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找雙好鞋上路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一陣子到南部演講,接送我來回高鐵站的朋友忽然說:「你們台北人都比較瘦!」「咦?!」我好奇他為什麼有如此感覺。
「因為你們台北人都搭捷運,上上下下走樓梯,然後從捷運站到目的地也是會走上一段路,不像我們到哪兒都開車或騎摩托車直到門口,根本就沒有機會走路。」
想一想的確好像也是如此,在東京或巴黎習慣搭乘捷運通勤的人,身材似乎也比較纖細些。不過,這些年除了走路上下班之外,為了健康目的的走路也蔚為風潮,甚至更進階到為了休閒或心靈層次的走路。
我喜歡隨心所欲地走路,隨處暫停稍歇。這種漂泊是我需要的生活。天色美好在優美的景緻中不疾不徐,一步一腳印地走路,邁向旅途盡頭某個宜人的事物;在所有的生活方式中,就這種方式最討我歡喜。
的確,行走可以是散步、漫遊、晃蕩的休閒,也可以是實用性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求生存的拓荒;行走更可以是從養生到心靈禪修的一種方式。宗教的虔敬者以沿街托缽、甚至用幾跪幾叩的苦行,甚至可以說是化身為暮鼓晨鐘來敲醒世人。
自古以來,僧侶有種修行的功課,就稱為「經行」,不斷地走路,有意識地藉著走路靜下心,進而觀照全身。澳洲原住民從遠古至今足跡穿梭於廣漠的大地,編織成夢的路徑,他們經由記誦吟唱夢的歌聲中,找到自己與腳下土地的位置。
大約十年前,來自比利時的朋友巴特在家裡用電腦秀出他花了數十天徒步行走的西班牙聖雅各朝聖之旅,這段旅程就成了我等待中的夢幻之旅。
這些年周邊好朋友一起蝸行台灣,漫遊徒步行走台灣的步道後,一些世界知名的朝聖步道就成了我們朝思暮想的夢幻之旅,除了這條從歐洲各地前往西班牙西北邊的聖雅各大教堂外,還有近點的日本四國的遍路八十八間廟的一千多公里步道的旅程。
前些年我們真的到日本四國去走遍路之旅,不過因為時間關係,無法空出五十多天,所以我們就去了頭幾間寺廟跟最後幾間寺廟,也算有始有終吧!
四國遍路是追隨日本平安時代的空海大師(又稱弘法大師,是唐朝時到中國長安留學的學問僧)的足跡,這八十八間廟大致繞著四國島一圈,位於四個縣內,也因此被分為四個道場,第一間廟從面對鳴門海峽的靈山寺起,稱為發心之道場,高知縣稱為修行的道場,愛媛縣是菩薩的道場,最後幾間廟在香川縣,稱為涅槃的道場。
起始站靈山寺有賣朝聖專用的斗笠、白衣服、白書包及手杖,整個一千多公里步道路線上,隨時隨處都有如此穿著的人在行走著。
聖雅各朝聖的路徑跟其他聖地不同的地方,或許自古就宣稱有神奇的療癒功能,在九百年前出版的「聖雅各朝聖指南」裡,就列出不同路徑前往會有不同的療效。
在古代朝聖是非常辛苦與危險,但是為什麼人還是要朝聖?最多的是要表明自己對信仰的虔誠,另外踏上朝聖之路也可以是犯下重大錯誤之後的贖罪方式,也有的是為了祈求,為他生病的家人或朋友,祈求神的祝福。
當然,在現代,踏上朝聖之旅的人,不見得是因為宗教的因素,而是追求一場心靈的療癒之旅,我相信也有的只是為了走路,長時間的走路。
長途健行是非常吸引人的經驗,這種不趕行程,就是為了走路而走路,哪時候達目的地都無所謂,甚至根本就沒有目的地,這種長途健行是我夢想中的奇幻旅程。
從小至今,我一直都很喜歡走路,走路的感覺很踏實,而且它是有意識的行為之中,和呼吸、心跳等無意識的身體韻動最為接近的,因此走路雖是屬於生理上的動作,卻可以從中激發出心靈的思維與領悟。
除了這種長時間的步行之外,也有人遵照專家的建議,力行一天走一萬步的健康生活,但是只要我們上路了,千萬要記得選雙舒適的好鞋子,因為腳承受著全身的重量,若穿不合腳的鞋子,除了足部會受傷,甚至會影響到膝關節,髖關節或下背痛等全身健康。
走路鞋首先當然不能是高跟鞋,也不要用太軟的鞋墊,會因為支撐力不夠造成壓力不均,倒是鞋跟的部分要有適當的足跟墊,尤其年紀愈大,足跟的脂肪萎縮,失去避震,緩衝的功能,另外也要注意容納腳趾部分的鞋子楦頭也要大一點,讓五根腳趾能舒適的伸展。
