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5|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歐洲與中美新冷戰:評析潛在危險以及歐洲的選擇

本文作者:尼可拉斯·里戈(Nicolas Regaud)為巴黎戰略研究院國際發展部主任。
這兩年以來,美國處處與中國針鋒相對。這不只來自於川普政府針對美國過去數十年的對中政策宣布失敗,也肇因於越漸獨斷的中國獨裁政權對國際疆界不僅採行修正主義而且視國際法如無物。再者,中國對國內人民更加緊縮甚至對其他敢於批評中國政策的國家進行制裁,例如澳洲目前所嚐的苦頭。
相較於2017年的美國國家戰略安全報告,2018年10月美國副總統彭斯在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所發表的演說可視為美中關係的一個轉捩點。演說中彭斯列舉中國歐威爾式的人口監控、中國對科技產業龍頭的覬覦、派遣大量商業間諜、試圖邊緣化美國對西太平洋的地位以及打破區域盟友網絡的企圖。今年5月20日白宮發布《美國對華戰略方針》,詳列了中國在價值、安全、經濟方面對美國的挑戰,以及如何應對中國挑戰的美國政策方針。
至於歐洲,正如歐盟執委會副主席暨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表示,歐盟應拋去過去對中國的天真態度。而在將中國視為系統性的對手後,歐盟似乎下定決心於守護自己的利益(例如制訂外國投資限制的法規),並且重申歐盟的對中政策應立基於對等互惠的原則,然而中國非常瞭解該原則對於自己資本威權主義的風險。在近期的中—歐高峰會,歐盟便展現了自己的美德,對中國爭議例如香港、中國假新聞以及人權議題上表達異義。
歐盟外交部長波瑞爾。
歐盟外交部長波瑞爾。
雖然歐盟當局改變了對中態度,各國如何評估中國關係帶來的多重挑戰仍然呈現分歧。布魯塞爾認為即便不喜歡中國仍必須在氣候變遷議題上與中國合作,同時比利時也不願捲入中美之間上演的零合遊戲。當中國議題漸漸演變成新冷戰局勢,便導致中美脫勾以及各國選邊站的局面。這種善惡二元論的分裂就在今年七月由美國國務卿龐皮歐提出,他表示世界必須在自由與暴政之間做出選擇。對歐洲而言,這個局勢不僅警醒也使歐洲擔憂未來的發展。
面臨目前浮上檯面的新冷戰,歐洲將必須思考並預想中美關係繼續惡化的情景以及歐洲如何在兩強之間保持中立。(根據近期的調查,近2/3的歐洲受訪者希望在中美之間保持中立。)相對的,美國則有近90%的人認為中國是一個威脅,因此川普團隊所制定的中國政策則獲得兩黨共同的支持。因此可以推測即便是拜登在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勝出,美國的對中政策將會持續進行。
新冠病毒的疫情加速並放大了美國降低依賴中國供應鏈的必要性,尤其在高科技領域之中。於是美國提供了企業將關鍵科技產業搬離中國回到美國或至其他親美國家,並且提供後者相當的措施。為了降低對中國的依賴性,美國邀請了半數的印太區域國家共同參與了經濟繁榮網路(Economic Prosperity Network)。美國所採取的脫鉤政策增強了對外國投資的控制(來自中國的對美投資從2017年的250億暴跌至2019年的30億),而美國政府也可藉此再次整理軍商兩用科技的分類以更好控制出口或轉出口。此舉也將影響到歐洲的生產與出口鏈。同樣的,歐洲也擔心美國對華為的制裁將牽連到其他與華為合作的歐洲企業,這些歐洲企業最終也將被迫做出選擇。
歐洲可能還沒到緊要關頭。在過去波動不斷的三年中,歐洲還可以刻意淡化緊張情勢並且認為自己可以挺過這些紛爭。然而這種姿態其實有點短視。大西洋同盟國家隨時可能受到這兩大強權的摩擦而受到影響。
伴隨著中國軍事的迅速擴張,印太區域之間的經濟強權天平已經開始向中國傾倒。美軍印度太平洋司令戴維森海軍上將(Admiral Phil Davidson)在2019年時就曾警告,中國在印度太平洋區域的軍事部署可能在五年內超越美國。在此情勢之下,美國白宮強勢的單邊主義、戰力十足的宣言以及倍增的軍事演練(例如美國藉航行自由之名的軍演與中國共機擾臺),擦槍走火的可能性越來越高。另一邊,自從習近平上任以來北京已經四處開戰,例如南海周邊的領土侵略和軍事部署、對香港的打壓以及中印邊境衝突,北京正在玩強權政治、激進的而且毫不在意可能招致的負面影響。許多可能釀成災禍的材料都已經備妥,情勢相當緊張。
歐洲應該好好思考亞洲現下的緊張情勢。如果中美之間真的發生了嚴重的軍事衝突會怎麼樣,或是中國對香港的壓迫甚至是中國與臺灣發生戰爭(中共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李作成就曾表示武力侵臺的可能)。許多歐洲國家依然認為自己可以遠遠地隔岸觀火,然而這些遠方的紛爭卻有可能影響歐洲脆弱的團結,更顯現了歐洲的膽怯。而美國將會期待歐洲在外交與政治上的團結,甚至希望歐洲給予直接或間接的軍事援助。美國將會施壓歐洲選邊站,而拒絕回應可能招致嚴重的後果。這將是關鍵問題。那些不願意看看印太區域的歐洲國家們應該好好思考跨大西洋的連結,那些他們視為歐洲國安基礎的要素正存於危機之中,更有甚者—亞洲。
在這種情勢下,近來由波瑞爾向美國當局所提出有關中國議題的對話是非常正面、重要的一步。這項舉動呼應了2012年時的美國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Clinton)與時任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凱薩琳.艾許頓(Catherine Ashton)所共同對展開針對亞太區域議題的對話。這場即將到來的對話不僅被期待是全方面並定期的,也可以說服美國對於中國令人難以接受的策略與暴行,歐洲已經劃定自己的立場。藉此,歐洲可以在策略上佔有一席之地,也可以畫出歐洲的紅線並且阻止世界陷入新冷戰或是錯估權力天平所導致的危機。
為了這個目標,歐洲內部仍需要劃定一個共同的策略立場以及針對政治、經濟與安全的涉中、涉印太策略。這不僅需要歐盟與布魯塞爾相關人士的合作,更需要專家學者之間緊密的合作與交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這裡將引介我認為重要的國際新聞或評論,我將以翻譯與簡評的方式與各位一起閱讀正在變動的秩序。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