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3/3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奧斯卡配樂大師:亞歷山大戴斯培-大師的手痕

《奧斯卡配樂大師:亞歷山大戴斯培》是一部聚焦在奧斯卡得主亞歷山大戴斯培的紀錄片
《奧斯卡配樂大師:亞歷山大戴斯培》是一部聚焦在奧斯卡得主亞歷山大戴斯培的紀錄片
  《奧斯卡配樂大師:亞歷山大戴斯培》和《聲入奇境:電影配樂大師》皆為佩斯卡庫諾(Pascale Cuenot)所製作與執導的紀錄片,也就是說兩部紀錄片系出同源,擁有血緣關係。《聲入奇境:電影配樂大師》以囊括多名配樂大家展開配樂創作的深度論述,《奧斯卡配樂大師:亞歷山大戴斯培》則縮小範圍至亞歷山大戴斯培(Alexandre Desplat)的創作歷程。
電影深度的剖析配樂創作者的幕後創作場域
  主題縮小之後,佩斯卡庫諾反而更能有條理的爬梳單一配樂創作者的創作生涯之起始,以及單一作家創作方式與心路歷程,雖然部分內容與《聲入其境:電影配樂大師》有些重疊,卻不失為可作為彼此互相參看的資料。
  佩斯卡庫諾的《奧斯卡配樂大師:亞歷山大戴斯培》片長僅一個小時,卻是一部極為精彩且完整的紀錄片。精彩之處是佩斯卡庫諾將全片結構上分為兩大觀看重點,一是創作者自身的面向,以及創作與作品的面向。
  創作者自身的面向,佩斯卡庫諾首先從亞歷山大戴斯培的角度,細膩呈現他創作配樂的方式,接著藉由亞歷山大戴斯培的合作對象,了解亞歷山大戴斯培的工作與創作方式。
本片訪談了不少亞歷山大戴斯培過往的合作對象,包括魏斯安德森導演
  亞歷山大戴斯培是一名極度熱愛工作的配樂家,他透過觀看影片多次,了解配樂和電影結構的關係,也藉由吸收與了解他人作品的方式,加強了自身的創作。而且創作本身就與創作者的經歷有十分深刻的關聯。在訪談中,筆者首次得知戴斯培除了曾接受古典音樂的訓練之外,從小便浸淫在希臘音樂、深受姊姊學校樂團的影響,愛上銅管樂器,也因此一路帶領戴斯培走上了電影配樂這條路。
  而在導演佩斯卡庫諾在片中專訪了經紀人、多年來的合作對象魏斯安德森(Wes Anderson)、佛朗羅埃米里奧斯利(Florent-Emilio SIRI)、喬治庫隆尼(George Clooney)、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等導演。透過訪談不只知道戴斯培的才華,他以溫和的態度處理與導演創意觀念上的殊異、他在指揮樂團時不會停止、他在短時間內寫好一首曲子,幾乎是讓觀眾得以完整的深入亞歷山大戴斯培的創作歷程與創作場域。透過亞歷山大戴斯培的訪談,以及他人對戴斯培的觀點,讓觀眾深入一覽亞歷山大戴斯培成為大師的創作之路。
本片呈現出亞歷山大戴斯培處理和喬治庫隆尼創作上意見不合時,他溫和的處理方式
  而在創作與作品面則具體呈現電影與作品的片段,目的是讓觀眾能更清楚配樂與影像之間的互動關係。而亞歷山大戴斯培非常擅於利用配樂勾引出潛藏在鏡頭下的戲劇張力。如強納森葛雷澤(Jonathan Glazer)執導的《靈異緣未了》,亞歷山大戴斯培以較有溫度的配樂,經營片頭呈現凜冽寒冬的公園跑步戲的鏡頭。在一冷一熱的對比與融合之下,促使畫面開始飽含了極具趣味的張力。再如導演吉爾布都(Gilles Bourdos)在《印象雷諾瓦》呈現畫面的暖陽,少女騎車經過時,路旁男性投以異樣的眼神。而亞歷山大戴斯培以令觀眾感到些許不舒服、略帶破碎的小提琴演奏增強了畫面裡的不安感,營造了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戲劇張力。如果觀眾曾細細品味舉凡《色.戒》、《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水底情深》或是《她們》中,亞歷山大戴斯培的音樂和影像彼此間的化學作用,便會發現亞歷山大戴斯培運用音符的才華與奧妙之處。
  佩斯卡庫洛在《奧斯卡配樂大師:亞歷山大戴斯培》將紀錄片聚焦在單一創作者身上,以創作者與作品兩大面向作為經緯,詳細梳理了創作者與作品密不可分的關係,又輔以珍貴的幕後製作畫面與現場演奏畫面,使得這部紀錄片更加難能可貴。雖然全片片長僅62分鐘,並未多方面呈現亞歷山大戴斯培在創作路上,曾遭遇完全被拒絕與否定的痛苦掙扎面向,卻也已完整呈現一名奧斯卡得主的不凡之處了。
以上劇照由佳映娛樂提供
文翼電影光譜粉絲團: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