也有專家建議,買鞋最好在下午或晚上,因為從早站或走到晚上,全身的血液淋巴比較容易集中到腳底,也就是說,這時候腳會比較浮腫,這時候選鞋子,會稍微大一點,穿起來也比較舒服,而且試穿時兩腳都要試,因為很多人的腳左右大小不一,挑鞋時以大的那隻腳為準,同時穿平常戶外活動時會穿的襪子去試穿,綁好鞋帶後,確定五個腳趾都能充分自由活動為準。
鞋底也是有學問的,前三分之一要柔軟容易彎曲保護細長的蹠骨;而後面三分之二要堅硬牢固,才能完整含住腳跟及阿基里斯腱,吸收腳踩地的衝擊力道,因此鞋子前三分之一應該用手可以輕鬆地翻折,但是中段以後,卻需硬到無法扳折;也有專家建議,最好能買三到四雙走路鞋每天替換著穿,因為穿不同的鞋子時,肌肉的施力方式與角度也會不同,可以讓腳部不同的跟腱肌肉休息,而不至於過勞而受傷。
這個時代通常走路本身就是目的,我們工作辦事情時會以交通工具來達到效率的要求,但是當我們穿上走路鞋往郊外走,找到步道後,步道不再是「過渡」,從一條步道到另一條步道,永遠在自然野地中,從一間旅舍到下一間旅舍,從一棟山屋到另一棟山屋,沒有一晚睡在同一張床上,這些室內只是暫歇,讓我們能在醒來後繼續走在大自然中的過渡。
因為沒有目的地,總是在走,所以時間不再重要,日子也更加悠長。
不斷走路,不再心懷功利與期待,只是走著,慢慢的天地間會有股溫柔的力量擁抱著我們,只要走路,不斷地前進。
就像法國哲學家盧梭在他寫的「懺悔錄」裡這麼寫著:「我喜歡隨心所欲地走路,隨處暫停稍歇。這種漂泊是我需要的生活。天色美好在優美的景緻中不疾不徐,一步一腳印地走路,邁向旅途盡頭某個宜人的事物;在所有的生活方式中,就這種方式最討我歡喜。」
是的,在追求迅速的時代,許多人開始警覺到「慢下來」使我們的心靈、精神或生理都更為健康,也發現步調慢一點,才能感受多一點、體會多一點、享受也多一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蔬菜跟水果有什麼不一樣?  這不是腦筋急轉彎式的問題。站在人類角度,蔬菜跟水果都是促進我們健康的重要食物來源,但是,假如站在植物的立場來看,蔬菜跟水果究竟有什麼不同?  答案是,植物的水果是很願意被動物吃掉的,而蔬菜是牠們很不願意被吃的。  水果裡面有種子,所以植物希望動物能藉由吃牠的果實來幫牠們
 最早對於新冠病毒大家以為如同SARS,症狀主要是發燒,於是到任何地方幾乎都有人在門口把關量體溫,後來發現有不少患者並沒有發燒,但是卻有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的症狀,甚至有拉肚子……等非典型的表現。  這下子有過敏體質的人就麻煩了,搭捷運、參加活動,甚至走在路上,即便已經戴了口罩,但是不時的流鼻涕或打噴嚏
 居家避疫已超過三個月,這一百天,究竟是多出來的,還是消失的歲月?  有研究顯示,人類在被迫降低與人實際接觸,也就是社交隔離的初期,會很開心,甚至興奮,名正言順地睡覺睡到自然醒,不用上班打卡整天上網追劇,真是撿到的幸福時光,但是到了第三周開始,情況開始轉變,欠缺與人接觸的孤立與寂寞感讓人的壓力增加,
 因為疫情關係,很多已屆熟齡的朋友不敢出門,原本每天會到公園活動筋骨,或者到近郊步道走走,如今只能待在家裡,看電視追劇吃零食,每個人身材似乎都胖了一圈,煩惱不知該如何是好。 對於熟齡族而言,肌力訓練比有氧運動還重要,不過即便想做有氧運動,如果不嫌單調的話,原地跑步算是有氧運動,也可以在家裡完成。
弔詭的是,被停止的世界地球日,反而呈現出較為友善的地球空間。    除了當作新聞花絮報導的似真似假的訊息:那個國家偏遠小鎮有野生大型哺乳動物漫遊,那個城市有野生狐狸在空無一人的地鐵站裡搭電扶梯……    其實也可想而見,原本受遊客干擾的海龜上岸產卵的沙灘,因為疫情管制不再有人時,小海龜的孵育率大
 總覺得人要從別人的經驗裡學習,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因為會有所體會的人,不勞你多說,他自然就會去做,但是無法體會的人,任憑你苦口婆心,他仍是我行我素。  簡單講,懂的人,你其實不用說;不懂的人,說了也沒有用。  假如世間事真的如此,那麼多年來不斷寫文章,不斷地演講,豈不是庸人自擾嗎?  也許是,就如
