每一塊錢開始,高效率人士也是從管理每一秒鐘開始。人人都有24小時,但有些人效率極高,可以將一天當三天用;有些人閒閒度日,三天彷彿一秒就過了。不知許多人有沒有思考過,每天所浪費的一秒鐘、一分鐘,若以360天累計起來,會有多少呢?讓我們來計算一下: 1秒鐘:360秒,6分鐘
The Compound Effect Jumpstart your income, your life, your success. 有許多人希望只要付出少許努力就能獲得巨大的成功,《複利效應》的作者告訴我們這是可能的,但有幾個前提: 必須了解複利效應的概念,然後有意識地在生活中持續做出正向
作者莫頓・韓森曾被譽為「管理學界最具影響力的聲音」,他與團隊在這本書以4,964份有效研究問卷,指出「聰明工作」的七種重要概念:   雙重專注 (Do Less, Then Obsess): 這是七種概念中影響個人績效的最強大因素,其核心概念是先挑出幾個最重要、最有價值的項目
「把事情做好」的一個訣竅是,掌握「效率」。所謂的效率,是在「成果」與「時間」之中取得恰當的平衡點。完美主義者,會想要把每個細節都做到完美,卻往往忘記了最終的目標為何;高密度工作者,會時時思考更有效率的做事方式,而得以將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環節上。換句話說,完美主義者與高密度工作者,最大的差別在於...
大自然無奇不有,生命的展現型態更是多采多姿,有些別出心裁、有些令人驚艷、有些令人會心一笑。這張照片乍看之下,只是一片普通的枯葉,但事實上他是一種學名可能為「雙目安尺蛾」的小巧生命 (若有誤,再請糾正感謝~)
以下是中央通訊社的報導摘錄: 「主嫌是25歲的趙嫌本名趙柱彬(音譯),畢業於仁荷大學電機相關科系,趙柱彬雖然就讀理工科系卻喜愛寫作,多次在校內相關比賽得獎,曾在校內報社當過記者,也因成績優異多次獲得獎學金.....根據中央日報,趙柱彬指使群組裡在地方政府的替代役男,取得受害人及群組成員個資,藉此脅迫
就像百萬富翁是從管理每一塊錢開始,高效率人士也是從管理每一秒鐘開始。人人都有24小時,但有些人效率極高,可以將一天當三天用;有些人閒閒度日,三天彷彿一秒就過了。不知許多人有沒有思考過,每天所浪費的一秒鐘、一分鐘,若以360天累計起來,會有多少呢?讓我們來計算一下: 1秒鐘:360秒,6分鐘
The Compound Effect Jumpstart your income, your life, your success. 有許多人希望只要付出少許努力就能獲得巨大的成功,《複利效應》的作者告訴我們這是可能的,但有幾個前提: 必須了解複利效應的概念,然後有意識地在生活中持續做出正向
作者莫頓・韓森曾被譽為「管理學界最具影響力的聲音」,他與團隊在這本書以4,964份有效研究問卷,指出「聰明工作」的七種重要概念:   雙重專注 (Do Less, Then Obsess): 這是七種概念中影響個人績效的最強大因素,其核心概念是先挑出幾個最重要、最有價值的項目
「把事情做好」的一個訣竅是,掌握「效率」。所謂的效率,是在「成果」與「時間」之中取得恰當的平衡點。完美主義者,會想要把每個細節都做到完美,卻往往忘記了最終的目標為何;高密度工作者,會時時思考更有效率的做事方式,而得以將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環節上。換句話說,完美主義者與高密度工作者,最大的差別在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2024年八月,國際主流媒體的標題: 紐約時報: 新研究顯示,全球約有 4 億人受到長新冠的影響; 財富健康雜誌: 長新冠是一個價值 1 萬億美元的問題,無法治癒。專家們懇求各國政府醒悟過來。文中一開始稱長新冠幽靈 (the specter of long COVID)。。。
Thumbnail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環保學家毛杭表示,1970年代,抗生素、疫苗及殺蟲劑的發明,使人類相信自己戰勝了傳染病;然而,1980年愛滋病毒的出現,粉碎了這種樂觀心態。1980年以來,傳染病的數量增長了四倍,其中75%是人畜共通傳染病。隨著全球化,人口快速流動,傳染病傳播速度更快,對公共衛生構成嚴重威脅。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我覺得是健康的人身健康在未來會是稀缺物 因為環境的惡化跟人口減少 導致遺傳疾病顯性的狀況增加健康的人身會是新的夥伴導向 所以財富會重新流向生物科技與西藥廠
