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像李啟迪那種現實主義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香港民族論》
最近有關《香港民族論》編輯之一李啟迪「變節」的新聞在本土派引起一陣熱論。李啟迪由老泛民口中的「港獨浪漫主義者」搖身一變而成富有香港精英味道的「現實主義者」確實令筆者略感詫異。畢竟很多本土派也曾經是相較溫和務實的「民主回歸派」,在經歷屢次社運失敗後「認清事實」,拋棄中國人身份認同的束縛,但李啟迪卻反其道而行之。
但老實說,李啟迪在《明報》發出的《致繼平的信 —港獨非選項 尋找一國兩制下的出路》和接受盧斯達在立場新聞的訪問中表達的內容卻不甚新鮮。李的觀點說到尾就是一貫香港精英階層對自己的能力和香港的研判後作出的分析。這種極具香港特色的現實主義也無非就是有以下幾個結論:
「情緒動員是很強的,但從理性角度思考……」「港獨在現實主義角度下幾近不可能,倒不如放棄,尋找另一條出路……」「這樣的肉搏式抗爭有出路嗎?」「為了抗爭而身陷囹圄值得嗎?」「倒不如留下有用之身…」
這些話語看似是一個人看清現實而發出的唏噓之聲,但這並不代表是現實主義,反而是反映出他們是沒甚原則的效益主義者。
我們來看看政治學上的現實主義,馬基雅維利主義強調為了維持政權穩定,在必要時採取本質邪惡的政治手段。我們也把畫面拉闊一些,在國際政治這個大棋局上,不同的現實主義學派也把國家安全和權力視為核心利益。在無政府狀態下的國際社會,國家可以放棄其它利益也要不擇手段地存續國家安全和權力。
所以他們就是效益主義者:作每一個決定前都會衡量得失輕重,然後作出「邏輯推演」,誓不做「失」多過「得」的事情。
而這些具香港特色的現實主義者看待事情時也有其盲點。他們用邏輯推演所做之事有沒有用時總是假定世界一直如此運轉,而不會有結構性的轉變,然後就只會因應當時的形勢作出反應。但歷史證明大格局會變,很多奇蹟會出現。而奇蹟出現之前,每個人都會認為那是不可能發生。因此,若因為以「理性角度」思考,認為沒有用處就不做的話,世界就不會進步。
回顧19世紀,有一大堆「沒有革命的革命者」,他們提出的觀點在當時也被認為是天馬行空,不可能實現。法國社會主義者布朗基一生有四十年時間都身繫囹圄,從來沒有直接參與革命。但他的學說卻支撐著當時社會運動的參與者。而馬克思和恩格斯窮其一生宣揚共產主義理念,卻從未見證共產社會的誕生。但他們所著的《資本論》和《共產黨宣言》對後世影響極大,and the rest is history
當然現實主義亦沒有一個清晰的定義,每一個現實主義者亦對其有不同的詮釋,但終歸一個共同點就是用盡所有方法維護自身或自己所屬的群體的核心價值和利益。所以,當上一代的「現實主義者」(A.k.a 泛民)跟中共商議落實一國兩制後春蠶自縛,然後投鼠忌器,屢屢說出:「我們已經回歸了,在一國兩制框架下我們沒有什麼可以額外爭取到,倒不如努力維護一國兩制。即使我們在03年後已經知道共產黨把底線越壓越低,我們也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守護僅存的核心利益。」那新一代也可以從現實主義角度出發:「一國兩制不斷地被收窄。我們一直擁護的共同價值如言論自由,一定程度的自治權被打壓。在可見的將來,這些核心價值和利益將會喪失殆盡,不留一點痕跡。倒不如拋棄對一國兩制的幻想,面對現實,建立主權,實行真正的自治。」
布朗基曾說:「如不過河,對岸是如何你永遠不會知道。讓我們先過河再說。」與其甘於被動,環抱失敗主義,倒不如重奪主導權。國際局勢山雨欲來,香港人應該做好準備,迎接挑戰,創造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香港應否有民族自決的權利?〉, 李啟迪
avatar-img
11會員
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eursault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歷史學本身就對所有問題都有討論的空間,在基於事實和理性的討論後才得出價值判斷。但在香港,若果歷史教育要建基於這個會因應政局變遷而不斷變化的史觀,學生在這個「教育雞籠」豈不是要每年更新自己的「政治正確」而作價值判斷?這是否真的對學生利多於弊?
Foreign affairs 是由美國著名的智庫美國外交關係協會主辦的學術雜誌,是美國國際關係及外交政策研究領域最權威、影響力最大的學術雜誌之一。和其他雜誌如 The Economist, Foreign Policy 不同,Foreign Affairs 更具學術味道和理論價值。而且不只學者和
「遏制戰略」奠定了在政治意識形態上的「杜魯門主義」,歐洲戰線上的「馬歇爾計劃」和亞洲戰線上的「島鏈政策」......
歷史學本身就對所有問題都有討論的空間,在基於事實和理性的討論後才得出價值判斷。但在香港,若果歷史教育要建基於這個會因應政局變遷而不斷變化的史觀,學生在這個「教育雞籠」豈不是要每年更新自己的「政治正確」而作價值判斷?這是否真的對學生利多於弊?
