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其實,我不是讀書,我讀人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篇文章之前原本發布在我的微信公眾號章,點閱和轉載次數很高,在此也與方格子的朋友們分享:我如何運用科技工具,協助自己進行高效學習法。

以下就以「凱文・凱利」為主題,開展出以此主題為中心的學習心得。
2015 年底時,我才剛開始玩微信公眾號,對一切充滿好奇,對動輒擁有數十萬粉絲的牛人更是佩服不已,一直在觀察與學習幾位大 V 們經營微信公眾號的方法。後來,我發現凱文・凱利 (KK : Kevin Kelly) 的《必然:掌握形塑未來30年的12科技大趨力》 (本來我以為是新書,後來才發現就是原文書名 "The Inevitable: Understanding the 12 Technological Forces That Will Shape Our Future" 這本暢銷書) ,成了當時在微信朋友圈上最火熱的話題 :
當然,KK 這本書我從 Amazon 買來到現在還沒時間全部看完 ,不過之前他寫的《科技想要什麼》和《釋控》和許多發人深省的作品倒是仔細拜讀過不少。基本上,大師的作品肯定是要花時間仔細品味思索才行。
剛好當時有同學問我有沒有推薦書單,我並不想人云亦云地推薦這本書,不過很樂意跟大家分享我自己讀書和吸收新知的方法。
其實,我不是讀書,我讀人
怎麼說呢?因為基本上,你想讀的書太多,但能讀完的書太少,「鎖定對象」可以讓你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比較有方向感。
不論你是自學,還是跟著一門微課或慕課學習,這個方法基本上都適用。因為微課過於碎片化,難以成體系,慕課要堅持到最後不容易,鎖定一個對象,極盡所能地瞭解關於他的一切,就像看小說或自傳一樣,會讓你的學習過程變得很有趣
運用科技,高效率自學法5步驟:
1. 鎖定學習目標人物
例如,當我對某一個主題有興趣,首先會先找那個領域中的重要人物,可能是企業家、思想家、作者、當代或是歷史上任何值得學習參考的人物。
鎖定目標後,我會集中注意力幾個月,大量收集有關這位人物一切的資料,包括他的自傳、生平故事、文章、評論、代表作品.....等等。書?那自然是不用說的必需品了。
2.先 Google
至於怎麼找到這麼多資料?如果你只認識百度和中文,那可是不夠的!最好你能對 Google 和英文熟悉些,世界之窗才會為您開啓。例如你想多瞭解 KK 大師,那你會發現 Google 上有關 KK 的資料,大概多到你幾個月都看不完。
3. 詳看著作
先對 KK 有比較完整的瞭解,再去看他的書籍,可能才會體會到他為什麼會提出書中的論點。這個階段所需要花費的時間因人而異,我一般是需要 2~3 周左右的時間。
4. 再追演講/訪談/電視/紀錄片/電影⋯⋯
再來,當你看過大部分相關書籍或文章,就可以多找一些這位人物的演講、訪談、電視或電影、紀錄片、甚至是電影....等等素材,來印證與加深你在書中讀到的內容和印象。例如 KK,你知道在 YouTube 上有大概上百則視頻,光他在 TED 的演講就有數十則以上嗎?
這些內容,我可以告訴你,大部分我都看了,花了整整差不多又兩個禮拜左右的時間。
像科學辦案一樣的反覆探索
到這個階段,你會發現,你所追蹤的這位人物他的思維、理念、習性、經驗、洞見,好像你會有那麼一點點感覺,似乎可以掌握到比較準確的輪廓了。
5. 往外擴展知識宇宙
接著,你就必須再多花點時間,看看這位人物所關注的主題,在同樣的時代中,還有那幾號可以與之並駕齊驅的大師或人物,並花點時間比較一下他們之間的異同點。
如果你又對另一位人物有興趣,那麼就再重復上述過程。當然,這肯定又會花掉你幾個禮拜甚至好幾個月的時間。
例如你知道 KK 是一位科技預言家,那你肯定也得聽聽 Peter Thiel、Chris Anderson、Sebastian Thrun、Elon Musk....等等牛人們是怎麼看的,不是嗎?