新冠後大家開始關注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逐漸有一些臨床試驗的結果出來了。慚愧的是,因為這些病毒以往既沒有藥也沒有疫苗,驗出來也是白搭,不會改變治療,所以以前成人的呼吸道感染我們很少關注這一群病毒。 不驗不代表沒有,其實很多非流感的感冒,如果也不是新冠,有可能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傳染力大
Thumbnail
地球上所有生物要生存都是不太容易的,隨時隨地要尋找東西吃,也隨時要防備被別人當食物,再加上看不到的細菌病毒的感染,寄生蟲的侵擾……可說是步步危機。 人類隨著科技的進步,早已脫離朝不保夕的恐懼,儼然似乎超越所有物種,成為掌握環境的萬物之靈,直到面對天災、不管是地震、洪水、野火或是山崩土石流……人類才
在意外面前, 人命總是那樣的渺小。 相距20年,我對SARS的印象只停留在那個畫面,爺爺在醫院裡動手術,我們戴著層層口罩,連病房都不被允許踏入,快速地看完走人,只因為所有的未知都是病毒帶給我們的恐懼,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只以為是場流行感冒。 二十年後,武漢肺炎來襲,醫療、科技都進步的我們
Thumbnail
"新冠病毒的幽靈已經困擾全球四年了…”2024年2月13日美國《科學人》的文章一開頭用「幽靈」(The specter of COVID)來形容新冠的陰魂不散...
Thumbnail
肺炎鏈球菌已經在台灣銷聲匿跡二十幾年有了!如今好像死灰復燃了?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2024年八月,國際主流媒體的標題: 紐約時報: 新研究顯示,全球約有 4 億人受到長新冠的影響; 財富健康雜誌: 長新冠是一個價值 1 萬億美元的問題,無法治癒。專家們懇求各國政府醒悟過來。文中一開始稱長新冠幽靈 (the specter of long COVID)。。。
Thumbnail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環保學家毛杭表示,1970年代,抗生素、疫苗及殺蟲劑的發明,使人類相信自己戰勝了傳染病;然而,1980年愛滋病毒的出現,粉碎了這種樂觀心態。1980年以來,傳染病的數量增長了四倍,其中75%是人畜共通傳染病。隨著全球化,人口快速流動,傳染病傳播速度更快,對公共衛生構成嚴重威脅。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我覺得是健康的人身健康在未來會是稀缺物 因為環境的惡化跟人口減少 導致遺傳疾病顯性的狀況增加健康的人身會是新的夥伴導向 所以財富會重新流向生物科技與西藥廠
新冠後大家開始關注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逐漸有一些臨床試驗的結果出來了。慚愧的是,因為這些病毒以往既沒有藥也沒有疫苗,驗出來也是白搭,不會改變治療,所以以前成人的呼吸道感染我們很少關注這一群病毒。 不驗不代表沒有,其實很多非流感的感冒,如果也不是新冠,有可能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傳染力大
Thumbnail
地球上所有生物要生存都是不太容易的,隨時隨地要尋找東西吃,也隨時要防備被別人當食物,再加上看不到的細菌病毒的感染,寄生蟲的侵擾……可說是步步危機。 人類隨著科技的進步,早已脫離朝不保夕的恐懼,儼然似乎超越所有物種,成為掌握環境的萬物之靈,直到面對天災、不管是地震、洪水、野火或是山崩土石流……人類才
在意外面前, 人命總是那樣的渺小。 相距20年,我對SARS的印象只停留在那個畫面,爺爺在醫院裡動手術,我們戴著層層口罩,連病房都不被允許踏入,快速地看完走人,只因為所有的未知都是病毒帶給我們的恐懼,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只以為是場流行感冒。 二十年後,武漢肺炎來襲,醫療、科技都進步的我們
Thumbnail
"新冠病毒的幽靈已經困擾全球四年了…”2024年2月13日美國《科學人》的文章一開頭用「幽靈」(The specter of COVID)來形容新冠的陰魂不散...
Thumbnail
肺炎鏈球菌已經在台灣銷聲匿跡二十幾年有了!如今好像死灰復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