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的睡眠問題,媽媽們請停止自責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聊到孩子的睡眠狀況,是不是很常聽到:
『長大了就會好了!』
這是語嫣之前最常聽到的,尤其很多人會跟我或我先生說:『兩歲之後就會好了』,但我當時正在水深火熱的一歲前,兩歲對我感覺好遙遠,我都不知道我自己會不會撐不到兩年就夭折了,而且,我那時候都會想,要是兩歲還沒好怎麼辦?!!
也會聽到:『孩子準備好了就好好睡了。』
那是什麼時候?我真的有這樣追問過,常常得到的答案是:「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你耐心等他、給他時間,他會讓你知道的~」這回答對當時的我而言好沒有幫助啊!!!(抱歉這麼直白)
語嫣當時不知道誰專門寫3歲前幼教的書,就看了一堆針對3-6歲教養的蒙特梭利(所以都沒有寫到嬰兒睡眠),雖然因為大師的教育下,很理解、也很能接受「等孩子準備好」的說法,但是跳跳糖不睡好的狀況,真的不是我有沒有耐心而已,這完全賠上我的個人健康,因為我有整整半年、每天晚上幾乎沒有睡(八小時醒來九次的紀錄請見這裡),白天也自己帶孩子、一樣沒有休息時間,我感覺的到我的凋零:內分泌失調所造成的一些身體狀況慢慢出現,我很愛我的孩子,但是真的要燃燒自己的生命才能陪著他長大嗎?難道大自然沒有建構出一個比較合理的機制嗎?
而且隨著我的疲勞感不斷升高、試了一些睡眠方法不果的挫折感不斷累積,對先生的莫名不滿漸漸不斷湧出:不理解為什麼他下班不能更早到家,不理解為什麼到家陪一下孩子和我又要做別的事去,為什麼面對孩子恐怖的不睡,被影響的只有我一個人!!!不理解我只是量表裡沒有測出顯性產後憂鬱症而已,為什麼為了孩子整個世界倒了過來的人好像只有我!?
當時的狀況真的只能用『身心俱疲』來總結。
另外一個經典是:『我也是這樣走過來的。』
當我聽到別人這樣說時,我一開始會有種挫敗感,似乎我就是個不及格的母親,所以我對於身為母親必要的犧牲與難題,只想要快速找到能過通關的方法,我似乎跟這些『走得過來』的母親相比,我過度軟弱、沒有真心為孩子想、太在意自我......
然後我也會有點憤怒,我不理解為什麼因為你可以、我就要可以,為什麼會有『因為你有三個孩子,你都可以做到隨著他們自然發展到自己睡好,而我只有一個孩子,到底有什麼好抱怨的?!』的這種比較級,為什麼同樣身為母親,我們給彼此的不是支持,而是快速的『你怎麼這麼草莓』的批評!
我很慶幸(但也有點想敲自己的腦袋、怎麼沒有再早一點),在跳跳糖九個月的時候,我找到專業的睡眠顧問,讓孩子從此一夜好眠,尤其自己成為睡眠顧問之後,接觸到不論是台灣、紐西蘭、還是澳洲的家庭,孩子已經兩歲半、三歲半...都還是有睡眠上的狀況,我真心不敢想像如果當年,我僅僅相信『兩歲後、長大了就會好了』這句話,我和跳跳糖的日子會變怎樣......(還有我對老公的怨懟會變成怎樣...)
尤其當我後來才發現,協助孩子睡好的方法,根本只是回歸孩子天生就有的生理時鐘自然作息而已!當初以為自己很尊重孩子的發展,用心用力等著孩子『長大、長出一夜好眠的能力』,其實根本是在教養過程中,媽媽不夠理解孩子、又沒有接受到正確的知識,才不斷的錯過孩子能夠自己一夜好眠的機會,將他天生的能力給不斷的遮掩住!
這時候我真的就是抱著跳跳糖跟他說:『真的很抱歉,媽媽書念不夠,搞不懂你的睡眠需求,讓你辛苦了這麼多個月!』
寫到這裡,我想跟所有未退役黑眼圈媽媽、以及已退役黑眼圈媽媽說,我對跳跳糖歉疚感就這麼一句話的時間而已。
身為媽媽的我們,每個人都以愛出發、想給孩子最好的、想為他們做最正確的選擇,但是我們不是萬能的,做錯了、選錯了,都是走在為人父母一輩子的道路上,會一直遇到的事,重點不是我們對於自己犯下的錯誤有多自責,重點是我們如何陪伴著孩子走回更好的路上。
孩子睡不好,你不需要自責,我們當初只是不知道而已;現在、我們理解更多了,就從今天開始,一點一滴的陪著他回歸生理時鐘天然作息,讓他漸漸睡好!
