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8|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如何創造有益思考的環境--有機茶園的低調奢華

    昨天上了褚士瑩的線上哲學課,這次的主題是師培課程,除了幫助自己思考,這堂課要訓練的是如何幫助他人思考。我沒有上過其他思考課,倒是受了很多教育訓練,這次準備迎接褚士瑩如何為我帶來衝擊吧!
    主題是:如何創造有益思考的環境?
    阿北從有機野放茶園的故事談起,他的外國朋友跟他說要去拜訪台灣一名特別的茶農,在台北近郊石碇,很難想像這樣的地方如何種出頂級好茶。一見到高先生他正徒手炒茶,低溫烘培,炭火是微熱的,有潔癖的他不讓其他任何人碰他的茶,甚至洗手要跑去溪邊,不用任何乾布擦拭,自然風乾。這樣烘焙的節奏極為緩慢,當別人炒茶只要2-3天時,他費時長達三個月。
    高先生接著帶他們去茶園看看,主人脫掉腳上嶄新的Timberland,赤腳往山上走,阿北和朋友因為怕蛇選擇不脫鞋。爬了許久一陣,才發現其實這全都在茶園裡,他的野放茶樹非常高,和一般我們看到整齊劃一的茶園極為不同,分布零散,只要雜草不超過樹的高度,高先生都不會進行修剪。他的土非常鬆軟,甚至可以吃,有別於其他茶園堅硬的土,因為這片環境的各種動物會形成生態平衡,穿山甲會翻土鬆土。原來脫鞋是為了感受土的柔軟度,隨時觀照這個環境。主人唯一做的事,是確保這片土地不受外力干擾,使其自然地生長著。他每天只在茶園裡生活,跟這裡的萬物共存。
    由於野放產量極低,他的茶一斤賣12萬,銷售給非常頂級的客戶。他連泡茶都用一種非常緩慢的節奏,從溪邊汲水,低溫泡茶,水滾後慢慢降到45度才開始泡,泡到可以喝,嘴邊適合的溫度,又是一種緩慢。下一杯不知道何時會有,因為留白是重要的。高先生說著:「我的茶很耐泡,可以泡個2-3天。」有錢、很多時間,才有機會品嚐到這杯低調奢華的好茶。「生活、平衡、心定」是他的有機茶園哲學。不比賽,只好好生活著,平日不下山,一年去一次京都,因為有一群京都茶農,想要看他怎麼生活,他們覺得「知道這個人怎麼生活,才懂他怎麼種茶。」
    • 如果你的教室,是一座有機茶園,最重要的三個元素是什麼?
    阿北讓大家在google文件上紛紛作答,進行討論。我的答案:a. 教師對整個環境的覺察b.讓每個人做自己,創造屬於他們的平衡和規則、c.教師知道自己要什麼,有中心思想。大家的答案很多,包括時間、耐心、資源、自由等。
    阿北問著,這是高期待還是低期待?體制外教育是高期待還是低期待?期待很高且付出很高的成本,這是奢侈。大家列的哪一樣不奢侈呢?
    後來阿北有個學生,說他們老家安徽家家戶戶門口都有像這樣一兩棵的菜園茶,有機栽種,不過不會有人拿去賣。這樣的茶,跟他的有機茶園還不是一樣,甚至可能喝不出來菜園茶跟有機茶有何不同,但沒有人要買。不過他知道,這樣的茶放越老,價值越高。所以菜園茶跟有機茶園本質一樣嗎?
    • 如果你的教室是菜園茶,最重要的三個元素是什麼?
    我的答案:順其自然、人人都可得、沒有比較衡量的市場(不以此維生)
    • 有機茶園跟菜園茶,有什麼相同點和相異點?
    我的答案是:相同點是順其自然,相異點是中心思想。
    這兩種茶如果本質都一樣,都是野放自然栽種法,唯一的差別就是市場價值,外在給予的判斷,包括主人如何看待這些茶樹,有沒有拿去市場上賣。仔細一想,就是主人如何看待他的茶樹,繼而產生的行動,例如是否以此維生、花費多少精力在上面等。
    這個關於教育的重要譬喻,對我而言有機茶園是華德福,菜園茶是偏鄉部落的學校。兩者本質一樣嗎?若是一樣,在教育上的啟示是什麼?是家長、老師對孩子是否高期待。如果在山上美好大自然長大的孩子,家長順應著四季節奏、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教養方式,並對部落的孩子有高期待,他們會非常有價值。我想到在美國唸博士班的羅以。也放手讓孩子去市場上看見自己的價值,而不是不讓他去市場上賣,只能呈現價值0元,說我們的孩子只能回山上種田啦。
    但為什麼我們就是會覺得兩者教養出來的小孩不一樣?因為現實是部落人對自己不夠有信心,也以外在社會價值判斷衡量自己,而不是去自己去打造出獨一無二的價值,並有自信地告訴別人。還有現在主流教育環境就不是一個自然有機野放的美好環境,還必須抵抗這些(例如手機、學校規矩與制度),才能突破重圍。所以華德福其實是在抵抗主流,創造出有機自然的環境。整體而言,最大的重點還是來自家長對孩子的高期待。
    但大家聽到高期待都是害怕的,害怕高期待給孩子形成壓力。如果是高期待而不隨便動手塑造,重點在給孩子自然成長的有機環境,關注、觀察而不動手,那就是一種充分的信任了!如果對部落的孩子有高期待,願意讓他去市場考驗,讓他去呈現自己的價值,而非覺得他們只能回家種菜。
    阿北提醒我們重要的心態:
    • 有時候你是因為相信而得到的知識,你未必是客觀的。
    • 和我們相反意見者與我們的意見,也許根本是相同的。
    另外延伸的議題是:
    • 你希望的教育環境是想要像菜園茶那樣平常的環境,還是像高先生茶那樣獨特的環境?
    如果能夠普及這樣的有機環境,當然很好啊,只是我們似乎都回不去了,只能刻意的營造那樣的有機環境。但以我個性,某個程度就是想要跟大家不一樣的非主流吧!但不為了獨特而獨特,而是清楚自己要的價值是什麼。
    高先生後來茶葉產量不夠,但他賣他獨特的炒茶技藝,儘管沒那麼高價,但也比原本價格多了兩三倍,因為他的技藝形成了他獨特的品牌。
    • 在教育上追求獨特品牌是好事嗎?
    我對名牌的態度一直是,裡外兼具,盡量不只因為名聲而盲目迷信名牌,但願意去接觸看看,若真正有一套獨特的方法,會覺得追求獨特品牌是一件不錯的事。
    課後反饋:
    1. 你喜歡的部份?故事充滿感動與譬喻,很高明又動人。還有很喜歡阿北的提醒非常溫柔,協助大家往內看的自我覺察,讓人不會覺得被攻擊起防衛心卻又如夢初醒,好想學這個。
    2. 你不喜歡的部份?比較感受不到同學的氛圍,但是好處可以很專心在講述者身上。
    3. 你驚訝的部分?原來教育需要的耐心跟等待是一種奢侈,以前都把耐心當成教師必備能力,常常責怪自己耐心不夠,換個觀點,這是一種奢侈,突然有種愛馬仕的高級感,頓時都優雅從容了起來。
    4. 你疑問的部分?阿北在帶互動討論時,怎麼決定要跟誰討論?透過討論所帶出來的東西是精心設計過某些重點一定要帶到,還是憑著內在涵養、專注傾聽、隨機迸發,也未必知道討論會走向哪裡的?
    • 所以到底如何創造一個有益思考的環境?
    放輕鬆、慢下來,帶領者好好感受大家、讓大家自在做自己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