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5|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英國日常] 整個英國都在防疫

為了寫這篇,花了一堆時間先寫了前兩篇,總覺得沒有鋪陳直接寫這篇有點突兀,於是現在才終於進到正題(?)
英國的防疫政策因為首相 Boris Johnson 一句 “many more people will lose loved ones to coronavirus.” 和 “60% infection rate would help build up a degree of “herd immunity” 而開始啟動。亞洲媒體鋪天蓋地的「英國佛係防疫」、「物競天擇」開始引發在台爸媽的全面恐慌,每個在英國的人應該都三餐接到家人勸說回台,大家紛紛「逃」回台灣,甚至覺得就算在搭飛機的時候中獎了,至少在台灣能受到很好的照顧。
以上認定都沒有不對,但又有很多誤會,我想就我所看到的,拉出幾個觀察重點,估計文章會很長。
屬於英國人的弦外之音
應該很多人都聽過,英國人講話很迂迴。最經典的可能是當他們說 interesting的時候往往表示他不認同。同樣的體驗發生在首相 Boris Johnson驚天動地的記者會結束之後,他的「政府暫時不會有過多的干預」政策讓全民動員了起來。身為直腸子的臺灣人,我就是相信他暫時沒有要幹麻、也沒有要求人民要幹麻,但沒想到隔天我的電子信箱被塞爆各種武漢肺炎相關措施,來自超市、商家、觀光景點、博物館、外送服務等等想得到的、想不到的都寫信來了。上一次大量被塞爆郵件應該是GDPR啟動的時候了。我的鄰居(台灣人)才一語道破:「是不是有什麼弦外之音是我們沒有聽懂的?」我才驚覺,也許這場記者會比我以為得更深啊。
NHS的防疫政策
NHS是National Health System的縮寫,等同於全民健保,和台灣一樣,我們的薪資收入每個月都有被扣掉一定比例,用來繳交健保費。超級不愛看醫生的我,用得到NHS的時候只有固定的子宮抹片檢查和領免費的避孕藥而已,作為付兩倍健保費的我時常覺得很虧。
也就是看病不用錢的意思,連掛號費都不需要!所以可以想見的,英國NHS比台灣健保更加岌岌可危,平日裡就已經不堪負荷,何況是有大型流行病發生,NHS是不可能照單全收的。
於是,英國政府要求所有有症狀的民眾自我居家隔離,如果在家待7天能自己好轉,也就不用去醫院了,如果病情加重,則可以打(可能要打一兩個小時才會接通)111肺炎專線諮詢,專屬機構會電話診斷需不需要派人去你家接你,所以務必不要自己走去醫院傳染給別人,尤其是一線醫護人員。也就是說,如果變嚴重了,才有機會被醫治,也才有機會被確診,只是這種時候確診已經是浮雲了,先救命要緊。
多少有人覺得這個政策不人性,但在見證過英國醫護到底多崩潰的我,覺得這個做法非常合理,在台灣看過太多沒事就急診的人,和各種濫用醫療資源的案例,保護NHS才能保護國民,也因此英國的防疫標語是 “Stay at home, Protect NHS, and Save Lives.”
首相中鏢很荒謬?
除了那一次驚天動地的記者會之外,查爾斯王儲和首相鮑里斯相繼確診幫英國又搏了很多國際新聞版面,我爸特別發訊息來說「這是真的嗎?太誇張了吧!」我倒是很淡定,覺得他們每天會面這麼多人,先前又有衛生官員確診,他們會感染也不算太意外。然而英國人走在更前面!網路上一片撻伐聲浪,表示這兩位都只是輕微症狀,按照NHS規定是不能檢測的,憑什麼這兩個人可以浪費試劑!
哇,長見識了,見識到了真民主與真平等的氣息。
就像我爸覺得會讓國家領導人感染是一件莫名其妙的事情,這個政府到底在幹麻?而英國人則認為,不管你是什麼職位,人人平等,都受相同的法律規範,輕微症狀卻接受檢測,就是濫用特權。
這波論戰讓我再度覺得,英國人民的素質,走在很前面啊。
這個政府到底在幹麻?