當父母的這條路上,會有很多路人跟我們分享他們的經驗,他們很多不僅比我們資深、可能打怪的級數真的比我們高!他們真的都很厲害,說得頭頭是道!
不過每個家庭都有各種差異,這些差異會帶出不同的家庭選擇,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用心用力地學習:以非常尊重、和支持的心,去看待每個家庭的選擇(我自己也很用心用力在實踐這點)。
我成為嬰幼兒睡眠顧問最大的心願是:讓孩子安全的睡好睡滿、進而一家都好好睏。不是要求所有媽媽都讓寶寶能夠獨立睡眠,這完全是兩件事!即便我的孩子是自己入睡,不需要我陪,但每個家庭的選擇都是值得被尊重的,只要父母知道孩子需要睡飽,也盡力提供讓孩子安全的睡飽睡好的環境,那怎麼睡都好啊!
家庭選擇和狀況很多,千萬不要因為自己跟別人的選擇、或是跟一些專家的選擇不一樣,就先快速地擔心自己是否做錯。我們應該要全盤的了解每個選擇的差異性,理解專家建議的原因理由在哪,再加入我們自己家庭的狀況,最後做最適合我們的家庭選擇。
教養的路上,我們一路向前,在我們所能之下,往前走好,就好。
今天特別寫這篇掏心掏肺的文章,是希望能夠讓每個家庭都過得更自在。
最後,不論你的家庭需不需要寶寶睡眠顧問的協助,都祝福你,今晚、一家好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專修安全依附關係的國際認證嬰幼兒睡眠顧問。在嬰幼兒睡眠專業裡,結合Mary Main安全依附關係系統,安全圈教養,與美國RIE嬰幼兒教育理念,以親子間彼此尊重出發,協助家長,建立嬰幼兒良好睡眠習慣、穩定日常作息,讓孩子好好睡,全家一夜好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到底為什麼有的孩子就是無法睡過夜呢?這個問題可以刊登糖果家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榜首!所以今天糖果家好好睡為大家列出最常見的十大原因!
江湖父母界有個說法:『孩子孩子的作息都會不穩定會變來變去』,這是真的嗎? 這句話不是全錯,但也不是全對。 隨著寶寶漸漸長大,所需要的睡眠和清醒時間的確會慢慢改變;換句話說,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的清醒時間會漸漸延長,白天所需要的睡眠會漸漸減少。 不過,這個睡眠狀況並不會有很劇烈的改變....
什麼是恐怖的嬰兒四個月睡眠倒退呢?當寶寶出現: ✔ 白天小睡時間變短, ✔ 每睡45分鐘就醒來, ✔ 愈來愈難以哄睡, ✔ 夜裡醒來次數愈來愈頻繁、有時候每兩個小時就醒來一次!!! 那你家寶貝可能就中了!(或是說爸媽中獎了!!Oh~No~~~)
因為嬰幼兒睡眠顧問的身份,很榮幸有很多機會與許多不同的家庭合作,近距離了解他們的家庭狀況,所以很多時候,除了孩子怎麼睡好以外,也會聊到很多教養的問題。 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分離焦慮。 『每次離開孩子,她都像孟姜女哭倒萬里長城一樣,她就是分離焦慮比較嚴重的孩子。有什麼辦法可以改善嗎?』
『遇到語嫣之前,因為多多是第一個寶寶,完全沒當媽媽爸爸的經驗,剛出月子中心回到家,不懂寶寶為何一直情緒失控哭鬧不停,跟身邊的媽媽朋友求助,大家似乎也說這是氣質問題,只能認命自己生了一個高需求寶寶。』 新手媽媽Sweeny第一次跟我通話時,就不斷強調兩個月大的女兒多多是個高需求寶寶,情緒很容易失控.
寶貝長大了,語言能力愈來愈好,交涉能力也愈來愈好了啊!晚上睡覺時間一到,妳家是不是就出現一場鬥智、鬥體力的大戰了呢? 讓幼童在說好的時間好好躺平睡著,想像起來好像很困難!很多媽媽都只能祈求孩子早點斷電,這樣才能快點享受自由地滑手機時光! 其實,只要掌握好原則、用對方法,每天都可以讓幼童好好睡囉!