慢慢地,您會發現,你對於某些知識點的觀察,會漸漸隨著這幾位大師或重要人物的思路而日漸清晰起來,最後加以時日,就會形成你自己獨特的洞見。
當然,這段路有點漫長,今天很有趣,明天很辛苦,後天很美好;但是大部分的人,都停格在明天。
盡信書,不如無書
至於書嘛....我可以告訴你,我乖乖地從頭到尾讀完的沒幾本,因為我喜歡在同一段時間看兩類完全不相關的書 (比如同時看 《必然》 和 《大秦王朝》),而且主要是在 iPad 上閱讀。是買電子書嗎?非也,本人還是喜歡紙本書的氣息。但因為我是重度的移動工作者,沒法每天扛著一堆書飛來飛去,所以會把最近想看的章節,用 iPad 直接掃描成為 PDF 或 EPUB 格式的電子書,有空時就拿出來閱讀
那麼我是「拆書幫」嗎?沒錯,但我可是 iPad 高科技拆書,所有的書籍的原稿都還是完整無缺的。
這樣的好處還有很多,不僅可以文字搜索,如果有什麼心得,還立刻記錄到 Evernote (大陸版叫作 「印象筆記」),之後再稍微整理一下,可能一篇專欄文章就這麼完成了!
不過,這方法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不見得適用所有人。我只是分享自己是如何從秦始皇、蔣介石、毛澤東、賈伯斯、任正非、郭台銘、Keven Kelly、Bill Gates、Larry Page、Jeff Bez.....等等眾多當代或是歷史上引領風騷的大師或大神身上,快速且完整地學習到我所感興趣的知識,這個秘密就是——其實,我不是讀書,我讀人!
如果你覺得這個方法有效,也歡迎分享到你的 FB。但別問我該怎麼找 Google 或 YouTube 的資料,該怎麼做,你懂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未來的學習 X 學習的未來] 專注探討教育科技 (EdTech) 與生成式 AI 的相關主題與創新應用,內容包括:最新國際趨勢、專欄文章、推薦課程、實務案例、研究報告、工作花絮、電子書下載、Podcast、工具軟體....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在 2010 年首度於北京一場大型論壇上發表了「驅動未來學習科技發展的三種主要力量」一文,獲得非常多次的轉載和分享。但值得我們再進一步深思的是,學習科技飛躍成長速度越來越快,人類的學習思維、學習行為、學習習慣,是不是也能跟上這樣的速度飛躍成長?
包括 McKinsey 麥肯錫、 PwC、WEF 世界經濟論壇、Deloitte 德勤....等全球知名研究機構,都發表了有關未來職場發展趨勢預測的重磅級報告。雖然這份報告是 COVID-19 疫情發生前就發布的,但經過前一波的新冠肺炎疫情洗禮後,反而更驗證出了其中的觀點非常值得參考...
2017 年 11 月中旬,我應邀在全世界最大的人才發展協會 ATD 亞太年會發表演說,對來自世界各國朋友展示 AI 教育及人才發展科技方面的研發成果。當時其中有一項是我帶領團隊以先進的 AI 人臉辨識技術結合最古老的中國面相學,用以判別面試者人格性向的AI面試系統,特別受到企業界的好奇與關注...
我在 2010 年首度於北京一場大型論壇上發表了「驅動未來學習科技發展的三種主要力量」一文,獲得非常多次的轉載和分享。但值得我們再進一步深思的是,學習科技飛躍成長速度越來越快,人類的學習思維、學習行為、學習習慣,是不是也能跟上這樣的速度飛躍成長?
包括 McKinsey 麥肯錫、 PwC、WEF 世界經濟論壇、Deloitte 德勤....等全球知名研究機構,都發表了有關未來職場發展趨勢預測的重磅級報告。雖然這份報告是 COVID-19 疫情發生前就發布的,但經過前一波的新冠肺炎疫情洗禮後,反而更驗證出了其中的觀點非常值得參考...
2017 年 11 月中旬,我應邀在全世界最大的人才發展協會 ATD 亞太年會發表演說,對來自世界各國朋友展示 AI 教育及人才發展科技方面的研發成果。當時其中有一項是我帶領團隊以先進的 AI 人臉辨識技術結合最古老的中國面相學,用以判別面試者人格性向的AI面試系統,特別受到企業界的好奇與關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們都讀過不少書, 看過不少知識型影片, 成長過程中受到不少科學訓練 我們腦袋裡面其實裝了很多「知識」、「觀念」 包括:如何做筆記、 如何摘要書本重點精華、 如何學好一門知識、 如何讀出文章作者的言外之意、 如何探索自己的情緒與想法、 如何分析當下情況的優劣、 如何做好計畫時
Thumbnail
你是否正迷失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不知該閱讀什麼?💡 本文將帶你探討閱讀經典的重要性,教你如何選出適合自己的經典,並透過實用的閱讀方法,讓你與大師對話,建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想擺脫閱讀迷茫,就趕快點進來一探究竟吧!
