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陳亭瑜、邱羽瑄 ▎ 攝影:張耀翔
假日的大溪老街,人潮熙來攘往,熱鬧非凡,但一踏進和平路 48 號的源古本舖,喧囂聲瞬間隱去,空氣間流動的寧靜分子,讓心情瞬間平靜,一股回到家中的踏實感油然而生。
源古本舖曾是大溪遠近馳名的老餅鋪「古裕發商號」,走過百年歷史,腳下龜裂的地磚,見證了當年商賈雜沓的景象,也見證糕餅傳統產業的興衰。雖然這裡已不再有甜蜜的糕餅飄香,但古家後人重返家園,重新整理修復這棟孕育家族 180 年歷史的老屋,在紛擾的大溪老街上,打造一處溫暖靜謐的所在。
歲月靜好,日常依舊,源古本鋪的寧靜革命正悄悄展開。(Source:財團法人桃園市文化基金會)
驀然回首,發現家才是生活的寶藏
「斑駁就斑駁,這些斑駁的存在,記憶了過去住在這裡的人的軌跡。」古正君的語氣,溫柔而堅定。
古正君,古家第五代傳人,曾經毅然決然離開童年成長的大溪老街, 走出世界追求夢想,卻在 700 公里以外的上海, 看見自己的老家出現在會議簡報上。那時,古正君發現自己竟開始「想家」。
今日的源古本舖,就是眼前這位在外面繞了一大圈終於回家的女子,歷經說服家族成員、發揮廣告業老本領吸引社會關注、向政府單位爭取修繕經費……等漫長而困難的任務,花費 10 年青春光陰,一進一進,細心緩緩修復的結晶。
古家第五代,古正君,在世界各地兜兜轉轉後,最終選擇回到自己最熟悉的家鄉。
沿著天花板,牆面上被燻黑的焦痕,是過去古家爐灶「起木炭」留下的痕跡。源古本鋪如實保留歲月的痕跡和生活的記憶,只要還堪用的材料,都被保留下來,重新賦予新生命。已無法支撐屋瓦的梁柱?經由藝術家的手改製成桌椅,撐起家人團圓的時光。老舊的屋瓦?重新淘洗,嵌入地面,化作地磚,在斑駁中訴說往日故事。
「這些物件雖然沒辦法再支撐這棟房子,但還可以支撐人。」古正君說。
不像許多建築修復會特別粉飾破舊,或刻意仿造舊建材重建,在源古本舖,這些不屬於老屋的修飾都不會發生──因為展現真實的樣貌,才是家的真諦。在這裡,一盤乾辣椒、一籃剛去市場買的水果,就是家裡最好的擺飾。為了布置而刻意放上裝飾品是多餘的,日常的留白,才是最雋永的美。
源古,源自於古家,而所謂的「古家精神」就是: 殘缺也好,老舊也好,都是一種有韻味的美。記得當年年紀小,古正君也曾抱怨源古老屋的諸多不便,例如那口不夠現代化的「大灶」, 讓人每天都生火生得滿臉灰,讓幼時古正君發誓要逃離家。一直要到數十年後她才理解,古家先人和古爸爸(古乾桂)愛物惜物所保留下來給她的「不方便」,背後象徵的是何等珍貴的寶藏。
「家是生活的地方,無論好壞,都是最真實的日常。」這句話說起來淡淡地,卻滋味萬千。
走進源古本鋪,就像走回最熟悉的全家福,溫暖、靜謐的氛圍,讓人不自覺放鬆下來。
宛如時光,一場滴水穿石的寧靜革命
如今的源古本舖,不只展現了古家傳承五代的堅定意志,也保存大溪──乃至於臺灣──共同文化記憶的岩層。
古家掌門人古正君,現在正以這裡為基地,舉辦不老職人的活動,讓鄰居耆老向來客,親自訴說昔日大溪的珍貴回憶。「每個老人都是一本故事書。」古正君說。看著長輩們栩栩如生的描繪著過去,好像長輩在源古裡感受到生命的價值;而耆老的生命故事,也為源古注入了跳動的、新的生命力。
一路打理這麼多事情,這 10 年,是怎麼過來的?古正君笑著說,「就像是一場寧靜革命」。就像她花了 9 年多,一進一進,一面牆接著一面牆,緩緩整理這座老屋一樣,慢慢的做,然後慢慢的發揮一點點、小小的影響力,讓創新的改變,讓家和大溪的記憶,像時間一樣,在大溪寧靜地、溫柔地持續流傳。
幾隻綠繡眼、一隻青蛙、一隻蜥蜴,老屋中的原住戶,如今依舊在源古本舖自在生活。這個寧靜的空間讓每位來訪的旅人都能沉澱自己的過去,珍視自己最原本誠實的樣子,朝未來新的目標勇往直前。
本文為故事StoryStudio與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共同製作,大溪「源古本鋪」180年的老屋哲學──老舊和留白,是一種自在樂活的美
本期《館藏桃園》,書寫了發生在桃園的各種獨特故事,告訴你開啟桃園的四種方式,希望藉著一趟紙上的出走、實際的旅途,讓每位居住在桃園的「旅人」們重新認識自己生活和這座城市周遭,歡迎透過這四條路線盡情探索桃園!
本刊可在桃園城市故事館群、市立圖書館、獨立書店等處免費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