到底為什麼有的孩子就是無法睡過夜呢?這個問題可以刊登糖果家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榜首!所以今天糖果家好好睡為大家列出最常見的十大原因!
江湖父母界有個說法:『孩子孩子的作息都會不穩定會變來變去』,這是真的嗎? 這句話不是全錯,但也不是全對。 隨著寶寶漸漸長大,所需要的睡眠和清醒時間的確會慢慢改變;換句話說,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的清醒時間會漸漸延長,白天所需要的睡眠會漸漸減少。 不過,這個睡眠狀況並不會有很劇烈的改變....
什麼是恐怖的嬰兒四個月睡眠倒退呢?當寶寶出現: ✔ 白天小睡時間變短, ✔ 每睡45分鐘就醒來, ✔ 愈來愈難以哄睡, ✔ 夜裡醒來次數愈來愈頻繁、有時候每兩個小時就醒來一次!!! 那你家寶貝可能就中了!(或是說爸媽中獎了!!Oh~No~~~)
因為嬰幼兒睡眠顧問的身份,很榮幸有很多機會與許多不同的家庭合作,近距離了解他們的家庭狀況,所以很多時候,除了孩子怎麼睡好以外,也會聊到很多教養的問題。 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分離焦慮。 『每次離開孩子,她都像孟姜女哭倒萬里長城一樣,她就是分離焦慮比較嚴重的孩子。有什麼辦法可以改善嗎?』
『遇到語嫣之前,因為多多是第一個寶寶,完全沒當媽媽爸爸的經驗,剛出月子中心回到家,不懂寶寶為何一直情緒失控哭鬧不停,跟身邊的媽媽朋友求助,大家似乎也說這是氣質問題,只能認命自己生了一個高需求寶寶。』 新手媽媽Sweeny第一次跟我通話時,就不斷強調兩個月大的女兒多多是個高需求寶寶,情緒很容易失控.
寶貝長大了,語言能力愈來愈好,交涉能力也愈來愈好了啊!晚上睡覺時間一到,妳家是不是就出現一場鬥智、鬥體力的大戰了呢? 讓幼童在說好的時間好好躺平睡著,想像起來好像很困難!很多媽媽都只能祈求孩子早點斷電,這樣才能快點享受自由地滑手機時光! 其實,只要掌握好原則、用對方法,每天都可以讓幼童好好睡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手家長在面對各種問題時,期待得到即時有效的答案,但也許所有答案都在孩子身上。從親餵的吸吮習慣到睡眠訓練,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每個家長也有自己的底線和需求。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體悟和成長。
Thumbnail
終於在倒數第二天晚上 她媽媽才和我說 她大女兒在上學期某天晚上念了一篇自己寫的文章給她聽 內容是,她準備好如何自殺了 跳樓死相太慘, 所以她已經開始作計畫要如何蒐集安眠藥,如何美美的死去....
以前的她世界很小,總圍繞的父母;現在的她世界寬廣,充滿了驚奇與樂趣,該學習信任,放手讓她盡情探索了!
