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7/02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藝術史101 | 巴比松派是如何承前啟後的呢?

巴比松派的特征

  • 以巴比松的風景為主題
  • 直接觀察和畫下光線變化

由來

19世紀中葉(約1830-1840),在法國興起的鄉村風景畫派,是一群藝術家聚集在巴比松城鎮從事繪畫的統稱。他們從17世紀荷蘭繪畫和19世紀英國繪畫中得到啟發,提出要對自然景色寫生的主張。當時法國以傳統學院派為主流,巴比松派藝術家拋棄傳統的理想主義,企圖表達鄉村真實樣貌,並參與法國現實主義(Realism)活動。

巴比松(Barbizon)
位於塞納-馬恩省(Seine-et-Marne)的一個村落,臨近楓丹白露森林(Fontainebleau Forest)。現今的巴比松成為旅遊景點,其中也保留了米勒故居。

歷史背景
1830年,法國爆發”七月革命“,激起歐洲革命浪潮。但與此同時,社會貧富差距更甚,社會腐敗。當時,部分藝術家開始以諷刺社會現象為主題的創作風潮,法國現實主義也多以災難、不幸事件和農民階級為主題。

代表畫家

畫出橡樹的精神氣質 — 盧梭 Theodore Rousseau 1812-1867
Theodore Rousseau, Glade of the Reine Blanche in the Fontainebleau Forest 1860
盧梭出生自工人階級,家庭與婚姻生活皆不順,親身體驗過窮困的生活。他2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批評家只對他冷嘲熱諷。直到1848年為止,他的作品每年都被沙龍審查會拒絕。他是富有詩人氣質的畫家,他不只畫出看到的景象,更會追求表現自然界的生命力。他在巴比松村一直鑽研繪畫直到終老。

畫出河上風光 — 杜比尼 Charles-Francois Daubigny 1817-1878
Charles-Francois Daubigny, The Ponds of Gylieu 1853, Wallraf Richartz Museum, Cologne
杜比尼出生於法國的藝術世家,從小跟父親學畫。他善於描繪自然光影,以自然田園風光為主題。同時,他也專研畫水和河流,喜歡將河融入風景畫中。

牛羊畫家 — 特魯瓦永 Constant Troyon 1810-1865
Constant Troyon, Oxes watching to tillage, morning sky 1855

早年特魯瓦永主要學習繪畫風景畫,但無顯著的成就。在盧梭的鼓勵下,特魯瓦永曾入住巴比松村,並開始採用巴比松畫家喜好的深棕色調。直到在荷蘭看到 Paulus Potter 的 The Young Bull,他開始嘗試描繪牛羊群的形態。

用畫筆歌頌純樸善良 — 米勒 Jean Francois Millet 1814-1875
Jean-Frandik Mille, The Gleaners 1857, Musée d'Orsay
米勒出生自一個農民家庭,青年時代有耕過田。23歲那年,他到巴黎學畫,但被當時的老師及同學鄙視。在城市裡的歲月,米勒窮困潦倒,也經歷過喪妻。為了生存,他畫了很多迎合資產者的作品,也為了賺錢幫人畫招牌。
1849年,巴黎流行黑熱病,35歲的他舉家搬遷到巴比松村。他在這裡結識了柯洛、盧梭、特魯瓦永等畫家。在村子裡,他上午在田裡工作,下午在屋子裡作畫,就這樣成為影響許多藝術家的大師。

風景和人像齊名 — 柯洛 Jean-Baptiste Camille Corot 1796-1875
柯洛被譽為19世紀最出色的抒情風景畫家,他在80年間繪製了3000多幅畫作,曾被選為沙龍評選委員會委員。在54歲時,他開創羽毛狀畫風,所畫的樹和雲具有蓬鬆感,充滿浪漫詩意感。他跟其他巴比松畫家不同,他喜歡旅行,遊歷過很多國家。柯洛擅長風景畫和人物畫,留下大量的作品。
Jean-Baptiste-Camille Corot, Ville d'Avray 1867 | National Gallery Washington D.C

其他畫家:

