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從柏拉圖的洞穴出發,理解義大利人文主義的分流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柏拉圖的洞穴是西方哲學中影響最深遠的譬喻。
一群居住在洞穴中的人,從未見過外面的世界。他們背向洞口被鎖轉、無法轉頭看見彼此之外,也只能藉由一把火所產生的映像與影子認識世界。如果有過路的人開口說話,洞裏的人也很自然地會以爲是陰影在說話。如果有一天,一名囚犯突然掙脫束縛,接著轉向光明,必定會因洞外的強光感到暈眩疼痛。他需要先看看如夜空星辰或水中倒影等幽暗之物,才能在光天化日之下看到其他事物。最後,他將看見太陽本身,了解到正是太陽決定了四季,也讓他能夠察覺一切。
在這譬喻當中,柏拉圖試圖說明,我們作為思考者的任務就是嘗試穿過日常生活中魅惑人們的幻象和陰影,去認識太陽和其他發出理智之光的事物。這些理性之光對柏拉圖來說就是「善」的原型。
唯有人們認識了「善」,人間才有「正義」可言。
這種認識應當與柏拉圖的老師蘇格拉底的遭遇有關。
蘇格拉底之死 圖片來自 fineartamerica
西元前 399年 ,三個雅典公民對蘇格拉底提出法律上的控告,指控蘇格拉底褻瀆雅典的神祇,腐化雅典的年輕人,並要求將蘇格拉底處以死刑。
根據柏拉圖的記載,面對這樣的指控,蘇格拉底毫不退縮,而且堅強地反擊:
只要我一息尚存,就不會停止實踐哲學 ⋯⋯ 無論你們是否將我入罪,即使必須死上千百回,我都不會改變信仰。
蘇格拉底之死對柏拉圖是沈重的打擊,柏拉圖後來遊歷西西里島、義大利和埃及等地,又參加戰役獲得勳章。最後他領悟到要唯有透過教育而非參政才能發揮政治影響力,於是成立 Academy ( 學院),致力於科學與哲學研究與教導。柏拉圖成立的這所學院維持了近九個世紀,直到後來查士丁尼皇帝譴責其為異教徒結社,學院才因此而關閉。
由於基督徒並沒有自訂一套教育體系,因此早期教會還是非常倚賴希臘的哲學和邏輯學替基督教義解釋,這也使大量希臘和羅馬的知識成就保存了下來。
歐洲經歷了幾百年的混亂後,在哲學思想上出現了三種不同模式: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28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紅柿質子的曬書天地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52會員
425內容數
曬書天,好奇地。 文圖連播,播出新識界。 紅柿子在這方小天地不只曬書,也曬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活字印刷術帶動了「自己的聖經自己讀」的風潮,也讓歐陸的人們開始質疑天主教會發行的「贖罪券」。但是,英格蘭的亨利八世巧妙地在天主教會和馬丁路德的新教倫理找到了第三條路,只是擔任大法官的摩爾並不同意。摩爾的烏托邦雖是空想,但也大大影響了歐洲後來的思潮。
百科全書派被視為法國啟蒙性的代表,但是法國政局的演變卻出乎百科全書派的預料之外。到底,什麼是理想的政治體制? 什麼樣的體制才符合人與人間的「仁慈」原則,仍待當代哲人思考。
浮士德 (Faust)是歌德(Goethe)的代表作,由一系列敘事詩、抒情詩、戲劇與歌劇主人翁組成,是歌德傾注畢生心力所寫成。但跳脫中世紀基督宗教的眼光,浮士德的主題也許不是與魔鬼交換的故事,而是人類面對自然的難題。
這是紅柿子寫的「歐陽孜:行墨」行前導讀,一方面回顧書法史的發展,一方面提醒大家品讀現代書法的重點。
