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從地緣政治角度看國際局勢戰雲密佈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自從冷戰結束後,迎來了全球化的時代。在21世紀,科技日益發達,資本自由流通,加上資訊頻繁流通,令到政治學上的主權和國界變得模糊。因此,講求地理要素的地緣政治在學界和新聞界漸漸退出舞台。傳統地緣政治理論的海權論、陸權論、空權論也因軍事科技的發展和戰場空間的擴大而式微。
但踏入2020年後,世界局勢越趨動盪。到6月後,武漢肺炎疫情即使緩和,但對經濟的衝擊卻未見改善,東亞更有軍事衝突的風險。本文嘗試盤點和分析6月後地緣政治的變動和風險。
歐洲
白俄羅斯是俄羅斯再次嘗試征服歐洲的突破口
先說歐洲,在六月初美國宣布撤回駐德美軍,把原有的34500人削減至25000人,撤軍人數高達9500人,佔原本人數的27.5%。專家紛紛認為撤軍計劃對美國和歐盟弊多於利,俄羅斯「或成最大贏家」。而網民也把焦點放在美德關係上,討論是否因為德國一路以來的搖擺立場而被川普政府「懲罰」。
但五角大樓卻補充,撤出的美軍有一部分可能轉至波蘭或其他NATO成員國,例如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而波蘭也對撤軍消息十分興奮。《衛報》報導,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奇(Mateusz Morawiecki)對此強調:「真正的危險潛伏在歐洲東部邊界,所以將美軍移到北約組織的東側,能大大增強歐洲安全。」
為何美軍有興趣增加駐波蘭美軍而波蘭又如此歡迎?我們看看地圖就能一清二楚。在冷戰結束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自由主義陣營並沒有放棄佐治·凱南(George F. Kennan)提倡的圍堵政策,更拉攏了脫離蘇聯統治的東歐國家。而俄羅斯與白俄羅斯在三年前舉辦了「西方-2017」聯合軍演:俄軍抵達白俄羅斯和軍隊會合,幾乎推進至白俄羅斯與波蘭的邊界。這引起了歐盟的強烈反應,而波蘭更是首當其衝。
這樣就能理解美軍撤軍背後的戰略:增加駐軍以加強對烏克蘭這個地緣政治 Buffer Zone的軍事支援;也加強圍堵政策的北方防線(波羅的海三國)和南方防線(烏克蘭)。這樣就能把防線重心推前。而剩下的部隊,雖然美方表示將會返回美國,但相信也是將部隊調至亞太地區,加強其印太戰略部署。
亞洲
攤開地圖,北韓對中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來到亞太地區這個 Hot Zone,不得不提的就是最近朝鮮半島緊張加劇。自五月起,金正恩便開始「神隱」。相反其妹金與正自6月大動作不斷,先痛批南韓政府為「人渣」,及後更炸毀兩韓聯絡辦公室。最近北韓的官方聲明和動作也是以金與正名義發出。這個跡象證明了金與正暫時取代了金正恩成為北韓的最終決策人。
這引起了不同的揣測,有的說是政變,有說是金正恩已經死亡,傳位予金與正,有說是金與正成為了中國代理人。但不管真相如何,都不能否定一個事實就是北韓重新調整了國策和自身定位:歸邊去中國陣營,再次與西方陣營為敵。
其實自金正恩上台後,中朝關係便漸行漸遠。兩次的「川金會」及18年的南北韓首腦會談顯示北韓有「投美」和加入國際社會的意圖。一旦北韓「投美」,對中原政權而言是最大的地緣政治威脅,不論是軍事上還是維持政權穩定上。
要了解北韓如何成為中國生存與發展的危機,我們先翻開地圖看看。對中國來說,北韓是其「爛頭卒」也是「擋箭牌」。為何北韓屢次發展核武與地對地飛彈,但中國也不為所動甚至繼續支援,就是因為中國一直要金正日和金正恩成為Rocket Man,繼續威脅南韓和日本,甚至美國。這樣就能把西方陣營把大部分焦點和資源放在制衡北韓上,因為即使中國如何以新殖民主義,用「世界工廠」和強大市場威脅別國,也不會比北韓這種「瘋漢政權」的軍事要脅帶來更大、更直接的恐慌和威脅。
但同時,北韓也是入侵中國的最佳跳板。北韓首都和其他發展城市主要位於西南部,是對中國的極大海路威脅。因為北韓若投美,美軍能駐軍於長淵或南浦特別市。美軍就能長驅直進到渤海,對準天津市和北京市。陸路同理,北韓和瀋陽市距離極近,能直達北京。雖然北韓的鐵路發展不太先進,但早在日本佔據朝鮮時,為了殖民中國東北而積極建設鐵路,故其路網和中國東北鐵路網路高度銜接。北韓的羅津鐵路經圖門江和敦化,到達長春,與京哈鐵路相連,能直搗黃龍到中國核心地帶。難怪清代早有評論指:「朝鮮不安則東北不安,東北不安則京師擾動。」現今也有評論家指若北韓投美或與中國決裂,中國會即時遷都至西安。
