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6/19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台灣玻璃團隊 締造中小企業傳奇

在中小企業家數占企業總數超過九成以上的台灣經營環境中,人人寧為雞首,不為牛後,「單打獨鬥」才是市場鐵律。八十年代,台商歷經「留在台灣是等死」,或「搬到大陸是去送死」的關鍵性考驗。決定根留台灣的台明將公司總經理林肇睢,稟持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的寬廣胸懷,領軍「台灣玻璃團隊」,一舉打破中小企業「一盤散沙」的迷思,轉瞬蛻變「聚沙成塔」! 2007年,焠煉發光的「台灣玻璃館」與「故宮博物院」並列,成為新聞局欽點象徵台灣企業精神的代表……
玻璃廟夜晚透過炫麗多彩LED燈光變化,更加璀璨
立足台灣名揚四海,展現台明將根留台灣決心。
台灣玻璃館展示各種璀璨亮麗玻璃藝品與生活用品。
林肇睢意氣風發的表示他要率著玻璃團隊航向世界
黃金隧道裡不僅四面亮麗,若有人走動還會產生「八方人影」。
台明將公司領軍的台灣玻璃團隊,堪稱台灣中小企業團隊合作的最佳典範。
2005年,台明將公司總經理林肇睢匯聚了十五家同業一同到彰濱工業區設廠,組成實力堅強的玻璃家具產業團隊。由此促成的彰濱玻璃產業群聚效應,終於讓上游大廠台灣玻璃公司在赴大陸十五年後重新返台投資。
2006年5月,迎著海邊的烈日與風沙,台灣玻璃館在彰濱工業區裡亮麗登場。六十六家玻璃廠商搬來最好的產品進駐,繽紛亮眼,處處驚喜。
2007年,台灣玻璃館與故宮並列,成為新聞局推薦給海外最具有商機的博物館之一。
留在台灣等死 還是搬到大陸送死?
1980年代,中國大陸挾大批「廉價勞工」之勢,逐漸成為「世界工廠」,台灣也開始出現傳統產業外移現象。台明將林肇睢總經理多次考察後發現:如果單純只考慮土地與人力成本因素,企業將陷入不斷遷廠而無法永續經營的惡性循環,不但無法培養卓越的研發能力,更無心擬訂長遠規劃或進行成長性策略。林肇睢痛下決定──「根留台灣」。
林肇睢認為,即使是先進國家,其實都還是存在著升級後的傳統產業。突破產業外移迷思的台明將,開始推動「玻璃產業群聚」來打造根留台灣的環境,進而布局全球。「十年前,台灣產業流行講一句話:留在台灣是等死,搬到大陸是去送死。」林肇睢說,「我們就是選擇留在台灣拚到死!」而留在台灣拚到死,就得找到生存契機!
連續九年 接下IKEA八成玻璃家具訂單
當時,台灣中部地區的玻璃業者高達五百多家,玻璃原料的最主要供應商──台灣玻璃公司在台中也設有生產基地,玻璃相關產業擁有原料、零組件充足以及技術成熟的優勢。林肇睢表示:「如果每個個別廠商都汲汲於獨自擴大產能來接單,一旦整體產能過剩,勢必造成設備閒置、營運成本增加和資金積壓的風險,這樣反而降低競爭力。」因此,他放棄擴大台明將生產規模的思維,改採「群聚策略、集體作戰」來增加產業競爭力。
對台灣充滿信心的林肇睢認為,台灣有的是人才,只是缺乏國際舞台:「給他舞台一定能一展長才。」
林肇睢首先整合玻璃相關產業,再進行專業分工,採取共同接單、利潤分享的策略,在強敵環伺的國際競爭環境中,有效發揮了集體競爭優勢,台明將交出了連續九年接下瑞典國際大廠IKEA公司八成玻璃家具訂單的亮麗成績!