 蔬菜跟水果有什麼不一樣?  這不是腦筋急轉彎式的問題。站在人類角度,蔬菜跟水果都是促進我們健康的重要食物來源,但是,假如站在植物的立場來看,蔬菜跟水果究竟有什麼不同?  答案是,植物的水果是很願意被動物吃掉的,而蔬菜是牠們很不願意被吃的。  水果裡面有種子,所以植物希望動物能藉由吃牠的果實來幫牠們
 最早對於新冠病毒大家以為如同SARS,症狀主要是發燒,於是到任何地方幾乎都有人在門口把關量體溫,後來發現有不少患者並沒有發燒,但是卻有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的症狀,甚至有拉肚子……等非典型的表現。  這下子有過敏體質的人就麻煩了,搭捷運、參加活動,甚至走在路上,即便已經戴了口罩,但是不時的流鼻涕或打噴嚏
 居家避疫已超過三個月,這一百天,究竟是多出來的,還是消失的歲月?  有研究顯示,人類在被迫降低與人實際接觸,也就是社交隔離的初期,會很開心,甚至興奮,名正言順地睡覺睡到自然醒,不用上班打卡整天上網追劇,真是撿到的幸福時光,但是到了第三周開始,情況開始轉變,欠缺與人接觸的孤立與寂寞感讓人的壓力增加,
 因為疫情關係,很多已屆熟齡的朋友不敢出門,原本每天會到公園活動筋骨,或者到近郊步道走走,如今只能待在家裡,看電視追劇吃零食,每個人身材似乎都胖了一圈,煩惱不知該如何是好。 對於熟齡族而言,肌力訓練比有氧運動還重要,不過即便想做有氧運動,如果不嫌單調的話,原地跑步算是有氧運動,也可以在家裡完成。
弔詭的是,被停止的世界地球日,反而呈現出較為友善的地球空間。    除了當作新聞花絮報導的似真似假的訊息:那個國家偏遠小鎮有野生大型哺乳動物漫遊,那個城市有野生狐狸在空無一人的地鐵站裡搭電扶梯……    其實也可想而見,原本受遊客干擾的海龜上岸產卵的沙灘,因為疫情管制不再有人時,小海龜的孵育率大
 總覺得人要從別人的經驗裡學習,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因為會有所體會的人,不勞你多說,他自然就會去做,但是無法體會的人,任憑你苦口婆心,他仍是我行我素。  簡單講,懂的人,你其實不用說;不懂的人,說了也沒有用。  假如世間事真的如此,那麼多年來不斷寫文章,不斷地演講,豈不是庸人自擾嗎?  也許是,就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朋友說要去山上拜拜,問我要不要去,當然去啊,所以就兩台車子開著往中和的洪爐地去,穿過高速公路,來到半山的停車場,看到有位置就趕快先停下。首先要面對的就是一長串階梯,我記得上一次來也爬得累得半死,想說我怎麼忘了,好像更上面還有一個停車場,有些後悔,可惜來不及了。 我想著自己怎麼會如此輕率,如果早點想
Thumbnail
3月底回了一趟台灣,這次依舊來去匆匆,但除了該赴的約,行程外還是多了些插曲,這種一攤接一攤的生活雖然很累,心境上卻讓我感到年輕了好幾歲。 前資深台北人的台北生活 「喂?你現在在哪?」 「我在善導寺附近,啊你勒?」 「我剛跟朋友吃完飯現在正在散步回台北車站的路上啊。」 「那從哪過來啊
Thumbnail
將走路視為一種修行,讓身體回歸到最本真的狀態,這便是身體與心靈的對話。這種體驗與爬山、騎單車十分相似,肉體上的疲勞常常與心靈上的自我對話交織不斷。「我為什麼要這樣做?」、「我在這裡的目的是什麼?」、「這樣做的意義在哪裡?」、「我是誰?」⋯⋯ 幾年前隨著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的經驗,讓我更深刻地體會
Thumbnail
在嘉義市慢步而行,空間上依循著城市歷史與道路規劃,行進中細細品味巷弄中的古老廟宇、轉角處的質樸老木屋,更可靜下心來沈浸在這緩慢而真實的城市生活脈動,與自我內心連結,感受自由放鬆的氛圍。這是一趟發現的旅程,跨出的每一步都是外在環境的探險和內心世界的探索旅程。來一趟慢旅行,行進呼吸間找回自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和親姊妹的旅行經歷,在楓葉盛景中放鬆心情,遇見美麗的寺院景色,享用當地美食。文章充滿感性和情感描寫,旅遊心得豐富,適合喜愛旅行心靈之旅的讀者。