金與正成為當權者對美國來說可不是好事,這等於把川普這三年的對朝政策成果都付諸一炬,也開拓了一個新戰場。至於台海和南海,除了近日和印度的小型衝突並沒有大動作的變動,卻依舊是兵家必爭之地,是最容易爆發戰爭的地方。原因已在〈島鏈政策〉一文談及過。而為何即使現今全面戰爭的可能性很低,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卻不斷提高?因為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關係因各種原因不斷轉差,加上中國共產黨的極權性質令其處事手法欠缺彈性。在很多戰場上:美中關係、台海問題、南海問題、香港國安法還有肺炎追責等問題完全沒有退讓的空間,中國早已騎虎難下。當政治問題不能用外交方法處理,就會訴諸法律手段處理(國際法庭),而當國際組織也無力處理的時候,國際社會就會回歸成赤裸裸的自然狀態(State of Nature),國家處理問題時自然訴諸武力。
參考閱讀:
avatar-img
11會員
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eursault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有關《香港民族論》編輯之一李啟迪「變節」的新聞在本土派引起一陣熱論。李啟迪由老泛民口中的「港獨浪漫主義者」搖身一變而成富有香港精英味道的「現實主義者」確實令筆者略感詫異。畢竟很多本土派也曾經是相較溫和務實的「民主回歸派」,在經歷屢次社運失敗後「認清事實」,拋棄中國人身份認同的束縛。
歷史學本身就對所有問題都有討論的空間,在基於事實和理性的討論後才得出價值判斷。但在香港,若果歷史教育要建基於這個會因應政局變遷而不斷變化的史觀,學生在這個「教育雞籠」豈不是要每年更新自己的「政治正確」而作價值判斷?這是否真的對學生利多於弊?
Foreign affairs 是由美國著名的智庫美國外交關係協會主辦的學術雜誌,是美國國際關係及外交政策研究領域最權威、影響力最大的學術雜誌之一。和其他雜誌如 The Economist, Foreign Policy 不同,Foreign Affairs 更具學術味道和理論價值。而且不只學者和
「遏制戰略」奠定了在政治意識形態上的「杜魯門主義」,歐洲戰線上的「馬歇爾計劃」和亞洲戰線上的「島鏈政策」......
最近有關《香港民族論》編輯之一李啟迪「變節」的新聞在本土派引起一陣熱論。李啟迪由老泛民口中的「港獨浪漫主義者」搖身一變而成富有香港精英味道的「現實主義者」確實令筆者略感詫異。畢竟很多本土派也曾經是相較溫和務實的「民主回歸派」,在經歷屢次社運失敗後「認清事實」,拋棄中國人身份認同的束縛。
歷史學本身就對所有問題都有討論的空間,在基於事實和理性的討論後才得出價值判斷。但在香港,若果歷史教育要建基於這個會因應政局變遷而不斷變化的史觀,學生在這個「教育雞籠」豈不是要每年更新自己的「政治正確」而作價值判斷?這是否真的對學生利多於弊?
Foreign affairs 是由美國著名的智庫美國外交關係協會主辦的學術雜誌,是美國國際關係及外交政策研究領域最權威、影響力最大的學術雜誌之一。和其他雜誌如 The Economist, Foreign Policy 不同,Foreign Affairs 更具學術味道和理論價值。而且不只學者和
「遏制戰略」奠定了在政治意識形態上的「杜魯門主義」,歐洲戰線上的「馬歇爾計劃」和亞洲戰線上的「島鏈政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2024/7/1 華府西方聯盟與印太楔子策略有其成效,使北京的重點更多轉向自主與自強,同時向「全球南方」拓展盟友;雙方雖激烈競爭,但聯盟與固樁拔樁之爭漫長,尚不致使衝突陡升。川普陣營則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
Thumbnail
因爲他們使用邏輯來判斷,就是國家利益。我不確定他們是否曉得,中國在外交上已經陷入到了非正常的外交關係裏,這有點像冷戰時期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外交狀況,在本質上是非理性的。
Thumbnail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是說在前文中曾提到,北韓是在走鋼索,而近期北韓一連串不理性的動作,包括修改憲法,不再追求兩韓統一,並把南韓視為頭號敵人、拆毀象徵和平的統一門、撕毀九一九軍事協議與各項經濟合作計畫,並持續進行各種彈道飛彈與遠程火箭試射,很可能是北韓局勢將在近期失控的徵兆...........