Thumbnail
想來筆記一下Baby M 睡眠訓練的過程。 *此篇非教學文,只是單純分享過程和心得給感興趣的家庭。 她現在五個半月,睡眠訓練滿16天。 晚上可以自行入睡11-13個小時不用人安撫。 白天三個小睡也都自行入睡。 我們家有非常需要睡眠訓練的理由。一個結合順風耳和豌豆公主體質的父親,與一個沒睡飽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看過動畫《龍貓》嗎?有一幕是小月和小梅的媽媽躺在床上對爸爸說:「懂事的孩子往往更讓人心疼。」畫面裡的母親,表情裡有很多的不捨。因為她明白當孩子表現得成熟懂事,代表內心壓抑了想耍賴、想偶爾不乖、想隨心所欲成為自己的渴望,並且盡量不惹人厭、不造成別人的麻煩。乖巧聽話的好處,是孩子換得了他人的喜愛;但付出
Thumbnail
無意間在某個醫生回覆了一則“不要看那些所謂的嬰兒睡眠專家建議”,沒想到得到幾十個網路媽媽的按讚,讓我知道,原來曾經在新手媽媽時期被一堆育嬰建議搞到焦慮的我並不孤單。 臉書原文是某醫生轉發新生媽媽私訊他2個月大的嬰兒無法睡16小時一事,我則回了(以下簡略重點): 少去看什麼自稱是嬰兒睡眠專家卻
剛生完孩子時,我們在醫院過了兩晚就回家了。因為我的孩子是母奶寶寶,嬰兒半夜一定會餓,所以我不假思索的選擇親子同床,這樣半夜我可以邊餵奶邊睡。但我沒想到的是,台灣與美國的父母多數都不支持親子同床的模式,理由是這樣可能會壓到新生兒。我迷惘了,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抱著寶寶去嬰兒床不是更危險嗎? 於是我
眼界決定孩子的世界 前言 對幼童來說不存在怕不怕?難不難?要不要等問題,有這些問題的是他的父母或者照顧他的人。而且,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照書教或者照網養,其實就是自我設限,把自己心智關閉起來,只看到或聽到自己認同的內容。例如,幼童喝奶,初當父親時,只知幼童須定時餵食,每四個小時要餵奶一次。休假回
早上和家人的談話勾起了我的防衛機制,也看到自己對於很多事的滑坡式定論。像是,一個晚上睡不好就等於不會好。寶寶晚上哭就等於我一個晚上都不能睡。這也是之前諮商師談過的幾點。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手家長在面對各種問題時,期待得到即時有效的答案,但也許所有答案都在孩子身上。從親餵的吸吮習慣到睡眠訓練,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每個家長也有自己的底線和需求。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體悟和成長。
Thumbnail
終於在倒數第二天晚上 她媽媽才和我說 她大女兒在上學期某天晚上念了一篇自己寫的文章給她聽 內容是,她準備好如何自殺了 跳樓死相太慘, 所以她已經開始作計畫要如何蒐集安眠藥,如何美美的死去....
以前的她世界很小,總圍繞的父母;現在的她世界寬廣,充滿了驚奇與樂趣,該學習信任,放手讓她盡情探索了!
Thumbnail
想來筆記一下Baby M 睡眠訓練的過程。 *此篇非教學文,只是單純分享過程和心得給感興趣的家庭。 她現在五個半月,睡眠訓練滿16天。 晚上可以自行入睡11-13個小時不用人安撫。 白天三個小睡也都自行入睡。 我們家有非常需要睡眠訓練的理由。一個結合順風耳和豌豆公主體質的父親,與一個沒睡飽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看過動畫《龍貓》嗎?有一幕是小月和小梅的媽媽躺在床上對爸爸說:「懂事的孩子往往更讓人心疼。」畫面裡的母親,表情裡有很多的不捨。因為她明白當孩子表現得成熟懂事,代表內心壓抑了想耍賴、想偶爾不乖、想隨心所欲成為自己的渴望,並且盡量不惹人厭、不造成別人的麻煩。乖巧聽話的好處,是孩子換得了他人的喜愛;但付出
Thumbnail
無意間在某個醫生回覆了一則“不要看那些所謂的嬰兒睡眠專家建議”,沒想到得到幾十個網路媽媽的按讚,讓我知道,原來曾經在新手媽媽時期被一堆育嬰建議搞到焦慮的我並不孤單。 臉書原文是某醫生轉發新生媽媽私訊他2個月大的嬰兒無法睡16小時一事,我則回了(以下簡略重點): 少去看什麼自稱是嬰兒睡眠專家卻
剛生完孩子時,我們在醫院過了兩晚就回家了。因為我的孩子是母奶寶寶,嬰兒半夜一定會餓,所以我不假思索的選擇親子同床,這樣半夜我可以邊餵奶邊睡。但我沒想到的是,台灣與美國的父母多數都不支持親子同床的模式,理由是這樣可能會壓到新生兒。我迷惘了,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抱著寶寶去嬰兒床不是更危險嗎? 於是我
眼界決定孩子的世界 前言 對幼童來說不存在怕不怕?難不難?要不要等問題,有這些問題的是他的父母或者照顧他的人。而且,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照書教或者照網養,其實就是自我設限,把自己心智關閉起來,只看到或聽到自己認同的內容。例如,幼童喝奶,初當父親時,只知幼童須定時餵食,每四個小時要餵奶一次。休假回
早上和家人的談話勾起了我的防衛機制,也看到自己對於很多事的滑坡式定論。像是,一個晚上睡不好就等於不會好。寶寶晚上哭就等於我一個晚上都不能睡。這也是之前諮商師談過的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