延續家父的問題,也帶出了一個很有趣的觀察,而這也正是台灣人和英國非常不一樣的文化差異,也就是人民對政府的期待。
台灣針對防疫,政府大動作開啟口罩生產企劃、建立口罩全面限購、並且某個程度上鎖國,不讓外國人入境。不少台灣人總期盼政府帶頭出來做什麼,做得對了給政府鼓勵,做得怪了就都是政府失能,好想自己只要有戴口罩就什麼責任都沒有,連假還是可以出去玩,能維持正常的生活是應該的。
然而就算是稅金至少20%起跳的英國,我都沒感覺過什麼是理所當然,各種出包似乎才是理所當然。英國先是推出「佛係防疫」被大家罵翻,然後才在三月下旬開始 lockdown,要求非必要場所都關閉、餐廳禁止內用、要求民眾避免外出、保持2公尺社交距離、公布薪資補貼政策。
貌似慢很多拍,我也覺得英國政府跟著WHO的腳步肯定是慢了,但同時社會風氣的差異,很早開始硬性規定民眾肯定反彈聲量很大,也許能說英國政府是在等東風所以慢了一點吧。英國人不能說關不住,但要給他們必須要關住的原因,英國人不像台灣人能政府說一、人民不敢造次,而是需要科學證明、數據公告、動之以情(恐嚇你可能會失去摯愛)、說之以理才能乖乖接受的人類,所以在疫情不夠嚴重的時候,逼酒吧關門是會社會暴動的!(酒吧大概是所超市以外,關閉了大家最崩潰的地方了。跟喝不喝酒完全沒關係。)
首先澄清一下 lockdown。有人說這是封城,有人說這是禁足令,我倒覺得兩者皆非,因為要進城出城都還是暢行無阻,要出門買菜、運動、遛狗也都每天可以做,沒有人會查你為何外出、沒有人會審核你該不該外出,這些都是民眾自由心證,只要不群聚,你都還是自由身。所以對我來說,我待在家,不只是把自己與病毒隔絕,更是把戶外空間讓給非常需要他們的人,想想鄰居幼兒們的爸媽吧,公園關了,他們肯定首先崩潰。
然而在這樣的措施底下,民間企業倒是有許多大動作,例如各個超市設計了開店第一個小時專為 “vulnerable customers” 開放,讓老弱婦孺有專屬的買菜時間,不因為搶不過青壯年而斷糧。超市也在門口設置排隊動線,每兩公尺畫一條線,讓大家保持社交距離排隊,購買必要物資的同時也避免感染。食物外送廠商則直接公告只會把食物放在你家門口,避免跟買家直接接觸,以互相保護。此外,有不少公司因為在家工作或減班工作而減少了客服人員,因此特別公告只會針對緊急和老弱婦孺特別服務,否則其他服務皆暫時取消。
民間企業的積極措施
我自己很喜歡這種民間主動站出來做事情、某種程度上由下對上施壓的情境,而且民間反應相當快速,絲毫不管政府到底規定到哪了,即便還沒lockdown就已經很多公司要求員工在家工作了。這些可能是在台灣比較少被報導的,但也是和本地生活非常貼近的一環,也更能看到英國自由文化的積極面向,幾個民間企業的應變效率令人激賞,雖然我都沒出門,但就我所知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 Evening Standard是免費的地鐵報紙,搭地鐵的人數大幅減少之後,他們開始派人送報到住戶信箱,所以現在不出門也有報紙能看,雖然不是每天,但至少維持一定的閱讀用戶。
  • Leon是一家速食餐廳,出門採購的室友說現在還兼賣日常用品,包含衛生紙。
  • 沐浴乳品牌 Molton Brown 免費派送香皂,購買人只要付運費就能領,但已經被領完了。
  • 不少商家推出NHS員工優惠,讓醫療人員享用到半價服務,甚至一天可以換取免費的一餐,聊表尊敬與感謝。
  • 週四晚上8點的 Applause for NHS 是家家戶戶會到家門口或窗前鼓掌(或設法發出各種噪音)表示對醫護人員的感謝。有人覺得這很沒有實質意義、甚至是政治操作,但當大家都隔離在家,這種凝聚情感的力量還是挺正面的,我很喜歡。(以及終於看見鄰居們的廬山真面目)(這個活動我第一次知道的時候是看到西班牙人在做,英國能響應,我覺得很好)
  • 藝術圈也沒閒下來,皇家歌劇院、英國電影協會等都推出線上免費演出,博物館也開始廣推其實一直都存在的線上館藏。對很多英國人來說,藝術是生活必需品,而供給藝術的人,也沒有小看自己被需要的力量。
(還有知道什麼福利的捧油,歡迎補充)
於是民間都動起來了,政府再進一步要求lockdown,似乎也就更能被人民接受了。人民與政府之間微妙的依存/攻防關係,我只能說,他們彼此其實真的很懂彼此!最後看看女王溫馨的演說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