Foreign affairs 是由美國著名的智庫美國外交關係協會主辦的學術雜誌,是美國國際關係及外交政策研究領域最權威、影響力最大的學術雜誌之一。和其他雜誌如 The Economist, Foreign Policy 不同,Foreign Affairs 更具學術味道和理論價值。而且不只學者和
「遏制戰略」奠定了在政治意識形態上的「杜魯門主義」,歐洲戰線上的「馬歇爾計劃」和亞洲戰線上的「島鏈政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實主義 Aleksandr Dugin杜金:我既不樂觀,也不悲觀,更多地是現實主義。全球化和單極世界的終結是一件好事,它有助於建立一個更加平衡的世界秩序,在這個秩序中不同文明都可以保持各自的獨立,不用受制於西方的世界霸權。因此單極世界的終結即是殖民主義的終結,這是一個好消息。
  好日子不是自然而然存在的,那些看起來最最基本的權利,有時會需要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爭取。為了讓這些仗勢作惡的人明白人民不是只有在投票的時候才有力量,我們需要再一次做好準備,準備在必要的時候回到街上。
Thumbnail
《李光耀觀天下》 一般民眾和政治菁英的觀點有時是不同的。 愛也罷,恨也罷,70年的經驗加上已無須再證明什麼,展望前方,就未來的世界格局提供了質樸清晰的觀點。李光耀描述了一個在不可阻擋的崛起道路上,仍然癡迷於中央集權 的中國;一個儘管具有永不言敗的活力,卻必須分享其支配地位的美國;以及一個掙扎著...
從台灣近年「抗中保台」的主流民意來看,可以知道親中派總得票率近六成,是一種「虛假的」(模糊的)的統獨對峙現象,其中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錯誤的認知是主要原因。「正確的認清中華民國是中國的舊政權之真相」(這就是一個中國),才能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走向「改變現狀」之目標 。
當活動端爭著要所有資源與重心時,如果GDP能滿足全中國的發展需求,其實可以避免大才小用的悲劇。
關於台海危機,每個台灣人心裡或許都有不同的看法,我這輩人(30歲上下)經歷過太陽花,對中共或是國民黨的厭惡大多都溢於言表,但是每當想到『萬一』中共真的打過來之後會發生什麼,想像就會在此中斷,我們雖然很熟悉被『殖民』後的下場,歷史課本裡都有寫,但是畢竟出生於承平時代,沒有經歷過國家動盪,實在難以將
「維持中國的非法政權中華民國統治台灣的現狀(維持現狀)」,北京政權即可依「政府繼承原則」,繼承、併吞台灣,所以台灣人民才需要建立屬於台灣人的國家。
Thumbnail
2022/12 《大幻覺》與《大國政治的悲劇》最大的差異,就是以「民族」為國家畫龍點睛,同時也為國家的擴張設下天塹。民族國家是人的價值理性能運作的最大極限,國家之上只能用工具理性,也就是追求生存與權力的現實主義原則,在國際體系結構中運籌權力平衡,很難用價值理性去教化。
Thumbnail
本文作者通過主觀個人觀察,預測了香港的可能變化情況。文章指出,短期內雖不會有大變化,但洗牌已經開始。作者認為,香港人將會經歷身份認同、生計維持和社會壓力等多重變化,並針對不同類型的香港人做出了一些主觀預測。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實主義 Aleksandr Dugin杜金:我既不樂觀,也不悲觀,更多地是現實主義。全球化和單極世界的終結是一件好事,它有助於建立一個更加平衡的世界秩序,在這個秩序中不同文明都可以保持各自的獨立,不用受制於西方的世界霸權。因此單極世界的終結即是殖民主義的終結,這是一個好消息。
  好日子不是自然而然存在的,那些看起來最最基本的權利,有時會需要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爭取。為了讓這些仗勢作惡的人明白人民不是只有在投票的時候才有力量,我們需要再一次做好準備,準備在必要的時候回到街上。
Thumbnail
《李光耀觀天下》 一般民眾和政治菁英的觀點有時是不同的。 愛也罷,恨也罷,70年的經驗加上已無須再證明什麼,展望前方,就未來的世界格局提供了質樸清晰的觀點。李光耀描述了一個在不可阻擋的崛起道路上,仍然癡迷於中央集權 的中國;一個儘管具有永不言敗的活力,卻必須分享其支配地位的美國;以及一個掙扎著...
從台灣近年「抗中保台」的主流民意來看,可以知道親中派總得票率近六成,是一種「虛假的」(模糊的)的統獨對峙現象,其中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錯誤的認知是主要原因。「正確的認清中華民國是中國的舊政權之真相」(這就是一個中國),才能喚起「台灣人民自決意識抬頭」,走向「改變現狀」之目標 。
當活動端爭著要所有資源與重心時,如果GDP能滿足全中國的發展需求,其實可以避免大才小用的悲劇。
關於台海危機,每個台灣人心裡或許都有不同的看法,我這輩人(30歲上下)經歷過太陽花,對中共或是國民黨的厭惡大多都溢於言表,但是每當想到『萬一』中共真的打過來之後會發生什麼,想像就會在此中斷,我們雖然很熟悉被『殖民』後的下場,歷史課本裡都有寫,但是畢竟出生於承平時代,沒有經歷過國家動盪,實在難以將
「維持中國的非法政權中華民國統治台灣的現狀(維持現狀)」,北京政權即可依「政府繼承原則」,繼承、併吞台灣,所以台灣人民才需要建立屬於台灣人的國家。
Thumbnail
2022/12 《大幻覺》與《大國政治的悲劇》最大的差異,就是以「民族」為國家畫龍點睛,同時也為國家的擴張設下天塹。民族國家是人的價值理性能運作的最大極限,國家之上只能用工具理性,也就是追求生存與權力的現實主義原則,在國際體系結構中運籌權力平衡,很難用價值理性去教化。
Thumbnail
本文作者通過主觀個人觀察,預測了香港的可能變化情況。文章指出,短期內雖不會有大變化,但洗牌已經開始。作者認為,香港人將會經歷身份認同、生計維持和社會壓力等多重變化,並針對不同類型的香港人做出了一些主觀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