我自己很喜歡同時讀多本書。 而且我會先比較每一本書的目錄, 來學習每個作者編排內容的方式。 例如機器學習就有很多的書都在教, 而且裡面的內容也可以差異很大。 有的書可能整本都是理論, 有的書整本都是程式碼, 而理論仔細去比較, 有的又更側重其計算複
Thumbnail
過去在學校只為了應付考試而選擇性學習十分的可惜。閱讀科技產業動態和趨勢是有趣又具有價值的,因此需要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知識背後的insight比起知識本身更為重要,閱讀歷史可以讓人從過去學習未來。本文談及科技產業的動態和趨勢,及古時期至當今的科技發展重要的大歷史框架。
Thumbnail
《5000天後的世界》,這本書挺特別的,原文是日文,因為它是日本科技記者大野和基(Kazumoto Ohno)採訪KK的採訪稿,對話肯定是以英語的方式,但是用日文寫成,在日本出版,接著再翻譯為繁體中文。由於原文是日文,讀起又有日文翻譯腔,就會讓人幻想著KK講日語的樣子。
Thumbnail
【這本書在說什麼?】 運用「刻意練習」,幫助你精通任何事物! 【這本書推薦給誰讀?】 1. 在某個領域遇到瓶頸,迫切想要突破瓶頸的人。 2. 有自學習慣、沒有老師指導的人,想要進一步提升某個技能。 3. 想要尋找更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的教育工作者。
Thumbnail
《深讀的技術》的作者秋滿吉彥從不喜歡閱讀,到作為長壽節目《用100分鐘了解名著》的製作人,以自身經驗帶領由開始讀書到步步走入深讀的世界。比起硬技巧分享,作者以他個人深讀過或有重大意義的書作例子,令技巧更具體。同時讀起來也容易有共鳴,然後開始行動。在讀完這本書後,我立刻把技巧用在了之後閱讀的兩本書中。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們都讀過不少書, 看過不少知識型影片, 成長過程中受到不少科學訓練 我們腦袋裡面其實裝了很多「知識」、「觀念」 包括:如何做筆記、 如何摘要書本重點精華、 如何學好一門知識、 如何讀出文章作者的言外之意、 如何探索自己的情緒與想法、 如何分析當下情況的優劣、 如何做好計畫時
Thumbnail
你是否正迷失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不知該閱讀什麼?💡 本文將帶你探討閱讀經典的重要性,教你如何選出適合自己的經典,並透過實用的閱讀方法,讓你與大師對話,建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想擺脫閱讀迷茫,就趕快點進來一探究竟吧!
我自己很喜歡同時讀多本書。 而且我會先比較每一本書的目錄, 來學習每個作者編排內容的方式。 例如機器學習就有很多的書都在教, 而且裡面的內容也可以差異很大。 有的書可能整本都是理論, 有的書整本都是程式碼, 而理論仔細去比較, 有的又更側重其計算複
Thumbnail
過去在學校只為了應付考試而選擇性學習十分的可惜。閱讀科技產業動態和趨勢是有趣又具有價值的,因此需要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知識背後的insight比起知識本身更為重要,閱讀歷史可以讓人從過去學習未來。本文談及科技產業的動態和趨勢,及古時期至當今的科技發展重要的大歷史框架。
Thumbnail
《5000天後的世界》,這本書挺特別的,原文是日文,因為它是日本科技記者大野和基(Kazumoto Ohno)採訪KK的採訪稿,對話肯定是以英語的方式,但是用日文寫成,在日本出版,接著再翻譯為繁體中文。由於原文是日文,讀起又有日文翻譯腔,就會讓人幻想著KK講日語的樣子。
Thumbnail
【這本書在說什麼?】 運用「刻意練習」,幫助你精通任何事物! 【這本書推薦給誰讀?】 1. 在某個領域遇到瓶頸,迫切想要突破瓶頸的人。 2. 有自學習慣、沒有老師指導的人,想要進一步提升某個技能。 3. 想要尋找更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的教育工作者。
Thumbnail
《深讀的技術》的作者秋滿吉彥從不喜歡閱讀,到作為長壽節目《用100分鐘了解名著》的製作人,以自身經驗帶領由開始讀書到步步走入深讀的世界。比起硬技巧分享,作者以他個人深讀過或有重大意義的書作例子,令技巧更具體。同時讀起來也容易有共鳴,然後開始行動。在讀完這本書後,我立刻把技巧用在了之後閱讀的兩本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