影響:印象派的前驅者

巴比松派代表浪漫主義轉換到現實主義的一個起點。
過去,藝術界對風景畫視為不值得注意的題材,自然風光只是為了烘托氣氛的佈景,基本上沒有以大自然為主題的畫作。但巴比松派作品問世之後,藝術界被農村的風情所打動。與此同時,當時的社會處於動蕩中,人們開始嚮往鄉村的純樸生活,因此巴比松派很成功地為印象派(約1860年)奠下基礎。
被巴比松派影響的畫家:
  • Monet 1960年至1860年間到訪巴黎,期間對 Daubigny 和 Troyon 的作品印象深刻。
  • Renoir 第一幅出售作品 Mademoiselle Romaine Lascaux 跟 Corot 的風格很像;曾接受 Díaz 的建議,改變使用暗色調的習慣,畫風逐漸明亮繽紛。
  • Pissarro 早年師從 Corot,曾被稱為”印象派中的米勒“。
  • Sisley 曾到巴比松寫生,其早期的風景畫受到 Carot 的影響。

現實主義(Realism)
無論畫的無題是現實存在還是想象出來的,畫家都將之描畫為真實物質而不是抽象符號。現實主義畫風不只要呈現逼真的世界,更要挖掘人性以及社會背後的本質,在加以批判。
現實主義派和巴比松派的活躍時間有重疊,主題和風格也常有相似之處。巴比松派多是隱居鄉村的畫家,他們常以勞動階級來表現社會現象;而現實主義派多以戲劇性的表情來表達主題,主張以自己看見的事物為題材。

閱讀書籍:
《藝術史101:從印象派到超現實主義》王德育 著
  • 出版社:讀書共和國 / 活字出版
  • ISBN:9789869158015
  • 「UDN買東西」電子書 NT228 https://bit.ly/3eVa6O3

參考資料:

心得感想:

看了這本書,第一次知道了巴比松派,在這之前其實沒有很認真去學習各派別的內容。週末的時候,我去了一趟書局,隨便翻了一下將西洋畫的書。這次我終於懂什麼是印象派、什麼是巴比松、誰是柯洛。有一種”突然長大了”的喜悅感。😀
話說回來,大學時期去過台北故宮展出的「印象.左岸 奧塞美術館30週年大展」。那時候,我很喜歡梵高的《午睡》,喜歡到買了一幅海報貼在房間裡。現在的我不是當初那個只覺得「好好看,我要貼在墻壁」的無知小白了,我現在知道這幅畫是梵高向米勒致敬的作品。還有,我竟然曾經親眼看見過米勒的《拾穗》,那時候我只是覺得「啊,跟前面的白白嫩嫩的天使們好不一樣啊...」。如果時間可以倒流,我那天應該想要直接住在展區裡面吧。
西奧,我說米勒是個多麼了不起的人啊!我向德波克借來桑息哀(Sensier) 撰的《米勒傳》;這本書引起我莫大的興趣,乃致半夜起床點燈閱讀。因為白天的時間,我必須工作。我於昨天讀米勒說的那句話:「藝術即戰鬥」』(梵谷, 1990)
其實這本書用很小的篇幅來將巴比松派,原本我還想直接略過它,直接寫印象派。但在找資料的過程中發現巴比松派畫家太重要了。他們互相學習,也互相鼓勵,甚至對之後聲名大噪的畫家們起了很大的影響。看似微小的一群人,在藝術界掀起了第一片漣漪
我會接下去把書看完的!

Hi,我是 long2 。謝謝你把文章看完了。
希望你可以 留言/按讚/拍手/分享 讓我知道我不是一個人。無論如何都謝謝你。
歡迎大家幫我拍藍色的手哦 highfive 🙌🏻 (謝謝大家
  • 註冊Likerland可以免費幫喜歡的創作者拍手,你拍手的創作者就會得到平台分出的獎勵哦
  • 註冊邀請人可以填我的ID:tlongyee
  • 邀請鏈接 🔗 https://liker.land/civic?from=tlongyee
  • 或者有能力的你可以選擇支付每個月付5元美金來鼓勵你想支持的創作者
祝你有個美好的一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