Thumbnail
2021/6/4 拜登「更深層、更廣泛、更精準、更有系統」的對華競爭,尤其表現在量力而為用於焦點。美國形勢天成的離岸地位,正好有助於進行重點的輪替。「再平衡」與「印太」完全是邏輯一脈相承。在地緣政治上就是抓大放小,需謀求與俄國改善關係。雖然拜登、布林肯等必須靦腆說是「追求對俄可預期、穩定的關係」?
Thumbnail
本文記錄了南北韓及美國間的軍事政治往來紀錄,包括了南北關係中一些重要的參考,分析了南北韓之間的互動,以及北韓金正恩的一些政治戰略動態。
Thumbnail
金正恩不想打仗,但是中國想要逼他打仗。 由於中國的戰爭策略已經轉變成「要成為最後一個打美國勢力」的新軸心國。因此刺激與支持世界其他地方先對美國勢力,特別是北韓對第一島鏈先開戰恐怕已經成為了中國的目標之一。
Thumbnail
統一的理念已經成為過去的遺跡,因為北韓領袖金正恩最近表達了兩韓之間無法彌合差距的不可能性。這一認識促使了北韓政策的一個顯著變革,金正恩提出了對北韓憲法的重大修正。
Thumbnail
省流版: 北韓最近宣布與韓國是徹底的敵對關係,雙方軍事緊張局勢加劇。 2024年1月5日,北韓向韓國方向海域發射200餘發海岸炮,韓國立即進行回擊射擊訓練。 此次交火地點靠近具有主權爭議的延平島,曾發生過多次朝韓海軍擦槍走火事件。 雖然過去衝突都得以平息,但這次形勢可能不同,世界多地動盪,美
Thumbnail
2024/7/1 華府西方聯盟與印太楔子策略有其成效,使北京的重點更多轉向自主與自強,同時向「全球南方」拓展盟友;雙方雖激烈競爭,但聯盟與固樁拔樁之爭漫長,尚不致使衝突陡升。川普陣營則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
Thumbnail
因爲他們使用邏輯來判斷,就是國家利益。我不確定他們是否曉得,中國在外交上已經陷入到了非正常的外交關係裏,這有點像冷戰時期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外交狀況,在本質上是非理性的。
Thumbnail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是說在前文中曾提到,北韓是在走鋼索,而近期北韓一連串不理性的動作,包括修改憲法,不再追求兩韓統一,並把南韓視為頭號敵人、拆毀象徵和平的統一門、撕毀九一九軍事協議與各項經濟合作計畫,並持續進行各種彈道飛彈與遠程火箭試射,很可能是北韓局勢將在近期失控的徵兆...........
Thumbnail
2021/6/4 拜登「更深層、更廣泛、更精準、更有系統」的對華競爭,尤其表現在量力而為用於焦點。美國形勢天成的離岸地位,正好有助於進行重點的輪替。「再平衡」與「印太」完全是邏輯一脈相承。在地緣政治上就是抓大放小,需謀求與俄國改善關係。雖然拜登、布林肯等必須靦腆說是「追求對俄可預期、穩定的關係」?
Thumbnail
本文記錄了南北韓及美國間的軍事政治往來紀錄,包括了南北關係中一些重要的參考,分析了南北韓之間的互動,以及北韓金正恩的一些政治戰略動態。
Thumbnail
金正恩不想打仗,但是中國想要逼他打仗。 由於中國的戰爭策略已經轉變成「要成為最後一個打美國勢力」的新軸心國。因此刺激與支持世界其他地方先對美國勢力,特別是北韓對第一島鏈先開戰恐怕已經成為了中國的目標之一。
Thumbnail
統一的理念已經成為過去的遺跡,因為北韓領袖金正恩最近表達了兩韓之間無法彌合差距的不可能性。這一認識促使了北韓政策的一個顯著變革,金正恩提出了對北韓憲法的重大修正。
Thumbnail
省流版: 北韓最近宣布與韓國是徹底的敵對關係,雙方軍事緊張局勢加劇。 2024年1月5日,北韓向韓國方向海域發射200餘發海岸炮,韓國立即進行回擊射擊訓練。 此次交火地點靠近具有主權爭議的延平島,曾發生過多次朝韓海軍擦槍走火事件。 雖然過去衝突都得以平息,但這次形勢可能不同,世界多地動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