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是我原來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創新學習力》發出的文章,主要是想仔細回顧當時榮獲 ATD 全球人才發展創新大獎的心路歷程。真的沒想到,這篇文章後來會引起了這麼多朋友的轉載和分享。 當時沒說太多,主要是覺得剛拿到一項得來不易的世界大獎,應該低調謙卑一點,勝不驕敗不餒,實在不宜太高調。 現在差不多過了兩年,也該是時候,可以好好說一說這段難忘的經歷和幾點感想了....
ATD 全球最大的人才發展組織
企業人力資源和培訓界的朋友,對於 ATD 應該都不陌生。ATD 成立於 1943 年,會員來自 120 多個國家,任職於各種規模的機構和行業。簡單來說,ATD 就是目前全球最大規模的人才發展組織。
2018 適逢 ATD 成立 75 週年紀念,大會還邀請到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擔任主題演講,吸引了來自 90 多個國家,超過一萬名以上的專業人士與會。
記得當時的晚宴,是包下了已經退役的航母–中途島號,我和來自世界各國的朋友,在這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佔有非場重要歷史地位的中途島號上,一起度過了愉快又激情的狂歡派對夜晚….
如果你還沒參加過 ATD 的全球大會,那就好比一位虔誠的伊斯蘭教徒,從沒有到過聖城麥加朝覲,是一樣的概念。
我第一次參加 ATD 是 2001 年。2018,是第六次了。只是和前幾次只是抱著學習的心境不太一樣,這次,我是來領獎的。
ATD 人才發展創新大獎
ATD 人才發展創新大獎,評選標準極高,是由專家委員會經過非常嚴謹提名評選,主要表揚在人才發展領域持續創新,並積極影響全球人才發展創新的機構,全球每年僅錄取 1 至 2 名。據說,也被稱為全球人才發展和培訓界的 「奧斯卡獎」。
華人企業中,僅有騰訊公司獲獎過,我應該算是全球第二個榮獲 ATD 人才發展創新大獎的華人企業組織代表吧。可想而知,當時的我有多興奮了。
或許你會覺得,為了這獎項,我應該是準備多時,焚膏繼晷,志在必得。但其實,說實話,並沒有。我當時根本就不覺得自己有機會獲獎。
只是,當時也沒有更好的選擇了。
為了說服更多人相信我的理念和作法是對的,我深思後覺得,最好的策略,或許就是拿到一項世界大獎,來證明自己堅持的模式才是對的。
那幾個月,我一直在網上搜索著,到底世界各國有什麼適合的獎項可以申請?可大部分都是要執行好幾年以上的成果,或要一定規模的項目才有機會啊!
對於只有執行一年左右的計畫,我連參賽的資格都沒有。
此時,ATD 人才發展創新大獎,引起了我的注意。
因為這個獎項,不用限制執行了幾年,也不用看計畫的人次、家數、等等 KPI 數字,只在乎你的模式夠不夠創新,能不能持續發展。
太好了,就是它了 !
其實,當時的我,也沒有別的選擇了。
準備申請文件過程
於是,在距離截止日剩下大約不到一個多月的時間,我召集同仁,組成工作小組,告訴大家,必須啓動 “Turbo” 加速工作狀態,全力衝刺,針對 ATD 人才發展創新大獎所需要的各項規定,標靶式地蒐集所有相關文件及相關信息,按照提案計畫書的格式,撰寫申請獎項的英文計畫書文件。
團隊同仁們非常努力,但來來回回,我還是改了數十個版本。其實我們積累的文件和工作內容非常多,重要的倒不是蒐集內容,而是剛好趁這個機會,好好把所有的內容和文檔,梳理梳理,整理整理。
終於,在農曆新年假期前一天,我終於鼓起勇氣,按下 “send” 鍵,寄出申請獎項文件給 ATD 總部。我知道世界上高手如雲,但我對自己很有信心。但即便如次,對於能不能獲獎,我卻一點把握也沒有。
對於自己無法掌握的情勢,牽掛再多,似乎也沒什麼用。反正,我很快就忘掉這一切,立馬開始準備前往日本旅遊過年的行李了。
在日本愉快的旅遊途中,我沒怎麼在意 ATD 這件事,但每天我都會看看社交媒體和網站的流量數據報表,很詭異的,在那一段過年期間,流量爆棚,而且都是來自美國、英國、德國…等等歐美國家。
我心想,網站不是被駭客入侵了?但左看右看,怎麼看怎麼不像。
但當我一聯想到 ATD,突然驚覺,該不會是來自世界各國的評審委員,正在查看我們的網站和 Facebook 吧?現在事後諸葛看來,確實就是。
我在國外,收到了確認得獎的信函,當時還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不管過程如何,獲獎的,並不是我個人,而是這一個項目,和一整個團隊。
接著就為各位簡單介紹一下這個得獎的項目吧。
DIGI+Talent 跨域數位人加速躍升計畫
所周知,數位經濟 (Digital Economy) 對未來產業與經濟的衝擊無與倫比。台灣也正在積極推動數位轉型 (Digital Transformation),各產業對於AI 人工智慧、大數據、IoT 物聯網、Fintech 金融科技、AR/VR智慧內容等領域的數位人才需求非常殷切,傳統的培訓模式顯然無法趕上業界的需求。