活字印刷術帶動了「自己的聖經自己讀」的風潮,也讓歐陸的人們開始質疑天主教會發行的「贖罪券」。但是,英格蘭的亨利八世巧妙地在天主教會和馬丁路德的新教倫理找到了第三條路,只是擔任大法官的摩爾並不同意。摩爾的烏托邦雖是空想,但也大大影響了歐洲後來的思潮。
百科全書派被視為法國啟蒙性的代表,但是法國政局的演變卻出乎百科全書派的預料之外。到底,什麼是理想的政治體制? 什麼樣的體制才符合人與人間的「仁慈」原則,仍待當代哲人思考。
浮士德 (Faust)是歌德(Goethe)的代表作,由一系列敘事詩、抒情詩、戲劇與歌劇主人翁組成,是歌德傾注畢生心力所寫成。但跳脫中世紀基督宗教的眼光,浮士德的主題也許不是與魔鬼交換的故事,而是人類面對自然的難題。
這是紅柿子寫的「歐陽孜:行墨」行前導讀,一方面回顧書法史的發展,一方面提醒大家品讀現代書法的重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西元前三世紀,斯多葛派由芝諾創立。根據第歐根尼的紀錄,當時還是商人的芝諾在希臘無意間從一位書商那讀到色諾芬《回憶蘇格拉底》,其中對蘇格拉底的描述讓他印象深刻,因此走上哲學之路。我們對愛比克泰德所知甚少,出生時可能是奴隸,他的名字說明他的身份地位,希臘文 épiktétos即表示「買來的」。
  亞里斯多德的觀察與分析向我們揭示了先蘇時期的古希臘哲學發展。最初,這些被認為擁有智慧的人,他們的「智慧」的對象是物質世界。他們是一些從事著理論性探究的「自然哲學家」。出於一種「對令人敬畏的自然之認知興趣」,這些探究者將人的思想從「製作具體工具」、「執行具體行動」這類工作中解放出來。
Thumbnail
在雅典的一個寧靜午後,蘇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們坐在一棵古老的橄欖樹下。微風輕拂,陽光透過樹葉灑在他們身上。弟子們圍坐在蘇格拉底身邊,眼中充滿了求知的渴望。 一位弟子問道:“老師,您能告訴我們什麼是觀察者、經驗者和解釋者嗎?” 蘇格拉底微笑著點頭,說:“讓我們來一起探索這些概念。首先,告訴我,你們
Thumbnail
柏拉圖《理想國》的“洞穴寓言”描述了一個從黑暗走向光明的哲學思考,揭示了人接受新事物和反思的過程,以及面對困難與痛苦時的掙扎。不斷嘗試尋求真理,並對知識與追求的光明抱有希望。
Thumbnail
📍哲學與心理學 當天講課的主題是班雅明的著作:「波特萊爾筆下第二帝國的巴黎」、「論波特萊爾的幾個主題」。 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應屬老師講解,從波特萊爾,並且同時也把佛洛依德精神分析的部分, 特別從「超越快樂原則」、「文明及其不滿」這兩本書中談到死亡驅力、死亡本能的慾望等等內容,先是從人類大腦皮
Thumbnail
  聽說哲學史有兩種教法,一種是從第一位哲學家泰勒斯(Thales)教起,按時間序(先蘇哲學、蘇柏亞、中世紀哲學、現代哲學)一路講下來;另一種則是從現代哲學之父笛卡兒(Descartes)講起,而我有幸第一次接觸哲學史便是從笛卡兒談起。為什麼是從笛卡兒談起?一開始我也不知道,只是聽著老師說笛
Thumbnail
在《悲劇的誕生》中,尼采分析了三種文化類型,即:「蘇格拉底文化」「藝術文化」和「悲劇文化」,又稱之為「理論的」「藝術的」和「形上學的」文化。 蘇格拉底文化代表是的以理性、科學知識為主的理論文化,認為理性的知識能夠解釋所有自然現象,此種審美蘇格拉底主義認為,凡要成為美的,就必須是理智的,
Thumbnail
在《理想國》中,有一枚能夠讓配戴者隱形的戒指。柏拉圖以此來質疑是否有天生正義的公民。通俗地說,就是當你不需要為自己的負面行動付出代價的時候,你還會是一個遵守道德規範的公民嗎?
