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松派的特征
由來
19世紀中葉(約1830-1840),在法國興起的鄉村風景畫派,是一群藝術家聚集在巴比松城鎮從事繪畫的統稱。他們從17世紀荷蘭繪畫和19世紀英國繪畫中得到啟發,提出要對自然景色寫生的主張。當時法國以傳統學院派為主流,巴比松派藝術家拋棄傳統的理想主義,企圖表達鄉村真實樣貌,並參與法國現實主義(Realism)活動。
巴比松(Barbizon)
位於塞納-馬恩省(Seine-et-Marne)的一個村落,臨近楓丹白露森林(Fontainebleau Forest)。現今的巴比松成為旅遊景點,其中也保留了米勒故居。
歷史背景
1830年,法國爆發”七月革命“,激起歐洲革命浪潮。但與此同時,社會貧富差距更甚,社會腐敗。當時,部分藝術家開始以諷刺社會現象為主題的創作風潮,法國現實主義也多以災難、不幸事件和農民階級為主題。
代表畫家
畫出橡樹的精神氣質 — 盧梭 Theodore Rousseau 1812-1867
盧梭出生自工人階級,家庭與婚姻生活皆不順,親身體驗過窮困的生活。他2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批評家只對他冷嘲熱諷。直到1848年為止,他的作品每年都被沙龍審查會拒絕。他是富有詩人氣質的畫家,他不只畫出看到的景象,更會追求表現自然界的生命力。他在巴比松村一直鑽研繪畫直到終老。
畫出河上風光 — 杜比尼 Charles-Francois Daubigny 1817-1878
杜比尼出生於法國的藝術世家,從小跟父親學畫。他善於描繪自然光影,以自然田園風光為主題。同時,他也專研畫水和河流,喜歡將河融入風景畫中。
牛羊畫家 — 特魯瓦永 Constant Troyon 1810-1865
早年特魯瓦永主要學習繪畫風景畫,但無顯著的成就。在盧梭的鼓勵下,特魯瓦永曾入住巴比松村,並開始採用巴比松畫家喜好的深棕色調。直到在荷蘭看到 Paulus Potter 的 The Young Bull,他開始嘗試描繪牛羊群的形態。
用畫筆歌頌純樸善良 — 米勒 Jean Francois Millet 1814-1875
米勒出生自一個農民家庭,青年時代有耕過田。23歲那年,他到巴黎學畫,但被當時的老師及同學鄙視。在城市裡的歲月,米勒窮困潦倒,也經歷過喪妻。為了生存,他畫了很多迎合資產者的作品,也為了賺錢幫人畫招牌。
1849年,巴黎流行黑熱病,35歲的他舉家搬遷到巴比松村。他在這裡結識了柯洛、盧梭、特魯瓦永等畫家。在村子裡,他上午在田裡工作,下午在屋子裡作畫,就這樣成為影響許多藝術家的大師。
風景和人像齊名 — 柯洛 Jean-Baptiste Camille Corot 1796-1875
柯洛被譽為19世紀最出色的抒情風景畫家,他在80年間繪製了3000多幅畫作,曾被選為沙龍評選委員會委員。在54歲時,他開創羽毛狀畫風,所畫的樹和雲具有蓬鬆感,充滿浪漫詩意感。他跟其他巴比松畫家不同,他喜歡旅行,遊歷過很多國家。柯洛擅長風景畫和人物畫,留下大量的作品。
其他畫家:
影響:印象派的前驅者
巴比松派代表浪漫主義轉換到現實主義的一個起點。
過去,藝術界對風景畫視為不值得注意的題材,自然風光只是為了烘托氣氛的佈景,基本上沒有以大自然為主題的畫作。但巴比松派作品問世之後,藝術界被農村的風情所打動。與此同時,當時的社會處於動蕩中,人們開始嚮往鄉村的純樸生活,因此巴比松派很成功地為印象派(約1860年)奠下基礎。
被巴比松派影響的畫家:
- Monet 1960年至1860年間到訪巴黎,期間對 Daubigny 和 Troyon 的作品印象深刻。
- Renoir 第一幅出售作品 Mademoiselle Romaine Lascaux 跟 Corot 的風格很像;曾接受 Díaz 的建議,改變使用暗色調的習慣,畫風逐漸明亮繽紛。
- Pissarro 早年師從 Corot,曾被稱為”印象派中的米勒“。
- Sisley 曾到巴比松寫生,其早期的風景畫受到 Carot 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