在中小企業家數占企業總數超過九成以上的台灣經營環境中,人人「寧為雞首,不為牛後」。單打獨鬥才是市場鐵律。看似「一盤散沙」的台灣玻璃產業,如何能轉瞬間「聚沙成塔」?
商場逆向思考 先付出以贏得信任
打從推動「產業群聚」開始,同業的懷疑便不曾停過。面對這些,林肇睢不但沒有被擊退,反而更加積極、樂觀地向前走,以誠意和包容來化解不同廠商加入群聚的障礙。如果遇到值得信賴卻沒有資金與設備的廠商,台明將也以「資金協助、訂單分享」的方式輔導創業。這份「先付出」以贏得信任、「只問耕耘,不求回報」的商場逆向思考與運作,反而讓戰鬥力無限延伸!
以鋁合金重力鑄造起家,進而跨足家具製造的芳德鑄鋁總經理林文斗說:「在台灣買玻璃要先付現金,但是當時我們沒有充足資金。台明將前來考察後,就先出貨給我們,之後也給予優惠的付款條件,讓我們公司在台明將的幫助之下,一步一步走上來。」此後,芳德也選擇留在台灣繼續投資,隨著台明將的腳步,投入7.6億元在彰濱工業區擴建新廠。
把蠟燭分給每個人 自己不就亮了嗎?
峻鋐企業林世裕總經理一直從事木製和鐡管家具製造,也因為台明將提供設備及資源,成功轉型成為IKEA玻璃家具的重要供應商。談起這段往事,林世裕說:「四年前我原本要放棄台灣的一切,帶著一百萬美金到大陸設廠。但是林肇睢總經理說服我轉型玻璃家具生產,讓我在四年前從一個小廠開始努力,業績逐年成長。目前投入數千萬的二期新廠房,也已完工進駐。」林世裕表示,能留在台灣跟大家一起奮鬥,他非常感謝林肇睢。
新廠同樣座落於彰濱工業區的金潔明玻璃公司施錦宗也說,八年前工作最失意、不知如何經營下去的時候,林肇睢找到他後說:「相信我,跟著我走就對了!」八年來,金潔明公司從300多坪的工廠到現在,已經擴展至4,800坪了。
「以分享凝聚共識」,其實對台明將及其上、下游廠商都是一種考驗與突破。林肇睢笑說:「把蠟燭分給每個人,我自己不就亮了嗎?」由於分享與信賴,不但改善了協力廠商的困境,同時也讓玻璃團隊得以藉此轉型,落實根留台灣。
發下宏願 讓台玻回台灣
原本凍結在台投資轉而前往中國設廠的玻璃原料大廠--台灣玻璃公司,基於台明將的號召力,又切切實實地看到彰濱玻璃產業群聚效應逐漸發酵,在相隔十五年之後,終於決定重新在彰濱工業區投資20餘億元建設新廠,並於2006年正式生產。
多年前,林肇睢看到一去不回頭的台玻,便默默發下宏願:「一定要讓台玻再回來!」當台玻彰濱廠的窯爐炊煙升起,林肇睢的「螞蟻雄兵」,終究撼動了台玻這個上游大廠,實現了他當年的豪情......
開發數年,但閒置情形嚴重的彰濱工業區,因為玻璃相關業者的進駐而突然熱絡起來。從堪稱亞洲地區最專業玻璃展的「玻璃嘉年華會」到「台灣玻璃館」的興建,成功打造了第一個以生產、製造為主的玻璃產業加工專區。其規模不但創歷年紀錄,也是國內玻璃產業的首次大團結。
由單打獨鬥到玻璃群聚的產生,象徵台灣中小企業新興精神的崛起。站在像是航空母艦的廠房前,林肇睢意氣風發地談到他以台灣為基地航向國際的願景:「這個工廠把它蓋成航空母艦的模樣,是希望把台灣塑造成一個母港,進可攻、退可守。」
以台明將為首的台灣玻璃團隊,實現了守住台灣,航向國際的願景。
2007/12看雜誌首發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