Thumbnail
愛上走路、感受當下的美。每一步都要像「國王在奏摺上蓋印章」一樣謹慎仔細、全神貫注。「提起腳。吸氣。向前踏步,先放下腳跟,然後是腳趾。呼氣。感受腳底穩定地踏在大地上。」
⋯⋯仍記得上次跟媽媽和妹妹到東京旅遊,選擇了租住在皇宮附近的一間酒店,不過是五分鐘的步行距離便去到皇宮的外圍,那次跑步的體驗真的非常良好,雖然溫度只有約莫五、六度,而且還因為行程的緣故而只能夠於晚上出發,但皇宮的外圍原來是一個非常熱門又理想的跑步地方;這次去到京都和大阪,不知道會否跑在街頭呢?⋯⋯
Thumbnail
在西班牙「巴塞隆納」想參加腳踏車遊覽,依據廣告指示我到了「巴塞隆納大教堂」,剛好那邊有很多棚子是準備禮拜天的市集。時間還早就到小攤吃些零食。順便我問路腳踏車店在哪裡?第一個人英文不是很好,但是他至少點了方向。 但我沿方向走去以後,發覺是一個小教堂不太放心,我又出來之後繞一大圈,還是沒有找到。一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朋友說要去山上拜拜,問我要不要去,當然去啊,所以就兩台車子開著往中和的洪爐地去,穿過高速公路,來到半山的停車場,看到有位置就趕快先停下。首先要面對的就是一長串階梯,我記得上一次來也爬得累得半死,想說我怎麼忘了,好像更上面還有一個停車場,有些後悔,可惜來不及了。 我想著自己怎麼會如此輕率,如果早點想
Thumbnail
3月底回了一趟台灣,這次依舊來去匆匆,但除了該赴的約,行程外還是多了些插曲,這種一攤接一攤的生活雖然很累,心境上卻讓我感到年輕了好幾歲。 前資深台北人的台北生活 「喂?你現在在哪?」 「我在善導寺附近,啊你勒?」 「我剛跟朋友吃完飯現在正在散步回台北車站的路上啊。」 「那從哪過來啊
Thumbnail
將走路視為一種修行,讓身體回歸到最本真的狀態,這便是身體與心靈的對話。這種體驗與爬山、騎單車十分相似,肉體上的疲勞常常與心靈上的自我對話交織不斷。「我為什麼要這樣做?」、「我在這裡的目的是什麼?」、「這樣做的意義在哪裡?」、「我是誰?」⋯⋯ 幾年前隨著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的經驗,讓我更深刻地體會
Thumbnail
在嘉義市慢步而行,空間上依循著城市歷史與道路規劃,行進中細細品味巷弄中的古老廟宇、轉角處的質樸老木屋,更可靜下心來沈浸在這緩慢而真實的城市生活脈動,與自我內心連結,感受自由放鬆的氛圍。這是一趟發現的旅程,跨出的每一步都是外在環境的探險和內心世界的探索旅程。來一趟慢旅行,行進呼吸間找回自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和親姊妹的旅行經歷,在楓葉盛景中放鬆心情,遇見美麗的寺院景色,享用當地美食。文章充滿感性和情感描寫,旅遊心得豐富,適合喜愛旅行心靈之旅的讀者。
Thumbnail
愛上走路、感受當下的美。每一步都要像「國王在奏摺上蓋印章」一樣謹慎仔細、全神貫注。「提起腳。吸氣。向前踏步,先放下腳跟,然後是腳趾。呼氣。感受腳底穩定地踏在大地上。」
⋯⋯仍記得上次跟媽媽和妹妹到東京旅遊,選擇了租住在皇宮附近的一間酒店,不過是五分鐘的步行距離便去到皇宮的外圍,那次跑步的體驗真的非常良好,雖然溫度只有約莫五、六度,而且還因為行程的緣故而只能夠於晚上出發,但皇宮的外圍原來是一個非常熱門又理想的跑步地方;這次去到京都和大阪,不知道會否跑在街頭呢?⋯⋯
Thumbnail
在西班牙「巴塞隆納」想參加腳踏車遊覽,依據廣告指示我到了「巴塞隆納大教堂」,剛好那邊有很多棚子是準備禮拜天的市集。時間還早就到小攤吃些零食。順便我問路腳踏車店在哪裡?第一個人英文不是很好,但是他至少點了方向。 但我沿方向走去以後,發覺是一個小教堂不太放心,我又出來之後繞一大圈,還是沒有找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