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補個圖說:豹仔非常喜歡抓紙箱側邊,而且通常一個下午就可以把紙箱抓破,所以我們的紙箱常常會出現「補強」紙板。對於在書店的貓們而言,最開心的事情除了早中晚三餐放飯之外(我家貓都沒吃那麼好),莫過於有抓不完的紙箱吧。
以下文章刊於電子報09232019
親愛的大家,
星期一早安。希望今天收假上班的你,還有時間力氣打開這封信讀一讀。
中秋連假跟朋友聚餐,提到這半年街上的一些現象,像是,做吃的店家生意普遍清淡,但是一些我們覺得「普通普通」的名店外面,排了許多的胖達food跟嗚飽eats(你不要隨便幫人家改名字啦),店開多晚,這些快速遞就排多晚。店家說:「人不知道都去哪了」,但我想他們不久之後就會發現,大家用手機吃飯了。
我相信讀到這封信的你們,也會有選擇這樣叫外賣的,所以,講這件事情不是要來怪誰的,而是因為這件事情,讓我回想起小小的「引導寫作課」裡,曾經有一堂課,是要大家畫下、寫下自己午餐短短一個~一個半小時的外出路徑時,有學員就愣住了,說:「可是,我們都是叫便當」。
「一直以來都是叫便當嗎?」
「對啊。」
「所以從早上踏出辦公室到下班,都沒有出去過嗎?」
「是啊!」
那真的是很可惜呢。因為如果我們每個月要在這個工作裡待至少二十天,原本這二十天裡,你至少有一個小時是可以去做各種不同的探索,那麼就會有二十個小時可以接觸到不同的事物,一年就會有二百四十個小時,十年兩千四百個小時,在你的工作之外,你可能可以認識一個有趣的店家老闆、遇到未來的戀人、觀察到街景、地景的變化、感受四季在你的身體留下的印記......
那門課程之後,那位都叫便當的學員,就決定中午出去吃飯。
結果加上課程給的指引,那些日子,辦公室附近變成了新世界,每天吃飯都是一場冒險,他很開心。當然我也是。
從手邊的工作離開,不管是出去抽根菸、跑一下外務、去買個飯、跟自己或同事去吃飯、去便利商店前發呆,下班前盤算去哪裡好好吃頓飯、不靠網路食記、評論,憑著自己的嗅覺、五感......對現在的網路生活來說,每日的生活瑣事、要處理的訊息、要在意的事,零零總總加起來,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事情都變得很麻煩很麻煩,不是自己不在乎什麼,而是,總是來不及、沒時間、沒力氣把所有的事情都照顧好......對嗎?
我懂的啊。但那句話叫做什麼?羊毛出在羊身上——不改變生活,生活就不會有所改變。
如果你都有意志力不喝林鳳營,我相信你也會有意志力執行上班之外的每日小旅行的~
接著是要跟大家報告。電子報從四月到現在,也這樣發了五個月了。其實這五個月以來,小小的生意一直都很差,從臉書離開,不是「逐漸的」營收減少,而是陡降式的,活動、購書,受到影響的幅度都很大。但我要講這件事,也不是要大家收到信之後突然馬上立刻通通跑來買書(大笑),也不是要重啟臉書(嚴肅),而是要講另外一個故事:
有讀過沙貓貓《開店指難》的朋友,或許會記得我在書裡說過,小小是從一開始,就非常清楚能夠透過網路做些什麼事情的,所以當初要創立時,就決定寫「開店日記」,放在部落格上。
接著幾年下來當然也沒閒著,噗浪、twiitter、臉書,能用的都用上了。這十多年來,我看著網路如何成為我們的一部分(不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我們的一部分),我欣喜它能讓我關切許多我平常關注不到的人事物,但對於商業使用,我始終非常在意這些平台的隱私性。因此,簡單來說,離開臉書,一方面是因為它吃掉了很多東西,不管是對其他平台、媒體的排除性,獨佔性、個人的時間,另一方面,就是隱私權。
但我也沒有要勸世,要大家離開臉書,因為我很清楚離開它的難度。我要說的是,就商業使用上,我們的確一直在尋找各種可能性,一種可以比電子報即時,可以讓大家輕易接觸到的平台:先前有讀者希望小小開line@,但line@一樣要商業用戶同意讓他們蒐集用戶的個資,這我實在無法同意;那麼,先前由一批創始成員支持建立的長毛象平台,如果全開放加入,平台的維護費可能不是我們能夠支持的(畢竟現在一年三百元,也招不到一百人啊)。
總之,我想說的是,我並沒有放棄以更科技、符合時代性的方式跟小小的讀者們接觸,但臉書不是解方。對於目前生意的清幽,我想起的總是第一個我提到的胖達fuuu們的故事:如果我們的生活型態是萬物一指送到家,那麼,即便小小開在你家樓下,你也不見得會常來逛。但我同意,大家現在是越來越不會逛書店了,所以,面對書海,我可能需要更好的工具,跟大家好好介紹書。
如果沒有太大的意外,應該下一封電子報,就可以跟大家公開新的媒介了。
重點是,無論你是親自來小小逛來小小買,或者遠方支持著,我都謝謝你們。那麼,這段時間跟著沙貓適用各大小軟體、app、奇怪的平台的朋友們,我無以回報,只能說,讓我們一起探索網海吧!(大笑)
——————
07112020
外送車隊看來已經成為一種營生方式的同時,我也常常看到做個人外送的摩托車上有各式各樣神奇的裝置。譬如車把龍頭手機架座上方,放置一隻小雨傘,乃手機專屬,相當可愛;也看過有Ubereats的摩托車車主,把自己的外送箱掛滿各種小布偶,應該是光顧夾娃娃機店的戰利品。摩托車成為自己的工作場所,朝日相處,所以要精心佈置,讓自己工作時心情愉快吧。
我到現在還沒有用外送平台服務過。主要是因為就算是外食,我跟同事都是提著便當提鍋或者便當盒去打飯,外送一次會產生太多回收或不能回收的食具,對我來說負擔有一點大。
不過,我曾經聽過有認識的朋友,因為不太能夠出門,外送平台成為他的救命支持。雖然他也覺得不是長久之計,不過暫時度過難關,對他幫助很大。
如果能夠,還是出門吃吃飯,跟朋友聚聚,鼓勵一下疫情期間深受影響的商家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