Thumbnail
柏拉圖有個洞穴人的隱喻:人像是被囚禁在在洞裡的,他們把牆面的影子視為唯一的真實。 而諷刺的是,世界就是人類的巨大幻象,傳達真理的東西也是一種影子。當真理從文字、語言、五感傳遞出來時——真理再度被倒映在那面牆上了。 人類以為自己走出了洞穴。但其實這故事正是最大的諷刺:人類從未走出洞穴。
Thumbnail
西元前三世紀,斯多葛派由芝諾創立。根據第歐根尼的紀錄,當時還是商人的芝諾在希臘無意間從一位書商那讀到色諾芬《回憶蘇格拉底》,其中對蘇格拉底的描述讓他印象深刻,因此走上哲學之路。我們對愛比克泰德所知甚少,出生時可能是奴隸,他的名字說明他的身份地位,希臘文 épiktétos即表示「買來的」。
  亞里斯多德的觀察與分析向我們揭示了先蘇時期的古希臘哲學發展。最初,這些被認為擁有智慧的人,他們的「智慧」的對象是物質世界。他們是一些從事著理論性探究的「自然哲學家」。出於一種「對令人敬畏的自然之認知興趣」,這些探究者將人的思想從「製作具體工具」、「執行具體行動」這類工作中解放出來。
Thumbnail
在雅典的一個寧靜午後,蘇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們坐在一棵古老的橄欖樹下。微風輕拂,陽光透過樹葉灑在他們身上。弟子們圍坐在蘇格拉底身邊,眼中充滿了求知的渴望。 一位弟子問道:“老師,您能告訴我們什麼是觀察者、經驗者和解釋者嗎?” 蘇格拉底微笑著點頭,說:“讓我們來一起探索這些概念。首先,告訴我,你們
Thumbnail
柏拉圖《理想國》的“洞穴寓言”描述了一個從黑暗走向光明的哲學思考,揭示了人接受新事物和反思的過程,以及面對困難與痛苦時的掙扎。不斷嘗試尋求真理,並對知識與追求的光明抱有希望。
Thumbnail
📍哲學與心理學 當天講課的主題是班雅明的著作:「波特萊爾筆下第二帝國的巴黎」、「論波特萊爾的幾個主題」。 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應屬老師講解,從波特萊爾,並且同時也把佛洛依德精神分析的部分, 特別從「超越快樂原則」、「文明及其不滿」這兩本書中談到死亡驅力、死亡本能的慾望等等內容,先是從人類大腦皮
Thumbnail
  聽說哲學史有兩種教法,一種是從第一位哲學家泰勒斯(Thales)教起,按時間序(先蘇哲學、蘇柏亞、中世紀哲學、現代哲學)一路講下來;另一種則是從現代哲學之父笛卡兒(Descartes)講起,而我有幸第一次接觸哲學史便是從笛卡兒談起。為什麼是從笛卡兒談起?一開始我也不知道,只是聽著老師說笛
Thumbnail
在《悲劇的誕生》中,尼采分析了三種文化類型,即:「蘇格拉底文化」「藝術文化」和「悲劇文化」,又稱之為「理論的」「藝術的」和「形上學的」文化。 蘇格拉底文化代表是的以理性、科學知識為主的理論文化,認為理性的知識能夠解釋所有自然現象,此種審美蘇格拉底主義認為,凡要成為美的,就必須是理智的,
Thumbnail
在《理想國》中,有一枚能夠讓配戴者隱形的戒指。柏拉圖以此來質疑是否有天生正義的公民。通俗地說,就是當你不需要為自己的負面行動付出代價的時候,你還會是一個遵守道德規範的公民嗎?
Thumbnail
柏拉圖有個洞穴人的隱喻:人像是被囚禁在在洞裡的,他們把牆面的影子視為唯一的真實。 而諷刺的是,世界就是人類的巨大幻象,傳達真理的東西也是一種影子。當真理從文字、語言、五感傳遞出來時——真理再度被倒映在那面牆上了。 人類以為自己走出了洞穴。但其實這故事正是最大的諷刺:人類從未走出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