因此,我在 2017 提出「DIGI+Talent 跨域數位人才加速躍升計畫」的構想。這是台灣首度集結產官學研各界能量的創新人才培育模式,鏈結了全台灣百餘所大學校院、數十家研究機構、超過 100 家企業投入,共同培育來自商學院、工程學院、農學院、文學院….等等不同科系的大三至碩士班在學生,使其提早具備各種跨領域數位能力,快速接軌數位經濟產業。
2017 年培育了 350 名跨領域研習生,重點研習領域包括:網絡服務/電子商務、智慧聯網、智慧內容、數據科學與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五大類,協助學生可以提早接觸數位經濟產業,具備實務經驗與創造職涯價值,也使企業盡早發掘優秀人才。吸引近千名各大學院校大三至碩士班在學生報名,各界回響非常熱烈。
參與的研究機構也橫跨多項產業,包括:工業技術研究院、中華經濟研究院、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石材暨資源產業研究發展中心、印刷工業技術研究中心、自行車暨健康科技工業研究發展中心、車輛研究測試中心、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商業發展研究院、科技實驗研究院、資訊工業策進會、電信技術中心、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及鞋類暨運動休閒科技研發中心等,集結逾 100 家合作企業,超過 300 位以上業師 (Mentor) 投入共同培育研習生,這是台灣首度大規模集結產官學研各界資源,共同以創新模式培育數位人才的大型人才發展計畫。
有別於傳統的產業人才培訓機制,這個計畫並不只是在教室上課,而是設計了許多創新的人才培育模式。包括實務研習、混成式培訓、國際大廠學習資源等作為特色,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透過專題實作讓自己成為產業人才,是全球首創的數位產業人才加速培育模式。
計畫中稱為「研習生」的意義是指學習、實習、職場體驗、業師指導、實作專題、MOOCs 大規模在線公開課程、學習社群…等多種模式的混合培育機制。六個月的研習期間,不僅需要完成各種研習任務,也要求完成 MOOCs 大規模在線公開課程的研讀,可說是世界首創的「數位經濟人才加速器」創新人才培育模式。
計畫創新特色
DIGI+Talent 計畫的培育模式有許多創新的人才發展模式,包括面授集訓、在線直錄播、在線社群、實體成果點評等多元方式。
其中,學習資源以跨域數位網絡學院 (DIGI+Academy) 為核心,計畫特色是非常重視實作的 Maker 精神,所有研習生被要求必須合作完成一項「實作專題」,2017 年總共產生了 200 件以上高質量的實務專題作品,包括智能感測衣、自拍機器人、面相性格 AI 分析系統、魚菜共生 IoT 系統、 VR 射箭選手訓練系統….等許多令人驚艷的成果。
我特別將計畫的培訓模式稱為 6P+4C 培訓模式。6P 指的是 : Practice (實作)、Problem-Solving (解決問題)、Project-basedLearning (項目導向式學習)、Peer Learning (同儕學習)、 Participate (參與)、Pitch (競賽);4C 指的則是 Collaboration (合作) Community (社群), Care (關懷), Certification (認證)。
另外也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維持如此大規模培訓體系的質量,我特別要求同仁開發一套名為 TMS 的培訓管理系統。在六個月的研習期間,會由業師仔細在 TMS上紀錄與評估所有研習生的抗壓力、創新力、組織力、溝通力、同隊協作力、領導力、學習力….共 12 種軟實力的表現。
因為我認為,所有學習到的最新技術都會過時,但自主學習的精神、不以自我為中心、重視團隊合作的學習態度,才是未來跨領域數位人才最重要的學習素養。
莫忘初衷
我在 2017 為了推動 DIGI+Talent 計畫,可說是費盡了洪荒之力。大家所熟悉的各種培訓理論與實務方法,不論是微課、慕課、微學習、Kirkpatric 學習效果評估、教學設計….等等,大概全都派上用場了。過程中,不知經歷了多少次的質疑與挑戰,承受了不知凡幾的巨大壓力....
當時,申請 ATD 大獎的動機,不是為了得獎,而是為了抗衡這些阻力和壓力。
只是沒想到,最後,我真的得獎了,而且是好幾項世界大獎!
這項計畫非常榮幸在 2018 年獲得WCIT (世界信息科技大會) 頒發的「傑出公共服務獎Public Sector Excellence Award」,之後又榮獲 ATD 2018人才發展創新大獎。身為計畫主持人,能在一年內連拿兩項世界級大獎,我真的感到非常榮耀、非常開心。
如果您想瞭解更多的詳細內容,歡迎持續關注本專題,我們下次再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